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913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docx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3月

导言

一、解读杭州的时空框架

由于行政区划限制,杭州一直在以西湖为核心的小范围地域中进行,受到诸多限制。

新市区范围的确定,为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机遇。

将空间结构规划确定为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

二、战略规划的探索

围绕“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展开对杭州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问题所在的根源,明确核心是解决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

主要成果:

空间结构体系概念性规划,三个层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杭州湾城市密集区结构、区划调整后的杭州市区(都市区)空间结构

三、主要结论

全球化时代对城市新认识——分析杭州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所面临的基本环境——解析现阶段杭州城市发展与建设所产生的7个方面主要问题——城市职能定位——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体系(三个层次三句话总结)——功能分区——中心城的空间结构——支撑体系研究

结论:

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城市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空间结构的有效整合

第一部分认识与判断

照片:

三潭印月——分毫不失的相印是追求的理想

第一章项目背景

1、全球化时代的城市

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2、对城市的新认识

柏林:

全球城市未来会议:

经济的全球化、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观、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重新认识即文化的作用

照片:

21世纪——城市世纪、对城市的新认识

3、城市时代背景下的杭州

优势: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

劣势:

处于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心城市——上海的阴影下发展

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竞争激烈

图:

世界六大都市地区之美国西海岸城市带

1995-1999年长江三角洲各市对总体经济增长贡献率排序(14个城市)

杭甬苏锡常五城市经济比较(GDP、人均GDP、地均GDP)

第二章现象与反思

1、城市认识

1.1基本概况

图:

杭州市区结构图、良渚文化——玉琮、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区

1.2综合优势评价

·整体经济状况良好

首批14个沿海开放地区的开放城市比较、全省

图:

浙江省1999年GDP总量排序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得到确认

杭州与上海、南京构成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大三角格局,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辐射南扩的增长极

图:

华东交通体系

·传统的城市品牌效应依然强大

·进入跨越时空的大发展阶段

杭州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照片:

面临跨越失控的大发展阶段

2、问题反思

2.1区域职能——位置重要,作用不强

·城市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应有水平

GDP总量不如苏州

图:

杭州、苏州城市经济对比(GDP、人均GDP、地均GDP)

·省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弱化趋势显现

图:

浙江是一个多中心的省份(杭州、宁波、温州)

照片:

蓬勃发展的宁波

2.2城市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特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优化升级较慢

与上海比较:

三产比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图:

1999年杭州产业构成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工业门类齐全,但特色并不鲜明

工业优势部门并不十分明显,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大企业少而弱

照片:

全国驰名商标——娃哈哈

·服务业竞争力不强

表:

1999年杭州市第三产业各部门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得到三大支柱产业)

照片:

现代城市需要现代服务业

2.3城乡空间——急剧扩张,结构失调

·城镇空间无序蔓延,市域空间结构不成体系

表:

1949-1999年城市发展情况一览表(市区面积、建成区面积、总人口、建成区人口)——说明总体规模50年用地扩展13倍,人口仅增长3.7倍

图:

杭州城市人口增长分析

城市发展的临界点(1950’s)、城市发展的临界点(1990’s)

·市区用地扩张,用地结构失调

图:

城市用地结构失调(按职能分组团表示)

·城市职能与空间结构的矛盾

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复杂,负荷过重,难以承受

照片:

湖城对峙导致“双败”局面

2.4旅游发展——市场缩小,名而不优

·国内市场稳定增长,国际市场地位降低

图: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桂林、杭州、苏州、天津、昆明10大城市1999年接待境外游客数、2000年接待境外游客数——接待境外游客数量,由1996年地第五位跌至第七位

照片:

杭州优秀的旅游资源、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的游客

·国内旅游客源以周边市场为主,中远程客源少

图:

杭州国内旅游客源地分布——浙江、上海、江苏及周边市场占到66.2%

·对国际旅游市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图:

