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79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docx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2012-06-2112:

26:

57|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双向细目表【网络整理】

  双向细目表  

2011-12-2606:

04:

09|  分类:

教育驿站|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

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

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新课程命题,根据要求制作多项细目表(包括题型、题号、分值、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能力要求、预估难度、题目来源等)。

二、试题形成的理论上的要求与过程:

制定细目表——审阅与答辩——提出修正意见、修改细目表——首命题——调整——形成试题。

由此可以看出,细目表是命制试题的计划书,决定了整套试题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三、命题细目表与教学的关系:

看起来,双(多)向细目表离我们一线教师很远,它是命题组的需要考虑的事,再具体一些是命题责任人需要考虑的事。

平时出卷时,几乎也没有老师会去做一个细目表后再命题。

再深入的思考一下,命题细目标离我们又很近。

说“近”的原因之一是:

要用在细目表的规划下制作出的试卷来考察我们的学生,检测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了解命题细目表的制作过程,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

其二,虽说我们出卷不做细目表,但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总有计划的,想考些什么?

练些什么?

怎么考(练)?

总不会将数学卷子出上作文,高中单元测试考初中的内容,或者是将没学的内容放到单元测试卷中。

出卷人脑子中总有个形,所以出来的卷子才不会出格;只是没有正规出题那么细,那么严格。

四、命题细目表的实践——经历命题过程:

想做细目表必须实践,而实践必须是对教师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师研究、改进教学。

试题卷形成过程:

明确意图(依据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实际、引导教学为主)——老师命题——再研意图(提出改进意见稿,大动结构,更换试题)——修改(教师)——交流再修改(共同修改)——定稿(这样命一套题教师能受到很大的锻炼,但是比教研员自己命题流程长、耗时多、耗精力大。

还要有交流统一认识的时间。

教师命题特点:

快。

两天可完成。

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构想。

没有细目表的约束。

五、构架双向细目表与教学的关系:

研究中考细目表,是聪明的教师必做的一件事。

考题就是教学导向,研究出题细目表,领会命题人意图就尤为重要了。

由考题反推中考命题的双向细目表、领会命题者的意图,把握教学的大方向是我们可以做的。

六、如何具体编制细目表:

制定双项细目表是科学规范命题的基础,是提高试卷效度的重要保证。

要考查哪些知识,体现什么能力,用怎样的题型才能达到考查目标都应很好地体现在细目表上。

制定双项细目表还有利于提高试卷的信度,能较方便估计知识点的覆盖面,防止重复考查。

1、提高重要性的认识:

制定双项细目表是科学规范命题的基础,是提高试卷效度的重要保证。

要考查哪些知识,体现什么能力,用怎样的题型才能达到考查目标都应很好地体现在细目表上。

2、制定细目表的过程:

制定双项细目表非常复杂的工作,应通过共同讨论来确定细目表的内容,确定后不宜随便改变。

(1)覆盖面:

重要的知识基本100%覆盖,教学的重点应是检测的重点。

(2)确定难度:

试题难度按7∶2∶1的比例设计。

  1、什么是双向细目标?

   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

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

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新课程命题,根据要求制作多项(题型、题号、分值、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能力要求、预估难度)细目表

   结合中考物理题型、内容、难度多项规划表《课标》内容规划表对中考命题细目表进行解读。

   结合本次中期质量抽测的八九年级命题细目表,对阶段命题细目表进行解读。

   2、命题细目表形成的过程   

   中考试题细目表形成过程:

制定——学科审题人、审题小组共同审阅——命题组答辩——提出修正意见——修改细目表——朊狻谰菔导饰⒌飨改勘恚ù笤蚧∩喜黄胫鞣较颍晟葡改勘怼P纬芍芷诮铣ぁ?

/FONT>

中期测试细目表形成的过程:

命题前脑中形成出不计划——命题——调整——形成试题——后补(用了约6h)

   3、命题细目表与教学的关系

   看起来,双(多)向细目表离我们一线教师很远,它是命题组的需要考虑的事,再具体一些是命题责任人需要考虑的事。

平时出卷时,几乎也没有老师会去做一个细目表后再命题。

   再深入的思考一下,命题细目标离我们又很近。

说“近”的原因之一是:

要用在细目表的规划下制作出的试卷来考察我们的学生,检测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了解命题细目表的制作过程,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

其二,虽说我们出卷不做细目表,但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总有计划的,想考些什么?

练些什么?

怎么考(练)?

