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933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3课4课习作1教学设计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3、古诗两首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

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

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

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

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

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

相互和:

和谐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

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

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

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

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

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

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

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

(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

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

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

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设计

望洞庭

光、色

和(柔)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3、古诗两首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些积累,本诗并无生僻之字,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通过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理解诗的表面之意,在头脑中模糊出现诗中之景。

但这画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可能对他们难度稍大。

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与作者经历及相隔年代遥远,所以很难将诗人与诗联系起来,将想象中的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为本诗教学时的一个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导入新课

1、李白是古代诗人的杰出代表,是古代诗歌的一座高峰,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为后人留下近1000首诗。

那个同学能为大家背一背自己积累的有关李白的诗。

2、在这些诗当中有没有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引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在我们学过的诗词当中你还记得哪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4、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李白的《峨嵋山月歌》,读题,理解题意。

二、初读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诗,注意读准生字。

2、指读古诗,划分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自读古诗,找一找韵脚。

“秋、流、洲”三个字押韵,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4、自读古诗,找一找古诗中的地名。

用横线标示出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过渡:

要想真正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还弄明诗的意思和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

三、理解诗句

1、题目叫作“峨嵋山月歌”,诗中哪几句是写了峨嵋山月?

2、理解一、二句。

(1)这句诗你能读懂吗,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理解“秋”

(3)“影入平羌”是什么影?

“江水流”有哪些东西在江中流动了?

(4)站在船头望着空中那半轮明月,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5)练习朗读。

3、理解三、四句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对于这句诗你有疑问吗?

(1)“夜发”在古代那种条件下是很不安全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夜发”呢?

(2)夜发时一路上心情又如何?

(3)可是赶了一路明月,却“思君不见”诗人心情又如何?

你觉得李白“下渝洲”时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的?

(4)三四两句怎么来读了?

4、重点词语、诗句意思: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练习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重点指导:

眉:

上边不是“尸”。

君第二笔横要出头,写得长一些。

3、学生描红,临写。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展示、欣赏。

六、课堂总结

作业:

1、背诵古诗,默写生字。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4、秋天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

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跟秋天有关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出示: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一叶知秋、叶落知秋、秋风习习、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果实累累、春华秋实、枫林尽染、秋菊傲霜、秋水长天……)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词吗?

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

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

5.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眼里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

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秋天,于是呢,他就创作了一首诗来记录下他眼中的秋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写的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

(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

(2)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3)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出示自读要求)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

(生自由读书,圈点)

2.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得和生字词去打打招呼。

(1). 学习生字词    

(2).读好二类词语

3.全诗共有几小节?

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

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分节读课文)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4.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

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读→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

5.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生自由读画,板书:

美景)

6.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7.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提出质疑,适当小结。

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

(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指导书写,当堂练习。

1.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形,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生交流,重点指导“柔”、“肠”。

→师范写,边写边讲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3.  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板书设计

4、秋天

美 景

秋阳  秋风  秋色  秋实  秋香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4、秋天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

分析

这是一首诗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

(过渡:

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

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此处为重难点:

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

指名学生答。

(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

都是什么样子的?

(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

(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呢?

(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

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

(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

(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板书设计

4、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教学反思: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习作1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2、指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学情

分析

世界上有很多的节日,这些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其特定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这次写作要求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不是写现实生活中的节日。

因此,在你设立什么节日时,要好好想一想:

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

你所要设立的这个节日,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愿望?

注意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才能设计出最能愿望的节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

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I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

(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II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

(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

(*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习作1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2、指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学情

分析

世界上有很多的节日,这些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其特定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这次写作要求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不是写现实生活中的节日。

因此,在你设立什么节日时,要好好想一想:

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

你所要设立的这个节日,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愿望?

注意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才能设计出最能愿望的节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内容具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I

1、师:

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II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板书设计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习作1

课时

评讲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运用举事例的方法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写具体。

2、能通过想象具体的情景和不同人的过节方式把怎样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学情

分析

修改习作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仍是一个难点,学生对出现的错字词、语病、材料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一个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内容具体、真实,有新意。

教学准备

需共同修改的作文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总体评价。

看完许多同学写的习作,我心中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不少同学思路独到,想象合理,内容详细。

其中,有部分同学写得尤其认真:

张子怡、徐傲、项欣缘、付雨婷、张扣雨……但让我忧的是还有部分同学的习作如豆腐干,短短的三言两语,离习作的要求还很远。

二、回忆要求。

回想一下,我们本次习作重点要写的什么内容?

板书: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想象怎样过节日的情景。

三、指导修改

读徐傲的《爱鸟节》

(一)把设立节日的原因写得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1用具体的事例来写,并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自然地引出设立某节日的原因。

2结合自己的习作想想是什么事触动了你要设立这个节?

同桌交流。

(二)把过节的情景写得生动具体,令人向往。

四、学生修改

1学生修改习作,自读、请同学读,提建议。

2教师批阅修改稿,定稿、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1评讲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想象怎样过节日的情景。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练习1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认识几个动物标牌,懂得我们“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日记片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语言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

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

星期天,我们来到动物园游玩。

小芳和她的爸爸也来了。

(2)听小芳和她的爸爸在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练读“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3)“爸爸”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交流)

(4)听了“爸爸”的话,让学生猜猜小芳以后会怎样做的?

(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5)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后的打算。

2、教学第二部分。

(1)离开了观察水獭的河边,我们继续往前走。

啊!

这儿的动物可真多啊!

这些动物你们都认识吗?

(2)学生根据拼音,认读动物标牌。

(3)指名交流,集体认读。

(4)小结:

平时要随时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主动识字的能力。

3、教学第三部分。

(1)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有趣!

回家后,小芳写了一篇日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小芳写懂得日记。

(3)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口。

(4)学生试着修改。

(5)改好后再读一读。

(语病:

语句罗嗦,用了太多的“这些小象”,只要用“它们”或去掉。

 

板书设计

练习1

认识动物标牌

细心观察

处处留心

学习语文

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练习1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好钢笔字

2、熟记八个成语。

3、熟记古诗《风》。

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的点拨讲解相结合。

教学难点

在大体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关成语、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二次修注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学生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练钢笔字的重点。

2、老师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次”、“吟”、“珍”。

(2)引导学生重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