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120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学案

(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答案首联在全诗中起到提纲挈领、统帅全篇的作

用。

后面的诗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夜忘归”

的具体展开。

(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

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

你同意这一看

法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案①呼应标题。

“掬水月在手”呼应标题中

“夜月”二字,而“弄花香满衣”则呼应“春山”。

②从结构上看,该句承上启下。

“掬水”句承首联

“夜”,“弄花”句承首联“春”;下启颈联,乃

流连不舍之因。

③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

人情物态面面俱到,既见山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

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

不灭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只有两件,却

足以以少胜多。

④“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

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

写出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为

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妙趣横生。

⑤精于炼

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

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答出三点是4分,答

出两点得2分,答出一点得1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

(2)题。

(6分)

从军行

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②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

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关山:

川关隘。

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请作简

要分析。

(2分)

答案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

神振奋,豪情万丈,积极乐观;王诗中的征人背

井离乡,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

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案都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

陈诗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戍边将

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

烘托将士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

美;王诗不直接抒发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

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

深沉感人。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6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

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

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到广

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

杜鹃花

科。

③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④斗:

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略加分析。

(3分)

答案①衬托:

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

的宁静;②拟人:

“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

的生机。

③寓情于景:

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

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

的哀怨之情。

(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

解的?

(3分)

答案①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

②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

自己的愁怨。

(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

(2)题。

(8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鱼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的情感变

化,富有层次。

请结合“夜如何”“试卷”“孤

篷”“依旧”等具体词语进行分析。

(4分)

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

刻画诗人既抱希望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孤”字

暗示出风狂雨骤的夜晚江面上惟一的船只,以及

舟上坚韧独立的灵魂。

“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

限欣喜之情。

(意思对即可,每词1分,共4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寄寓了什么人生

哲理?

请结合具体诗句品味分析。

(4分)

答案手法:

①借景抒情,②对比。

(答对一个即

可,但要联系具体诗句分析)(2分)

寄寓哲理:

①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

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

可遏制。

②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

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

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③包含着人与世界的对抗

以及对天人合一的安宁喜悦。

(答对一点即可)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题。

(8分)

苏幕遮·草

(宋)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

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

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

中主簿等职。

②庾郎:

本指庾信。

庾信是南朝梁

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庾开府集序》)。

③窣地:

拂地。

春袍:

刚释褐

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

春袍,青袍,

实为一物。

(1)词人借“草”这一意象表达出复杂的情感,请

加以简要阐述。

(4分)

答案词人绘春草之象,含春光易逝之意,寓伤春

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词人借草伤己

(人生),以草表达对仕途厌倦的苦闷情绪。

(2)在词中,词人主要借助于怎样的表达技巧来表

现其复杂的感情,请予以简要阐述。

(4分)

答案咏物抒怀或寓情于物:

将初入仕途的年轻

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

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

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

对比:

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

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苼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①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②舟。

【注】①女萝:

一种蔓生植物。

②五湖:

春秋时

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

通篇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分)

答案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

(2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1分)向往的是远离

尘嚣的安闲世界。

(1分)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结合

诗句具体谈谈。

(4分)

答案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

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

(1分)

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1

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

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1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

“其花甚丰,其叶

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

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并写出了海棠怎样的风韵

美?

(4分)

答案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1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

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

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

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3分)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

(1分)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

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

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

棠的丰姿神韵。

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

知了,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3分)

(意思对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

寻章摘句①老雕虫②,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③?

【注】①寻章摘句:

写诗文时就典籍中寻觅典故,

摘取词句。

②雕虫:

指写诗作文本为小技,这里指轻视辞章。

③哭秋风:

悲秋作赋。

(1)解释前两句诗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及所用的艺

术手法。

(5分)

答案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艰苦的书斋生活。

具体

意境为:

清冷,凄凉,孤独,寂静,幽伤,神色

低沉,情绪默然。

诗歌运用了正话反说,比喻,

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

(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

(5分)

答案内容是:

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写诗作文

这样的雕虫小技上,每天伴着清冷的月光刻苦读

书,发奋写作,孜孜不倦地琢句雕章谋篇。

而读书

有才又有什么用呢?