总不会将数学卷子出上作文,高中单元测试考初中的内容,或者是将没学的内容放到单元测试卷中。

出卷人脑子中总有个形,所以出来的卷子才不会出格;只是没有正规出题那么细,那么严格。

   4、命题细目表培训实践——经历命题过程

   如果就是想做细目表的培训必须实践,而实践必须是对教师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师研究、改进教学。

   本次初二试题卷形成过程:

明确意图(依据开学初教学要求、初二学生学习实际、引导教学为主)——老师吕敬军命题——再研意图(提出改进意见稿,大动结构,更换试题)——修改(教师)——交流再修改(共同修改)——教研员定稿(还要更换考题2大、2小)。

这样命一套题教师能受到很大的锻炼,但是比教研员自己命题流程长、耗时多、耗精力大。

还要有交流统一认识的时间。

   教师命题特点:

快。

两天可完成。

主要与原因是缺少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构想。

没有细目表的约束。

   5、架构双向细目表与教学的联系——我们能做、要做的事情。

   研究中高考细目表,是聪明的教师必做的一件事。

   今年首次参加命题的38中一线教师(教导主任),说:

“命题对教学指导太大了”。

   考题就是教学导向,可是能参加中考命题的人太少,高考就更微乎其微了。

那么研究出题细目表,领会命题人意图就尤为重要了。

   由6中宋校长的启发:

6中暑假作业作出中考的双向细目表、开学前考本年的中考题,增加较市对中考试题的认识。

   由考题反推中考命题的双向细目表、领会命题者的意图,把握教学的大方向是我们可以做的。

   

   建议:

   1、 试图根据中、高考题反推命题双向(多项)细目表,是一个不错的实践。

   2、命题制度化。

(规定达到的指标,实测检验分析)

   3、练习卷的制作责任化。

命题人、审题人、使用情况反馈。

   4、现成练习册、现成试卷使用说明

   物理学科:

就某一次单元测试

   例:

初二备课组集体制定双向细目表——初三备课组教师对双向细目表内容提问——初二备课组集体答辩——交流确定细目表——初三教师给初二命题——初二学生测试——测试抽样统计——反馈——评价试题——试题分析——成绩分析——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同理,初二教师为初三命题。

 

东胜区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试卷

(一)(数学)双项细目表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应用

合计

题数

分值

权重

数与

代数

有理数

绝对值

(1,3)

20

59

50%

实数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3,3)

代数式

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把具体的值代入给定的公式

(17,2)

(18,3)

整式与

分式

简单整式的运算;分式化简,求值;因式分解;

(2,3)

(4,3)

(19,4)

方程与方程组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7,3)

(17,1)

(19,4)

不等式(组)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8,1)(11,3)

函数

函数

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结合图象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24,4)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性质,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并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8,2)

(24,2)

(10,1)(24,3)

二次函数

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2,3)

(26,4)

三角函数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2,7)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角平分线的概念

(16,1)

21

45

37.5%

相交线与平行线

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平行线的性质

(10,1)(16,1)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应用勾股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10,1)

(5,3)

(25,3)

(9,1)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26,4)(16,1)

(25,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角、弧、圆周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切线的判定

(9,2)

(13,3)

(23,2)

视图与投影

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

(15,3)

图形与变换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26,3)

旋转

旋转(中心对称)作图;旋转的性质及应用

(25,2)

相似

相似的判定和性质

(23,3)(6,3)

图形与坐标

点与坐标

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

(26,1)

图形与证明

证明的含义

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3,2)

(25,2)

扇形统计图

能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20,2)

加权平均数、数据的集中程度

加权平均数

(20,3)

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方差

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判断,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20,2)

概率的意义和计算

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利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14,3)

(21,6)

题数

5

14

17

3

分值

11

35

67

7

120

权重

9%

29%

56%

6%

100%

说明:

“(2,3)”中的第一个数表示题号,第二个数表示分数.例如:

“(2,3)”表示第二题的分数为3分.各题考点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比较简单.

2.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较容易.

双向细目表2011年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卷(数学)双向细目表

知识领域

知识点

能力要求

题号

分数

难度系数

年级

分布

 

 

认知水平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运用

数与代数

有理数概念

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

3

0.9

七年级

 

 

 

数与代数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2

3

0.8

七年级

 

 

 

统计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

3

0.7

七年级

 

 

 

空间与图形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会正确判断简单物体或组合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事物原型

4

3

0.8

七年级、九年级

 

 

 

统计与概率

众数

理解众数的概念

5

3

0.8

八年级

 

 

 

数与代数

勾股定理、实数及数轴

结合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6

3

0.6

八年级

 

 

 

空间与图形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最短.

