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280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期末小测5.docx

七年级期末小测5

期末小测5----阅读理解篇

成为你自己 文/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

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

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

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

首先要

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

好吧,我问你:

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

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

太愿意啦!

我再问你:

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

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

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

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

那么,你不愿意了?

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

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

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

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

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

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

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

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

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

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

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0.第3自然段中“由此可见”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概括。

(3分)  

21.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

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

(4分)  

22.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

(4分)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

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

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地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的情绪。

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

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

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

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

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

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

”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

”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

“知道吗?

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    

  ⑦“什么不多见?

” 

     ⑧“你这一切!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

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

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      

⑨“什么?

幸福篮子?

” 

     ⑩“这是个秘密!

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

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

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

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    

  ⑬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

“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

这情景很美!

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

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

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通通的。

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

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

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

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的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

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您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趾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

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⑮“太奇妙了!

”我惊呼起来。

“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

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 

     ⑯“是的!

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

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 

  ⑰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

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

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

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闪耀的珍珠!

   

22、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共8分) 

   

(1)文中说“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我”为什么要将我的生活“缝”起来?

“缝”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4分) 

 

  

(2)文章第(17)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23、纵观全文,概括文中老太太形象的特点。

谈谈你对文中“幸福的篮子”的理解和感悟。

(8分) 

 

阅读选文,完成14-19题。

(22分)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

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理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

“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

“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 

⑧男孩冷笑道:

“哼,当然了!

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

”她说。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

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⑪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

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

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⑫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

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

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⑬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

“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 

⑭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

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

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⑮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

“啊!

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 

⑯“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 

⑰“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 

⑱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

“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 

⑲“你瞧,对吧?

”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

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

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

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 

⑳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

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太说:

“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

乐。

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

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

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4.选文第④~⑳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

(4分) 

冷漠怀疑——   A——愉快自信—— B  

15.选文第⑦段和第⑩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4分) 

第一个“妙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⑮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选文,完成20-24题。

(20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

同流舍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

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4.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论据。

(4分) 

例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

杜甫   范仲淹   辛弃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2015年江苏无锡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4题(5分)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

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

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 

④不是吗?

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

为什么?

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

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

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13. 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答:

 

 

 

                 

14. 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3分)     答                              

 

 

13.摆事实,论证分论点“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14.①遭逢遗憾的人是崇高者。

②对遭逢遗憾的人扼腕长叹,展示出的是最纯真最崇高的 

感情。

③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

④追求理想就无愧于人生。

⑤追求理想,人生

 

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完成10—13题。

(13分)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吴智勇 

(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

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

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

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

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

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 

10.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2分) 

 

 11.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2.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3分) 

 

13.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

(3分) 

答案:

 

 

19.成为你自己。

(2分) 

20.“此”指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

(答到大意即可)(3分) 21.“你自己”具有的特点:

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2分) 

怎样成为“你自己”:

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

(2分) 22.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答到其中两点即给满分)(4分)

22、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支离破碎,拒绝与外界交流,想把自己的生活包裹起来。

“缝”是动词,原意指把损坏的衣物缝补起来,在文中指把自己的生活包裹,不愿让别人看到。

在这里“缝”字把情感由虚化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失望。

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

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

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比喻的修辞,把美好的回忆比喻为珍珠,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贵,充满光亮,体现了作者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23、形象特点:

慈祥;温柔善良;积极乐观;善于发现美,并把美珍藏。

 理解:

人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快乐的心。

 

感悟: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忆生活中的每一刻幸福,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三)(22分) 

14.A安稳平和  B心悦诚服 15.第一个“妙事”泛指美好的事; 

  第二个“妙事”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16.因为种生长迅速的萝卜可以让乔治体会成功,找到自信表现了老太太有智慧,充满爱心,教育方式巧妙。

 

17.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学生对乔治的喜爱。

 

18.议论;点明中心,写出个人所经历的痛苦能转化为体会和体贴他人之心的仁慈;总结上文(过渡)。

 

19.这首曲子把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