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619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1、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

据此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大气的燃烧             B.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C.太阳内部碳元素的燃烧          D.太阳表面的核聚变反应

2.下列因素与太阳辐射能分布呈负相关的是

A.太阳高度    B.距日远近    C.大气厚度    D.大气透明度

 下图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大小    B.下垫面状况   C.正午太阳高度  D.太阳活动

4.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云量增加    B.环境污染    C.冰川消融    D.人口增加

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

A.M处的东岸   B.M处的西岸   C.N处的东岸   D.N处的西岸

图1为大陆西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2为图1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7.下列关于EF处河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F河谷地处断层,岩石破碎,流水侵蚀而成 

B.EF河谷形成主要是向斜谷,流水侵蚀

C.EF河流的西岸比东岸流速快,侵蚀强    

D.EF河谷是背斜顶部受张力,流水侵蚀而成

8.图中河流(  )

A.位于南半球               B.有凌汛现象

C.①②③处侵蚀较④处严重        D.冬季主要是地下水补给

9.当该河流枯水期时,一艘由波斯湾驶向马六甲海峡的邮轮(  )

A.逆风逆水    B.逆风顺水    C.顺风顺水    D.顺水逆风

如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下题。

 

10.O、M两点的温差最大可接近

A.4℃       B.3℃       C.2℃       D.1℃

11.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2.图中与M、P、N一线近地面等压线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山地

A.位于非洲大陆          B.雪线高度约为5000米

C.气温最低的地方降水量最丰富   D.降水最多的地方海拔约为6000米

14.图中处于山麓地带的甲地,其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5.图中乙地的河流   

A.以地下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冬季河流流量大

C.有结冰期和凌汛             D.夏季河流含沙量大

下图中甲半岛近海受离岸风的影响涌升流活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图示盛行风向发生的季节及成因

A.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冬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7.甲半岛沿海地区分布有条带状热带沙漠气候。

其成因是

①冬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②夏季受离岸风的影响 

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④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据材料信息推断甲半岛近海域

A.形成世界重要渔场            B.海底油气资源蕴藏丰富

C.海上交通运输繁忙            D.海底地势起伏大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M地7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20.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影响图中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图中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21.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

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下题。

23.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4.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    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    D.反复升降

25.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原因是()

A.水运便利    B.便于农耕    C.军事防御    D.气候湿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分)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

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

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

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

(3分)

(2)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8分)

 

(3)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8分)

 

27.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材料:

智利南北长4352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有漫长的边境线,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

其东邻阿根廷,两国间主要以公路运输联系。

智利物种众多,植物百科全书确定的植物物种有2200种以上,动物物种也丰富多样。

如图为智利和阿根廷政区图、智利境内部分区域水系图。

(1)分析智利与阿根廷两国主要以公路联系的原因。

(3分)

 

(2)分析智利物种丰富的原因。

(3分)

 

(3)分析智利30°S以南河流航运价值不大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

 

(4)为什么智利地震灾害频发但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多?

试分析原因。

(8分)

 

28.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时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

要原因.(4分)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8分)

 

(3)以C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

答案和解析

【答案】(25*2=50分)

1.B    2.C    3.A    4.C    5.C    6.D    7.D    8.B    9.A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D    17.D    18.A    19.A    20.B    21.D    22.C    23.B    24.A    25.B    

26.(19分)

(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河流大多分布在湖泊南岸和西岸;湖泊北岸河流数量很少。

(3分)

(2)沿岸河流以高山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少;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湖岸地带风速大,风浪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入湖河流难以形成适宜的沉积环境;河口外滨湖区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

(8分)

(3)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稀少,饵料贫乏,营养条件不足。

(8分)

27.(17分)

(1)两国以山为界,地形复杂,公路适应性强;皆为发展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小;两国国境线漫长,公路机动灵活。

(3分)

(2)跨纬度广,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山体垂直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兼备海陆生物。

(3分)

(3)河流短小,流程短;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流向基本一致,没有形成水网。

(3分)(4)智利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智利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地震频发,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强。

