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98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依托单位

1.2.1项目承担单位

1.2.2技术依托单位

1.3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与示范、推广规模

1.3.1主要技术示范内容

一是全生育期防蓟马,阿城紫皮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二是大棚保护地遮光降温,阿城紫皮大蒜繁育技术;

三是通风遮光荫干处理,阿城紫皮大蒜着色技术。

1.3.2示范、推广规模

种蒜繁育2栋,面积2亩;示范种植50亩。

1.4主要配套工程建设

新建采种大棚2栋

1.5项目建设地点

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镇

1.6项目总体目标

2011-2012年引种3000公斤,技术培训200人次,改良土壤100亩,建设繁育种蒜大棚2栋,购置设备6台。

初步完成建组培脱毒实验室,种蒜繁育示范基地50亩。

1.7项目的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3万元,中省财政20万元,市县乡配套1万元,企业自筹2万元。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A、国办发〔2010〕18号文件《“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

B、《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C、农业部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种子工程及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D、黑龙江省政府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

E、《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F、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

哈尔滨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设想《实施“一圈两带”工程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二、项目建设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目的

2.1.1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蒜生产国。

大蒜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在出口的带动下,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更是迅速增加。

2005年,全球大蒜种植面积为1695万亩,产量为1456万吨。

其中,我国大蒜种植面积为971万亩,产量为1109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6%。

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山东、河南、江西、广西、安徽等地区,涉及蒜农500多万户。

我国有食蒜的传统,因此大蒜还是以内销为主,每年国内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0%左右,种蒜占5%,开发大蒜深加工品的原料量约占10%—15%,出口占10%左右。

我国对大蒜的正常消费量为每年1040万吨左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出口国,大蒜占世界出口贸易量的80%。

我国大蒜出口遍及欧美、东南亚、南美及非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甚至也有大蒜是中国唯一一个能控制世界价格的商品的说法。

自甲流感以来,国外对大蒜的消费量猛增,出口占总产量的10%左右,近年来每年的出口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2010年1-6月,中国出口大蒜数量就达到686,119.5吨。

由于正常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数量逐年增长,再加上近几年的投机需求,导致全国范围的蒜价暴涨。

大蒜的价格经历了0.2元/斤到7元/斤,甚至14元/斤的疯狂历程,目前稳定在6元/斤左右,较前几年有了成倍的增长,并远远高于其它蔬菜的价格。

高蒜价给蒜农带来了高效益,近年来蒜商收购大蒜出现了新情况,点地块卖蒜,丈量好蒜地面积后由蒜商直接付钱,每亩大蒜订购价为4000-5000元。

还未到收获季节,蒜农就锁定了收益。

2.1.2大蒜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大蒜(AlliumsativumL.)为葱科(Alliaceae)葱属(Allium)植物。

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蒜瓣是变态的侧芽,是大蒜母体的组成部分,长期的无性繁殖必然导致病毒在体内的积累以及其它不良性状的累加,造成大蒜种性退化。

退化的大蒜植株矮小,光合能力低,蒜头变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效益。

有关大蒜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对现有栽培品种提纯复壮、品种选育、提高大蒜产量的综合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国内位专家学者的关注。

我国葱蒜类研究专家崔成日在阿城紫皮大蒜病毒病与田间蓟马防治、大蒜引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栽培生态学分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徐培文在大蒜种质的RAPD技术鉴定、李锡香在种质资源收集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大蒜有性杂交育种方面,荷兰DeGrootenSlot公司居世界领先地位。

品种资源收集方面,德国、印度、英国、俄罗斯、美国实力雄厚。

蒜种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上美国、法国、阿根廷居领先地位。

机械化、规模化栽培上美国、法国领先。

在大蒜适宜播期、密度、用种量、施肥种类、施肥量、灌溉等管理规程上日本青森县农业改良普及所制定了详细的高标准操作规程。

在市场流通上欧美提出了有害物资含量限制标准,推广实施“绿色”、“安全”标准。

但是,由于大蒜研究的起步较晚,有关大蒜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较少。

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优良品种的选育及繁育是农业生产中最核心的技术。

大蒜要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首先要在蒜种生产上达到专业化、标准化要求,但这方面我国与国外比较还有很大上差距。

