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及文言语法字词短语句子学生.docx
《语法及文言语法字词短语句子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及文言语法字词短语句子学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及文言语法字词短语句子学生
语法基础知识
一、词:
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一)、按构成方式分单纯词和合成词;
①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
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按词性分为实词和虚词
Ⅰ实词:
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
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
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
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
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
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
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
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
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
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
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
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
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
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
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
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
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
这、那、那里、那边。
Ⅱ虚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有程度副词:
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副词:
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
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
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
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
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
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
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
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
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
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4.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
语法意义。
汉语中
结构助词:
如的、地、得;
时态助词:
如着、了、过;
其他助词:
如所、连、们、似的
5.语气词,常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停顿。
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
如:
的、呢、吧、吗、啊、罢了、啦等
二、.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
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如:
老师和同学(名+名)调查研究(动+动)培养和提高(动+动)
庄严肃穆(形+形)我和你(代+代)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定语+中心语(名、代)
如我的老师(代+名)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状语+中心语(动、形)
如小心观察(形+动)慢慢地吃(动+动)更加坚定(副+动)突然发现(副+动)
这么走(代+动)一步一步地走(数量+动)
非常壮观(副+形)相当迅速(数量+动)
特殊的偏正(定中)短语:
经济的逐步发展(名+动)他们的估计(代+动)
灯火的辉煌(名+形)分析的精确(动+形)
天平的不准(名+形)昨晚记的日记(动+名)
抓破了的鼻子(动+名)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如:
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中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
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正确区分“的”、“地”、“得”
的:
用在定中短语中,放在名词前面
如我的学生蓝蓝的天可爱的孩子前进的步伐
地:
用在状中短语中,放在动词前面
如轻轻地点头紧张地答题
得:
用在中补短语中,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
如玩得开心扫得干净红得发紫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如从山中(来)、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
因下雨(中止)、把大门(推开)
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⑦复指短语,,又叫同位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
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
如去踢球、去领书、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
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⑩特殊短语:
(1.“所”字短语。
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等;
(2.“的”字短语。
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等;
(3.能愿短语。
能愿+动:
可以报到应该完成能够坚持
能愿+形:
能成功会好应该勇敢
能愿+能愿:
可能会应该可以会愿意
能愿+主谓:
应该他去可能他要来
如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可以出发、宁可缺席等;
(4.量词短语。
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一群、一条、一箩筐、两趟、四十年。
(5.方位短语。
名+方位:
春天里黑板上长江与黄河之间
动+方位:
放学前消息传出后
主谓+方位:
战斗打响以前何桂芬回家之后
方位短语一般用来表示时间和处所,少数的也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如“领导上、部队上”,或者用来表示概数,如“五十上下、八个左右”。
三、单句的句子结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v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v
(1)中国人民志气高。
v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语。
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①今天‖星期三。
②昨天‖晴天。
名词性短语做谓语限于说明人物的籍贯、容貌等简短的口语句子,加否定词时一般要加“是”。
例如:
③鲁迅‖浙江人。
④这位老工人,‖花白的头发。
*数词、数量短语做谓语,用来说明事物数量;重叠的量词做谓语,用来描写事物之多。
例如:
①(比赛结果:
)上海队‖第—,广州队‖第二。
②甲班‖五十本,乙班‖四十本。
③他‖今年二十岁,你‖二十五了吧?
④白云‖朵朵。
*主谓短语也可以做谓语,例如:
⑤同学们‖心潮如海。
⑥什么书‖他都看。
⑦明媚如画的江南水乡,‖歌声阵阵。
v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v
(1)什么叫信息?
