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752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docx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

中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视野

 培训教师:

王花莉

 

一、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

任何变革都是变革对象的重新定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前的教育科研已经严重错位,为了找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位置,教育科研必须实现三个转移,产生两个变化,达到三个等同。

三个转移,即“主体转移、场域转移、方法转移”。

主体转移,即实现从专家主体向教师主体的转移。

专家型研究中,课题产生于专家的构想,自上而下,势必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

教师成了专家的研究工具,从而造成教师教育科研主体性缺失,教师缺少研究积极性。

研究侧重对结果的追求。

而教师大众型研究,课题产生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在研究中得到发展。

研究侧重过程中提升。

场域转移,即实现从研究机构场域向学校本土场域的转移。

专家型研究的教育科研也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实验,但基层学校仅仅是其实验田,真正的研究场域不在学校,而是在上级业务机构。

校本场域的研究是指“基于学校的研究、在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

“基于学校的研究”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学校的研究”是指研究的地点必须在学校,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为了学校的研究”是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

实践提示我们,任何经验不可复制,不同地区,不同校园文化背景,不同研究主体,不同研究水平,不同研究课题,其研究策略不会相同。

因此,要使教育科研真正助推教育的发展,只有重心下移,将教育科研的场域转移到校本场域上来。

方法转移,即实现从实验研究、实践研究向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转移。

实验研究、实践研究重实证,忽略了师生的人性特征,不利于师生的整体发展。

行动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反思性和研究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育现状进行研究。

叙事研究就是讲述教育中的故事,是将各种教育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实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生命建构。

两个变化,即“变常规性工作为反思性工作,变经验性工作为研究性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注入反思,实现工作的螺旋上升;这里要澄清两个概念,一是工龄长不等于有经验,一个在工作中不善于反思和研究的人,长工龄只说明长经历,而非有经验;二是经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废弃,只有不断研究、提炼,经验才会长久不衰。

三个等同,即“问题即课题,探究即研究,收获即成果”。

“问题即课题”说明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而非寻找教育教学规律,对成果加以学术化。

“探究即研究”是说发现问题要探究解决的办法,这个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文献、操作实践、讨论分享、检讨反思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

“收获及成果”是说经过以上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后,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自己在此过程中有了收获,得到了提升。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的收获就是成果。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准确定位应该是: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一定发现规律但必须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和谐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提升的过程。

二、把握微型课题研究的特征

1、什么是微型课题?

微,即细小。

微型课题主要是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周期上界定的。

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关注教学细节,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事件,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现象、一个问题、一个(类)学生、一种教法、一条经验等;研究的周期控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

2、微型课题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贴身式——从教师实际出发,研究教师该研究、能研究、有回报的问题。

小切口——即小“抓手”,小切入点。

短周期——不需要固守着3或5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自己给自己结题了。

问题越小,周期越短,有的甚至一个月。

一般是半年到一年。

低成本——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即发生即研究,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均低。

深研究——切口越小,越容易集中力量深入研究。

有实效——切口小,好操作,容易出成效。

一位教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独特感悟:

微型课题以自己为对象,为自己而研究。

微型课题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可以直抵心灵,不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微型课题为自己而研究,瞄准自身发展,也不会为一些“功利”所劳累。

  微型课题以行动为引领,为行动而研究。

“课题的价值在于做”相关理念的检验、内化与提升都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进行,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冲突、跟进也必须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彰显。

可以说,“行动”是微型课题的标签。

  微型课题以经历为载体,为经历而研究。

微型课题让教师在经历中研究,在研究中经历,教师对过程的体验远远大于对结果的追求。

  微型课题以表达为需要,为表达而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我的原创”,哪怕是属于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或做法”。

微型课题因为来源自身教育教学中某一细节问题的求解、印证和表达的需求,并且经过自己不懈的探索,有了真切的体验,自然能找回自己的话语,况且这样的表达不必要遵循报告的“几段式”,也没有送交专家学者评审的压力,完完全全是一种扣及心灵的真情表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真情言说。

三、学会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流程:

选题→立项→研究(学习、实践、讨论、分享、反思、改进)→结题。

(一)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爱因斯坦、贝尔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固然表示我们对世界的无知,但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是关于不知的知识。

