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81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docx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

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

陶海东

2013-2-2012:

04:

08  来源:

《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6期

  [摘要]依靠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作为俄罗斯的一项基本国策,虽历经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三代政府更迭,但无论何人主政这项政策均得到了有效延续。

在以能源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政策引领下,俄罗斯大国复苏之路清晰而坚定。

但是,随着能源经济在俄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日益加重,“能源陷阱”也逐步凸显。

因此,在这种能源经济的引领下,俄罗斯是实现真正的国家复兴,还是削弱自身经济自主性、跌入“能源陷阱”,进而彻底沦为资源型经济国家,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能源经济;能源输出;俄罗斯;产业结构;能源陷阱;关键性非支柱产业

  [中图分类号]F451.26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3-7411.2011.06.004

  [文章编号]1003-7411(2011)06-0025-(10)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创新研究”(10CGJ020);2010年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第39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投资换石油’机制可行性分析——以中俄石油贸易为例”

  [作者简介]陶海东(1979-),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卧龙学者,经济学博士,1998~2008年留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2007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

(南阳473061)

   

  自普京主政以来,无论是在其总统、还是总理任内,俄罗斯经济均保持着连续的高速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普京执政,结束了叶利钦时代俄政局动弹无措的局势,从政府层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二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攀升,使得俄罗斯获益匪浅,并随之确立了能源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这种能源经济的引领下,俄罗斯是实现真正的国家复兴,还是削弱自身经济自主性、跌入“能源陷阱”,进而彻底沦为资源型经济国家,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能源经济对俄罗斯的作用分析

  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出口国,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产业一直是俄罗斯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时至今日,能源经济不仅为俄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渠道,更是成为了俄罗斯手中紧握的战略外交武器。

  

(一)能源经济对俄政府收入的影响

  能源经济对俄政府收入的影响传导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能源经济拉动俄对外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出口顺差以增加外汇收入。

2000年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仅为1499亿美元,而随着能源出口的不断增加,这一数字到2009年攀升到了4952亿美元,其中出口3034亿美元,进口1918亿美元,贸易顺差保持着连续增长势头,由1995年的198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116亿美元。

在贸易结构方面,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自然资源出口总额由1995年的33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033亿美元(占总比重由42.5%上升到67.4%),占据着俄对外出口贸易中的支柱地位,并丰富了俄政府的外汇收入。

  第二,外汇收入增加导致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在苏联解体不久的1995年,俄政府财政收入约占GDP的30.6%,而财政赤字竟占GDP的3.4%,可以说整个叶利钦时代,俄政府从未真正摆脱过财政危机的消极影响。

但随着能源经济在普京路线中的确立,用能源出口换取外汇以消除财政危机的意图亦越发明显:

2000年度俄政府财政总收入为2.1万亿卢布,到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3.6万亿卢布,其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出口所带来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5%。

由此不难看出,能源输出对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是由于自2003年以来的国际油价上涨,使俄罗斯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赤字财政,国际储备(含黄金储备)由2000年的280亿美元激增到2010年的4386亿美元,而同期外债余额则由1167亿美元下降到了313亿美元,在GDP中所占比重也由45%下降到了2.4%,并基本偿还了解体之初所欠的巴黎俱乐部外债。

  第三,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导致各项财政基金稳步增长。

如,2004年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建立之初为106亿卢布(占GDP的0.8%),到2008年仅用4年的时间就达到了3849亿卢布(占GDP的11.6%);再如,2008年俄罗斯联邦国民财富基金为783亿卢布(占GDP的2.4%),2009年为2584亿卢布(占GDP的6.2%),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2769亿卢布(占GDP的7.1%)。

  由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在能源经济的带动下,俄政府收入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为其积极、妥善应对国内外经济危机,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二)能源经济对俄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能源经济不仅为俄罗斯政府带来了丰富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带动了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攀升。

