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0578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石马镇盆泉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

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

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

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尴尬,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我们民族的历史,不仅没有深刻而较全面的了解,反而凭空多了一份蔑视,这对民族精神是巨大的伤害。

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现代中国公民的需要。

二、目标任务

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论语》等经典篇目。

2、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成就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使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三、教育内容

以“中国传统文化诵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四、活动开展方式

1、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诵读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具体学习内容为:

一年级古诗词《弟子规》;二年级古诗词《三字经》;三年级古诗词《笠翁对韵》选编;四年级古诗词《幼学琼林》选编;五年级古诗词《增广贤文》选编;六年级古诗词《论语》选编。

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竟赛、考评等活动,借此对各年级班级诵读课程效果进行检查评价

3、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组织教育活动。

如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法定假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利用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利用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等。

利用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组织开展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4、利用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每周一次的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5、学校积极拓展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特别是家庭方面,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宣传,让家长明确中华传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6、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7、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让校园各类景观、宣传栏、各功能室、班级环境等都能够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五、保证措施

1、成立中华传统教育活动领导机构,负责中华传统教育课程、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保障、宣传等事项,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和考评。

组 长:

翟召峰

副组长:

张春玲

成 员:

大队辅导员、教导处主任、各年级语文教师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

4、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

加强过程管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