你没看到年年辽东之地战争

频繁,武士受重用,而文人无法发挥自己悲秋作

赋的才能吗?

一、二句从自我生活现状写起,三、

四句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

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怀才不

遇、无识见弃之感愤。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迎潮④,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⑤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回塘:

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

不当行路

要冲之处的水口。

③红衣:

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

苦:

指莲心有苦味。

④返照:

夕阳的回光。

潮:

晚潮。

⑤骚人:

诗人。

(1)此词咏荷,词的上片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

点?

请简要分析上片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5分)

答案上片中荷花具有孤寂、悲苦的特点。

(2分)

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荷花比作亭亭玉

立、孤芳自赏的美人,(1分)表现了它处境寂寞和

芳华零落的悲苦。

(1分)

(2)全词咏写荷花的目的在于寄情于物,结合下片

内容,请简要谈谈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抒发了不愿趋势附俗而致年华虚度,失时

零落(怀才不遇)的悲叹。

如答“保持不愿趋时

媚俗的品质”或“由于坚持自己的操守(选择),

以致发出仕路崎岖、沉沦不甘的感叹(或“愤懑”

“激愤”)”亦可。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峰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

今四川广元。

②蔡氏昆仲:

是罗

隐游锦江时认识的蔡氏两兄弟。

罗隐离开锦江,经

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

③绵州:

今四川绵阳。

(1)第二联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

诗意的句子。

简要赏析此联。

(4分)

答案①上承首联写出了锦江春草满径、秋云缭

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

②“芳草碍马”与“好云遮楼”采用了拟人手法,

通过塑造春草留客和好云遮护的形象,移情于物,

既写出了锦江景致的可爱,又将自己与蔡氏兄弟

的朋友情谊寄托其中。

“碍”“遮”二字用笔迂

回含蓄,画面生动而情深意长。

(2)“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在写法

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借景抒情,用回望锦城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用淡烟迷茫、乔木高耸的意境,表达了悠长的情

韵,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1.设问形式

(1)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

技巧)?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某词某句最为精妙、最富诗意,为什么?

2.答题步骤

(1)直答手法。

(2)分析效果:

结合诗句具体指出手法,然后分

析使用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3.答题关键

熟悉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分三类:

A.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仗、夸张、对比、

双关等。

B.表现方法:

衬托、烘托、渲染、象征、铺陈、

白描等。

C.不同角度:

直接与间接,正面与侧面,虚与实,

动与静,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

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鉴赏古诗中的内容感情学案

1.阅读下面这一首词,完成问题。

(8分)

清平乐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拢看佳瑞,皓色运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1)结合“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句谈一

谈李白诗词的风格特点?

(4分)

答案这一句体现出李白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

义特色。

①想象丰富,说雪花是喝醉酒的天仙把

白云揉碎成的;②善用比喻,将大雪比作揉碎的

白云。

(风格和分析各2分)

(2)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本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

(4分)

答案“画堂晨起”环境怡人,“佳瑞”有瑞雪

丰年之意,“皓色”“盛气”“玉佩”用词亮丽,

加上“天仙狂醉”,表现了词人兴奋和喜悦的心

情。

(分析和心情各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

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

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

为什么?

(5分)

答案不一样。

前者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

从而表现相思之苦;后者以春天的“二月花”来比

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黯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

有哪些作用?

(3分)

答案点明时令是秋季,从花开到花落的时间长,

说明相思之久;用“残”字渲染出萧瑟冷清的气

氛,衬托出愁苦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诗,与其他

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

那是一种的心态。

(2分)

(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

你同意吗?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分)

送别

乐观/豁达/开朗/积极

答案我同意。

诗的第二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写自己送朋友离开,也不觉得悲伤,因此看似无

情,(1分)但诗人接着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

月何曾是两乡”。

一句肯定,一句反诘,蕴涵的

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2分)这

两句诗既对朋友表示宽慰,又将深挚不渝的友情

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更显体贴与深

情。

(1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6分)

醉花间

(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

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

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1)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

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析。

(2分)

答案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

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分)词中

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

开,池水碧绿,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

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

(1分)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

“正中(冯延巳)

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

《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

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

不能过也。

”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

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意境也不

为差。

你的看法是什么?

