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爬山虎的脚》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内蒙赤峰
本年段基于标准的学习目标: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小学四年级阶段学习总目标为:
1.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会认200个字,会写200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371个词语。
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通过朗读把感悟表达出来。
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00字。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6.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段)。
7.学习略读。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8.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大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9.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10.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同时结合语文学习,使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所想所得。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爬山虎图片,爬山虎生长视频,蛟龙爪子的图片,关于爬山虎的课外资料,PPT课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与使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依然是按专题进行编写的,《爬山虎的脚》是第二组观察与发现中选自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的脚和叶子的外形特点以及它是如何用“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使用教材的构想: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读画思议”,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词典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
本单元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准“均、匀、茎”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正确书写“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并能各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目标)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
4、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难点目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能留心周围实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对话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学生行为(活动)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均、匀、茎”,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圈出“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这11个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并能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提示:
a、注意这些字的笔顺和结构:
虎、逐、叠、茎
b、读准多音字。
重(chóng)叠;触着(zháo)墙
c、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触角蛟龙均匀漾起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资料,还可以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师制作爬山虎的脚的多媒体的课件。
3、读读课文,思考:
(1)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
(2)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句子。
反复朗读并思考: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
(3)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边读书,边画一幅简笔示意图。
(4)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呢?
①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②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5)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爬山虎,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教学图片:
一幢老房子,外面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绿色植物。
师:
同学们,这就是爬山虎,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它是那样生机盎然,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叶圣陶先生走进爬山虎。
板书课题,揭题:
6爬山虎的脚
二、设问导读
了解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
①认识5个生字:
茎、柄、蛟、均、匀;
②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
③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
学习目标二:
①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②与同学讨论:
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
学习目标三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一:
①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②运用所学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字词的意思。
自学要求二:
①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②与同学讨论:
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
自学要求三: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1、叶子的特点是什么?
2、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就像是有人故意摆好的?
猜猜,那是谁呢?
3、把叶子写得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美,作者到底是怎么观察叶子的呢?
三、实施导学检测
四、拓展延伸
1、积累课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优美句子。
2、仿写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主题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的。
二、设问导读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出示自学要求
1、小组内同学轮流朗读3、4、5自然段,读一读。
试着说一说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
2、对照课文,结合爬山虎实物仔细观察脚的形状、颜色。
3、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学表达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3、学了这课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结合平日实际谈谈体会。
四、实施导学检测
五、拓展练习
1、出示小黑板,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
每根细丝象_______。
细丝的颜色是_____。
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______,颜色也逐渐变成______。
它的脚_______在墙上相当牢固。
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2、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学生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
完成达标检测一
自主合作探究
1、探究一: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直观理解:
叶、叶柄、反面。
)
2、探究二: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结合课件、实物,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可采取读、划、填、画的方法)
3、探究三: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勾画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4、探究4:
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
提示:
以上内容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
可以口答、表演、画画…
我来闯关
请你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并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
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领可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部分
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完成达标检测二
作业设计
1学生充当小老师,回家以后教家长写课上学过的生字词,同时向家长复述文章大意。
2观察黄豆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3课下通过阅读,搜集一些其他作者描写跟观察与发现相关的文章,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针对本文内容和特点,我决定采用图文式的板书。
爬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
像……像……(细丝)
虎 颜色:
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第二课时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一
1、比一比,再组词。
虎()逐()勾()铺()
虑()豚()匀()哺()
2、读懂课文后再填空。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______,______墙。
细丝原先是_____,现在______,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_,使它______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达标检测二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上,在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____________,像蜗牛的___________。
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_________,它先是______色的,后来又变成______色的,仔细一看,它又像________。
如果爬山虎的脚要是没_______墙,不几天就_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
也正因为爬山虎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叶子才能_________________。
细丝就是爬山虎的_____,这是作者把细丝比作________,文中还把细丝比作_______和________。
原来作者不仅从形状和颜色上来观察爬山的脚,还用上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描写得很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