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各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140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方剂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方剂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方剂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方剂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各论.docx

《方剂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各论.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各论.docx

方剂各论

方剂-各论

第一节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走表,故主要具有发汗解表,祛除表邪的功效,适用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脉浮等表征。

此外,部分药物还可用于麻疹不透、咳喘、水肿或其它病证兼有表证者。

根据解表药药性的不同,本节药物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

辛温解表药性多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一般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部分药物对咳喘、水肿、疮疡兼有风寒表证及痹证初起也可应用。

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发汗力一般较弱。

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部分药物兼有清头目,利咽喉的作用。

本类药物大多气味芳香,故不宜久煎,以免损失药效。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应避免发汗过多,因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

对于多汗、热病伤津、久患疮疡、失血及阴虚发热等,一般不用,以免劫伤阴血。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茎枝,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切段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

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平喘功效。

3.用于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常与生姜、白术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1.5-10克。

宜先煎。

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肾不纳气者忌用。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佳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切片或切段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等证。

表虚有汗常与芍药配伍以调和营卫;表实有汗常与麻黄相须配伍以助阳发汗。

2.上可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胸痹绞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中可用于中焦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常与饴糖、白芍等药配伍;下可用于妇女感寒,血滞经闭及症瘕腹痛,常与当归、川穹等药配伍。

另外本品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常用于治疗风寒痹痛。

3.用于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停留所致的痰饮、蓄水之征。

常与猎苓、茯苓、泽泻、白术等药同用。

4.用于心悸动,脉给代者,常与甘草、人参等药配伍;用于阳虚阴盛,寒邪引动下焦之气,上凌心胸的奔豚之证,常重用本品,以助阳祛寒,平冲降逆。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禁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以晒干或鲜品切段用,单用其叶为苏叶,单用种子为苏子。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证。

常与杏仁、前胡等药同用。

2.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

常与藿香、黄连等药同用。

还可以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胎动不安,常与行气和胃的陈皮、砂仁等药同用,以加强止呕安胎之功。

3.用于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等证。

大量单用或配伍生姜、大蒜煎服。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温病及表虚,气弱者忌服。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江西、河北等地。

生用或砂炭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等证。

用于风寒证,常与防风、羌活等药配伍;用于风热证,常与连翘、桔梗等药配伍。

2.用于风疹瘙痒或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薄荷、牛蒡子等药配伍。

3.用于多种出血证。

常随证配伍其它止血药以奏止血之功。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使用注意】表虚有汗者,不宜服用。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等地。

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定搐。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常与荆芥、羌活同用;若属外感风热,发热、头痛、目赤等证,可与荆芥、薄荷等药配伍。

2.用于风寒痹痛,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

常与羌活、当归等药同用。

3.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抽搐惊厥等证。

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北、辽宁、四川等地。

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等证。

头痛常配伍羌活、细辛。

鼻塞常配伍苍耳子、辛夷等药。

2.用于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证,属外感风寒者,即单用本品;届风热者,则配伍薄荷、菊花等药同用。

用于齿痛,属风冷者,配伍细辛,属风火者,配伍石膏、黄连。

用于鼻渊头痛,则与苍耳子、辛夷等药配伍。

3.用于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者。

属寒湿下注,常与白术、山药等健脾、收敛止带药同用。

属湿热带下,则需配伍车前子、黄柏等清热燥湿利湿药。

4.本品消肿排脓,活血止痛,为外科常用之品。

治疗痈疽初起,常与银花、当归等药配伍。

【用量用法】3-1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主产干辽宁、吉林、陕西等地。

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肾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

1.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沉等证。

常与麻黄、附子等药同用。

2.用于风寒头痛,常与白芷、川芎、防风等药配伍;用于风寒温痹,常与秦艽、羌活、独活等药配伍;用于鼻渊头痛,常与白芷、辛夷等药配伍。

3.用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等证,常与干姜、半夏、麻黄等药同用,以增强温肺化饮之功。