(8分)

28.(14分)

(1)类型:

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两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

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4分)

(2)水分差异:

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

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童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8分)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2分)

 

【解析】

1~2.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故选B。

本题考查与太阳辐射能分布呈负相关的因素。

太阳高度大,地面受热面积小,单位面积获得辐射能多,太阳高度小,地面受热面积大,单位面积获得辐射能少,呈正相关,A错;距日远,得到太阳辐射少,距日近,获得太阳辐射多,正相关,B错;大气厚度越厚,太阳辐射经过时被削弱的越多,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大气厚度越薄,削弱的少,到达辐射多,呈负相关,C正确;大气透明度好,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大气透明度差,到达地面辐射少,D错。

故选C。

3~4.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结合题意和图中曲线分析可知,由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未被削弱,太阳辐射总量大,故数值最大的是①,表示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其次是②的数值,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

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故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最少,即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而③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若是云层厚,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则多;若是云层薄,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则少,因此,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云量大小,故A对;下垫面状况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故B错。

从图中可看出①②曲线的太阳辐射与纬度有关,即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但与③无关,故C错;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总量无关,故D错。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面积减小,反射量下降,故C对;云量增加,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故A错;环境污染、人口增加不直接影响地表的反射量,故BD错。

故选C。

5~6.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河流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长度分析,河道越长,说明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③的流程最短,所以平均流速最快,C对。

【小题2】根据河流的流向和河岸的凹凸分析,河流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左岸易侵蚀。

M处的东岸是右岸,侵蚀较弱,A错。

M处的西岸是左岸,但是凸岸,是沉积岸,B错。

N处的东岸是右岸,侵蚀较弱,C错。

N处的西岸是左岸,也是凹岸,受侵蚀强,D对。

考点:

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地转偏向力,凹岸、凸岸理论。

7~9.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

EF河谷地处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图2中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老,两边新,所以判断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流水侵蚀而成了谷地,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根据图2中的河流的东西岸的比较,分析东岸没有泥沙淤积,西岸有泥沙淤积,所以东岸流水速度快,以冲刷为主;西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

根据EF的河床剖面分析,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流多向东岸冲刷, 即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北半球,且①③处侵蚀较②④处严重,AC错。

根据当地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位于温带,且为北半球大陆东岸,故河流有冰期,且河流方向为向南向北流,即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故判断可能有凌汛,B对。

根据EF处的地下水流向(由高到低且垂直于等水位线)可知,此时该地河水补给地下水,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洋流、风带对航行的影响。

当该河流枯水期时为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海水自东向西流,此时由波斯湾驶向马六甲海峡的邮轮逆风逆水,A正确。

故选A。

10~12.

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

图中判断O点气温在25℃—26℃之间,M点气温在26℃—27℃之间,可知温差在0℃—2℃之间,故选C。

本题考查气温和气压的关系。

若只考虑温度,P地气温高,则近地面为低压,M位于低压的西侧,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西北风,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弯曲。

M、N两地气温比P地低,故在近地面M、N两地气压比P地高,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在M、N两地上空气压比P地低,根据等压面弯曲的原理:

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可知B正确。

故选B。

13~15.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该山1月气温高于7月,判断其位于南半球,非洲被称为热带高原大陆,地势起伏小,且最低气温不会在0℃以下,A错误;雪线的高度应该根据1月气温在0℃的海拔确定。

据图可知,1月气温0℃海拔大约为5000m,所以雪线高度约为5000m,B正确;线线对应可知,气温最低的地方并不是降水最丰富的地方,C错误;降水最多的地方海拔约为3000米,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甲地最低气温0℃以下,年降水量小于400mm,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相应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荒漠带。

故选C。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图中乙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乙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可能是地中海气候。

所以乙地河流冬季河流流量大,B对;以降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A错;无结冰期,C错;夏季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D错。

故选B。

16~18.

