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903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ocx

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成果报告

【成果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教育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

课题研究紧紧围绕下大街小学“养习惯、推课改、提质量、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开展工作,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优化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

教师因素-以教师发展促进质量的提高;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习惯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创新课程管理制度,构建课程管理的方法体系,以管理的高效寻求质量的提升。

3、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寻求教学质量监测的方法体系,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水平。

 

【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1.树立了全面的、可持续提高的教育质量观。

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全面质量观。

所谓全面质量观,有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

新课程下的质量观是科学的发展的质量观,只有确立了与之相应的质量观,才能有相匹配的行为实践;新课程的质量观是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也是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且有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我们要把握教育质量的实质——不仅仅指学生的成绩质量,还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过程质量。

过程质量不同,结果不可同日而语!

过程的差距,带来的是生命的差距!

因而,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图发展,全校教师达成“质量立校”共识,做到“人人关心办学质量,人人为提高质量尽力”。

2.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

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质量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结构。

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系统;也是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

因而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创新,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层级化和人格化,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永远不变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

4.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

因而要大胆推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办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5.从质量监控走向质量自觉。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过程。

如果仅靠领导的监督,就会有许多监管不到的地方,而且花了大力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因而从质量监控走向质量自觉是必由之路。

质量监控过程中慎用判断性评价,多一点专业化分析,多一些帮助教师成长的措施。

二、操作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首先确立了“养习惯、推课改、提质量、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响亮提出“理直气壮抓质量”的口号,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探索出了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教学质量监测的方法,途径体系,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教学五项规范达标为提质量的有力抓手,建立了规范有序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在管得科学上有突破。

1.健全制度保障,完善教学规范标准

按照区教师五项规范达标文件精神,在全区率先推行“教学五项规范达标”工作:

制定了《下大街小学教学五项规范达标活动方案》,建立了围绕规范“教师行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五项为重点的达标活动内容和标准体系,成立了领导组,聘请了专家指导组,设立了五个具体工作小组,同时明确了学校各部门、教研科研有关组室在教学五项规范达标工作的职责,形成了上下一致、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以“教学五项规范达标”活动为“提质量”的有力抓手,全面推动学校发展。

为了规范教学管理,学校教导处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分析,提炼出“严把‘六认真’、培养‘好习惯’、打造‘好课堂’、力保‘优出口’”的教学管理基本模式。

为保障教学管理顺利落实,学校教导处修订完善了《教导主任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工作职责》、《年级组长工作职责》、《备课组长工作职责》、《招生转学制度》、《调课代课制度》《减负增效实施方案》、《教学六认真考核方案》、《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毕业班工作计划》、《教学奖惩方案》等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方案。

各项制度及教学“五项”规范标准使下大街小学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2.课程管理严落实

本年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学科门类、上足学科课程。

各科目尽量安排专任教师上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排课及时规范。

严格贯彻教职工请假、上下班制度,严禁随意调课、规范日常代课工作,严格执行“校长室请假—调课人到教导处调课—代课人签字—年级组长统计”的代课制度,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3.业务指导重平时

及时召开各种常规会议:

教导主任工作例会、教研组长会、班主任工作例会、年级主任工作例会、毕业班工作会、青年教师培训会、家长会等,接待和处理家长来访工作。

4.“六认真”求“实”求“质”,“通报+考核”关注进步

教学“六认真”是教学规范最主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六认真”及教学规范达标检查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教导处和学校领导同时执行“推门听课”开展抽查,每次检查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复查”四步走方式,督促教师把教学质量落实在平时,一步一个脚印,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求“实”求“质”。

同时,建立教学“六认真”及教学规范达标检查和运行通报制,对检查要点及跟踪情况以关注进步为基本原则,由教导处进行通报,学校将教学“六认真”及教学规范达标质量作为考核的基础依据。

检查形式多样,做到求实创新:

教研组长月查、年级主任交叉年级互查、教导处督查。

实践证明,这样的检查只有少数领导参与,检查人累,教师与教师之间还缺少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于是本学年,我们改变备课检查、学生作业批改等检查方式,采用在教研组进行备课展评、作业展览交流的形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多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提高的机会,真正实现检查的目的,同时把领导从繁累的检查中解放出来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在评得科学上有突破

教育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响亮提出“理直气壮抓质量”的口号,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监测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水平。

1.向课堂管理要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要根据各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提出实施“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理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①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仔细备课。

坚持集体备课。

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的六统一。

②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a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b.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c.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③把补困放在课后。

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采取下列措施:

a.建立档案。

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建立后进生的详细档案,重点找原因,定帮扶措施。

b.抓两头促中间。

在提优扶困的同时,促进中等学生的素质提高。

c.对后进生分层转化:

●学校监控:

对成绩在后进生转化方面突出的教师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优先评优优先考虑等。

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在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

通过建立制度,使学困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行为习惯特差的学生)进行监控。

●加强检查。

学校要对学困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d.教师鼓励。

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在课堂上教师对学困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学困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

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

e.自我提升。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结对子活动,先进生主动找“后进生”,对他们进行帮助,提高自己的成绩。

f.家庭协助。

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要求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孩子的在家学习过程,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办一次家长学校,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孩子的氛围。

g.教师精讲多练:

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有必要的评语,注重激励,提高效率。

2.质量分析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去,把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化、经常化。

方式有:

①开学分析。

每期开学一个月内,由教导处组织协调,教研组具体实施,针对上期期末检测成绩、检测题进行分析。

②期中分析。

学期运行一半时,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备课组具体实施出题、检测、分析。

③期末分析。

通常在教材新课结束时,由备课组具体实施出题、检测、分析。

④抽查分析。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随机抽取某年级(学科)作为分析样本,组织进行出题、检测、分析。

⑤专题诊断分析。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根据有关检查情况和收集的信息,对有可能存在较大问题的班级学科,由教导处组织实施诊断分析。

同时领导班子要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坚持推门听课,对薄弱学科及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和指导。

3.建立教学质量层级监控机制

A.教师自我监控机制。

(1)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熟悉教案、准备教具、提前2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2)上课时身心状态是否良好?

(授课应精神饱满,控制暴怒、发泄私愤等不良情绪;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

(3)学生作业质量如何?

(提前设计好作业题、及时批改、记录讲评、督促订正、控制作业量、减少出错频率)

(4)这堂课有何得与失?

(写课后记)

(5)哪些学生需要及时辅导?

(确定重点辅导对象、内容,安排辅导时间及方式)

(6)平时测试或单元考试成绩如何?

(防止两极分化,提高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发现“异常点”并采取措施;其中,要特别控制低分率、不及格人数和成绩下滑的趋势)

(7)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

(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学习风气、身体及情绪)

(8)教学目标是否“四清”?

(课课清、单元清、人人清、项项清)

(9)是否能反思教学?

(自己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使教学更有理性和人性)

B.年级组(教研组)监控机制。

(1)有效控制教师教学工作过程。

对备、教、辅、改、考、评或析六大环节,每月检查一次;检查要有记录、有评析、有指导。

(2)有效控制学生的纪律、学风。

控制各班违纪率、事故发生率,整顿“乱班”;帮助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尽快扭转局面。

(3)组织年级竞赛、考试,每季做一次年级教学工作质量分析,控制平行班之间的成绩差距。

(4)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和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

(5)组织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科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校级、年级的文体、科技、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

(6)创建“十佳文明年级组”。

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对教师的劳动纪律、教学纪律、师德情况进行考核;并一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考评。

C.校级监控机制。

(1)成立校级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人员由校长、书记、主任、工会主席和年级组长组成,全面负责质量监控,办事地点设在教务处。

(2)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不得拒收任何学生。

新转入学生需经过测试,合格方可升级。

编班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原则上禁止选班挑班,尽量使平行班生员相当。

(3)抓好起始年级的教学,组织入学教育,注意“幼小衔接”;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教一年级,为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毕业班管理,选拔“精兵强将”,重兵把守,确保为初中输送高质量的生源,确保毕业班的质量稳步上升。

