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综合练习.docx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综合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2012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
《古代汉语》
(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两句都是“……孰与……”式,前句的“孰与”表示比较,后句的“孰与”表示选择。
2.“妾得无随坐乎”的“得无……乎”意思是该不会……吧?
。
3.“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的“令”后省略的是“令”后省略兼语“之”(柳宗元)。
。
4.“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的“与”后省略的是借债人。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中的“者”的词性是代词或辅助代词,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夺取项王天下)的人;“陈涉者,阳城人也。
”中的“者”的词性是助词或语气助词。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中“莫”的词性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
7.“然则”在先秦时期是两个词,“虽然”也是两个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的连用,后者是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的连用。
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中“或”的的词性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
9.“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中“莫”的词性是否定性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谁。
10.“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中“是”的词性是代词,意思是这。
11.句尾语气助词“哉”表示感叹语气。
12.语气助词“夫”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一般称“发语词”。
13.“其知恐而畏也审矣”的“也”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14.句尾语气助词”矣”表示动态直陈语气。
15.“己”字用于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16.句尾语气助词“邪”表示疑问语气。
17.句尾语气助词连用时,语气的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助词上。
18.古书注解的主要体例是传注体、义疏体和集解体、三种。
19.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意、评说。
20.古书注解中的传注体的常见名称有注和笺两种。
2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注解体例。
22.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注解体例。
23.义疏体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
24.“读若”、“读如”是用譬况的方法给某字注音。
25.“貌”这个术语是用来表示某种情貌,被释词多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的,相当于“……的样子”。
26.“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是用来释义的术语。
27.“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属于声训术语。
28.“读若”、“读如”、“读为、读曰”是注音术语。
29.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样式。
古代文体分类的标准有三个,它们是语言形式、文章内容和应用范围。
30.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
他划分的四类文体是: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31.我国系统而全面地论述文体的著作是南朝齐梁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按文体分
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昭明文选》。
32.清代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十三类,韩愈的《答李翊书》属于书说类。
33.书序这种文体,放在书前的叫序,放在书后的叫跋,又叫“后序”。
34.按姚鼐的分类,《孟子》、《韩非子》属于论辩类、《汉书·艺文志序》属序跋类,《段太尉逸事状》属于传状类。
35.我国古代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几类。
36.赠序是专门为赠送友人而作的文章。
37.按照姚鼐文体的分类,《太史公自序》属于序跋类,《柳子厚墓志铭》属于碑志类。
38.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分类,可分为散文、韵文、骈文三大类。
39.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把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不讲求格律的诗歌叫做古体诗(古诗),
把唐代以后按照格律创作的诗歌叫做近体诗(今体诗)。
40.古体诗与近体诗(格律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
句数、押韵和平仄、对仗的不同。
41.律诗(不包括排律)无论七言还是五言,都是由四联组成。
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绝句不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是四句。
42.在诗律中,“对”的意思是统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反;“粘”的意思是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相反;对仗:
又称“骈偶”、“对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列为“偶”,都是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的。
43.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44.仄是不平的意思,指上、去、入三声。
45.诗的对仗是指词语相对,即同一联的两句中位置相同的词要词性相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
46.词律中的词调是指填词时依据的乐谱,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
47.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
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
49.史传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50..律诗的对仗是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
工对是指用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
宽对是指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
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借用该字其他意义或与该字同音字的意义对仗。
51.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奏议类,《陋室铭》属于箴铭类。
52.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是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
53.律诗一般要在颔联、颈联处对仗;排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律诗(不包括排律)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是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
1.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
屡次。
2.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爱:
爱戴
3.今背本而趋未,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
农业。
末:
工商业。
残:
祸害。
4.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
懒惰。
5.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
遗憾。
6.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
(垂:
将要
7.宣子田于首山。
(田:
打猎
8.妾得无随坐乎?
(因犯罪而受处罚
9.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慢:
傲慢
10.货自龟贝,至此五铢。
(.货:
货币。
11.赵王信秦之间。
(间:
“間”古字;间谍
12.城中矢尽,巡缚茧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被:
披
13.信拜礼毕,上坐。
(拜:
授予官职
14.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直:
通“值”,工钱。
(盗:
盗窃
15.士穷乃见节义。
(穷:
困窘;
16.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穖:
灾年。
穰:
丰收年。
被:
遭受。
17.加其膏而希其光。
(膏:
油脂
18.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偷:
懒惰
19.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色:
面目表情,这里指傲慢的神色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和作用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代词,作判断句主语,相当于“这”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动词,到。
。
。
。
。
。
去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无定代词,有的人
4.根之茂者其实遂。
(代词,用定语,指根之茂者
5.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助词,表示提示语气
6.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所,代词;以,介词。
表凭借
7.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
8.君未知人伦,焉知大道!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9.此特匹大之勇耳。
(副词,只,仅仅
1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副词,只,仅仅
11.罪且及副元帅。
(副词,将要
12.至拜大将,乃韩信也,军皆惊。
(副词,竟然
13.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介词,表处所
14.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介词,表原因
15.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介词,表时间
16.窃为陛下惜之。
(介词,表对象
17.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连词,即使
18.然则废衅钟与?