据俄联邦统计委员会的统计,2009年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为7.9万亿卢布,较2000年的1.2万亿卢布上升了近6.5倍;有外资参与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达到了1.1万亿卢布,较2003年的3千亿卢布上升了近3.6倍,其具体走势如图1所示。

图12003~2009年俄罗斯固定资产投资走势

  资料来源:

Российский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ежегодник2010,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俄罗斯统计年鉴2010)。

  虽然,俄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在2008年出现了明显拐点,但如果观察当期国际油价的走势不难发现(图2),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油价下跌以及金融危机波及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国际油价再次回升,俄罗斯由能源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也会逐步恢复,并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图22005.3.1~2010.5.1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

根据IMF及IEA数据合成。

  (三)能源经济对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入,俄罗斯国民收入屡创新高,其人均GDP由2003年的9.1万卢布上升到2009年的27.6万卢布,人均月工资也由2000年的2281卢布上升到2009年的16857卢布,如果扣除卢布贬值效应,以卢布实际购买力核算的话,这一数据总体上升了近4.2倍。

与此同时,根据俄联邦政府财政部制定的2008~2010年度预算战略规划,俄政府在实施财政预算时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政府必须提高居民实际收入、降低失业率,提高居民存款及财富,大力发展居民住房建设,力争政府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投入始终保持在政府财政支出的5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俄政府利用能源出口所带来的收益,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断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其月均退休金由2000年的694卢布上升到2009年的约5191卢布,失业人数在2007年下降到了自解体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425万人),同时,生活在最低收入水平线下的国民数量也由1995年的3650万人下降到了2009年的18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4.8%下降到了13.2%。

  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俄国内消费水平产生了明显的拉动效应:

零售贸易流通总额(Оборотрозничнойтороговли)由2003年的4.5万亿卢布上升到2009年末的14.6万亿卢布,同期最终消费支出(Расхдоынаконечноепотребление)总额由9万亿卢布上升到29万亿卢布。

虽然上述数据在2007~2008年度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以及油价波动的影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步走出危机,国际油价重新步入上涨轨道,俄罗斯国民收入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发展根本逆转。

  综上所述,能源经济不仅为俄罗斯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更拉动了国民收入与福利增长、扩大了国内消费需求,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也被俄政府、专家学者视为国家复兴、民族富强的有力武器。

但是,以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能源经济政策却并非有益无害,反之,这项政策会加剧俄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其危害可能使俄经济发展陷入另一个“休克疗法”。

二、“能源陷阱”在俄罗斯的发展分析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面对近万亿卢布的内债和1200多亿美元的外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为摆脱经济困境,1992年初俄罗斯正式实施以“休克疗法”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

全部放开价格;商业、外贸自由化;大规模私有化。

主要措施包括:

一次大范围地放开物价,形成自由价格制度,为经济市场化创建必要的条件;实施严厉的财政金融政策,紧缩银根;大规模推行私有化;实行外贸体制改革,外贸活动自由化等。

  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但是,以盖达尔、丘拜斯为首的俄罗斯经济学家在改革之初就忽视了俄罗斯经济传统、体制转型、经济结构、国民整体精神与素质等特点,照搬在西方仍颇有争议的新自由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毫无保留地要求国家在短期内接受全盘西化,其结果是导致俄罗斯不仅国内市场供求陷入死循环,更导致GDP几乎减少了一半,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400%的时代让人回想起来仍不寒而栗。

  时至今日20年过去了,俄罗斯在能源经济的作用下,终于实现了稳步增长。

但是,这种“单引擎”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危害性却不容忽视。

  

(一)另一个“休克疗法”——“能源陷阱”成因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俄罗斯在解体之初所实行的“休克疗法”是一次市场化改革的大胆尝试。

尽管结局是灾难性的,俄罗斯却依然凭借着丰富的以能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产出,用近15年的时间走出了阴霾。

但就在此时,一个更为隐蔽的、甚至更大的“休克疗法”却在向俄罗斯悄然逼近,那就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所带来的“能源陷阱”。