所以,我国大蒜产业的稳定发展还有待于在良种繁育技术和制种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阿城紫皮大蒜已有800年的栽培历史,生产始于金上京会宁府所在地,今白城村。

种植中心区为阿什河街道的白城村、南城村和东环村,以及双丰镇的双兰村,绵延千余公顷范围,大蒜栽培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7250吨。

阿城紫皮大蒜栽培曾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末期。

阿城蒜因蒜瓣整齐、蒜汁黏稠、辣中带甜的极佳品质而闻名。

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8年“阿城大蒜”又注册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但由于农民常年自留种蒜进行多代繁殖、多年连作、栽培模式陈旧,导致大蒜品种严重退化,大蒜病毒病普遍发生,产量逐年降低,逐步陷入衰退萎缩期。

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省大蒜产业的发展。

加之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欠缺等诸多因素,阿城八百年大蒜种植业正在走向衰退、崩溃的边缘。

阿城紫皮大蒜栽培面积由鼎盛时期的30000亩目前萎缩到15000亩。

近十年来曾多次向社会提出阿城紫皮大蒜退化的问题,但一直没有开发出有效的栽培技术。

阿城大蒜是我省重要的地标性农产品,八百年大蒜产业的衰退,无疑是一个地方产业的巨大损失。

阿城八百年大蒜产业亟待拯救,大蒜产业的稳定及集散地的形成尚需在产业化制种、生产标准化及仓贮流通方面进行大量的科技攻关与基本设施建设。

关于大蒜退化机制,国内外学者曾提出“种性退化”、“植株矮化”、“花叶病毒”、“隐蔽性减产”等多种模糊的概念。

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观点认为大蒜种性退化是由于感染病毒所致。

因为大蒜未经历种子这一有性世代,而是长期营养体无性繁殖,所以一旦感染病毒,便在世代间进行垂直传播。

自从1919年报导葱蒜类病毒病以来,各国学者分离鉴定出多种病毒的颗粒及蛋白结构。

对于大蒜的主要传毒媒介昆虫为何物、传何种病毒、其病源传递及流行方式如何,尚未见明确的报导。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以及以蒜头大而闻名的日本青森县主产区,均是依赖于秋播越冬栽培模式,具有漫长低温生长期优势和高肥水优势,未待气温升高及昆虫活跃时大蒜生长已达到商品流通标准。

而位于北方寒区的阿城大蒜栽培模式为春播夏收制,叶片生长期短,入夏急剧升温,大蒜的发棵期远短于越冬栽培模式。

类似于山东越冬小麦与黑龙江春播小麦之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为中心进行大量的大蒜茎尖脱毒培养,用于种子生产。

但脱毒苗在田间又会重新感染病毒,很难长期维持无毒状态,栽培一代以后,不能再留用做种,必须每年向农户提供生产用的脱毒种蒜。

所以建设专业化的脱毒种蒜繁育基地势在必行。

本项目拟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种子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单株优选、组培脱毒生产无毒种蒜原种,利用保护地降温设施、冷库、冷冻库、山区低温带等条件扩大繁殖无毒生产用种。

项目实施后,将建立我国北方寒区的大蒜种蒜良种繁育基地,并提出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的技术规程,实现阿城紫皮大蒜制种的产业化。

本项目的实施,可为阿城大蒜产业储备去病毒种源,为农户提供高生产力的去病毒优良种蒜,最终振兴八百年阿城紫皮大蒜产业。

阿城紫皮大蒜产业的复兴,也可为我国东北及西北春播栽培区大蒜产业振兴提供参考模式。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地理气候优势

阿城紫皮大蒜,产于金代古都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黄城脚下,土地肥沃、依山傍水,气候冷凉尤其适合大蒜生长。

美丽的阿什河贯穿其中,是古老的金源文化和勤劳的古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优质的阿城大蒜。

2.3.2品牌带动

大蒜生产是阿城区的特色产业,当地的紫皮蒜种植历史悠久,以其蒜头辛辣、蒜瓣整齐、蒜汁黏稠的特点蜚声国内,是省农委认定的绿色食品,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8年“阿城大蒜”又注册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蒜价最高时该村几乎家家种植大蒜。

