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058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

哪一句?

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

(地点)

  夜:

夜晚;泊:

停泊;枫桥夜泊:

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附: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暮江吟》内容,认识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诗意。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2.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学习《暮江吟》

  1.按以上方法小组自学。

  2.交流讨论

  

(1)作者及写诗背景。

  

(2)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你最欣赏哪一句?

  (4)通读全诗,逐字逐句读懂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5)思考并讨论:

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

哪几句抒情?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笔在书上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根据诗人描绘的意境,小组共同讨论画一幅画。

  三、课堂讨论

  1.自由朗读这三首诗,思考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2.你最喜欢哪一首?

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3.根据诗意,进行情境描写、续写或绘画。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针对这个重点,首先从解题入手,理解题意,接着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进行解释词义,理解诗句的训练,然后把四句诗意串联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境,从而悟出作者从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难点是: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朗读、解释、理解、串联等阅读程序尝试自读,老师适当点拨、讲解,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

学习后,再让学生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景描写或绘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练习2》的教学设计

  佚名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

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

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

“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

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

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去——回

  雨雪——风雷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

(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

“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

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

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

“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

应改为:

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

“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

应改为:

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

“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

(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

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

  

(1)自由练读。

  提示:

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

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选择一座世界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

(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

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

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

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

(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

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

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

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

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21《望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

在什么地方说的?

怎么说的?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

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对大娘,应该怎么读?

(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

例如: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

)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

“能支持得住吗?

”(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

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

”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

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

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大嫂,请回去吧!

”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