选题既决定着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研活动应采用的方法和应选择的途径。

是关系到研究的结果,是其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问题。

2.选题的操作技术

(1)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①列出你遇到的所有问题。

②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

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分析问题的真伪。

问题中有真问题,有假问题;有问题本质,有问题现象;有重要问题,有次要问题;有关键问题,有一般问题。

如果能抓住真问题、本质问题、重要问题、关键问题,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于问题现象和问题本质

案例:

某中学某教师的微型课题“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效率的研究”,获奖阳微型课题成果一等奖。

两个反差数据的背后

从本学期的第一次物理测验情况看,好像与学生平时的付出,平时的练习作业不相吻合。

从平时的作业看,有80%的同学“认真”完成作业,按设想如果平时能如此认真完成作业,测验拿80分应该没问题。

可测验的结果,80分以上的同学不到3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物理成绩差是问题现象。

为了找到问题的本质,他做了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调查分析。

一是问卷调查,二是个别谈话,三是作业分析和试卷分析。

他发现主要问题出在作业的设计上,其实他布置的作业谈不上设计,要么是书上的原题,要么是其他教辅资料上的题,一是缺少针对性,二是作业量不科学,三是作业形式单一。

这些因素造成作业效度降低。

找到了问题本质——作业效度低。

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作业改革。

1、科学地设计作业

 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纵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有裨益。

与社会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为提高作业的效度,精选习题

(1)控制难度。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力选取适当难度的作业习题,难易搭配,由易到难;

(2)注意层次性。

不同班级的作业题的难易比重不同,同一班级内对不同学生作业在数量、难易比重、完成方法上要求不同;

(3)用活、用足量少质高的习题,如采用“一问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挖掘、拓展练习题的功效。

(4)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精选习题,每天制成物理作业纸,供学生练习。

3、开发易为学生接受的作业形式

(1)口头作业。

(2)听、看、查类的收集信息作业,结合初中生的特点设法开发具有一定思维性、挑战性的与日常生活、科技前沿紧密联系的作业,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很有裨益。

(3)探究式作业。

现在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不会使用,要弄断一根铁丝,不会用钳子,拧紧一个螺丝,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拧,甚至闹出连接导线,塑料皮没剥就连在一起的笑话。

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

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

(4)书面作业。

设计书面作业时,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布置作业时注重“统一”、“自主”相结合。

       

将作业分成必做题、选做题,选做题也分A、B类。

5、改革作业评估,坚持“分层评价”、“全体参与”、“及时反馈”。

一年下来,学生的物理兴趣和成绩均有较大提高。

▲关于关键问题与一般问题

有位教师列出了这样三个问题:

“家长不重视”、“学生习惯差”、“教师水平低”。

这是农村学校普遍苦恼的问题。

分析三个问题的关系,发现它们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如果把教师水平低的问题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解决教师水平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教育科研,在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于是这位教师以微型课题的研究为载体,以研究学生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习惯差和教师水平低的问题。

这就抓住了关键问题和本质问题。

(2)选题要突出一个“微”字,切入点越小好(但着眼面要大,要看到问题的影响和问题的本质)。

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

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

如:

课堂纪律差的问题,通过归因分析来分解问题,可分解为课堂教学枯燥、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一言堂、学生行为习惯差等问题。

其中“课堂教学枯燥”又可分解为教学策略单一、教师语言不生动、课程资源不丰富等问题。

其中“课程资源不丰富”又可分解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不丰富,条件性课程资源不丰富。

而“素材性课程资源”又可分解为语文素材性课程资源、数学素材性课程资源、英语素材性课程资源、化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等。

通过分解将问题尽量细化,然后再在问题网络的末端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如上,可立一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纪律差的问题。

(3)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要清晰,研究点要明确(这不仅仅是拟题的问题,而牵涉到研究方向是否明确的问题)。

①列举教师微型课题拟题,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正误分辨。

从形式上分辨以下课题标题那些正确。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诗歌创设情景探究》(√)

《论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我作主》()

《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初探》(√)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手高高举起》()

《农村学校家校联系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午休效率研究》(√)

从内容上看你认为以下课题标题那些好

初中作文“日记”天天练研究()

(评:

是作文还是日记?

研究范围不明确;若两者都天天练,不现实。

改:

《初中生日记天天练研究》)

培养七年级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研究()

(评:

习惯有好习惯和差习惯,好习惯也有个方面的,究竟培养什么?