1998-2000年主要城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泉州、杭州、天津、西安、大连、南京、苏州、桂林)

2.5景观风貌——千城一貌,西子迟暮

·消逝的城市历史

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杭州70%以上的古城和历史街区被拆毁

图:

历史建筑岌岌可危

·失落的城市空间

城市特性在杭州得不到凸现,京杭大运河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乏味的城市景观

照片:

昔日的城市空间遗忘在城隍阁展厅里、城市景观失去独特性

2.6生态环境——山河虽好,环境堪忧

·西湖与钱塘江绿色小环境受到重视,城市生态大环境受到忽视

图:

西湖风景区的环境受到重视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城市来说却是污染性产业

旅游业带来的污染

照片:

谨慎对待旅游的负面影响

2.7管理体制——一市三城,貌合神离

·一市三城的管理体制有待重构

·一市三城的城市管理有待磨合

空间结构上中心城区与萧山、余杭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

一方面,城镇体系规划中各区城镇职能自成系统;另一方面,中心城区规划并非机遇大杭州空间结构的重构

·基础设施自成系统

图:

区域协调发展的范例——莫斯科

3、归纳总结

3.1思想方法——未协调好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3.2规划认识——未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图:

发展与保护是城市的永恒矛盾

3.3实际操作——未解决好空间与资源的关系

城市的省会职能、旅游服务职能、区域经济职能等都集中在旧城发展,造成城市空间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越陷越深。

图:

杭州市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激化

第二部分:

分析与建议

第三章理论思考

1、区域发展观——城市空间向区域延伸

图:

1994年伦敦规划、生态之都——库里奇巴

2、可持续发展观——生态与环境受到关注

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观;建立长期延续、动态发展的时间观

照片:

清河坊——连续的城市历史

3、规划的综合观——从单学科走向多学科

照片:

注重社会学的研究

第四章确定目标

1、城市定位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照片:

杭州荣获2001联合国人居奖

2、城市职能

2.1突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城市职能

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与影响,确立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城市的地位,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重新认识老城区与西湖风景区的关系,重点调整老市区的用地功能与景观空间

照片:

强化传统旅游项目

2.2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最大的特征是知识和信息产业将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与其说是生产中心,不如说是新一代服务中心或者再生产中心

照片:

强调区域中心城市职能

2.3发展全国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心的职能

以高科技产业带动传统制造业、加工业乃至整个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

照片:

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2.4构建生态城市的环境特征

城市品牌战略的基础就是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3、人口规模

3.1杭州市城市人口涵义的新定义

·结构定义:

城市人口包括城市非农业人口、城市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和居住在城市里的农业人口(包括城中村人口、城郊部分农村居民点人口)

·范围定义:

包括三部分地域范围——杭州原市区人口、余杭区核心城区部分、萧山区核心城区部分

3.2影响杭州市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判断

·杭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对杭州城市的规模要求

与上海、南京构成区域经济的“大三角”格局,沪宁杭城市区要求杭州成为至少不少于300万的中心城市。

·杭州市域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规模的要求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长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群、上海一小时到达范围、上海两小时到达范围

·行政区划调整等制度创新因素对杭州城市规模的影响

·土地的影响

·水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3.3城市规模定位

表:

杭州城市人口规模——新市区总人口、原市区非农业人口、新市区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

第五章发展策略

1、城市产业选择

1.1未来发展的宏观背景

·国际:

全球化和高技术化

结构调整都是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强化经济。

杭州要通过“有进有退”的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从整体上提高杭州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照片:

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和高技术化

·国内:

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

在分工和竞争中的地位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情况下,杭州市要占据比较有利的分工地位和形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1.2杭州市重点产业选择

·在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外向化

高新技术产业化:

杭州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其中最主要就是培植信息港、新药港。

老工业——杭州纺织、丝绸、食品加工传统工业行业曾在国内以及出口创汇中占有一定优势,应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加强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使产品得到更新升级。

