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405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docx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刘宁

已经按你给的要求重新安排了文章

摘要

系统回顾了有关供应链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型态与维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且将供应链伙伴关系影响因素区分为技术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组织间依赖关系、组织间信任和组织关系承诺三类。

关键词:

供应链伙伴关系影响因素

Abstract

Systematicallyreviewedthefactorsofsupplychainpartnership,analyzesthefactorsofsupplychainpartnershiptypesanddimensionsaswellastheinfluencefactors,andthesupplychainpartnershipinfluenceintotechnicalfactorsandsocialfactors,andsocialfactorscanbefurtherdistinguisheddependenc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zations,interorganizationaltrustandorganizationalcommitmentofthreeclass.

Keywords:

supplychainpartnershipinfluencingfactors

目录

摘要2

Abstract3

第1章绪论6

1.1研究背景6

1.2研究目的与意义7

1.2.1研究目的7

1.2.2研究意义7

1.3国内外研究现状9

1.3.1国外研究现状9

1.3.2国内研究现状10

第二章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1

2.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11

2.1.1理论基础11

2.1.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比较12

2.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

2.2.1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13

2.2.2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14

第3章供应商视觉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15

3.1企业声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15

3.2组织结构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15

3.3企业文化对供应链合作的影响19

第4章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途径21

4.1建立长期战略导向的活力型企业文化21

4.2进行供应链环境下的组织变革22

4.2.1对传统组织结构实施柔性化变革22

4.2.2以供应链合作为导向进行业务流程重组23

4.3提高企业声誉,增强企业间相互信任24

4.3.1摒弃错误观念,实现声誉目标24

4.3.2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25

4.3.3坚持诚信守诺,实现合作双赚25

5.总结26

致谢27

参考文献28

 

供应链伙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促使企业竞争的方式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转变。

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消费者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等原因,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所期望的利润。

借助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实力成为企业实践的热点,与此同时,对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突破企业内部的局限,延伸到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环境)供应链中去考察。

英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M.cMstoPher,1992)曾预言: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我国入世以来,国内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日益加深,对供应链合作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但目前我国企业参与供应链合作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供应链成员间维持高效、双赢的合作关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供应链成员关系管理不善而导致合作关系恶化、企业遭受损失、供应链断裂的案例并不鲜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失败率己达50%一60%3,而且一直居高不下;供应链合作关系严重缺乏稳定性和长久性,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关系。

事实上,国内很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为渠道和价格等控制权你争我夺,利益分配失衡导致双输,合作状态紧张致使真正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和维持;有的合作关系虽然持续时间很长,但双方相互信任程度不高,只是保持普通的交易性合作,供应链集成的价值优势根本无从谈起;有的行业巨头曾经合作甜蜜,但在关系发展深化的过程中,合作双方很多潜伏的矛盾没有受到重视和及时解决,一旦蜜月期过去,矛盾激化可能导致合作关系走向决裂。

2007年6月,因拖欠货款、高额返点、保底销售数额等问题,家具业橱柜供应商雅迪尔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向家居建材零售巨头百安居供货,爆发了雅百事件,企业声誉、品牌形象及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零供企业与消费者三输的恶劣局面。

2008年6月,深圳创合公司因同类问题与百安居的零供矛盾再次升级。

健康和谐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究竟如何衡量,哪些因素制约着我国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发展,如何建立和维持高质量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成为我国企业参与供应链合作巫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供应链合作关系就其一般性而言,属于企业间关系的研究范畴,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论、战略联盟理论等都可以为其奠定研究基础;供应链合作关系就其特殊性而言,属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合作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绩效评价等方面。

本文主要侧重分析供应链合作的关系质量问题。

总体来看,本文就是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理论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以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特征和发展为主线,重点分析了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及来自企业自身的隐性影响因素,其目的是为企业间建立和维持高效、和谐的合作关系提供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研究中,受到关注较多的是合作关系的发展过程、运行机制、绩效评价等内容。

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多的停留在硬的显性影响因素上,而往往忽略了软的隐性影响因素。

