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精品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下)
第十一文段[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
“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
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
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第十二文段〔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
懈怠。
②箧:
书箱。
③舍:
学舍,书馆。
④媵人:
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注〕①任末:
人名。
②笈:
书箱。
③或:
有时。
④庵:
茅草小屋。
⑤荆:
灌木名。
⑥麻蒿:
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
敬佩。
⑧易:
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2)以衾拥覆 (3)负笈从师 (4)编茅为庵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第十三文段[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③以天下莫能当。
( )④秦悉坑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第十四文段(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太宗罢朝①
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②杀此田舍汉③!
”文德后④问:
“谁触忤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
” (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罢朝:
停止了早朝②会:
必然,一定 ③田舍汉:
庄稼汉 ④文德后:
文德皇后⑤忤:
触犯 ⑥廷争:
在朝廷上争谏⑦具:
穿戴好⑧备数:
充数(谦虚的说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 ②皇后何为若是 _ ③王之蔽甚矣________④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
2.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
你更加欣赏谁?
请简述理由。
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欣赏谁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十五文段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解之者曰: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选文作者韩愈是 代(朝代) 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材( )
(2)策之不以其道( )(3)伯乐虽善知马( )(4)不为虚语矣( )
3.[乙]文中的“良马”和[甲]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
都喻指什么?
4.[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有何不同?
5.[甲]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简要阐述。
第十六文段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注:
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dàn):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
异香。
1.甲文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能事不已( ) (4)宜乎众矣( )
3.甲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甲]文 [乙]文
5.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第十七文段(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① 当世之事 ② 决胜于千里之外 ③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0、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
(2)
1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
你对此有何看法?
第十八文段(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
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
“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
“可。
”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曰:
“止。
”勿杀而谢之。
(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
弋:
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
人名。
亡:
逃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 (4)勿杀而谢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任选一题做)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我选 题 翻译
4、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
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
请你选择下面提供的情境中的一种,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1)周五晚上,你的好朋友张三约你到网吧上网,你会对他说什么?
(2)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被严重污染的秦淮河,而某家餐馆偷偷将大量污水排放到秦淮河,造成新的污染。
假如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去劝止该餐馆偷排污水的行为。
你面对餐馆老板时将会说些什么?
第十九文段[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乙]人有卖骏马者,此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
连续,接连。
②臣:
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
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ao)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
(2)愿子还而视之( )
(3)不以千里称也( ) (4)去而顾之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真不知马也。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
5. 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下)参考答案
(十一)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3.示例:
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十二)1.
(1)手指/不可屈伸(1分)
(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
每小题1分)
2.
(1)汤:
热水
(2)衾:
被子(3)负:
背,背着(4)为:
做,做成(每题1分)
3.
(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或“成就事业”)?
(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4.都表现了从师学习时不惧险阻,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精神。
(三点“精神”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给3分。
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十三)1.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
(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
2.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括号内内容也应译出)。
(4分)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意思对即可)(2分)
(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2分)
3.该题考的是成语。
(3分)参考答案:
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4分) 答案示例:
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各2分)
(十四)1.①比;②这(样);③受蒙蔽;④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
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②(他)每每在朝廷上向我谏争,侮辱我使我非常不自在。
3.共同点:
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
更欣赏谁及理由:
更欣赏文德皇后,对皇帝的错误言行,文德皇后没有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