现代服务产业化:

三个阶段的纵深服务:

提高现有服务部门的技术含量——把信息服务整合到其他各项服务功能衷曲,并向纵深发展和推广——形成服务的新产品,并发展到其他领域。

照片:

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占领一席之地、浙江大学——杭州的优势资源、国际通用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标志

·结合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实现城市产业空间重组

依托四条主轴线,建立整体的、开放的区域空间结构:

以沪杭、杭宁、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为核心的交通走廊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主轴线;积极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同时增强杭绍甬发展轴和浙赣线发展轴的整体相关互补的主导产业群。

·三位一体,发挥市区整体合力

分中心城、萧山、临平三部分,分别指出其主要职能

大学城建设分为集中建新区和分散在旧城中两类,建议采用后者,结合旅游产业

图:

发挥市区整体合力、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

2、旅游发展

2.1旅游市场的拓展从城市走向区域

以本省和周边省市为重点,将浙东、浙西、浙北、浙中四条旅游线路和西湖风景区综合,纳入杭州地区的旅游资源体系中。

照片:

茶圣“陆羽”像、民俗民风是新的旅游资源

2.2建设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与旅游商业区

杭州中心城功能上要从城市的综合功能转变到为旅游者服务的功能,故而RBD旅游商业区的建设——特色购物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集聚的提供一个短途旅行或一日游的需要。

照片:

杭州萧山机场、河坊步行街、庆余堂——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地段

图:

杭州应以建成区域旅游服务中心为目标

2.3旅游商业区的建设对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推动性

在促成城市职能疏解的同时,也对中心城原有的职能进行了置换和重新组织。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区域旅游分析图(四条路线组织)

3、景观创造

3.1“后续者原则”和历史文化保存

后续者原则——后建的建筑物必须适应原有的环境,尊重历史脉络。

照片:

拱宸桥是运河时代留下的特征

3.2促成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3稀缺资源与文化多样性

3.4生态公园、绿色走廊、小型绿地

3.5城市水系

通过水系的沟通与整治,加强西湖与河、江的联系

照片:

京杭大运河鸟瞰、城市主要水系、民俗是城市别具一格的文化、三面云山一面城、断桥初荷

第六章空间结构

提出三个层次的目标:

长江三角洲城市地区空间结构——城市密集区发展的宏观把握

杭州湾地区城镇群空间结构——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杭州市区空间结构——职能疏解与空间扩展相契合的模式确立

1、区域空间结构的开放与共生

1.1研究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扬州、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15个城市及其所辖县(市)。

属于江苏省的城市简称“北翼”,主要沿沪宁线展开,属于浙江省的城市简称“南翼”,主要沿沪杭、杭甬线展开。

杭州湾地区——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共5市及其所辖县(市)。

包含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

1.2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空间结构

1.2.1概述

范围——城市57座,人口约7447万。

经济实力——GDP、工业产值、中央财政收入各自占全国比例,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1.2.2空间形态与特征

·北翼

“带状梯度”发展的特征:

由于城市空间区位与交通干线布局的特点,北翼城市发展格局呈明显的带状梯度、不均衡发展的态势。

经济总体发展状况与距上海的空间距离呈反比(GDP苏州>无锡>南京)。

说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完全受上海的影响,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市场经济新的发展格局下,已经渐渐失去了其经济主导作用。

经济结构差异较大,难以形成互补,区域内经济写作能力较差:

南京的经济结构过分倚重重化工业,而苏锡常地区则为轻加工工业。

而且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在北翼城市群中偏高。

综合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其省域地位优势难以发挥。

·南翼

“平面均衡”发展的特征:

区域内大部分城市位于杭州湾两侧,特别是杭州、宁波与上海的实践距离为2小时范围。

而且作为省会城市的苏州和作为5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的城市,两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与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加之浙江省整体经济的共性(贸易、乡镇企业、经济体制结构)等因素,南翼城市群发展格局呈现“平面均衡”发展的特征。

