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763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docx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

政治学科容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经济常识》部分

1、供求与商品的价格是相互影响的!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

2、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别,只有优劣之别。

3、见到价格只能从价值和供求方面寻求答案,不能从使用价值处想。

4、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一定面值的纸币代表多大价值由纸币的发行量决定)。

5、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

④政策性调整,国家的保护价、指导价等理顺价格关系的措施会引起价格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6、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它们的区别方法有二:

是否需要真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真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关键词不同。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关键词有买或卖等相关字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的关键词有与价格相关的关键词如价格、定价、贵、贱、便宜。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但其本质不是商品。

8、纸币只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必须要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执行这两个职能。

9、对待货币态度要辩证,既要反对拜金主义;又要反对鄙视金钱。

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0、见到经济活动(如怎么样增加农民收入;怎么样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怎么样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想:

国家、企业与个人

11、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

1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公有制。

1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主体、主导与被支配的关系。

但它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平等地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入的行业与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15、股份制(不是股份合作制)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但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实现股份制,注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地位区别

16、按劳分配属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适用范围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以外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不属于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17、我国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并没有改变其集体经济的性质。

18、见到市场经济应想到面向市场、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

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优化合理,但并非都是优化合理,也可以使社会各部门的生产忽大忽小,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19、市场机制就是指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

即商品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

20、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①市场:

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经营的十六字方针是: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②科技: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科技,注重自主创新;

③管理:

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④素质:

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⑤效益:

努力降低成本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⑥品牌: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⑦竞争力: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1、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成功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即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应该在此基础上再来谈经济效益的地位。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通过科技、管理与素质等手段减少投入,增大产出

在选择题中判断经济效益是否提高既要看利润是否提高,又要考虑投入有否降低——定义和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公式是判断标准。

22、走城镇化之路是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之策,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的根本之策,科教兴农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关键。

23、参加社会保障的人员与保障的对象是全社会成员,不是社会保障线以下的人或是残疾人,但它只是保障被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24、公平和自愿的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守法律法规。

25、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要注意减去免征额并分段计算。

26、适当的公民储蓄利国利民,但公民储蓄太多和太少于国于民都不好。

27、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不是自愿原则基础之上。

28、正确的消费观是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做到适度消费

29、在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中,注意四原则的地位勿张冠李戴。

公平原则着重强调的是“斤两足”,诚实信用原则强调是“真实”

30、WTO的最重要原则是非岐视原则(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不是非关税壁垒原则。

31、在涉及经济全球化时,不要用“经济一体化”这一词。

32、引进外国的资金不是越多越好,引进外国的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应该怎么办?

注意“适用性”,从我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以能够消化、吸收、提高、创新为好。

33、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及“平等互利”原则

34、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各国都在探讨这中,都尚未建立、形成。

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提供短期贷款,后者提供长期贷款。

36、在经济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科技,在哲学常识中见到动力要想到矛盾。

37、常用内容——

一个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一个方针:

扩大内需。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贯穿一条主线:

经济结构调整(其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重视一个理念:

科学发展观。

强调两个手段: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

遵循两个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即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哲学常识》部分

1、运用哲学常识解题时应注意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统一。

在做选择题不能确定某一世界观原理或方法论要不要选时,可以反过来考虑其对应的方法论或世界观原理可不可以选,可以的话,选;反之则否。

2、符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也符合实事求是(一般二者是同时表述的),也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与方法论。

3、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不能从人民的愿望、利益出发!

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归宿。

区分好出发点与落脚点。

4、意识的产生必须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二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且二者在意识产生时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前者是根源、关键,后者只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绝对不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只能说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

5、凡是三者或者以上的都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体现了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

但并不是改变联系。

6、联系具有客观性,起作用又是需要条件的,所以人们不能改变联系本身,但可以改变联系起作用的条件。

7、任何事物必定与他事物有联系,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8、见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来解题。

9、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虽然人类不能改造规律,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

10、有因必有果,即使是毫无结果,这里结果就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毫无结果”

11、所有的转化都需要条件。

如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1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根本动力是内因

13、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一定是内因。

再如:

以下都是错误的。

对外开放是振兴中华的基本立足点;实施“走出去”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中依赖外国的资金与技术;我国、外国货币的升贬值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广告比商品的质量、服务更重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4、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解题方法:

(1)前提法(区别:

主次矛盾前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前提是只有一个矛盾)

(2)方法论法(区别:

主次矛盾是讲做,解决问题;矛盾主次方面是讲想,分析问题)

(3)关键词法(主次矛盾的关键词?

