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209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docx

备考计划及文综考纲

伊川实验高中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及考纲解读

1、二轮复习计划

地理备课组在年级组领导下,认真制定本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开展备考复习。

本期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复习课程具体计划:

模块

小专题

分解专题内容

预计课时

日期安排

模块一

世界地理

专题1

世界地理概述

2

2月20、21日   

专题2

世界分区地理

4

2月23、26日  

模块二

中国地理

专题3

中国地理概述

3

2月27~28     

专题4

中国分区地理

4

3月01~04     

   专题综合检测

3月5~6

模块三

基本技能

专题5

图像图表分析

2

3月7~8     

专题6

区域定位

1

3月9       

专题7

等值线的判读与分析

1

3月10日     

专题8

地理计算

1

3月11日     

模块四

地球仪和地图

专题9

地球仪

1

3月12日      

专题10

地图

1

3月13日     

专题综合检测

3月14~15日

模块五

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11

光照图的判读

2

3月16、17日  

 

专题12

 

太阳高度角计算利用直射点坐标的确定

 

 

3

 

 

3月18~20     

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

专题综合检测

3月21~22日

 

模块六

从地球圈层看

地球环境

专题13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1

3月23日      

专题14

大气运动与气候

3

3月24~26日

专题1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

 

3月27~28    

专题16

水循环与海水运动

2

3月29~30日   

专题综合检测

3月31、1日

模块七

人口与城市

专题17

人口

1

4月2日    

专题18

城市

2

4月3、4日

专题综合检测

4月5、6日

模块八

生产活动

专题19

交通

2

4月7和8日 

专题20

农业

2

4月9和10日 

专题21

交通运输

1

4月11日    

专题综合检测

4月12和4月13日

模块九

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专题22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3

4月14~16日   

专题23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4月17、19日   

模块十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24

 

地理信息技术

1

 

4月20日     

专题综合检测

4月21、22日

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

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

做到全收全改,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加强备考研究。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精心收集高考信息,分析考试命题走向,密切关注高考动向。

二、考纲变化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地理学科与去年《考试大纲》相比略有变化:

强调了“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删掉了2012年的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在“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后面增加了“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在“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中,删去了“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删去了“第四部分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内容”并删掉了题型示例部分。

  -复习注意事项

避免过于重视考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而忽视考纲中能力要求。

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

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

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

  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伊川实验高中高三地理组

2013年3月1号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文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

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

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

政治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教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

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

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

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更为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

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

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试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

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应的知识来说明。

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

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

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的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

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形态呈现。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

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2)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

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

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

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反映考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2011年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体现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1、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这一要求是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来的。

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考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考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考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考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顺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能够准确运用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地叙述或说明。

  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

  所谓正确的逻辑,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