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919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一

2013.9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综合检测

(一)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逊(xùn)今朝(zhāo)

襁褓(qiánɡ)分外妖娆(fèn)

B.寂寞(mò)喑哑(ān)

耸立(sǒnɡ)披蓑戴笠(suō)

C.丝缕(lǚ)栖息(qī)

留滞(zhì)润如油膏(rùn)

D.禁锢(ɡù)遐想(xiá)

颤抖(chàn)成吉思汗(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踪迹田圃洗礼弥足真贵

B.霏霏消逝喧嚷温声细语

C.凝望歌谣僵硬冰雪复盖

D.安慰疲倦沉浸无限暇想

3.下列加点词语的语境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英俊的、杰出的人物)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能够忍受冬寒)

C.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强烈的阳光)

D.小溪银波微漾。

(微微荡漾,形容水波很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使大家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祖籍是山东高密市人。

C.近日不时传来的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

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是避免虐童事件不发生的根本。

D.月球车是“嫦娥”三号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着陆后,它将顺着“滑梯”落到月面。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着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材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交规”中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也加大了处罚力度,而这在车主中引发不少争议。

对于“闯黄灯扣6分”的规定,在一项网络调查中,有超过80%的网友认为,黄灯亮便罚,不仅易造成追尾,还会大大降低过路口车速,带来更严重的堵塞。

但也有近20%的网友支持新规,认为“闯黄灯”罚款扣分是一种突破,可以促进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材料二“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2分”,这是“新交规”中对于行车途中拨打、接听电话做出的处罚规定,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蓝牙耳机等带有蓝牙功能的车载通讯设备的热销。

材料三过去行车不注意限速标志的司机也纷纷购买汽车导航仪来提醒自己不要超速。

随着智能手机和原车导航设备的普及,导航类产品的销量原本已经呈现下滑的趋势。

但这个月,“新交规”则让汽车导航仪的“电子狗”销量大增。

材料四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交规”出台,人们喝酒后纷纷寻求代驾公司的帮助,导致代驾市场日趋火热,不管是寻求代驾的人,还是代驾公司或私人代驾,都逐渐增多……

(1)请为材料一拟写一则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2)2013年1月6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要求违反黄灯信号以教育为主暂不处罚。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史上最严交规”有什么看法?

(40字左右)(2分)

答:

(3)阅读后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11题。

(13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7.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分别概括两阕的主要内容。

(4分)

答:

8.上阕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分)

答:

9.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的妙处。

(2分)

答:

10.“风流人物”在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物?

(2分)

答:

11.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14分)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后来又把“文化大革命”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

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

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

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

活该!

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

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

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

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

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

我好恼怒!

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12.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6分)

(1)为读《封神演义》

(2)为读《青春之歌》

(3)为读《破晓记》

(4)为读《三家巷》

13.阅读第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4分)

答:

14.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以第④段的相关内容为例,进行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字)(4分)

答:

(三)(2012·岳阳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

(13分)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

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撼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

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

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

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

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

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世人赞叹它们独特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

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

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

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

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

我想,一定是后者。

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

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条,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

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

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

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

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

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

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15.黄山绝壁松外形有什么特点?

在作者眼里,它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答:

16.结合语境,在第⑧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分)

答:

1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6分)

(1)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答:

(2)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答:

18.作者在第③段写其他名松、在第⑥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

(2分)

答:

三、写作(40分)

19.题目:

品尝的滋味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选材得当,层次清晰,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得套写、抄袭;(4)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A项,“襁”应读qiǎnɡ;B项,“喑”应读yīn;D项,“汗”应读hán。

2.【解析】选B。

A项中“真”应为“珍”;C项中“复”应为“覆”;D项中“暇”应为“遐”。

3.【解析】选A。

“风流人物”在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4.【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B项搭配不当,去掉“人”;C项否定不当,去掉否定词“不”。

5.【解析】选A。

《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以及对革命前途的自信和乐观。

6.答案:

(1)“新交规”处罚“闯黄灯”惹争议

(2)示例:

从严治理交通违章,为的是遏制频发的交通事故,这是值得肯定的。

“新交规”确有不妥之处,难以严格执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示例:

“新交规”带来了另类商机。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总结时要抓住要点,语言要简洁准确。

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写词人的议论和抒发的雄心壮志。

答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史英雄,抒发词人的抱负。

8.【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及其特点的把握。

回答第一问筛选出“望”的景物即可,总结特点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概括。

答案:

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

这些景物雄伟壮丽(雄浑壮阔)。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妙处的把握。

结合语境,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案: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给人以美感。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结合语境,“风流人物”应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答案:

“风流人物”在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1.【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联系上阕的写景和下阕的论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心。

1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找到作者读这四本书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

(1)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

(2)钻到草垛后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耽误了喂羊。

(3)去猪圈里找,被几十只马蜂蜇肿了脸,还挨了哥哥的打。

(4)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细读第①段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因为父母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14.【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品析能力。

可以从修辞的角度选取典型句子进行品析,也可以抓住运用得比较好的词语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

“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

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15.【解析】本题考查黄山绝壁松特点及其精神品质。

其外形特点,可以抓住第⑥段中描写绝壁松外形特点的句子总结回答。

绝壁松的精神品质,作者在第⑨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已点明。

答案:

外形特点:

树干瘦硬(遒劲、富于弹性),有的枝干被吹折;树叶黑绿;枝条远伸。

品质:

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自信。

16.【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补写能力。

答题时要符合具体的语境、内容上具有关联性,修饰语+中心词,句式上和前两句类似即可。

答案(示例):

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

17.【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

赏析要注意题目中“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两点要求。

(1)句侧重于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第

(2)句侧重于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黄山绝壁松的品质及作者的态度,意合即可。

答案:

(1)加点部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绝壁松)的外形特点及奋取精神写出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绝壁松的赞美。

(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山绝壁松的丰富神情,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绝壁松的敬意。

18.【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

作者的写作目的主要是赞美绝壁松的精神品质,写其他名松是为了衬托绝壁松的,写山下之松也是为了和黄山绝壁松做对比。

答案:

第③段用其他名松衬托黄山绝壁松,突出重点,引人注意。

第⑥段写山下之松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绝壁松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坚强精神及顽强生命力。

19.【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填题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读后俱为之一震。

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

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义,掘而深之,写出“品尝打工的滋味”“品尝得奖的滋味”“品尝当干部的滋味”“品尝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

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

“品尝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品尝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品尝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写作中特别注意心理描写,用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可以喻理,写作中提炼出人生的道理,这样立意会更深一些。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