2.3.3科技支撑

本项目研究成员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

已经建立起了种蒜脱毒技术、种蒜繁育技术、大蒜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平台。

精通日、英、俄、韩语与国际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不断地从国外引进最新育种材料与技术资料。

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高素质科研队伍,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的保障。

为了使大蒜高产栽培技术传播到农户,本公司组织科技人员先后到田间地头举办大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将大蒜、出口蒜薹等生产技术规程浓缩为一张纸,印发到蒜农手中。

2.3.4政策支持

国办发〔2010〕18号文件《“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文件的第二项第七条关于建设一批“菜篮子”产品良种繁育中心中指出:

支持主产区建设园艺产品集约化育苗场、畜禽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资源保种场,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场)的水、电、路和良种繁育设施、实验检验用房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

培育一批“菜篮子”。

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

哈尔滨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设想《实施“一圈两带”工程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哈尔滨市从2010年开始,到2015年,利用5年或更长的时间。

重点按照“一圈两带”,即郊区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圈,哈肇路和哈五路沿线百里蔬菜产业基地示范带规划布局,发展标准化蔬菜产业基地。

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谋划哈尔滨市蔬菜产业新格局,实现新跨越。

突出特色、优化布局。

要充分利用黑龙江寒地黑土,利于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的特色,打造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

基地选择在交通干线两侧、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以及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且20年内不能征用。

充分利用自然和地理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在“一圈两带”上,郊区蔬菜圈主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基地、特色蔬菜产业基地。

在农区蔬菜带上,重点发展发季节蔬菜基地,窖贮蔬菜基地,出口外销、有机、绿色蔬菜基地以及城市供应补充基地。

三、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3.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哈尔滨艾利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基地设在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镇,现有葱蒜类育种大棚100栋,试验田600亩,综合实验楼810㎡,葱蒜类种球贮存库810㎡,机电井4眼,喷灌设备50套。

企业自有商标“奥尼恩”。

公司自有员工15人,其中科技人员11人,管理人员4人。

公司长期从事葱蒜类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品种选育,在“九五”至“十一五”期间,曾承担国家、省、市葱蒜类研究课题近20项,正在承担的课题有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903018)“葱姜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企业服务行动项目(2009GJB20021)“长日型洋葱杂交种保护地产业化制种”、黑龙江省农委农业产业化项目“阿城紫皮大蒜产业化开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阿城紫皮大蒜提纯复壮技术研究”等4项。

本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在葱蒜类育种、良种繁育和产业化开发领域,公司掌握有核心技术,已经申报了葱蒜类有关的发明专利8项。

目前关于大蒜的研究,已搜集种质资源50余份;优选单株系12份;大蒜茎尖培养再生植株的技术较为成熟,试管苗的病毒鉴定正在进行中;建立了利用防虫遮阳大棚进行生产用种蒜的扩繁技术体系。

项目负责人:

崔成日,男,50岁,博士。

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葱蒜类蔬菜作物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攻关研究。

曾主持过国家外专局“日本长日型洋葱引种及栽培技术引进”;市科委“长日型洋葱引种”课题;省科技厅青年科技计划留学人员基金“北方长日型洋葱高产栽培技术”;中科院资环局青年基金“北方寒地生态型蔬菜资源引种及开发技术研究”等项目。

目前主持哈尔滨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日型洋葱雄性不育三系F1制种开发研究”课题(2003-2007)。

在我国首次成功引进了长日型洋葱的(CGMS)雄性不育A、B对材料。

在崔崇士教授、李景鹏教授指导下进行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效率研究”。

多年来与日本、荷兰、美国的洋葱育种研究者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北方地区成功引进推广了“空知黄”、“札幌黄”、“桧熊”等优良品种及基础育种材料。

在我国首次培育成功三系杂交一代洋葱F1品种。

本项目研究成员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掌握大蒜良种繁育的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开发能力,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高素质科研队伍,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2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东北林业大学是学校根据“211”工程建设规划,为加强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升生物学人才培养质量,将林学院、园林学院、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相关学科整合重组,于2003年3月组建的新型学院。

现有教职员工73人,其中教授15人(二级教授2名,三级教授6名)、副教授18人。

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6人。

徐启江:

男,1969年10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为植物分子发育生物学和葱蒜类蔬菜生物技术,曾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9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DevelopmentGenesAndEvolution》、《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园艺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生学通讯》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教材3部,专著1部,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

任《生物技术通讯》理事会理事,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育生物学学科负责人。

四、种蒜繁育技术规程

4.1选种

从产量高、品质好的冷凉山区、高纬度地区产地,大量引种。

大蒜优良单株选种,应从种质资源圃管理开始。

在栽培中,选择良好的地块,挑良好的蒜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加强肥水,适时收薹收蒜,妥善保存。

大蒜收获时应从田间开始选种,首先选叶片落黄正常、无病虫害表现的植株。

再从中选头大而圆,底平无贼瓣,无损伤,大小均匀,皮色肉色、分瓣数符合本品种特性的蒜头,单晒、单辫、单收藏。

播种前淘汰受冻、受热、受伤、发芽过早、发黄、失水干瘪的蒜头。

如用以上措施,年年进行选种,建立种子田,则可提高种性。

4.2脱毒组培苗培育

主要在无菌条件的组培车间进行,其步骤为:

脱毒材料的选择及催芽----材料热处理----取材和消毒----剥离茎尖和接种----茎尖培养----继代培养----脱毒效果检测。

表4-1大蒜茎尖培养再生脱毒苗培养基组成

成分

使用浓度(mg/L)

中文名

英文名

分子量

MS培养基

B5培养基

N6培养基

硝酸钾

KNO3

101.11

1900

2500

2830

硝酸铵

NH4NO3

80.04

1650

硫酸铵

(NH4)2SO4

132.13

134

463

磷酸二氢钾

KH2PO4

136.09

170

400

硫酸镁

MgSO4.7H2O

246.47

370

185

氯化钙

CaCl2.2H2O

147.02

440

150

166

碘化钾

KI

166.01

0.83

0.75

1.6

硼酸

H3BO3

61.83

6.2

3.0

0.8

硫酸锰

MnSO4.4H2O

223.01

22.3

10

4.4

硫酸锌

ZnSO4.7H2O

287.54

8.6

2.0

1.6

钼酸钠

Na2MoO4.2H2O

241.95

0.025

0.25

硫酸铜

CuSO4.5H2O

249.68

0.025

0.025

氯化钴

CoCl2·6H2O

237.93

0.025

0.02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Na2.EDTA

372.25

27.8

37.3

硫酸亚铁

FeSO4·7H2O

278.03

27.8

27.8

27.8

肌醇

inositol

180.15

100

100

甘氨酸

glycine

75.07

2

2

盐酸硫胺素

VB1

337.27

0.1

10

1.0

盐酸吡哆醇

VB6

205.64

0.5

1.0

0.5

烟酸

VB3

123.11

0.5

1.0

0.5

蔗糖

sucrose

342.31

30g/L

20g/L

20g/L

4.3试管苗的驯化

试管苗长期生长在培养容器中,与外界环境隔离,形成了一个恒温、高温、高湿、弱光、无菌的独特生态环境,试管苗生长细弱,茎、叶表面角质层不发达,根的吸收功能弱。

试管苗从试管内移到试管外,由异养变为自养,由无菌变为有菌,由恒温、高湿、弱光向自然变温、低湿、强光过渡,变化十分剧烈。

驯化应从温度、湿度、光照及有无菌等环境要素进行,驯化开始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驯化后期,则要与移栽的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

驯化的方法是将培养试管苗的容器带封口材料移到温室,开始保持与培养室比较接近的环境条件,适当遮光,提高湿度,以后逐渐撤除保护,使光照条件接近生长环境,然后松开并去除封口材料,使试管苗逐步适应环境条件。

驯化成功的标准是试管苗茎叶颜色加深,根系颜色由黄。

4.4试管苗的移栽

移栽基质:

取蛭石和泥炭土按1:

1混合。

试管苗生长的环境是无菌的,为了防止微生物的侵染,要在移栽前对基质进行消毒。

一般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也可用50%多菌灵等杀菌剂或高温处理。

管理过程中浇水不要过多,过多的水应迅速沥除,以利根系的呼吸。

移栽方法:

试管苗第一步要放在温室条件下培育。

将驯化后的小苗取出,用清水洗去附着于根部的培养基及琼脂,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根系和叶片的伤害。