  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2010》(InternationalEnergyOutlook2010)的预测,世界能源总消费将从2007年的495×1015Btu上升到2035年的739×1015Btu;[1]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将达到1.14亿桶/日或者增加3200万桶/日。

由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政府、投资财团及银行等多种渠道纷纷调高对未来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价格预测,刻意营造世界能源价格将长期上涨的预期压力,让俄罗斯等能源输出国对未来能源价格走势产生美好臆想。

但是,根据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及OPEC、俄罗斯的统计数据合成处理分析后发现,世界能源供需缺口与其价格的相关系数仅为0.17,基本表明两者之间并无高度相关性。

这一现状充分说明了能源在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背景下,已背离了商品价值规律的基本准则,也表明供求关系并不是国际能源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

在国际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形成体系中,除了技术条件、库存变化、运输费用等经典因素以外,还包括恐怖袭击、产油国政局、美元贬值等大量非经典因素。

而这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不容小觑。

具体分析其战略意图的实现模式,可大致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IEA、EIA、CGES(英国全球能源研究中心)、CGRA(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等官方与非官方机构,片面强调能源价格走高与供求缺口之间的关联性,诱导俄罗斯持续加大能源产业投入,以换取更多国家收入。

  第二步,在俄罗斯国内资金来源渠道枯竭、力不能及时,通过跨国投资财团、银行等商业机构发放低息贷款,鼓励俄能源企业用股份、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跨国融资,用于开发新的能源项目或对已有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以提高产量。

  第三步,当金融危机来临或俄罗斯能源企业资金链断裂时,跨国财团、银行变卖其抵押股份、资产以渔利,并借机打破俄能源产业国有化战略。

  第四步,利用俄国内产业结构中的软肋,促使俄罗斯加大对日用品,特别是农产品的进口,使其能源外汇再次回流到发达国家,并加重俄罗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逐步沦为发达国家的资源供给商。

由此可见,供求缺口并非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唯一主导因素。

而在上述“陷阱”实施过程中,美国的作用至关重要。

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过: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些话正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真实写照(如图3所示)。

图3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从总体上可分为直接、间接两种控制方式。

在间接控制方面,首先,美国以美元在国际商品结算体系中的超然地位为主要依据,通过制定切合自身利益的汇率及货币政策,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及大宗商品定价工具所拥有的巨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影响以能源、粮食为核心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价格;而后,大力推行清洁能源计划和转基因食品工程,将能源与粮食联系起来融为一体。

  这样一来,如遇危机则美国既可以利用两种商品价格波动的抵消效应削减国内损失,又可以通过手中美元工具向外输出危机缓解国内压力,不失为两全其美的战略选择。

当上述间接控制手段失效,或无法在短期内立竿见影时,美国便会摘下面具,通过武力手段影响国际能源价格、通过粮食产出调整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以期达到影响、制约全球多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而俄罗斯正是其对外经济政策中实施“能源陷阱”的目标国之一。

  

(二)“能源陷阱”在俄罗斯的现状分析

  2000~2007年危机来临之前,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以及美国不断鼓吹的能源价格长期上行压力作用下,能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作为俄罗斯一项基本国策被确立了下来,能源——在俄罗斯领导人心目中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了俄罗斯与世界各大经济体经济竞争与政治对抗的有力武器,据此,俄罗斯从政府到企业逐年加大对石化等能源产业的投入,乃至向外举债发展能源经济。

根据俄联邦统计委员会所公布的数据:

在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对能源开发的投资由2000年的0.2万亿卢布上升到2009年的1.1万亿卢布(约占总额的14%),而同年对农林牧渔四业的投资仅为0.32万亿卢布(约占总额的4.1%);在有外资参与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能源开发由2003年的638亿卢布上升到2009年的1846亿卢布(约占总额的16.5%),同年这一数据在农林牧渔四业仅为263亿卢布(约占总额的0.02%);在金融投资组织的数据中,2009年对能源开发的投资为2.8万亿卢布(约占总额的12.3%),其中短期投资2.1万亿卢布、长期投资0.7万亿卢布;同期,对农林牧渔四业的投资为926亿卢布(约占总额的0.004%),其中短期投资519亿卢布、长期投资407亿卢布。

