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课 改革开放.docx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课 改革开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课 改革开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课改革开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当前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农村人民公社
同学们,前边我们学习过,从1958年开始,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体制。
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1978年,安徽省的一些地方遇到大旱,田地干裂,农村秋种难以进行。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农村放宽政策,把土地借给农民种粮种菜,生产度灾。
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皖东等一些地区的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这年秋天,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战胜了旱灾。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对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第9课 改革开放
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学生回答]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提法;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教师引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的农村状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改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什么体制?
[学生回答]改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体制。
[教师引导]农村人民公社化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小字内容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投影:
[投影显示]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分到农民手中,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在失去土地支配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积极性。
吉林省通化市三棵榆树村农民李惠恩回忆说:
“那时候就是记一个工,一天混那一个杠,干一天活不如抓一个母蛤蟆,像边沟三队,七分钱的分,正好一天挣三盒火柴。
你说农民他不高兴,他能高兴吗?
中央政策要不对头你调动不了积极性。
”
60年代初,安徽的一部分农村为了度过严重饥荒,试行了“责任田”的办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引起了一片指责。
1962年夏天,太湖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名叫钱让能的普通干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为“责任田”辩护。
毛泽东把这封信批转给中央有关领导,要大家研究。
时任中共安徽太湖县委宣传部干部钱让能说:
“生产力的发展,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还是人,人是要靠积极性的。
人的意愿呢?
它支配人的行动的。
你搞大呼隆、大锅饭,他呢不像西方的农民游行示威抗议,他不搞,他无声的反抗,无声的反抗就是在土地上磨洋工。
这个呢比那个反抗更厉害,所以这股力量是更强大的,所以亿万农民在土地上磨洋工这个是可怕的。
”但责任田终究没能推广起来。
自由种植、自由市场、自由买卖和包产到户被称为“三自一包”,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更为严厉的批判。
在人民公社一统天下的体制下,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村还有两亿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时任中共山东省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说:
“1978年的一月份,春节前,我到东明去,一进村看到有些老人围到墙根底下晒太阳,我想打招呼,群众的表情非常冷淡,我就自己走到一个户,这个户就叫张殿兴。
进去以后我看就墙上吊着一个篮子,我把篮子拿下来一看,有两种饭,一种饭就是菜团子,菜团子是什么呢?
高粱糠、地瓜叶加地瓜面粘合在一起的菜团子。
一种就是地瓜面和地瓜叶,就没有高粱糠了,就这么两种,我一看,这个地瓜叶和地瓜面肯定是给小孩吃的,加了高粱糠的肯定是他老俩口吃的,我就拿起一个递给县委书记司礼民同志,我拿着一块就放到嘴里了,怎么也咽不下去呀。
”
同学们,材料里所提到的确实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
那么,这种状况是如何改变的呢?
