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566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最新高三下学期第4次月考试题生物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可共同构成某细胞的某种结构且能同时存在于该细胞中的一组是( )

A.叶绿素和酶;植物根尖细胞B.DNA和蛋白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C. RNA和蛋白质;大肠杆菌D. 纤维素和果胶;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核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几丁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详解】A、根尖细胞不含叶绿素,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DNA,B错误;

C、大肠杆菌细胞含有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结构,如核糖体,C正确;

D、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分泌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分泌蛋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参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属于分泌蛋白

C. 某些分泌蛋白是免疫活性物质D.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有些分泌蛋白是消化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所以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属于胞内蛋白,B错误;

C、某些分泌蛋白是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C正确;

D、研究分泌蛋白的运输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氨基酸被标记后,标记物出现的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下列关于蓝藻和伞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蓝藻和伞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

B. 蓝藻和伞藻细胞中都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蓝藻和伞藻细胞中均有拟核,拟核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

D.蓝藻和伞藻均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核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几丁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详解】A、蓝藻和伞藻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A正确;

B、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伞藻细胞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二者均含有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有拟核;伞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蓝藻和伞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都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种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伞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集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

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B.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C. 神经细胞膜上识别神经递质的是①D. 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是糖蛋白,②是通道蛋白,③是磷脂双分子层.I是细胞膜的外侧,II是细胞膜的内侧,a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

【详解】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决定,A错误;

B、b可表示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如CO2,B错误;

C、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糖蛋白,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均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ﻫ

5ﻫ

9

13

17

21

25ﻫ

29ﻫ

33ﻫ

37ﻫ

成虫数(只)

6ﻫ

10

28

71ﻫ

131ﻫ

207ﻫ

270

302ﻫ

327ﻫ

341ﻫ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果蝇成虫数量在第1天到第37天都在增长,并且增长速率是先快后慢.

【详解】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D项错误;答案选C.

6. 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吲哚乙酸最先从人尿中提取得到

C. 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吲哚乙酸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吲哚乙酸不能大量合成,A错;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含量少,所以最先从人尿中提取得到,B正确;吲哚乙酸是一种化学物质,不是蛋白质,C错;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所以过量的色氨酸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D错。

故本题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吲哚乙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要点知识的理解,使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

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 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促胰液素是胰腺产生的D. 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胰液分泌的过程是:

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详解】A、盐酸属于外界刺激,刺激小肠上皮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未通过反射弧,既不是神经调节,也不是体液调节,A错误;

B、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肯定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

C、本实验中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C错误;

D、盐酸不属于激素,①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B.

8。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解】A、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A正确;

B、由图可知,刺激前电表向右偏转,因此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B正确;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恢复到刺激前的状态,即向右侧偏转,C错误;

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下图为体液免疫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D. 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③表示B细胞增殖和分化;④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⑤表示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详解】A、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消灭抗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

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骨髓造血干细胞既可分化成B细胞,也能分化成T细胞,D错误。

故选A.

10.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 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细胞内液、丁是淋巴.

【详解】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丙(细胞内液),O2浓度最高的是甲(血浆),A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乙的含量会增多,甲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淋巴细胞存在于(丁液)淋巴中,会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淋巴细胞也存在于(甲液)血浆中,D错误。

【点睛】判断内环境的具体成分时,先抓单向箭头,两个单向箭头所夹的一定是淋巴。

淋巴一定来自组织液并指向血浆。

11.对人体内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都是由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的

B.信号分子合成后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外

C.向含有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的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呈紫色

D.信号分子在完成信息传递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只有蛋白质或者多肽类信号分子才在核糖体上合成,像性激素、绝大多数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都不是蛋白质或者多肽,A错.神经递质一般都是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错。

促使血糖降低的信号分子是胰岛素,它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激素等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可以确定细胞已经死亡的是( )

A.用台盼蓝对动物细胞染色,发现细胞被染成蓝色

B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12 g/mL蔗糖溶液中,未发生质壁分离

C.在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时,发现细胞质流动速度缓慢

D.在高倍镜下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未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死亡细胞的细胞膜是全透性的,所有溶于水的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活细胞的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细胞能选择吸收它所需要的养料,排出代谢废物,可根据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物的特征来辨别细胞的死活。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用台昐蓝对动物细胞染色,细胞不能着色,如细胞被染成蓝色,说明细胞已经死亡,A正确;

B、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12g/mL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活性,B错误;

C、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缓慢,说明新陈代谢速率缓慢,但细胞依然保持活性,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未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不一定是死亡的细胞,D错误。

故选A.

13.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

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

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e代表

激素分别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主要促进发育,b主要促进生长

C.d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

D.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两种激素具有拮抗作用,因此d、e分别为两者之一;又由于其它激素均为协同作用,由此可确定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c和d为协同作用,则c为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作用;b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代谢强度作用;a为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

【详解】A、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开始推断,可以确定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错误;

B、a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b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B错误;

C、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

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垂体受到影响,甲状腺分泌b甲状腺激素就受影响,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实验或生命活动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a

b

c

d

e

线粒体

氧气

葡萄糖

二氧化碳

B

菠菜叶

二氧化硅

碳酸钙

蒸馏水

叶绿素

C

种群

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迁入

进化

D

B细胞

抗原

T细胞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

A.AB.BC. 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点包括:

有氧呼吸的过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种群的特征、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体液免疫的过程的知识.考查面广,需要熟记相关知识才能作答。

【详解】A、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A错误;

B、提取叶绿素,用无水乙醇提取,B错误;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

D、B细胞增殖分化后形成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不能形成效应T细胞,D错误。

故选C.

15.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

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 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的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3、分析题干:

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详解】A、外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产生抗毒素(抗体),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

B、抗毒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蛋白,B错误;

C、抗毒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

D、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B.

16.下图表示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 大脑皮层产生渴感是条件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图中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大脑皮层,丁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

【详解】A、图中的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威,A正确;

B、分析图示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B正确;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

D、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不是反射,D错误。

故选D.

17.如下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氧气浓度会影响厌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C.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D.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中氧气含量高,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浓度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

【详解】A、由图可知,氧气含量的高低会影响无氧呼吸强度,进而影响细胞内乳酸的含量,A正确;

B、进食后血糖含量高,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B错误;

C、由乳酸能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推知,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C正确;

D、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细胞无氧呼吸强,乳酸含量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故选B.

18.某些种类

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疾病属属于自身免疫

B. 图示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③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2、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

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

【详解】A、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芇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活动,C正确;

D、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错误。

故选D.

19。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下图表示两种细胞信号转导形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

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

C.甲图中的d基本骨架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e为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D.乙图可以反映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某激素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核基因的表达。

该激素可以表示脂溶性激素,如性激素,性激素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图中①表示自由扩散进入,②表示翻译,③表示转录,d表示DNA,e表示mRNA,f表示蛋白质(多肽)。

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详解】AB、由甲图可知,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并能影响转录和翻译,因此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且能影响基因表达过程,AB正确;

C、d为DNA分子,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C错误;

D、乙图表示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正确。

故选C.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定向变异与进化

A.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④⑤⑥D. ②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考查,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比较二者的异同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①地理隔离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①错误;

②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依据也就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②正确;

③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之间出现差异,③正确;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④正确;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不是种群,⑤错误;

⑥自然选择能对生物定向选择,能使生物产生定向进化,但不能使生物定向变异,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故选A.

21.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

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

由此,无法推断( )

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 借助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属于生物防治

C.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幼虫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由题意可知,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与天蛾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共同进化。

【详解】A、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