  在宏观投资总额不断增长的带动下,俄各大能源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推行产业扩张战略,造成了俄主要油气公司在财源滚滚的同时也负债累累。

  首先,俄各大能源企业逐年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能,并在国内融资渠道不稳定等因素制约下,转而向西方国家的银行、财团寻求资金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外债总额为571亿美元,俄石油公司为272亿美元,卢克石油公司为70亿美元,秋明—BP石油公司为18.5亿美元。

正基于此,俄罗斯各大能源公司产能急剧扩张,以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Oil(Роснефть)为例,2009年该公司共完成原油出口5630万吨(4.12亿桶,约占其开采总量的55.5%),其中4160万吨(3.04亿桶)出口欧洲,420万吨(0.31亿桶)出口独联体国家,1050万吨(0.77亿桶)出口亚太地区。

  其次,当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国外融资渠道收紧银根并要求偿还债务时,俄各大能源企业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债务危机之中。

在此之前的2008年9月俄罗斯石油公司、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秋明—BP石油公司曾请求政府拨款,用于偿还总额约800亿美元的外债及投资开发新建项目。

到10月,俄政府在经过审慎考虑之后正式决定:

向四大公司拨款90亿美元,专门用于其到期外债的偿还。

  通过上述几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能源经济除给俄罗斯带来如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以及增加国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等一系列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俄罗斯一步步跌入了精心策划的“能源陷阱”中。

其直接影响:

一是加重如前文所述的能源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为日后更大规模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二是扭曲俄国内产业结构平衡,加重“重工轻农”产业布局;三是加重俄对外依存性,使其彻底沦为资源型经济国家。

  (三)“能源陷阱”下的“重工轻农”危害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无法回避的时代,一国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国际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农业——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其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从目前看,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粮食——这一特殊商品,其走势决定权多是受控于以美国为首的粮食出口大国,如,美国长期所奉行的粮食政策蕴涵三个步骤的内容:

  首先,通过掌控先进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提供高额补贴等多样性政府行为,促成美国粮食产品价格比较优势,以大量廉价粮食产品打入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压低全球粮价,进而破坏进口国粮食生产体系。

  然后,通过多渠道粮食援助等诱惑性手段,诱导广大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发展,转而不断加速工业化道路建设,美国则从这些国家进口大量廉价的工业制成品或能源产品。

  最后,当金融风暴来临,美国为削弱其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减轻国际油价上涨给美国带来的滞胀压力,便借口发展生物能源战略,骤然减少粮食出口,使得国际粮价一路飙升,而那些严重依赖美国粮食出口的国家悔之晚矣。

由此可见,在粮食生产方面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必然会导致本国经济发展受制于人,丧失经济独立性,进而一步步沦为发达国家粮食战略下的“新殖民地”。

  对俄罗斯而言,正是由于长期忽视以农业为代表的关键性非支柱产业②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工农产品价格巨大的“剪刀差”,且更拉大了各产业之间从业者的收入差距。

以2009年为例,俄罗斯联邦预算基金及预算外基金中对农业的投入为2791亿卢布,仅占当年GDP总量的0.7%;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者的月均工资仅为矿藏开采业的18.4%、加工制造业的43.3%、建筑业的40.3%、批发零售业的55.6%、餐饮业的60.4%、运输与通讯业的32.1%,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分别是25.5%、52.8%、44.4%、45.6%、56.7%、73.4%和40.8%。

在这样的劳动付出与收入所得极不相符的情况下,农业从业人员向其他产业流动已成定局。

例如,除矿藏开采业以外,其他收入较高产业,包括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运输与通讯业等均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

此类产业对从业者知识、技术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势必成为农业劳动力流动的首选产业。