研究方向不明确。

)改:

《七年级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习惯培养研究》)

初中物理化学复习方法指导研究(√)

阅读的延伸研究()(评:

范围过大。

改:

《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的课外延伸研究》)

有趣班会的组织研究(√)

农村学校有效提高班级优生率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生计算正确率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研究()(评:

“活”是感性的不确定用语,科研讲究严谨。

改:

《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策略研究》)

通过拟题的正误分辨,概括出拟题要注意的三点:

一是形式上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二是内容上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三是用词上要要讲究科学严谨。

不用感性的不确定词语。

②归纳出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如: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其变式“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学生午休效率提高研究(其变式“提高学生午休效率研究”)

③掌握细化课题的方法。

分析语法结构,给中心语加上限制语。

其语法结构是:

短语+研究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越小。

如:

初中课堂提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立体几何有效性提问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有效性提问研究

①研究理论领域。

根据前面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实践性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特征。

在我们的微型课题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走入这样的研究误区。

如《网上教育资源的研究》、《中学语文与学生人格培养的关系研究》、《儿童潜能研究》等。

第一,微型课题承载不起这样大型的问题研究;第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开展这样的研究,不管是理论素养,还是工作性质,时间空间是极大的制约因素。

第三,我们没有这个责任开展这样的研究,这是大专院校和专门的研究机构中专家的事。

第四,我们更没有这个必要开展这样的研究,研究那些高深的理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无补,我们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架设桥梁,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

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我们的教师不自量力,而是研究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没有认真梳理,深入思考,课题就匆匆上马。

结果是理论理论没有搞清楚,实践实践不落实。

②研究非教育科学领域。

非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有两种现象在我们的微型课题研究中容易产生:

一是纯学科领域的问题,如“某一数学问题某种解法的正误分析”“通感修辞手法的心理学研究”“某个历史事件的考证”等;二是其他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如《泸州市市区建设与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泸州市引进外来绿化植物生长情况及其影响调查研究》等。

这种课题的产生源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或自己带领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成果当成自己的微型课题研究成果参评,从而造成研究领域的偏差。

(二)立项

1、申请简化,审批简化

只需填写一页简单的表格,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想达到什么效果即可,和长周期的大课题申请相比,简单多了;微型课题校本管理,学校签字即可,即发生即研究,无需专家论证。

2、申请形式可以多样化

表格式申请:

按要求填写申请表。

描述式申请:

将遇到的问题用白描手法描述出来。

方案式申请:

写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

(三)研究

1、流程

调查(诊断)→学习(寻找药方)→实践(治病)→检测(复查)→总结

2、方法

文献研究法——形成学习、借鉴和选择的习惯,实现对自身学习型人才的成全。

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二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成果。

案例《物理学习分层要求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科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老是提不高,学习物理相比其他科较困难。

考试成绩及格率低,学困率较高。

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特别是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的要求是很不相符的。

我们也从“以优带差”、“加强课外辅导”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

为了弄清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找到提高物理成绩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课题组几位教师从2006年秋期起一边外出教研学习,一边向教育书刊学习,将学到的经验、方法在教研活动中交流。

那日偶翻《四川教育》2004年第11期,在开篇语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有一种智慧叫放弃》,文章的主要意思是说: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有潜力可挖,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自己暂时不能达到的,选择自己能达到的、能完成的事先做,将有助于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成为更大的赢家。

行动研究法——形成实践、探索和反思的习惯,实现对教育科研的操作建构。

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提炼;二是学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改造、应用、发展。

案例《物理学习分层要求实践探索》

(一)教学目标实行分层要求

椐两个年级第一学月物理科的考试成绩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老师掌握,不向学生公开):

折合成100分制后,50分以下为A层次,50分至69分为B层次,70分以上为C层次(以下层次要求相同)。

同时将课标要求和泸州市考试说明的要求按章节也分成对应的三个层次,分章贴于教材或备课本上,教师在课内、外的教学和检查督促时分层要求学生达到。

(二)同步作业和单元检测的分层要求

以往的同步作业和单元检测,都是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一律要求题全做,这就使得一些中、差生用了许多时间来思考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自己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对用的时间偏少,致使可能解决的问题错了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错得更多,结果每次检测成绩都不理想,学习兴趣也日渐降低。