用800倍50%多菌灵溶液浸泡消毒1-2min,然后移栽到混合基质中。

栽植深度适宜,不要埋没叶片,也不要弄脏叶片。

移栽后要浇一次透水,但不能造成基质积水而使根系腐烂。

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适当遮阴。

当长出2-3片新叶时,就可将其移栽到栋防虫遮阳网大棚。

移栽后的管理:

试管苗移栽到防虫遮阳网大棚后,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满足试管苗生长的最适要求,促使小苗尽早定植成活,生产出足够的原种以供繁殖大田用种蒜。

4.5大田用种生产

为了防止二次病毒感染,种蒜的繁殖要在栋防虫遮阳网大棚中进行。

传播病毒病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灰飞虱、叶蝉、蓟马等。

据我们多年的观察,蓟马是传播大蒜病毒病的主要害虫,药剂防治这种害虫效果不很理想,设置防虫网是防治大蒜病毒病较有效的技术措施。

防虫网可采用80、100目的尼龙网,尼龙网要固定在钢架上,以免风刮起。

五、工程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5.1.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打造一圈两带设施蔬菜产业带的总体要求,满足我市“菜篮子”的需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为振兴八百年阿城紫皮大蒜产业,实现大蒜良种繁育的产业化。

5.1.2建设目标

优良品种的选育及繁育是农业生产中最核心的技术。

本项目为实现可持续的大蒜产业化发展,首先在蒜种生产上达到专业化、标准化要求。

为实现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目标,本项目拟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种子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单株优选、组培脱毒生产无毒种蒜原种,利用保护地降温设施、冷库、冷冻库、山区低温带等条件扩大繁殖无毒生产用种。

项目实施后,将建立起我国北方寒区的大蒜种蒜良种繁育基地,并提出阿城紫皮大蒜良种繁育的技术规程,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阿城紫皮大蒜种蒜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

5.1.3建设原则

A、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立足区域特点、产品分布和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并认真搞好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

B、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建设。

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分期确定建设规模和良种繁育重点项目。

C、坚持面向社会,择优选择。

从种质资源引进到良种繁育技术,紧密依托科技支持,确保项目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

D、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节约使用建设资金,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5.2项目选址

本项目区设在哈尔滨市“一圈两带”设施蔬菜产业带的核心区域。

位于哈市东南23公里,18分钟车程,交通便利。

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的东南部边缘,阿什河南岸,是八百年阿城大蒜的发祥地和主产区,阿城大蒜获得了国际公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有“中国北方大蒜之乡”之称。

5.2.1地里位置

阿城区位于哈市东南23公里,全市幅员面积2500平方公里,基本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辖5乡9镇5个街道办事处,108个行政村,808个自然屯;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4.2万人,农业户10.9万户。

交通发达,信息快捷。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广播电视、报纸等社会事业生机盎然。

阿城,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特色突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省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赢得了"龙江第一县"的殊荣。

5.2.2土地资源

阿城区下辖16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10个行政村,939个自然屯。

全区土地总面积281406.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1619.1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3.2%;园地面积704.8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林地面积112585.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0%;牧草地面积3471.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2%;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16804.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交通用地面积5812.4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水域用地面积12338.4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4%;未利用土地面积8070.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9%。

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三方面看,土地利用率、垦殖率、建设用地率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2.3水资源

我区水资源总量为62945万m3,人均占有量为960m3,亩均占有量513m3(耕地122.6万亩)。

在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为46600万m3,地下水24065万m3,重复计算量为7720万m3。

东部山区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西部平原区地下水较丰富,地表水较贫乏,。

地表水水质除局部河段受到污染外,总的说水质是比较好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水,除铁、锰含量偏高外,其它指标均符合饮用水要求,现有河流14条,总长为649.8公里,境内河流是以阿什河为骨干形成的天然水系。

泡泽4个,大中型水库各一座,小型水库5座。

现有水田灌溉面积28.83万亩,旱田坐水种面积28.95万亩,喷灌面积1.86万亩。

现有西泉眼水库大型灌区1处,渠首工程7座,民办灌区渠首工程74座;提水泵站243处,总装机容量3450kw;机电井5483眼;塘坝68座;水土流失总面积132,850.9hm2,占全市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