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想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921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想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德经想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德经想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德经想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德经想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经想2.docx

《道德经想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想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经想2.docx

道德经想2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节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讲解】: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符合年级:

五年级

符合主题:

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第十七章【原文节选】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译讲解】:

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符合年级:

四年级

符合主题:

人无信不立

《道德经》中第二十六章【原文节选】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翻译讲解】: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

“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

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符合年级:

一年级

符合主题:

谨慎

《道德经》中第三十三章【原文节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翻译讲解】:

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认识自己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总能很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能实现他远大的志向。

符合年级:

五年级

符合主题:

超越自我

《道德经》中第四十章【原文节选】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翻译讲解】:

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符合年级:

一年级

符合主题:

动循矩法

《道德经》中第六十三章【原文节选】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讲解】:

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

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符合年级:

五年级

符合主题:

诚信

《道德经》中第四十四章【原文节选】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翻译讲解】: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符合年级:

五年级

符合主题:

欲而不贪

《道德经》中第五十八章【原文节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翻译讲解】:

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符合年级:

六年级

符合主题:

得失之患

 

《道德经》中第六十四章【原文节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

【翻译讲解】: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并告诫我们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符合年级:

六年级

符合主题:

厚积薄发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节选】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翻译讲解】: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器小易满,海纳百川。

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符合年级:

六年级

符合主题:

谦虚谨慎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节选】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翻译讲解】:

静下心来,守住宁静,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发现规律的存在。

只有合乎自然,才能合乎主宰万物的道,只有合乎道,才能久远。

符合年级:

五年级

符合主题:

宁静致远

《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节选】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讲解】:

保持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

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意思是说:

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

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符合年级:

符合主题:

0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求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讲解】:

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而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译讲解】:

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翻译讲解】:

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

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无法获得好名声,自我吹嘘的人不可能再立新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什么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只有不违背自然,才能达到目的。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讲解】:

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

“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5.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翻译讲解】: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

“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

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翻译讲解】:

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认识自己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总能很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能实现他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

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8.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翻译讲解】:

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

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翻译讲解】:

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2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翻译讲解】:

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2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翻译讲解】:

大到无边的方正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高分贝的声音听不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

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2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翻译讲解】:

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2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讲解】:

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

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

“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翻译讲解】:

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

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

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25.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翻译讲解】:

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2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翻译讲解】:

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戚与共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翻译讲解】: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

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2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翻译讲解】:

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3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翻译讲解】: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

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做事,却成就了大事。

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3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翻译讲解】:

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

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3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翻译讲解】:

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

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讲解】:

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翻译讲解】:

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翻译讲解】: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

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3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翻译讲解】:

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

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翻译讲解】:

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更多道德经名言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老子名言专栏(

38.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翻译讲解】:

两军势均力敌,哀痛愤怒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9.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翻译讲解】:

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4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翻译讲解】:

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译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驰聘:

使……奔驰,驱使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4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翻译讲解】:

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翻译讲解】: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46.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翻译讲解】:

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

“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一)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

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

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

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

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

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

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

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

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十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

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

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二五年级虚怀若谷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

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

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

“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

“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

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认识自己

  十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

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

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

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

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八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

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

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

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欲则不贪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

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

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

“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三)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

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

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厚积薄发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

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

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

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防患未然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

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

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二十九厚积薄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

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三十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六十四章辅物

  【翻译讲解】:

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做事贵在坚持。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四)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

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中有大量经典名言。

  三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三十二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翻译讲解】:

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

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三十四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翻译讲解】:

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三十六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翻译讲解】:

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三十七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

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三十九

  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翻译讲解】:

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柔弱胜刚强。

世人皆知而不能行。

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四十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名言出处: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翻译讲解】: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

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四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