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248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docx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

王维的边塞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属国:

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

请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颈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横贯其间的黄河与天边圆圆的落日构成了一幅苍茫、壮美的图景。

把诗人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作于赴边途中。

选修2课本第5页第四题参考答案:

1、喧,喧闹;动,摆动,指莲叶纷纷向两边披分之状。

在空寂的竹林中有一片喧闹之声,又见到渔舟归来莲叶摇动的情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出了人的悠闲自在之态,营造了优美和谐的意境。

2、飞,飞翔;啭,鸣叫。

这是词句的互文见义,互文成景。

在广阔的背景和画面(漠漠水田和阴阴夏木)之中,白鹭与黄鹂飞翔、鸣叫,划破了这一片宁静,使环境格外空灵、鲜明,于“诗中有画”中,见出诗人宁静淡泊情怀。

3、“发”是开放的意思。

山中静寂无人,一片宁静,辛夷花悄悄绽开它红红的蓓蕾,以花开写山幽,以动衬静,更显清新空灵之意境,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表达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4、“开”是开放的意思。

“落”是凋落的意思。

山中的居室空寂冷清,花开花落,悄无声息,凸显山林幽静空灵之意境,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落,凋落;空,空旷;惊,惊动;鸣,啼叫。

以花开写山的幽静,又值夜晚,连月出都能使林中栖息的鸟儿惊起鸣叫,以动衬静,创造了清幽静谧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静恬淡之情。

李白诗四首

李白,字,号,

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奉诏入长安,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些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

他的诗歌鄙夷世俗,蔑视权贵,有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清新飘逸、洒脱狂放。

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分析浪漫主义色彩如何体现:

时空跨度大,想象奇特、丰富,遣词大胆,开合自如,融汇神话故事,点染神奇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诗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

天宝三载,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

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

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云霞明灭:

云霞忽明忽暗。

或:

有时,代词

连天:

与天相连

向天横:

横向天边,遮断天空

势:

山势

拔:

超出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欲:

好像。

因:

依据,凭借

渌:

清澈

清:

凄清

青云梯:

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

半山腰

千岩:

重叠的山岩

暝:

昏暗

青青:

黑沉沉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列缺:

闪电(列,能“裂”,分裂。

缺,指云的缝隙。

青冥:

高空

浩荡:

形容广大

霓:

云彩

云之君:

云里的神仙

鼓:

弹奏

回:

回旋,运转

悸:

心惊

怳:

恍然,猛然醒来的样子

向来:

指觉醒以前

且:

将要

安:

怎么

摧眉:

低头、低眉

折腰:

弯腰

 

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借留别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想。

最后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唱出了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愤激心声。

 

游仙:

对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

写仙境的目的:

诗中的仙境热烈欢快,自由自在,令人神往,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与反抗。

(体现老庄哲学)

多用“兮”字,楚辞写法,更添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部分:

梦游之缘起

第二部分:

梦游之历程

本是一片曙光,经过千岩万转之后,在迷人的山花之中徜徉,倚石小憩之时,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间变化之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只听见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中,深林为之战栗,层峰为之惊动。

不仅有生命的震撼不已,连无生命的烟、水、青云都阴郁沉沉,似有暴雨突至。

诗人正在惊骇之际,忽然电闪雷鸣,山峰崩塌,露出一个岩洞,石门訇然中开,却见洞天福地出现了:

“云之君”们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群仙毕至,盛况空前。

(描绘神仙自由自在,动人心魄的生活情态)

刚刚在梦中得见神仙,却很快醒觉,梦中的情景不见了。

第三部分:

梦醒后的感叹

吴晁卿衡

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界的真挚友情。

 

“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

“明月不归沉碧海”比喻手法

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

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之情。

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

拟人手法,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几种常见表现手法的区别

1、借景抒情

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情。

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景物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互相融合,难分彼此。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寓情于景

纯然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包孕在景物描写之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丁都护歌

饶:

摧:

1、折断,倒下

2、摧毁、毁坏

3、悲伤

阿母大悲摧

4、无由:

没办法

江浒:

江边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李白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写纤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拓展练习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越女词五首(其三)

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指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

“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此诗风格:

清新自然,浪漫飘逸。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白描手法(表现手法)

其它例句: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杜甫

字子美,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故称“诗史”。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月夜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颈联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妻子的望月之久。

 

虚实相生(以虚景写情)的表现手法

蜀相

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

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

P10、第一题参考答案

诗中对神仙极乐世界的描写,包含两个层次:

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至“水澹澹兮生烟”,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环境;从“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神仙自由自在、动人心魄的生活情态。

诗人在梦中面对神仙世界的自由,联系现实世界的冷酷,在此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是他对现实的暂时的逃避和超脱。

P10、第三题参考答案

第三、四句既写景又抒情,诗人寄悲情于景物,又借景物以抒悲情。

(不是以景喻情)“明月”既是自然景物,又可以看作是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好友的人品如明月一样清高皎洁。

这样的友人遇难,正如明月沉海,使人悲痛。

第四句中的“白云愁色”是拟人手法。

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P10、第四题参考答案

1、天台四万八千丈。

极言天台山之高峻,但如此之高仍对天姥山“欲倒东南倾”,运用夸张手法,烘托出天姥山高耸之势。

渲染了仙境的神奇,交待了诗人梦游天姥山之缘起。

2、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夸张手法,极言所饮之酒名贵,一斗值十千钱。

但面对美酒珍馐却“停杯投箸不能食”,见出诗人因世道艰险、怀才不遇、前途迷茫而产生的激愤之情。

3、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白发之长,极言愁思之深重。

把抽象的情感实体化,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不知不觉已是白发丛生而功业难成,令人伤感不已。

4、飞流直下三千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夸张手法,极言瀑布之高和奔腾直下的气势。

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哀江头杜甫

唐肃宗至德二载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了这首名诗。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独行昔日繁华之地曲江的感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第1至4句写眼前萧条、恐怖之景。

第5至16句追忆昔日曲江繁华盛景、帝王荒淫无度的豪奢生活。

第17至20句写诗人在沧桑巨变前的哀思,总结全篇,照应开头。

“细柳新蒲为谁绿?

”“江草江花岂终极?

”自然亘古不变,然而物是人非,自然无情衬诗人有情,全诗表达诗人于沧桑巨变前的哀思。

全诗运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今昔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古诗文竞赛通知:

5月8日(13周)初赛

5月30日(16周)决赛

初赛题60%是课内部分,40%是课外部分。

课内范围:

必修1至5古诗文部分

《唐宋散文》9篇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基础阅读部分

《传记选读》第三单元基础阅读部分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决赛题全部是课外部分。

 

作业:

选修1课本P16二(找诗中两个词作诗眼)、三

补充:

阅读《登岳阳楼》,指出诗中一个字作“诗眼”,并加以分析。

做在作业本上

200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宁静淳朴生活的向往。

找诗眼类型题的答题步骤:

1、按题目要求明确诗眼。

2、分析诗眼所在诗句的字面意思及隐藏的深层含义(全诗如何围绕诗眼写作)。

3、诗眼突出了全诗什么样的意境。

4、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P16二、参考答案: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找诗眼一般选择动词、形容词,这些词更能体现全诗的意境及主旨。

2、既然题目要求找两个词作诗眼,那么这两个词应该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可能是无关的两个词。

3、杜甫的诗一般都关注民生,大都有“忧国伤时”的特点。

在概括主旨时要全面。

“位卑岂敢忘忧国”

4、做作业时不要抄现成的答案,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练笔的过程。

从全篇看,“独看”“双照”为诗眼。

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双照”即夫妻二人团聚,同看明月,这两个词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离乱的悲哀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位卑岂敢忘忧国

P16、三参考答案:

注意几个问题:

1、此诗主要的对比点不可略去不提。

2、“今非昔比”一词的意思是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不如今)

《哀江头》用对比手法来写今昔情景。

诗人以“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与“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的今昔不同景象作对比;“同辇随君侍君侧”与“去住彼此无消息”、“一笑正坠双飞翼”与“血污游魂归不得”昔日奢华的生活与大祸临头对比,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乱的哀思。

淫:

过分,过度

《登岳阳楼》诗眼

思考过程:

什么是“诗眼”?