理解和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的性质

7

3

0.7

九年级

 

 

数与代数

函数的图象

能根据实际问题作出函数的图象

8

3

0.6

七年级

 

 

 

空间与图形

图形镶嵌

理解镶嵌的含义,会判断正多边形能否作镶嵌

9

3

0.6

八年级

 

 

 

数与代数

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利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

10

3

0.6

九年级

 

 

 

空间与图形

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11

4

0.8

七年级

 

 

 

数与代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图像

12

4

0.7

八年级

 

 

统计与概率

方差

能用方差判断一组数据的稳定情况

13

4

0.8

八年级

 

 

 

数与代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能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其图像

14

4

0.7

九年级

 

 

空间与图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

理解和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并能通过面积的计算探索规律

15

4

0.6

八年级

 

 

数与代数

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定义及因式分解

会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和求值

16

8

0.6

八年级

 

 

 

统计与概率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能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17

3

0.7

八年级

 

 

4

0.7

 

 

3

0.7

 

 

空间与图形

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能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18

5

0.7

八年级

九年级

 

 

 

5

0.7

 

 

 

统计与概率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用列表或画树状图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19

4

0.7

九年级

 

 

 

6

0.6

 

 

 

空间与图形

解直角三角形

能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0

10

0.6

九年级

 

 

 

数与代数

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能根据条件解决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

21

3

0.7

九年级

 

 

3

0.6

 

 

4

0.5

 

 

空间与图形

切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及圆的有关性质进行圆的有关计算

22

4

0.7

九年级

 

 

6

0.5

 

 

数与代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函数的性质

会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函数的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3

4

0.7

八年级

 

 

 

6

0.3

 

 

 

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矩形的性质

会确定点的坐标,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探究,归纳猜想,发现规律。

24

4

0.6

八年级

九年级

 

 

6

0.2

 

 

数与代数

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

能用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的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5

4

0.7

九年级

 

 

4

0.5

 

 

4

0.2

 

 

各题考点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比较简单.

2.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较容易.

3.本题考查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

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难度适中.

4.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视图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比较简单.

5.考查数据的特征——众数的定义,是需要熟记的内容,比较简单.

6.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和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无理数的方法.虽然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垂线段最短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6.难度中等.

8.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作出函数图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本题是分段函数,分情况讨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难度适中.

9.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平面镶嵌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由平面镶嵌的知识可知只用一种正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的是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较简单.

10.本题通过利用反比例函数及正比例函数图象,考查图象分析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难度中等.

1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关键是先由邻补角求出∠DCF,再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比较容易.

12.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当b<0时,(0,b)在y轴的负半轴,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比较简单.

13.考查数据的特征——方差的定义和意义:

数据x1,x2,…xn,其平均数为,

则其方差S2=[(x1﹣)2+(x2﹣)2+…+(xn﹣)2];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在其平均数的左右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比较简单.

14.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二次项系数为负,比较简单.

1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Rt△ABC、Rt△ACD、Rt△ADE的面积,找出规律.难度中等

16.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分式化到最简,然后代值计算.比较简单.

17.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比较简单.

18.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是涉及几何证明与计算的综合题.①较简单,②难度中等.

19.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以及通过列表法(画树状图)求概率问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注意甲、乙两人每次同时从袋中各随机摸出1个球,列出图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①较简单,②难度中等.

20.此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关键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出关于桥面DC与地面AB之间的距离的方程求解.难度中等.

21.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三角形的面积问题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22.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圆的有关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及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综合性较强,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求解,正确作出辅助线,把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梯形OADE的面积与扇形OAE的面积的差是解题的关键.①较简单,②难度较大.

23.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建模意识,①较简单,②难度较大.

24.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比较简单,关键是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已知两点求其中点坐标的方法.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及分类讨论能力,难度较大.

25.考查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1)根据面积公式列方程,求出x的值.

(2)根据面积公式得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字母系数的二次函数,然后求出函数的最大值.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 ,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评价”六种水平。

为了发挥考题的功能,贯彻命题的原则,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命题人员要反复研究大纲和教材,从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知识速向脉络,能力要求与层次。

在此基础上,制定《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纵向包括该试卷各大题里每小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权重分为多少;横向则是该知识点的目标层次要求,而该知识是要求学生识记、理解、还是要求原理运用,同时还需要预测该知识点对学生考查的难易程度。

《双向细目表》一经确定,整个试卷的雏型便出来了。

接着,就是按照《双向细目表》选取或编制题目了。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1)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

(即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这个过程包括:

①列要点。

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出来。

然后列出其中重点,通常是把新授的、经过一定训练的内容,作为测验重点。

②定比例,即确定每一类要点应占的分数比例。

        

(2)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

(即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这个过程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