【用量用法】1-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燥烈,能耗伤正气,放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均当忌服。

反藜芦。

二、辛凉解表药

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桑树的叶片,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霜后采收者为佳,搓碎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晕、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等证。

常与杏仁、菊花、薄荷等药配伍。

2.用于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证。

常与石决明、夏枯草等药配伍应用。

3.用干燥热伤肺,咳嗽痰稠,鼻咽干燥等证。

常与杏仁、沙参、贝母等药配伍。

【用量用法】5-10克,一般生用,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生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

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头痛等证,常与桑叶、薄荷、桔梗等药同用。

2.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的目赤肿痛,常与桑叶、夏枯草等药同用。

如属肝肾阴虚,眼目昏花等虚证目疾,常与枸杞子、山茱萸等药同用。

对于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常配伍白芍、钩藤等药同用。

3.用于热毒疮疡之证,常与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量用法】10-15克。

水煎服或入丸散。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我国南北各地均产。

切段生用。

【归味归经】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寒者。

常与荆芥、银花等药配伍使用。

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等证。

常与菊花、桑叶等药同用。

因能宣散风热,利咽喉,故咽喉肿痛亦可应用。

3.用于麻疹初起,或风热外束外束肌表而疹发不畅,常与荆芥、蝉蜕、牛蒡子等药配伍。

【用量用法】3-6克。

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弱多汗者,不宜使用。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根,主产干河北、湖北、黑龙江等地。

切片生用或醋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功效】疏风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常与黄芩、半夏、生姜等药同用。

2.用于肝气郁结,胁肋胀痛等证。

常与当归、白芍等药同用。

如肝气郁滞,胸腹胁肋胀痛之证,可配伍香附、川芎、枳壳等药物使用。

3.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阴挺等证。

常与升麻相须为用。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升发,凡气逆不降,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均应慎用。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蝉蜕落的皮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洗净晒干用。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证。

对于风热郁肺,发热、咽痛、声音撕哑等证亦有疏散风热,开宣肺气之效。

常与菊花、薄荷、杏仁等药同用。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葛根、牛蒡子等药同用。

3.用于肝经风热、目赤、目翳、多泪等证。

常与菊花、水贼等药配伍。

4.适用于肝经风热,小儿惊哭夜啼及破伤风证。

单用或与全蝎、僵蚕,息风止痉药配伍。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或单味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升麻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升麻的根茎,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

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辛、甘、微寒。

归肺、脾、大肠、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以及麻疹初期,疹发不畅等证。

常与葛根同用;若麻疹热毒较盛之证,可配伍牛蒡子、紫草等药。

2.用于胃火上攻,头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常与黄连、生地、丹皮等药配伍。

对于肺热壅盛,咽喉肿痛之证,常与桔梗、玄参等药配伍。

3.用于中气虚弱或气虚下陷的短气、倦乏、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不止等证。

常与柴胡同用,并须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补脾之品。

【用量用法】3一10克,升阳举陷多用炙升麻。

【使用注意】本品升浮,凡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均当忌用。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野葛根的根,我国南北各地均产。

切片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升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证。

用于风寒表证常与桂技、麻黄等药同用。

用于风热表证兼有内热者则宜与黄芩、石膏等药配伍。

2.用于麻疹初起,发热、恶寒、疹出不畅之证。

常与升麻同用。

3.用于热病烦渴及消渴证,口渴多饮。

可单用或配伍麦冬、天花粉等药同用。

4.用于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等证。

常与黄岑、黄连、党参、白术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10-15克。

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第二节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内无积滞的热病,瘟疫、热痢、痈肿疮疡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

由于发病因素和部位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患者体质的差异,因而里热证有气分实热、湿热、血热、热毒和虚热等不同证型。

根据清热药各自的主要性能,一般相对的分为以下五种:

1.清热泻火药:

能清气分热,用于热病邪在气分,壮热、口渴、面赤、烦燥、汗出、舌苔黄燥、脉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