本文从多学科视角构筑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企业声誉影响合作关系的分析框架,丰富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对供应链合作研究内容的重要充实。

供应链合作属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目前的研究以数理模型和定性分析居多。

本文的研究基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声誉模型的产生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博弈论中阐明合作的发生和保障机制,在管理学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企业声誉测量和企业声誉管理两方面。

本文对企业声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实证研究,将丰富声誉理论与供应链合作交叉研究的成果,为企业声誉与供应链合作两个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将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与供应链合作关系结合起来的研究则比较少见。

本文研究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将研究对象从单一企业拓展到供应链合作,相关的实证结果可以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和组织理论的的研究成果。

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参与市场竞争已是大势所趋,能否积极、高效地进行供应链合作是我国企业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而我国企业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缺乏比较清晰的认识,实践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本文对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价值的分析将有助于企业认清市场形势、开阔思路,树立通过紧密合作追求长远利益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创建和维持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保证企业未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此外,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验证隐性因素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企业可以将被证实的隐性因素作为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衡量依据,能够降低合作风险,提供合作的成功率。

供应链合作关系遵循建立、发展、维持的变化过程,企业在由浅入深地参与供应链合作时应该具有明确的行动方案,避免参与合作的盲目性,提高供应链合作绩效.本文将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得到来自企业自身的隐性因素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具体影响,为企业参与供应链合作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实践重点。

本文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关系质量现状,探寻不同影响因素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作用机理和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中国本土案例的对比分析,为企业维系和改善供应链合作关系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灵活、外向的合作型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结构的柔性等,加强企业声誉的建设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热潮始于日本企业成功模式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汽车、电子产品等以其高质量、低价格深受世界青睐,这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和企业界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始对日本企业的崛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存的特殊关系——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ChainPartnership),从此掀起了学术界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热情。

从供应商视角研究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文章较少,但有部分学者从供应商受益的角度或制造商、供应商对比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AchimWalter(2001)基于供应商的角度,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的价值创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合作关系可以为供应商创造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非经济)价值[17];严洪、陈向东(2002)具体分析了供应商在国际供应链合作关系中的受益面,并结合我国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18];SusanneStjernstrom(2004)从供应商角度分析了供应商对制造商生产过程的贡献以及二者互相学习的条件[19];Corsten等(2005)指出制造高和供应商都从合作伙伴关系中获得了一定利益,但供应商感到了极大的不平等性[20];RhonaE(2008)研究了小供应商与大制造商之间的不平等性,提出了供应商交互能力的概念模型,着重指出了供应商应如何通过改善交互能力获得竞争优势[21];NicolaSaccani(2007)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权变模型,指出供应同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关系模型[22]。

周杰(2007)从供应商视角分析了供应链合作关系构建过程中供应商的战略、信息沟通、竞争、企业能力,从供应商角度提出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建立过程的模型[23];Whipple(2002)等发现,供应商更关注信息的时效性而制造商更关注信息的准确性[24];GilbertN等(2010)比较了制造商和供应商在合作关系中的关注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商更关注信息共享和共同活动[25];Stephan(2011)系统研究供应链合作伙伴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供应商在关系成熟阶段的绩效提高更明显[26]。

1.3.2国内研究现状

在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管理和维护方面,黄波(2003)提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要求双方必须投入一定的特定关系投资并通过垂直协同来加以有效利用,伙伴关系的长期维系必须依靠防卫事后主义的三种治理模式:

双边特定关系投资、信任与共同规范、目标一致性。

蒋昳娜(2005)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应注意的6个问题,包括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程序上的公平、供应链成员相互进行专有资产投资、加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予以合作伙伴必要的支持和培养伙伴间的相互信任[8]。

许长军、刘锦(2007)提出,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战略价值、商业价值、合作意愿以及企业能力四个方面构建[9];苏勇(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匹配(或一致性)对关系持续管理能力影响显著,而持续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有显著影响[10]。