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农民。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小岗村的改革及成就
[教师引导]请大家继续看投影。
[投影显示]
小岗村位于淮河中游东南,离淮河约20公里左右。
据史料记载,小岗村及其所在地凤阳县,古时候就比较富庶,当时曾有这样的谚语:
“走千走万,抵不上淮河两岸”。
可是,自从1194年黄水夺淮之后,由于淮河的入海通道被淤塞,小岗村及其所在的凤阳县,也就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以致农业衰敝,民不聊生。
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后,建立了大明帝国。
照理说,农民起义的胜利,应当使农民美好的愿望得到满足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不仅没有解决农民的水旱灾害问题,而且还是连年不断给凤阳人,包括小岗村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农民由于一家一户分散搞单干,抵抗不了天灾人祸,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他们一边打着花鼓,一边含着眼泪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农民日夜盼望能摆脱这种苦难生活的煎熬,可是直盼到1949年,小岗村农民才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当上了新中国的主人。
[教师讲解]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花鼓词里唱的那个“好地方”却有一半多的人在外地讨饭。
小岗村更是一穷二白,集体的公共积累只有几间空落落的牛屋和一张犁、一杆秤、一只斗。
从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没向国家交过一粒粮。
每年打场的场磙子一停,社员们便拉上要饭棍儿去流浪,并且在1978年夏秋之际,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降临安徽大地。
到这年九月,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已连续七八个月没有下过雨了,受灾农田高达6000万亩。
全省有400万人和20万头牲畜饮用水也发生了困难。
时任中共安徽省农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周曰礼说:
“因为旱哪,天上飞的麻雀没水呀,飞着飞着就掉了,山上的野兔子从山顶下来找水喝,走到山半腰就死掉了,说明旱情严重到什么程度。
”小岗村严宏昌给自己定下的最大目标,就是让人人都能喝上一碗稀饭,不再背井离乡。
这一年,他与另外两名队干部严俊昌和严立学壮着胆子,给每户多分了一些自留地,秋后算账,每家一亩自留地的产量,竟比队里20亩地的产量还要高。
于是严宏昌明白了,小岗村的土地并不是不长粮,关键是体制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
一个傍晚,他凝视着脚下的土地,心中蛰伏着的梦想骤然之间迅速膨胀。
在反复征询了各家的意见后,队干部决定把所有的土地都分到各家各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农村第一张分田合同。
[投影显示]
小岗村的责任承包书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各家的户主在村西的严立华家召开了秘密会议。
20户人家除有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有18户到场。
会上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
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
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
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
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
大地脱胎换骨。
[教师引导]那么,这种做法的效果如何呢?
通过下面的叙述,你就清楚了。
[教师讲述]“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
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对此,邓小平同志1980年5月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说: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
此后,“大包干”迅速蔓延全国,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1998年9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小岗村视察,他说:
“小平同志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在农村开花结果的,而农村的改革又始于小岗村。
”两代领导人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小岗人在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投影显示]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教师引导]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农村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即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生产队社员正在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同书
[板书]3.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教师讲解]1978年我国小城镇数只有1万多个,到2001年已发展到5万多个,其中建制镇近2万个。
2001年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15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7.7%。
从企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主要是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形成了我国大中小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工业企业结构。
2001年乡镇工业企业数672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99%。
从产业结构看,乡镇企业以农产品加工、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轻型加工企业为主,城郊乡镇工业相当一部分是与国有大工业加工配套的。
2001年全国乡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615万人,大大超过国有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5%,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44.7%。
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也大大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依托。
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推动小城镇的发展:
一是有的乡镇企业在依托原有乡镇集中发展起来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并出现了为工业生产和职工服务的第三产业,大量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并不断聚居,形成了小城镇;二是在很多地方,先是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的乡镇企业,接着出现专业市场,其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人口的集中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与社会以及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教师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从1979年起到现在,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投影显示]
[教师讲解]中国现代经济开始发展并逐渐繁荣于东部的沿海地区。
因为这一地区对外港口众多、农产品资源雄厚,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较高,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基地早在本世纪初叶即已成型,基础设施、交通建设、市场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条件优于内陆省份。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的城市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 步伐。
1979年1月,交通部驻港机构招商局率先根据中央的精神,于同香港一水之隔的广东深圳市蛇口公社,划出一块土地创办工业区。
同年3月,广东省向中央提出了积极发挥广东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活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
