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17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docx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楚囚:

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

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

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

1.江声不尽草木秋

2.

(1)同:

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

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根据以上分析,两诗的相同点都是借孙权的典故表达自己面对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感;不同点是辛弃疾借用典故表达的是物是人非,不能收复中原的遗憾,陆游借用典故表达的是一种壮志难酬而又被任用于远离都城的四川后的激愤不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二首(其一)①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

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

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

②社:

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风格清淡,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语言驾驭纯熟。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

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

D.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

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

2.本诗衔接自然逻辑严谨,体现出七言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本诗首联以“天养人”为起句,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

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

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

尾联写面对一年来得之不易的大丰收,自己借来千钱也要参加四邻乡亲举办的秋社祭祀活动,表达对丰收的欣喜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B.“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错,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

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

首联“贫病可怜天养人”是“起”,作者感慨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

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

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

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

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

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

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

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弃官归山居

雍陶

不爱人间紫与绯,却思松下著山衣。

春郊雨尽多新草。

一路青青踏雨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中,诗人用“不爱”“却思”等词语直接表达了友人的人生选择和追求。

B.“松”是描写山居环境的典型意象,与“桃李”“榆柳”等描写田园风光的意象不同。

C.“春郊雨尽多新草”一句描绘了一幅春天郊外雨后新草长出的图景,色调清新自然。

D.尾句诗人用“踏雨归”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色彩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案】

1.D

2.①“紫与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此处借指高官显宦或者仕位、官阶。

“不爱人间紫与绯”表达了友人不慕功名的心志。

②“青青”运用叠词,写出了“春郊”青草的生机与旺盛,营造出清新、美好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友人潇洒、闲适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隐居选择的赞赏,同时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错误。

结合诗意,尤其是三、四两句可以看出,诗中所写的景物是清新自然、富有生机的,“一路青青踏雨归”正是诗人与友人陶醉于大自然中的表现,这里所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选择归隐的肯定和赞美,并无“伤感”与“担忧”。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明确了赏析的方向,即“色彩词运用”。

抓住“紫”“绯”“青青”这三个词,首先理解其字面意思,“紫”“绯”借指红色和紫色的官服,结合诗句大意可知,“紫”“绯”运用了借代手法,表明友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的心志。

“青青”指的是春草的颜色。

“青青”是典型的叠词,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展现了春季郊外的勃勃生机,色调清新自然。

体现出友人享受这种田园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其选择隐居的赞赏之情。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古城春望

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①,白首且花飞。

临路柳长袅,前朝今是非。

(注)①秀:

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这首诗的首联点明时间,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一个“_____________”字总领全文。

【答案】阴沉(或:

萧条)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本诗首联“阴阴日欲暮”,写出了时间是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天气是阴沉沉的,就为全诗笼罩了一种阴沉、萧瑟的氛围。

首联第二句“迢迢春望稀”,迢迢远望,看到的却是萧条的景象,“野色”“林鸦逆雨归”“孤城还麦秀”“白首且花飞”“柳长袅”,故诗歌的二三四联都是在写“望”的内容,所以“望”字统领了全诗。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门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此处“朱门”代指权臣贵族,写权臣们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

B.“戌楼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

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

C.“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

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

语言精练自然。

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描绘了许多对比鲜明的情景,请结合诗歌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答案】

1.D

2.①“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

②“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

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

③“岂有逆胡传子孙!

”和“遗民忍死望恢复”:

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

④“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

两句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比的情景。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错误。

本诗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所以行文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意思是:

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

这里将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国土沦陷的现状只指寻欢作乐与抗金的英雄却无用武之地形成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

“将军不战空临边”写到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

“沙头空照征人骨”写到落月的余光把战场上征人的尸骨照映。

将生者无聊幽怨与死者暴尸沙场进行对比,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

“岂有逆胡传子孙!

”写到中原大地而今只能让金人在此传子生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写到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

这里将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

“中原干戈古亦闻”“遗民忍死望恢复”写到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写到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

这里将中原战争不断,遗民渴望收复失地和朝廷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下达了十五年以及驻守在边疆的将军不去作战的现状形成对比。

6.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小题。

榆河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注]①弃繻者:

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弃繻者,原指汉终军,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1.颔联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意象,一反早行诗的常态,表现了__________的境界。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云风豪雄、壮阔

2.①“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战患的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