对于一首诗而言,“诗眼”可是一个字、一个句子、一联诗句。

对于一句诗而言,“诗眼”一般是一个字。

1、“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2、“诗眼”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词语或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或全诗主旨句。

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如果题目无明确要求,则可找末联为诗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创设了开阔宏丽的意境,体现诗人“位卑而忧国”的博大胸怀。

 

如果题目明确要求找一个字作诗眼,则可找出“孤”字。

“坼”、“浮”是颔联中的诗眼,但作为全诗的诗眼则显得未能体现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

从全诗看,“孤”为诗眼。

广阔无垠的洞庭湖,气象恢弘,而诗人年老体衰、病魔缠身,乘一叶孤舟顺流漂泊,独自一人登上岳阳楼,凭栏远望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不禁悲从中来,“孤”字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困顿潦倒之状,忧国忧民之心。

作业:

做在作业本上

1、P16、第五题

2、补充题:

(2006江西高考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

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诗眼”不一定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直接点明主旨的一个名词。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参考答案:

(1)诗眼是“交情”。

“交情”即友情的意思。

诗中写到“溪水将桥”“小舟犹倚”及末尾的“风波去又来”,都是为了表现“交情”,可以看出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找出这首诗歌里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幽:

1、昏暗、深暗。

2、沉静(幽思)

3、囚拘,监禁。

(身幽囹圄之中)

4、深远、僻静

 

(1)本诗的诗眼是“幽”。

“幽”即幽静、幽雅的意思。

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静,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创设了清幽空灵的意境,将诗人归隐的志向表达无遗。

(2)诗人寻访友人,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友人外出未归,诗人上前敲门,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引起一阵喧闹。

诗句以声衬静,表现了清幽空灵的景象,暗含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真实情怀。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

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

 

首联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颈联:

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吹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

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迷人。

尾联:

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回来,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又呈吴郎

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转:

更加

只缘恐惧转须亲:

正由于她扑枣时心怀恐惧,所以我们不仅不应干涉,反而更应显得和善些,让她安心打枣才对。

远客指吴郎

多事:

多心,多虑

虽:

本来

却:

倒是苛政猛于虎也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但你一搬进草堂就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禁止她打枣呢!

征求:

官府的剥削(苛捐杂税)

戎马:

指战争

主题:

此诗富有强烈的人民性,是诗人忧国忧民精神的具体例证。

诗人由一件普通的打枣小事,联想到广大人民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并为此涕泪横流。

同时也向广大处于战乱中的人们说明一个道理:

在此艰难岁月之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山水田园诗四首

如何把握诗歌的主旨

看标题,看意象,看关键词,看注释,看作者

宿建德江

意境:

孤寂冷清(凄清)

孟浩然,襄阳人。

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主旨:

表达诗人的羁旅愁思。

终南望余雪

余雪、秀、明、暮寒

对终南山优美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也表达了关心民痛之意。

悲天悯人之情悲悯之情

游终南山

孟郊,字东野,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邠宁等地。

47岁那年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

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63岁暴疾卒。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

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

孟郊、贾岛诗风

郊寒岛瘦

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

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游终南山

前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雄奇险怪)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

高峰夜留景:

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晕晖。

深谷昼未明:

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中”“正”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手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

“路险”反衬出诗人的“心平”。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

主旨:

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蜀相

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

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

 

作业:

(一)《考试报》第1期P2一、1、3、4、5课内练习,做在作业本上,参考第2期中缝的答案自己用红笔批改,明天交。

(二)背诵《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来吾道夫先路”。

周五早读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