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老王教学设计.docx
《语文组老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组老王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组老王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都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教学,要求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杨绛的《老王》,通过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设想
这篇散文以平淡似水的笔调,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理解本文的主旨。
再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朴素、含蓄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一下当时那个时代。
三、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根据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四、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五、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
明星、家人、自己。
师:
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设计意图:
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师: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
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何依据?
生:
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
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
(二)、走近老王
1、师:
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2、师: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
默读课文。
4.检查字词。
塌败愧怍伛绷取缔骷髅滞笨翳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师:
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
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
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活艰苦: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为人善良: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
(二)、品味老王
师: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
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
最让我感动的是:
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
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默读、小声读、放声读。
可圈点,可旁批。
生:
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
师: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
我觉得,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
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3、质疑,合作探究
师:
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
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
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
为什么?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设计意图: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导创
(一)、善待老王
1.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
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小结:
从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善良的人。
2.善良老实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
而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3.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原因:
一、平等观念。
二、人道主义精神。
以善良体察善良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对不幸者的愧怍,为下面升华情感张本。
)
(二)、关注“老王”
师:
在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里,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展示图片联系实际
小结: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升华学生情感,优化其情感肖像。
)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老王的“苦”与“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那个时代的贫穷和人们相互间的帮助理解难度较大,毕竟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与那个年代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难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要多阅读这方面的文章或多看这些题材的电影,才能够体会。
立足文本,优化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课例
古城中学林小红
【情景说明】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
”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紧扣文本,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设计】
1、导入:
谈话式导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2、整体感知:
A、学生谈预习感受。
B、教师提示:
作者带着怎么样的感情写下这篇文章的?
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3、品读共享:
(一)品读引导。
过渡:
老王的老实、厚道在打动着我们,作者也一直在以自己的善良对待着老王的善良,她希望老王的生活有所改变,希望他变得幸运些,但是作者的善意有没有实现呢?
(二)合作讨论:
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片段。
(8-16自然段)
1)A、分角色朗读(旁白、“我”、老王)。
B、其他同学找出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细节,并谈谈理由。
2)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我”此刻是什么感受?
出示并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揭示老王悲剧的社会根源。
4、拓展延伸:
幻灯出示:
由老王想到的······
1)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
请大家认真观看下列图片,是不是触动了你的心灵?
2)看图片后思考。
相对于《老王》中“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3)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5、学生质疑。
6、献给老王(配乐诗朗诵)
【教学实录】
师:
这几天老师一直在读这篇课文,起读越感动,越读越迷惑,越读也越沉重。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不知大家读这篇文章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
我觉得老王非常善良,也非常令人同情。
生:
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善良和爱心。
……
师:
大家刚才交流了自己的初读感受,那么我们的作者杨绛她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写下这篇文章的呢?
请放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生:
(朗读课文后很快找出)“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师:
(多媒体出示该句)不错,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
那么“幸运的人”是谁?
不幸者呢?
生:
(齐)“幸运的人”是作者,“不幸者”是老王。
师:
大家的眼光真敏锐,但是你发现了吗?
“幸运的人”和“不幸者”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稍作思考)
生:
他们都很善良。
师:
文章中的哪些事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善”呢?
……
师:
老王的老实、厚道在打动着我们,作者也一直在以自己的善良对待着老王的善良,她希望老王的生活有所改变,希望他变得幸运些,但是作者的善意有没有实现呢?
生:
(齐)没有
师:
从文章的17、18段,我们知道可怜的、善良的老王最后还是在贫穷与病痛的折磨下去世了。
而且就是在他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第二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看看我们还能从中间读出些什么来。
(三生分角色朗读“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部分,其他同学找出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细节,并谈谈理由。
)
……
师:
这样一个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周围的人平时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生: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他们歧视老王,看不起他。
生:
冷漠,从“早埋了”“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看出老李这些人对老王的漠不关心。
师:
周围的人对老王冷漠无情,那作者一家呢?
生:
从“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可以看出我们一家对老王的关心。
生:
老王给我们送冰车费减半,我们不要他减半收费。
我们关心他的生活,在经济上帮助他。
……
师:
作者一家是如此的关心老王,为何多年之后,作者仍会感到愧怍呢?
学生讨论交流
……
师:
这个不幸的人,病入膏肓还不忘回报、关心我们一家人,老王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可是在老王生前,作者却没有真正的被他这种品质所感动,这也是许多年过去,作者经过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解剖才渐渐明白过来,才心里感到对老王有愧怍。
师:
假如你是曾歧视过老王的人,知道“我”的愧怍会好受吗?
你会对老王说什么?
生:
我会对老王说:
“对不起,老王,我为我曾经对你伤害道歉。
”
生:
老王,我以前歧视你是田螺眼,对不起。
……
师:
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
请大家认真观看下列图片,是不是触动了你的心灵?
师:
(看图片后思考)
相对于《老王》中“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生:
我们缺乏的是爱心。
生:
我们缺乏的是平等相待的意识。
……
师: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生:
我们不仅要从物质上尽力帮助他们,还要从精神上尊重他们。
生:
以前面对这些人,我也曾像文中周围的那些人一些的态度,学过这片课文后,我一定会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
……
【教学反思】
从课堂生成反观教学设计,本课例成功之处在于:
1、关注文本,聚焦一句,拎住总纲。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
”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将整堂课集中到一点来,让学生围绕着“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句话,说出“幸运的人”是谁,“不幸者”是谁,说出不幸者的不幸表现在哪里?
并请学生找幸运者与不幸者的共同点——善。
找出表现老王与“我”善良的事件。
要言不烦,通过粗线条的问题来全面把握文本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2、深入文本,品得透,悟得深。
通过设计了“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
”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总之,文本是教学开展的依托,充分开发利用文本资源,是成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立足文本,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提问从文本中来,问题思考紧扣文本,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用活用透现成的教材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妙趣横生,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