为什么?

(4分)

答案同意王国维的看法。

(1分)词中的“月”是

“斜月”,说明此时并非满月,光为微光,这样

的月光照在夜晚生出寒气的草上,渲染了一副冷、

寂之境。

(1分)再与前句“高树鹊衔巢”结合起

来,环境的特点更为清晰。

(1分)而如改为“明

月”,则光线不同,意境也会不同。

(1分)(如

答同意“有人”的看法,分析合情合理,能自圆

其说,亦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6分)

玉楼春

(宋)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①照

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②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注】①晴绿:

指池水。

②奁:

镜匣。

(1)词中“落红”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请另写出

两个含有“落红”意象的古诗词句。

(2分)

答案唐·戴叔伦《相思曲》:

“落红乱逐东流

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元·高克恭《过信州》:

“风送落红搀马过,春风

更比路人忙。

”清·陈维崧《破阵子·拟过竹逸

斋前探梅》:

“四百八十南朝寺,二十四番花信

风,鹃啼催落红。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

(2)《白雨斋词话》评论该词“深情委婉”,结

合词句就“深情委婉”进行赏析。

(4分)

答案①首句动静对比,暗示衬托思妇的情怀,

“只在”暗示春风吹不展愁眉,“花繁”暗示思

妇因怀人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②次句静景场面

中,词人借“一泓碧水”“一条花径”衬托出思

妇的幽闺寂寞。

③三句“游丝短”,反衬情意

长,“罗带缓”暗示因相思日益消瘦。

④末句悬

拟他日归来相见情形,未直接陈述自己的憔悴,

而说明镜不会欺骗人。

全词显得委婉深情。

总体

看,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

显情,写得情深而委婉。

(写出两点即可)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

未消。

【注】①沉水:

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

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

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外”衬托作者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

写出了作者的愉悦欣喜之情。

(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

分析。

(4分)

答案范词豪迈,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

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抒情自然直接。

李词婉约,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

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

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

抒情含蓄隽永。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1)诗中哪一联“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试作简

要说明。

(4分)

答案颈联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动景。

“熊

升树”“鹿饮溪”未受任何惊扰,见其除“幽径”

的“独行”者之外,四野无人,一片幽静,而“独

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

情之闲静愉悦,见于言外。

(2)诗中尾联与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山

行》)、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

南山》)有何不同?

(4分)

答案杜牧诗句是看见了人家。

王维诗句是看不

见人家,才问樵夫。

梅尧臣诗句则是另一番情景:

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

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问:

“人家在何许?

”恰在这时,云外传来鸡叫,仿

佛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

两句诗,写“山行者”

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这首诗和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共同情感?

(2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家却没法回家,只能在

远方思念亲人的深切之情。

(2)这首诗和散曲,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

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相同:

都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归期是在

什么时候,都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不同:

李诗想象将来和亲人团聚时在西屋的窗下

窃窃私语、剪去烛花、回忆在巴蜀时的情景和喜

悦幸福之情;张的散曲用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

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秋雨打

芭蕉而惊醒了神游故乡的美梦来回答什么时候是

归期,暗示着回家还遥遥无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夜泊闻雁

黄景仁

独夜沙头泊,依人雁几行。

匆匆玉关至,随我至衡阳。

汝到衡阳落,关山我更长。

凄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

此诗写于1769年,赴

湖南道中作。

(1)“雁”是诗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作者为何要刻

意选取这个意象呢?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理由之一:

雁的“依人”,给了孤独的“我”

一些精神上的慰藉;(2分)理由之二:

以“雁”

之依人,写我的失落、孤独、凄冷。

(2分)

(2)诗中的哪个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绪?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直接表达作者主观情绪的词语是“凄然”。

(1分)“独”(2分)“凉”也有主观情绪的宣

泄,但依然有写实的成分。

(1分)在饱受世态炎

凉、孤独之后,对仕途、友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闻雁”惊心,凄然顿至。

10.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8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

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

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4分)

答案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②在美好的

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

(各2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

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4分)

答案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

词人

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

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

感自然相融。

(1分)(其他答法,符合词意即可)

1.设问形式

(1)表现(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