为了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同步作业和检测上进行分层要求,主要操作是:

同步作业和平时检测时,A层次学生只完成其中的80%,其余20%的分值按前80%练习或检测题的得分率计算后加入作总分;B层次的学生只完成其中的90%,计算方法与A层次学生相同;C层次学生完成100%。

检测或作业时不完成的内容由老师指定,课外学生尽量自学完成,并交老师当面批改。

每次单元检测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对有进步的进行鼓励(如加操行分等),对有后退的弄清原因,鼓励下次努力,同时适当扣操行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进步或后退情况,自愿选择下单元层次。

(三)期末检测的分层要求

每期期末检测实行分层要求与统一要求相结合。

统一要求:

要求每类学生首先重点完成自己层次的题外,其余层次的题再尽量完成,将学生成绩上报学校。

分层要求:

按分层要求成绩的计算方法计算A、B层次学生的成绩填于成绩通知书发给学生。

(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分层影响

将各班学生按每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采用异质分组法,即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另外还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

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遵循了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每组由组员选出一个成绩较好、品德优秀、乐意助人的同学任组长,组长通过课内外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影响,巩固自己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其他学生从组长那里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优良的行为习惯,逐渐对学习发生兴趣,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

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得到成长:

一是把握反思的时机。

做到随时反思、及时反思、适时反思;二是注意反思的内容。

审视研究方向,检验改革措施,进行效果归因。

三是找准反思的表现形态。

教案后写反思、叙事中记反思、合作研讨时收集反思。

(反思体现研究的推进,前进的步伐)

案例《物理学习分层要求实践探索》

1.由于受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行考试中还存在的统一要求的影响,我们在实施“分层要求”时还有一定的顾忌,有时束縛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欠少,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还不够开放广阔。

2.由于现行物理教材对农村学校而言,往往出现教学时间的不足,使得我们在实施“分层要求”时,重现了在课内的分层要求实践,而未很好地与课外的针对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改革模式。

叙事研究法——帮助教师养成记录教育故事的习惯,实现对教育科研的生命建构。

教育故事跳动着师生生命的脉搏,是最鲜活的案例,也是农村教师最愿意接受、最便于操作、最容易运用的研究方法,只要稍加点播,100%的教师都会操作。

日积月累,成册成集,就能反映出师生生命成长的轨迹,研究的成效。

叙事研究法的操作要点:

①选择自己最心动的故事

②有重点地记录故事的经过

③简要写出自己的所得和所思

案例《一首小诗的改写》

我上自习课的时候收到一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李某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位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

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李某趴到桌子上。

用他自己的话说:

“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

”我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可李某却坐不住了,他不时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

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李某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

“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

”我说:

“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了。

”他会心地点了点头。

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优秀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

我感觉到他像是处在“亚恋爱”状态,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

“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一下,你看怎样?

”他爽快地回答“行”。

我说:

“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

”他点头同意。

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

“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

”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

随后我又给他打了一个比方: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班车,早恋是路边的一道风景,在这快速行驶的车上,大家一路同行,你若经不住诱惑,下车去留连途中风光,等你醒悟过来,已是车不待人,当你赶上时已经晚点了,甚至再也没有下一班车。

请别忘记这是一个竞争时代,由不得你慢慢来。

通过接近一小时的交谈,李某某不断地表示已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我又说:

“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

”他连声说:

“谢谢老师!

统计分析法——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严谨态度,实现在教育科研上的跨越。

根据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本方法只从适用角度和简单操作层面指导,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给农村教师教育心理统计学的高深理论和繁杂的计算。

(1)明确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作用

收集和分析数据是调查研究法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对研究效果进行检测的一种手段。

其主要作用有两点:

一是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二是发现和总结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掌握分析和收集数据的方法

◆关于评价

制定评价方案和评估细则

对照细则实施评估

统计评估数据

分析评估数据

◆关于调查

△开展调查

全面调查。

是对所有被研究对象全面进行调查,由此可以获得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总体的某些特征的数据资料。

非全面调查。

是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由于非全面调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简便易行,因此得到较多的应用。

其中包括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①抽样调查。

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②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从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一种调查形式。

△统计数据

形成统计表。

将大量分散的数据归集拢来,便于发现其规律性。

△读统计表

分析现象,发现规律(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