(然,代词;则,连词;既然如此,那么
19.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
(之:
代词,指大妫、檀及胡兵
20.之二虫,又何知?
(之:
指示代词,这
21.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之:
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2.黄冈之地多竹。
23.2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副词,只。
是:
代词;这。
2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
2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6.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以: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竟:
副词,最终。
为(秦)所:
被动句句式
27.太后之色少解。
28.(项)羽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而: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乃:
副词,仅
29.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愧:
同“媿”惭愧
30.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竟然”,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中,起强调作用
31.免而归者且千人。
(且:
副词,将近
32.子后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以:
介词,在
33.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然:
指示代词,这样
34.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之:
代词,指工商业者
35.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其:
助词,表示委婉语气
3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者:
用于时间词后,凑足音节,使单音词成为复音词
3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或:
无定代词,有的人
四、说明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活用并说明其意义
1.赵王不听,遂将之。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衣:
名词用作动词,包扎。
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动用法,使(敌)归顺。
附,使动用法,使〈远方的人)归附。
4.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使动用法,使„„饮。
5.秦军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固,使动用法,使„„坚固。
6.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富,安,使动用法,使„„富足安定。
7.一营大噪,尽甲。
(甲,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铠甲。
8.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闻
9.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臣: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都:
用作动词,建都
10.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王:
用作动词,做王
(请注意:
试卷上本题一般没有将活用的词加点注明。
)
五、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
(加点的是入声字)
1.五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望杜甫(胜,平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七律(加点的是入声字)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看(kān)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钱唐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看(kān)
六、标点下面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翻译:
孔子说:
“(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讲精习不知难问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讲精习,不知难问。
翻译:
社会上的儒生学者,喜欢迷信老师,崇拜古人,认为圣贤说的都没有错,专心致志地讲述和学习,不知道进行反驳和质问。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
加标点: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翻译: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眼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现,(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4.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加标点: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翻译:
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
“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
“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5.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室尔以玉
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加标点: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翻译: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
“我把它拿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认为这是宝物,所以小人才敢将此玉献给您。
”子罕跟这个人说:
“我以‘不贪’这个品德为宝,而你以这块玉为宝。
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
我们都还是继续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
”献玉的人行礼后说:
“小人身怀此玉,不敢外出,我交出这块宝玉来请求可免于一死。
”子罕听后,便把这块玉放在乡里,让雕琢玉器的人为他雕琢,使这个人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
6.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了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眼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加标点: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
“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
“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翻译:
齐灵公喜好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效仿穿男人服装。
齐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
“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这种现象)。
晏子进见时,齐灵公问道:
“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这是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
“大王仅仅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齐灵公说:
“好啊。
”令宫内妇女不能穿扮男人服饰,不超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
7.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时乎时乎,不再来。
愿足下详察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8.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史记·项羽本纪》)
七、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弒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
(请注意:
试卷上本题有时没有标点,而是要求加标点。
)
齐宣王问:
“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件吗?
”
孟子答:
“史料中有这种记载。
”
宣王问:
“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
”
孟子答:
“破坏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
(人们)只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臣下)杀害了。
”
2.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
羞鳖焉,小,睹父怒。
相延食鳖,辞曰:
“将使鳖长而后食之。
”遂出。
文伯之母闻之,怒曰:
“吾闻之先子曰:
‘祭养尸,飨养上宾。
’鳖于何有?
而使夫人怒也!
”遂逐之。
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无乃罪乎?
”(《国语·鲁语》)
①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露睹父:
人名;羞:
进献。
②养:
敬养;尸:
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公父文伯请南公敬叔喝酒,让露睹父为陪客。
摆上来一盘鳖,(可是盘子里的)鳖很小。
睹父生气了。
文伯请他吃鳖。
他拒绝说:
“等让鳖长大了再吃它吧。
”于是就走了。
文伯的母亲听了这件事,生气地说:
“我听你死去的父亲说过:
‘祭祀的时候要敬奉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请人吃饭的酒席上应该敬奉上座的贵宾。
’鳖有什么舍不得的,却使那位客人生气了?
”于是把文伯赶出了家门。
过了五天,鲁国的大夫来向文伯的母亲说情,她才让文伯回家。
3.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②孔子说:
“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
”③子路说:
“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同使用,④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
”⑤颜渊说:
“愿傲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⑥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⑦子路说:
“希望能听到您的愿望。
”⑧孔子说:
“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
4.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十五、分析下列律诗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对和拗则请指出(一表示平,∣表示仄,①或○表示平仄不拘,字下带·者为入声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①∣①∣∣--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拗“歧”救。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①∣∣-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①∣∣--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①∣∣--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①∣--∣∣-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