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

由图可知,此时印度洋上盛行西南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北半球的夏季,AC错;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风,B错,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由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甲为索马里半岛。

该半岛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和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有关。

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②对;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①对;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④对;此地位于赤道与北纬15°之间,不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③错。

结合选项,ABC错,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索马里半岛近海海域地理环境特征。

由图中的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甲为索马里半岛。

该半岛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沿岸地区冷海水上泛,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A对;波斯湾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此处不丰富,B错;由于索马里海盗和也门战乱,近几年运输船只较少,C错;索马里半岛近海域海底主要是大陆架,海水比较浅,起伏不大,D错。

故选A。

19~20.

本题考查世界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

根据M地的气候资料图中该地7月气温最低,但是降水最多,可知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º-40º之间大陆的西岸,沿岸受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A正确,C错误;地中海气候区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1月受西风带影响,B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由上题分析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因此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误,B正确;该地区位于30°S-40°S之间大陆的西岸,M地西侧处于迎风坡,降水丰富,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因此影响图中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高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错误;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导致的水热条件的改变,D错误。

故选B。

21~22.

本题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引水线需从高处引水,可自流,结合图示等高线的分布,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水往低处流,因此可判断③④引水线路都是从高处引水,①②都是从低处引水,AB错误;在③④中选,比较两条线路,④线更短,两条河的流量又相当。

故选D。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水土流失主要是陡坡地形、植被破坏、降水强度大引发的,引用河水不会出现,A错;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但不是急剧,B错;若过度引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则使乙河下游水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C正确;水位的季节变化是由于雨水季节变化导致的,不是引用河水产生的,D错。

故选C。

23~25.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流水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故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流水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对于任一级阶地而言,其形成过程中地壳是相对稳定的。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是因为早期人类以农耕为主,河流阶地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灌溉便利,便于农耕。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本题以纳木错流域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纳木错流域河流的分布特点、河口三角洲的成因和鱼类资源不足的原因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读图分析:

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入湖河流呈向心状;河流大多分布在湖泊南岸和西岸;湖泊北岸河流数量很少。

(2)根据所学知识,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沿岸河流以高山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少;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湖岸地带风速大,风浪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入湖河流难以形成适宜的沉积环境;河口外滨湖区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

(3)根据所学知识,该湖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稀少,饵料贫乏,营养条件不足。

27.

(1)本题考查交通的区位条件。

选择何种交通运输方式主要考虑建设成本、地形、灵活性等。

智利与阿根廷两国主要以公路联系,主要是因为两国以山为界,地形复杂,公路适应性强;皆为发展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小;两国国境线漫长,公路机动灵活。

(2)本题考查智利物种丰富的原因。

该地跨纬度广,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山体垂直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兼备海陆生物。

(3)本题考查河流的航运价值。

该地的河流短小,流程短;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流向基本一致,没有形成水网,故智利30°S以南河流航运价值不大。

(4)本题考查利地震灾害频发但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多的原因。

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智利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但是智利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且由于地震频发,政府制定应急预案,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强,故智利地震灾害频发但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多。

28.

该题主要考察了澳大利亚的气候及自然带分布特征.据已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特点:

成半环状分布,主要原因是受水分差异原因.具体为:

东北部为热带雨林带,形成原因是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气,受大分水岭的影响形成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北部受东南信风和副高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带,南部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西中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形成荒漠带.而地域差异主要看方向,南北方向的差异主要受热量影响,而东西差异主要受水分影响.

结合区域地理特征掌握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及变化特征,理解洋流、地形、风带、气候等对自然带和农业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解:

(1)A为澳大利亚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带,其原因是:

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气,受大分水岭的影响形成地形雨,东澳大利亚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而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而造成AB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纬度因素而形成的热量差异.

(2)BCD为东西方向位置的差异,此纬度受东南信风的影响,结合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可知,东部山脉为大风水岭,B处于迎风坡,C处于背风坡,而D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降水少.故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3)c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且处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相对较为干旱,故进行一些适合此降水特征的农业类型,如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