同年7月,中央批准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灵活措施,还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两市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在总结深圳、珠海两市试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又建立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
从此,中国沿海地区的开放格局进入了新的阶段。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城市。
尔后,又于1985年开放长江、珠江两个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带为经济开放区。
在此期间,国务院还先后批准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如:
将上海市的闵行、虹桥新区划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在营口、温州、威海等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了江苏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目的是为了发挥这些城市的优势,借助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用较短的时间,在小范围内率先创造吸收外商投资的环境条件,提高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功能,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985年3月,国务院批准营口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权限和政策。
1987年9月,国务院批准威海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待遇。
从此,自东北门户的大连到广东西部的湛江,由16座开放城市组成的扇形构筑了中国沿海黄金地带的开放阵势,对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浦东开发区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是上海浦东开发区。
上海浦东新区自1992年以来,无论在吸引外资或在带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政府给予浦东新区比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除实行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有关减免关税、所得税外,国家还特许外商在浦东开办金融机构和第三产业,并允许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以及扩大投资审批权和实行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1999年,浦东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800亿元,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
目前,落户浦东陆家嘴的中外金融机构已达78家,其中24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总投资近300亿美元的5900家外商投资企业和来自全国各地、注册资金约200亿元的5000多家内资企业,撑起了汽车及零部件、微电子和计算机、现代通信、现代家电、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六大支柱产业;现在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在浦东生根开花,浦东辐射和带动全国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教师引导]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我国的国企改革所走过的历程。
[板书]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十四大以前的国企改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根据课本上小字内容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状况。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请大家先看一个例子。
在沈阳市区的一条普通的马路,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
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这两家企业竟被一条仅仅30多米宽的马路隔绝了近 40年。
时任沈阳冶炼厂厂长的王宝安说:
“马路对面就是沈阳电缆厂,它是用铜的大户,我们是产铜的大户,但是当时来看,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他不能直接上我这儿来买,我也不能直接卖给他,他买电解铜需要到南方去,到几千公里以外。
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
造成一个红铜大旅行。
”
时任沈阳电缆厂副厂长的刁成山说:
“也不是说,我们不上他们那儿买;也不是说,他不卖给我。
一个是,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
我们用的原材料呢,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
这不,一年,我用1.7万吨,那么就增加500多万。
当时是计划经济,因为计划呢,国家给下任务,原材料国家给调拨,所以说,企业和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
邓小平讲话时说: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当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所以,在十四大以前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师同时板书:
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过渡]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但国有企业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的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投影显示]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上级下达的17万利润指标无人敢承包下来,这时,默默无闻的马胜利脱颖而出。
马胜利说:
“17万他们不包,那么我老马70万我把它翻个个。
结果头一年就完成了140万,不但我70万完成了,还翻了一个个,这是1984年。
1985年呢,在140万的基础上我又翻了一个个,完成了280万,紧跟着第三年我又完成了560万,我干了三年翻了三番。
”马胜利因为他的贡献而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夜之间,“马承包”成为闻名全国的改革明星。
马胜利演讲说:
“过去我们工厂,1000个职工1年365天,不分黑夜白天就这么干,最后17万都完不成,还要吃补贴。
现在一条合理化建议36万,启用一个人才20多万,一条信息,就得40多万。
所以我们现在也总结了一点,现在,不是提高效益的关键是改革吗?
但是根本是靠科学。
现在一年光这么一变,黑的变白的,这样一变一年增加效益36万,利润比原来产值还高,就这么个道理,一斤白面你蒸成馒头就卖0.25元,你要变成烧饼就卖0.3元,你要变成烙饼就卖0.5元,不是吗?
你要变成水饺在我们那儿卖1.2元,你要变成人家狗不理的包子,还是1斤白面,人家卖你3.0元多了。
”雄心勃勃的马胜利决心带着100家企业去闯国际市场,而无情的市场却使他陷入了低谷。
由于摊子太大,对市场的预测不准确,加上在管理、资金、人才方面的短缺,企业惨遭淘汰。
承包制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
与此同时,另一种更新的改革形式,走进了中国社会,这是以十四大的召开为转折点的。
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
国有企业改革目标。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公司制、股份制的出现
[教师讲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1993年,中央决定,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很快地涌现出邯郸钢铁总厂、海尔集团、四川长虹、江苏春兰、安徽荣事达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中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当我们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300多年的探索。
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以1994年为例,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
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是何等艰巨。
但只要政策对路,方法得当,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关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工业资产重组”的插图)
[布置作业]从《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并记忆。
板书设计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的农村状况
2.小岗村的改革及成就
3.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十四大以前的国企改革
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公司制、股份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