经济结构趋同,区域内经济协作能力较强:

三产结构趋同

综合资源有利于区域的整合,进而形成竞争优势:

总之,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南翼城市群与龙头城市——上海的联系弱于北翼城市群,但潜力机遇较大。

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战略将成为南翼城市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图:

长江三角洲南翼城市群

1.2.3空间结构——网络化的城市群空间结构

以上海为一级中心,沿国家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向南(宁波)、向北(南通)、沿沪宁线向西北(苏州)、沪杭线向西南(嘉兴、杭州)全面梯度扩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加强南京和杭州的区域经济与交通联系。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长江三角洲网络城市空间结构图

1.2.4杭州市在区域内地位的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副增长极”、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经济产出水平最高的城市。

要与以下城市的全面协调整合。

·杭州与上海

介绍上海经济发展思路、总体规划,提出杭州要实施“错位”的思路,主动结构、迎合上海强大的辐射。

图:

新一版上海市总体规划、浦东之后——上海向何处发展、上海日益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

积极引进一批与上海支柱产业、国际跨国公司主体产品相配套的“零配件产业”。

努力培植和壮大一批为大都市生活服务的“文化消费产业”,“住在杭州、游在杭州”要针对上海。

积极建设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努力成为浙江乃至全国中小企业创新中心,真正成为“天堂硅谷”。

图:

硅谷——IT企业的中心

表:

杭州市中小企业产值变化情况(1985-1988-1990-1992-1995-1998)——明显中小企业产值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大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杭州城市发展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能否趋利避害:

杭州湾大通道的建设使得上海对宁波、温州、台州的吸引大大增强,原本属于杭州的部分经济腹地被上海夺走;浦东机场——杭州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缩短了杭州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使杭州成为上海的郊区。

近期要充分利用沪杭、杭甬轴,通过与上海联系的加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注重对杭州——黄山、杭金衢这两有潜力的发展轴的培育,加强杭州对浙江西南、乃至赣东北等“大型中心城市空白区域”的联系。

照片:

黄山与西湖是名山与名水的组合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区域交通分析图(标明城市、之间联系、大型基础设施)

·杭州与南京

分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城市竞争和协作、区域影响范围、城市实力和产业结构、投资环境和利用外资、产业布局六个方面进行比较

·杭州与苏州

苏州发展势头直逼杭州:

经济总量、利用外资、城市空间布局(苏州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布局比杭州合理)、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区域腹地、城市实力和产业结构。

图:

苏州总体规划图——苏州在建设新天堂

·杭州与宁波

2000年杭州市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先于宁波,但面临空间压力:

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分析:

杭州发展历史要远远长于宁波

城市竞争和协作关系:

在经济职能上,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杭州与宁波存在竞争关系

区域腹地:

宁波的腹地相对大于杭州,特别是宁波港的直接腹地范围已远远超过浙江省

城市实力和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

城市规模

照片:

宁波北仑港——条件出色的深水港

图:

宁波规划图——宁波在蓬勃发展

表:

1999年杭州与相关城市比较一览表——杭州、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温州、无锡,分市域总人口、市域总面积、市域GDP、市区人口、市区面积、市区GDP、建成区面积

1.3杭州湾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1.3.1空间形态与特征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

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

杭州湾两岸V型城镇群

图:

浙江省城市群空间结构

1.3.2空间结构

接轨上海、承上启下

强化中心、带动城镇:

杭州宁波中心作用有待强化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杭州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色的形成,应是杭、嘉、湖、绍、甬地区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杭州湾城市空间结构图(标明城市、主要基础设施、交通轴线)

2、市区空间结构的集中与扩散

2.1研究范围的概念与定义

定义杭州市区和杭州中心城

2.2空间形态与特征

2.2.1空间形态演变

总体特征呈现以单核心圈层式扩张方式实现产业空间拓展。

出现两次临界状态:

第一次:

50年代末,由于工业发展和杭州城市特殊性质与职能的冲突,萧山、余杭成为政府推动型城市工业扩散的主要目的地。

第二次: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杭州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功能日趋复杂,乡镇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

92年总规修编,城市用地的扩大主要沿城市边远发展。

总之,杭州的城市发展在大的政治经济背景条件下,经历了由功能(职能)扩充——产业完善——空间蔓延的过程

图:

第一次临界状态时的规划、第二次临界状态时的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形态演变图

2.2.2空间特征

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产业与空间以圈层单核心的方式扩展蔓延,将原有的城市星状轴线发展的合理方式,变为极不合理的“摊大饼”方式扩展。

由于主城被赋予太多的职能,所以城市发展基本停留在“寻找城市用地”的阶段,必须以结构性调整为基础进行规划与建设,引导城市职能的疏解,采取跨越式空间布局的方式。

2.3空间拓展的基本思路

区域定位,面向海洋

中心分散,职能整合

跨江沿江、双心双轴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用地现状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空间结构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体构思图

2.4空间结构

2.4.1区域服务中心选址分析

通过对区域服务中心的定位,然后分析九堡新中心的支撑条件

2.4.2区域服务中心空间结构

跨江沿江:

跨江主要指工业产业跨江发展,形成城市新的产业格局。

沿江则是从更大范围疏解城市功能,城市中心向东迁移。

双心双轴:

双心主要由区域服务中心和旅游商业区构成。

双轴为沿萧山、余杭方向以疏解中心城职能为布局导向的城市未来发展轴。

图:

双心双轴,跨江沿江

2.5功能分区

·区域服务中心——疏解中心城职能,带动新城建设

杭州市中心区的定位于省、市级服务中心,具有行政办公、金融、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信息服务等功能,是区域性的商务中心,也是未来上海CBD多级网络的组成部分。

·旅游商业区——调整中心区用地,强化旅游职能

·余杭区——以居住和工业生产为主

照片:

临平发展房地产前景广阔

·萧山区——未来杭州工业的密集区,产业布局拓展的主要方向

·下沙片区——高教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图:

下沙高教园区规划

·三墩片区——以历史文化保护和居住为主

照片:

良渚文化遗址大多位于杭州西北部

·西湖风景区——以生态涵养和旅游开发为主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区空间结构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3、中心城的空间结构

3.1西湖风景区内涵的重新释义

西湖风景区范围应该扩大

照片:

龙井问茶——扩大西湖风景区的内涵

3.2西湖与城市的关系演变

·水与城的共生关系

在城市发展的初期,中心城与西湖表现为水与城的共生关系。

·景与城的互惠关系

在次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与西湖发展为景与城的互惠关系。

·资源与城的生存之道

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情况下,中心城与西湖的关系成为了公共资源与城市的争夺生存空间的对手,西湖也从以前支撑城市的生存发展为支撑城市经济的主要力量。

3.3疏散与重构——功能的疏解与城市多中心的建设

构造多层次、多中心的结构。

·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功能疏散的可能性

双心双轴,跨江沿江的发展态势,建设九堡区域服务中心。

·旅游商业区的建设——功能重构的必要性

·旅游商业区的构成——重构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良好形态和空间结构

北部历史文化敏感区、中部旅游服务区、南部历史文化敏感区

图:

西湖曾上演无数的历史故事

南宋太庙遗址代表该区域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区域服务中心的构成

照片: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双中心结构图

·市级商业中心

4、支撑体系研究

4.1城市交通的模式更新

·杭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结构

基于“双心双轴”的城市发展战略构筑杭州“”字形干线+支线轨道交通线网

图:

杭州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综合交通体系

·四横两纵城市快速路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市区交通体系规划图

4.2城市环境的生态保障

图: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生态绿地结构图

4.3城市管理机制的优化

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