因此,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将更加常态化。

  目前,俄罗斯还不能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本国居民的食品需求,在整个经济转型时期,俄罗斯农业生产呈下降趋势,[2]同时,在既无有效投资,又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俄罗斯以农业为代表的关键性非支柱产业发展令人担忧其直接结果必将导致俄农产品进口总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能源外汇”回流到西方发达国家。

  (四)“能源陷阱”下的对外依存性分析

  通过能源经济对外贸的拉动作用,俄罗斯进出口总额自1995年以来一直呈现出顺差态势(如图4所示)。

在俄罗斯所取得的贸易顺差中,能源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

2009年,在俄罗斯能源输出中,原油出口为1006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33.2%。

而同期农产品输出仅占总额的3.3%,工业设备及机械为5.9%。

通过观察俄罗斯进口数据,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局面:

2009年俄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的是工业设备及机械(43.4%,约合726亿美元),农产品则占据次席(18%,约合301亿美元)。

尤其是农产品的进口数额自1997年起便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以2008年12月份的增长最为显著,农副产品:

蔬菜进口总额增加32.8%,肉类及其加工品增加29.1%,水果28.4%,奶制品11.9%,鱼制品12.9%;居民日用消费品:

针织衣饰增加21.5%,纺织品13.5%,化工纤维8%。

如将上述数据中的原油出口额与农产品进口额对比,则有近1/3的“能源外汇”流往国外;而如果进一步将用于扩大产能的工业设备及机械加入对比的话,则会发现俄“能源外汇”已尽数流出。

因此,这些数据一方面印证了俄罗斯购进和更新技术设备,大力增强石化产业产能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能源陷阱”给俄罗斯带来的外汇反向流动。

图4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

Россиявцифрах2010,краткий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сборник.Росстат(数字俄罗斯2010)。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前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农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期间,虽然曾有过短期增长,但从总体来看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正是由于农业发展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以及在能源经济下对农业发展的长期忽视,使得俄罗斯在满足居民食品等农产品消费上具有高度的对外依存性。

由于能源经济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刺激作用,又使得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在国内生产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时,增加进口量变成了唯一选择。

这样一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必将受到严重削弱。

  综上所述,“能源陷阱”给俄罗斯带来的威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使俄罗斯盲目扩大能源产出,继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政、企两级债务危机;第二,使俄罗斯“去农化”现象更加显著,加剧了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使俄罗斯加重对外经济依存性,并最终沦为资源型经济国家。

三、俄罗斯应对“能源陷阱”的对策探讨

  能源经济在俄罗斯的产生、发展既有苏联解体之初政治经济形势上的迫切需要,也有能源价格持续高涨预测压力下的推波助澜,时至今日,能源经济发展更是承担着俄罗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但是,从全球能源市场角度来看,俄罗斯并未真正掌握定价权,而美国当前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决定国际能源市场的最主要国家,在基本面上,对全球能源价格波动起着重要作用[3]。

在本次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能源危机当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虽然能源消费量长期居高不下,但由于替代能源、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且能源战略储备体制形成较早、制度完善,因此其单位GDP能耗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受能源价格波动冲击较小。

诚然,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能源进口国的直接影响程度有多大,关键在于该国的能源进口支付能力。

[4]但对于能源输出国而言,其冲击则主要取决于该国对能源输出的依赖程度,以及是否真正陷入了“能源陷阱”。

本次危机中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OPEC能源输出国损失惨重正源于此。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多数专家、学者已意识到了“能源陷阱”的存在,普遍认为应在继续扩大产能的基础上,加快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管道工程建设,以增强俄罗斯在能源输出国中的影响力。

[5][6]但是,就如何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彻底消除“能源陷阱”的威胁尚无定论,且上述方法更有扩大威胁之虞。

因此,笔者试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俄罗斯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对策。

  

(一)对外更加注重能源输出的利益最大化

  追求能源输出利益最大化一直是俄罗斯的一项基本国策。

[7]以2009年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过程为例,谈判磋商时间长达十余年,且谈判过程中我国在贸易价格及利率两个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让步。

造成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供给缺口过大,处于有求于人的不利局面,二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