姜方桃(2010)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供应链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运行机制,提出树立重复博弈原则、有效的交流机制、动态合同控制和有效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增进文化融合是金融危机环境下防范供应链合作风险可采取的措施[11]。

李秀起(2010)提出了以信任为核心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维系管理思路[12]。

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方面,刘征(2005)通过文献综述将影响供应链总体绩效的因素归纳为供应链强度、供应链界面管理和伙伴关系结构三大维度,并将它们作为自变量,将因变量供应链总体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和合作绩效,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13]。

付丽茹(2008)解释和验证了合作关系质量与其影响因素企业声誉、企业文化与组织柔性之间的关系,指出供应链合作关系质量关键是供应链中各企业的信任、文化相容、信息共享、物流和资金流的畅通[14]。

张进发(2009)在系统分析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型态与维度以及影响因素后,将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为技术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15]。

惠智微(2011)提出了文化相容性、资源依赖性和目标一致性对供应链合作运营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和相关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验证[16]。

第二章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2.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2.1.1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深层次探究,运用不同理论去解释其形成动因,主要理论有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关系资本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由Coase(1937)提出,后经Williamson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所谓的交易成本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供需双方为了找到均衡价格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交易成本包括事前成本,例如信息搜集、协议谈判、撰写契约;包括事后成本,如监督成本、执行契约的成本。

Williamson还提出,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资产专属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

交易成本理论以最小化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总成本为决策准则,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今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方面企业独自进行技术研发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这些相关技术性资源又具有高度的专属性,若通过正常的交易关系进行的市场交易必将发生很大的交易成本,致使企业无论是采用市场交易或企业内部化的方式都很难获得所需的资源,因此合作伙伴关系得以产生。

交易成本理论提出的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三个方面,使得企业与合作方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会努力维持这种关系,在总体上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维持合作伙伴关系来降低交易成本。

2.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资源的互补性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因素,资源的互补程度越高,合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企业所拥有的独特资源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企业也会面临欠缺关键资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了可以由内部自行发展之外,也可以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拥有伙伴的独特资源,以创造或维持竞争优势,具体的动机包括学习伙伴的关键能力和快速引进新技术。

因此合作伙伴的竞争力和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就成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3.关系资本理论

关系资本是指企业与内部、外部的组织或个人之间经过长期交往、合作互利行为所结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进行投资和运营使之持续增值,并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一种无形资本。

关系资本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增值性。

企业关系资本具有战略价值,它能为利益相关者带来长期性的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优势,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特有性。

企业关系资本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养和沉淀而成的,为关系伙伴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

它是依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磨练后逐步建立和发展的。

第三,延展性。

企业关系资本可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它既可以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又可通过共同研发、知识创新等延伸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通过其发散作用,使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关系资本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所形成的关系资本除了可以为供应商带来订单、销售额、利润的增加,还可以使供应商提高生产绩效,获得制造商的技术支持,借助制造商的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因此,供应商在订单、销售额、利润方面的提高、生产绩效提高、技术改进和市场份额扩大等方面就成为本文的重要研究因素。

2.1.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比较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企业关系有很大差别。

首先,传统企业关系是建立在买卖基础上的短期或者临时的合同关系,因此双方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价格的竞争上;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则是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的互相支持、互相扶助以取得双赢局面的关系。

从双方的交换对象上看,传统供应商关系下,双方只是进行有形商品的交换;而供应链合作关系下,双方不限于物质的交换,更重要的是信息、服务、研发、技术以及物流等方面的交换。

传统关系下,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主要是集中在价格上,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考虑供货质量和时间的问题;而供应链合作关系下企业选择供应商除了要考虑价格和供货质量外,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供应商的供货能力、经营业绩、发展潜力等,以保证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合作。

从供应商数量上来看,传统关系下企业供应商数量较多,更换频繁,稳定性差;供应链合作关系下,企业会选择少数甚至是唯一的供应商以建立长期合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当然也要认识到单一供应源对于企业是存在着较大风险的。

传统关系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双方都会为了各自利益隐瞒部分信息;供应链合作关系下,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高。