v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v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v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v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v
(2)三杯美酒敬亲人。
v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v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v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v
(1)他已经走了。
v
(2)咱们北京见。
v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v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v状语一般是放在主语后谓语中心前的。
但是也有许多状语可以放在主语前。
例如:
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
②[在地质会议上],人们[以极大的敬意]看着李四光。
③[关于改进操作方法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
④[夜晚],市区万家灯火,人人满面生辉。
v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v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v(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v(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独立语: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⑸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几种特殊的单句:
谓句中,动词谓语复杂多样,有些句式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句式有:
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
1、把字句
例: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例: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
2、被字句
例:
在罗马百花广场,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了。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是:
“主语+状语(由“把”字或“被”字引导)+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让”“给”来代替“被”。
3、连动句
连动句的谓语就是两个或多个动词短语连用,其主要特点是:
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他们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
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
例:
①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
(目的)
②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
(方式)
③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
(因果)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它有下列特点:
第一,兼语句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例如:
母亲叫闰土坐。
“闰土”既作“叫”的宾语,又作“坐”的主语,“闰土”因一身兼二任,所以叫做兼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
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
例如:
大家选举他当班长。
例如:
他派我去拿书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表达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
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例如:
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
(“去请大夫”是“叫他”的目的。
)
四、复句及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一)复句类型: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又……”。
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 有“……,于是……”“……,然后……”、“……,接着……”、“……,便……”。
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而且(还、又)……”、“而且”、“并且”、“尚且……,何况……”、“别说……就连(就是)……”。
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 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或者(或)……”、“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个如……”。
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不过……”、“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就(那么)……”、”因此”。
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就(那么)……”、“即使(纵然)……,也……”、“再……,也……”、“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都(也)……”。
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9、解说复句:
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例如:
战争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据说错处有三:
一是态度,二是气量,三是年纪。
10、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以免”、“省得”、例如:
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11、连锁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
常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
例如:
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二)紧缩句
紧缩句是用单名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
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
他越说越快)。
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
“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也b”、“非a不b”、“越A越b”。
例如:
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
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
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
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陶铸《崇高的理想》)
五、句群:
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
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
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
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练习
一、请指出下列是何种类型短语
学习科学后院起火炸油条出太阳
请你出山愁出路请教师傅辛勤地耕耘
走得快头脑清醒可能会庄严而美丽
幽默风趣铁人王进喜他们夫妻我们教书的
讨论并通过听了很高兴写楷体有一个儿子叫张三
崇高的理想知识与技能春天里
那回应该完成坐下休息研究汉语的
武汉和香港学习并思考特别不容易高兴得流泪
今天中秋节幼稚的空虚和失落藏族的文字历史悠久
在一定程度上读一遍不够.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12月以前存放细小物件的感到非常震惊沉默了半天
二、请分析出下列短语的结构层次
①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②本国生产的和从外国进口的
③我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三、请分析下列单句结构
①我很向往大海的奔腾。
②你知道该叫我什么吗?
③生命之舟不能就这样抛锚啊!
④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⑤公司捐给学校两辆汽车。
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⑦上大学的孙恭恭敬敬地给爷爷磕了一个头。
⑧两个人睡一间房。
一间房睡两个人。
⑨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
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
⑩张教授刚去美国讲学。
他问老师明天上不上课
⑾马克思主义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四、请先找出下列复句中的每一个句子,然后划分下列复句的层次关系
他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五、多重句群结构分析
①一瞬间,他很反感。
②但立即想到,我是校长,出了事我当然不能辞其咎。
③又想,刚才自己说话不当,何永昌已经退了,他现在是书记,他来找我商量工
作,我却让他去同何永昌商量。
(萧平《下车伊始》)
①说句实在话,一开始徐则甘并没有意识到荣永霖和马一青有什么不同。
②他
甚至认为马一青和他更接近一些。
③因为马在私下里经常对他说如何建议荣永霖放权、再放权的。
④并且也曾说过自己的“施政纲领”。
(钟道新《权力的界面》)
③中世纪以前人类社会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交换不
发达,地区间的联系甚少,缺少人口迁移的动力。
②加之,当时交通运输十分落后,海洋、高山和沙漠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③所以,人口迁移活动基本上是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大地理区域内部进行。
④例如中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便伴有多次人口南迁的现象。
⑤此外,在欧亚大陆内部广袤的草原地带曾发生较大规模的游牧民族的迁移。
⑥例如公元前2世纪,原来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因受匈奴压迫西迁到中亚阿姆河一带,并征服了大夏;公元初年匈奴人从中国北部向西迁移,曾引起了中亚一系列民族的迁移。
(金其铭、张小林、董新《人文地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