弹钢琴,以……为纲。

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画龙点睛。

牵牛要牵牛鼻子。

抓关键。

抓中心。

抓根本。

抓重点。

抓症结。

抓要害。

抓中心。

抓核心。

抓大放小。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家有千件事,先办紧要的。

打蛇打七寸。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键词:

本质。

性质。

主流。

主体。

抓支流。

抓根据。

大多数。

极少数。

瑕不掩瑜。

15、凡是结构调整都符合事物在构成方式上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质变(发展)

16、发展是质变,但质变未必都是发展。

17、新事物对旧事物是“扬弃”不是抛弃(即不是全盘否定)。

18、在做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时,应两者同时具有。

19、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上升的,不是直线上升也不是循环往复的。

20、在用实践与认识解题时应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地思考二者的关系。

如: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21、区分好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

22、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是因为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3、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24、世界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5、理性认识未必比感性认识正确。

26、哲学都是有哲理的但未必都是正确的。

27、哲学未必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是指正确的促进作用。

28、任何人的活动都有意识的指导,那怕是盲目的活动也是有错误认识的指导。

29、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是实践),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个:

(直接经验)参加实践和(间接经验)读书,这两个途径各有优缺点:

前者记得牢、记得久,但费时费力费钱;后者省时省力省钱,但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所以我们学习中要将两者相结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践。

《政治常识》部分

1、在运用外交政策知识解题时应和国家性质、国家的对外职能、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结合起来。

如: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不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也体现我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这一对外职能;我国坚持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应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知识相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职能具有维和职能,所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

资本主义国家则有扩张侵略职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构成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不适用我国的外交政策。

但对外国干涉台湾问题则要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基本目标、基本准则)来谴责驳斥他们。

3、我国有五级政权,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社区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公民依法对其行使的监督,都不是政治学所讲的监督权,但属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一个国家机构。

5、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其他机构、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如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

例如:

党行使领导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错误)。

6、我国国家主席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单独行使权力,必须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

7、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这也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国务院是广义的立法机关)。

8、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9、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只是政治上的领导,不是组织上、业务上的领导。

10、国家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有特定的含义。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不包含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利。

监督权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所以对公、检、法、政府的监督是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但对村委会和社区的监督,对非国家机关的检举、举报(如某个好公民检举、举报其他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属于这里所言的监督权。

1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答出各自的地位)

1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物的权利

13、人大代表只能而且必须代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不能代表他个人和他所在的民主党派(假如他是民主党派人士)的意愿和要求。

14、制度建设是党建的治本之策,加大打击力度是治标之举。

15、原则不等于事实。

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政策必须符合的要求。

所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是指国家制定所有的民族政策都必须符合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要求,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表现在哪三方面?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16、我国加入条约不等于与他国结盟。

结盟是指加入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军事性、对抗性、排他性的组织;我国目前加入的条约都是符合联合国的宪章与原则,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非军事性的)合作的(非对抗性的)组织。

1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守法、执法上一律平等,但在立法是不平等的,国家的立法(还有路线方针政策)只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

18、阶级斗争在我国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凡是违法犯罪活动都属于阶级斗争的敌我矛盾。

19、除非暴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我国的中心工作都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千万不要被一些突发事件所迷惑,如认为防“非典”、防禽流感、抗击当时的天灾人祸(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是当时的中心工作,认为首先解决的就一定是主要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

20、凡是见到有“政府”、“部”、“委”的机构判断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公安部)属于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

五级政权的简称+“委”判断为中共组织。

21、凡是国家的知识应联想到: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执政为民等知识。

22、凡是涉及中共的材料,应联想到:

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为什么、怎么样加强与改善党的建设。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代表”。

23、国家、省、市、区领导是指其中的党领导和国家机关领导人(主要是政府领导)。

24、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是唯一方式,因为我国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使用武力条件有三:

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公投”时;台湾当局对统一久拖不决时;外国反华势力介入时。

25、民族、宗教与国家政权是紧密联系的,因而国家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执行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国家政权稳定。

26、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27、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8、国家修缮宗教庙宇、保护文物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

29、宗教组织的状况发生了变化——由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转变为爱国守法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

但宗教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0、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三自一爱”方针是“自传、自治、自养,爱国”

3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要求宗教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准则上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行为准则上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不是要求他们思想上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

32、国家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不等于所有的利益都相同,也不等于根本利益(统治阶级长远的利益)相同。

33、“本质”一词内涵:

“质”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征。

“本”事物重要的特征。

因而“本质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最重要的特征。

在有关见到“本质特征”的高三知识时,一般要将该知识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

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最重要的特征。

34、如果材料中只有中共时,使用“中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知识回答。

如果材料中有中共与民主党派时,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知识回答。

35、政治协商不等于共同制定、共同决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36、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选。

37、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

38、恐怖活动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但不是最大障碍。

39、我国国体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点在政体上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在政党制度上表现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问题上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宗教问题上表现为宗教信仰自由制度,对外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0、基层民主的表现形式:

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各种民主办事制度。

41、区分:

国家机构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2、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