传统关系下质量控制发生在事后,企业只能通过到货验收掌握;供应链合作关系下企业可以全程参与和监控供应商研发和生产,从而保证质量。

2.2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1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

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Laming在《超越伙伴关系:

革新的战略和精细供应》中将自动化工业中企业关系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

传统关系阶段、自由竞争时期、合伙关系时期、伙伴关系时期、和战略联盟时期。

陈志祥,马士华研究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以传统的产品买卖为特征的传统关系(1960-1970)、以加强产品质量和服务为特征的物流关系(1970-1980)和以战略协作为特征的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演变进程如图2-1所示。

图2-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演进过程

2.2.2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在传统的企业关系中,供应管理等同于物流管理,企业管理以生产为中心,供销处在次要的附属地位。

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更谈不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竞争环境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变化,供应链上企业关系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关系转变为物流关系。

在此演变过程中,准时生产(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等管理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达到准时生产,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高度的沟通和协作,因此从技术上要求伙伴之间在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并行工程方面,这种伙伴关系都是建立在技术层面上的,以物流关系为纽带。

但是,基于这种物流关系的企业关系模式,仍然是一种作业层次和技术层次的合作关系,在信息共享(透明性)、服务支持(协作性)、并行工程(同步性)、群体决策(集智性)、柔性化与敏捷性等方面都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更高层次的合作与集成,于是产生了基于战略协作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式。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基于时间和基于价值的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的思想。

基于这种合作关系的产品制造过程,从新产品开发到最终投放市场的周期大大缩短,企业集成从原来的中低层次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

与传统的企业关系和物流关系相比,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强调信任与合作,强调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和风险共担。

第3章供应商视觉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3.1企业声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自由竞争能够带来经济和谐的理想境界,其中蕴涵着信息是完备和对称的假设前提。

然而,真实的经济世界并不像精致的理论模型所构想的那样)信息完备并且均匀分布,而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声誉的价值凸现出来,伴随着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信息不完全理论等提供的有力分析工具,声誉问题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年6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道:

如果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引擎,那么声誉就是使之运行的燃料。

3.2组织结构对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影响

供应链合作关系(SCP)是一种持续增值的联系,关系价值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在目标、资源、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协调和配合,而这些诸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就有赖于企业之间物流、信息流和商流高速而有效的传递。

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供应链合作关系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种科学的组织安排,来实现合作方在物资、价值、信息等多个交易要素的顺利流转,以确保交易关系的稳定,降低交易费用。

由于物流活动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库存与补充、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单纯以一个企业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设计并不复杂,而面向对供应链中多家企业合作关系中组织结构的设计和改造,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文以下内容将重点探讨组织结构因素如何对合作企业间物流、商流和信息流发挥作用,进而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

1、供应链合作对企业组织的要求

供应链网络以创造健康、和谐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为根本目标,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节点企业自身的组织特征是否符合供应链网络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合作关系的质量优劣。

(l)适应性要求。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取代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整个供应链网络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和充满竞争的环境中,需要根据顾客需求调整目标和策略,这就要求作为节点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弹性,以适应供应链战略和策略的变化;另一方面,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是供应链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性课题。

(2)协调性要求。

有机体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组织功能及整体效率,一方面取决于组织各部分的活力,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组织各部分活动的协调。

供应链网络组织需要合作企业紧密配合、高效协调,集成性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创造协同效应。

供应链内部信息流量大,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对协调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3)响应性要求。

供应链合作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管理模式。

快速响应要求供应链网络中的企业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商品和上下游伙伴合作来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这要求企业对公司内部的采购、制造、营销和物流等流程采取踌越职能部门的平行管理方式,将多余的交接工作、垂直管理的弊病、不确定性和延误降到最少。

所有的供应链伙伴分享业务计划、预侧信息、POs数据、库存信息、进货情况以及有关协调货流的信息,以提高供应链组织的反应力。

2.传统组织结构对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的影响

组织结构的差异决定着一个组织物流管理效率的高低。

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企业实现从传统自营物流到现代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转变的战略实施保证。

物流的过程很长,并且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