毕业班工作坚持做好三方面工作:

a.学校定期召开毕业年级三会(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会、毕业班家长会),及时了解师生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引导师生、家长正确对待毕业升学问题,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品德。

b.坚持校领导包班包科联系毕业班制度,深入毕业班,指导并督促毕业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c.坚持毕业班月考制度及质量分析制度。

每次月考后教导处将反馈调研情况,组织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大对测试命题的研究与反思,减少机械重复性练习,确保毕业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5)“推门听课”,真实掌握课堂常态改进教学管理。

学校领导班子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坚持推门听课,深入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跟踪听课。

要求听课人落实课后“五必须”,即:

必须检查当堂课的备课及课前准备情况,必须了解当堂课的效果(学生完成作用情况等),必须与当堂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必须做好要点记录和点评,必须定期跟踪教师对存在问题的纠错改进情况。

(6)联班(级)包科,强引领共荣辱促进优良教风

学校中层干部及校级干部选择联系一个班(级)和包保一个基础学科,主要职责任务是:

①摸清联系班级和包保学科的基本情况与现实状况,指导班级、学科确立科学的改进措施。

②班级学科会议、活动全程参加,指导班级学科日常管理。

③每周督查联系班级行为规范二次以上,对包保学科“推门听课”二次以上,与学生和教师交心二人次以上。

④每月与联系班级和包保学科共研作业、测试题一次以上,分析教育教学质量状况,促进质量提高。

班子联班(级)包科制度的实施为优良教风的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

(7)完善“八个一”的质量监控制度(即:

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分析和通报;每学期一至两次学科竞赛或抽测;每月一次教育教学业务培训或专题研讨;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每天一次巡视;每周一天听课;每周深入一个班级、教研组或年级组检查指导工作。

(8)建立“质量预警制度”。

统考学科平均分差距在5—9分的,谈话警告,限期整改;在9.5—15分的,写出书面说明,学习培训,跟踪听课;在15分以上的,待岗整顿。

(9)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和“教师工作质量档案”,继续实行“教师工作质量评估”和“教育教学奖惩制度”。

(10)学生评教促发展

学生评教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进行的一项常规测评工作。

通过学生评教活动,进一步鼓励教师备好课、讲好课,不断提高讲课艺术,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学习中双向的信息反馈更加活跃,师生同心提高学习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公平、公正、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能力。

(三)养习惯、提质量,将学生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管理评价考核。

(1)规范学生在校常规

“养习惯”是我校办学思路之重要内容。

“养习惯”以“文”“雅”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培养为重点,造就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品德。

为此,学校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学生课堂常规》、《行为“十要十不要”》等规章制度,从坐立行起步,从课堂常规着手,加强纪律、文明、卫生、学习等习惯进行监督,以专项训练、每周一改等形式,突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断革除不良习气,树立优良学风。

2010年秋期起,学校建立了从“课前→上课→课中→下课”全流程的课堂常规要求,包括师生问好语言要求、动作姿势等细节均作了明确规定,“养习惯”要求在教学管理上得以落实。

(2)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校的“253——二案五环三分配”新课堂教学模式中“五环”指“导、学、展、练、评”课堂学习活动五环节,五环”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五环节分别指向五种习惯养成训练,即:

A.(导)导入新知——预习检查是为了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B.(学)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C.(展)展示交流——大胆交流和善于倾听的习惯;D.(练)巩固提升——及时巩固和思维拓展的习惯;E.(评)课堂评价(个人自评,师生互评)——在自律和他律中成长的习惯。

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让学生得到自主、能动和创造性的发展。

(3)关注评价方式的变革,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质量

形成了《下大街小学“25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展、练、评”五环节教学指导策略》及《下大街小学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训练措施》《下大街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下大街小学学法指导策略》等一系列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见附件5)

(四)情智阳光”工程培育“阳光智慧”型特色教师,以教师发展促进质量的提高。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永远不变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提高教育质量。

强师工程是循着“教师身心健康——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特色发展”的思路进行的。

1.实施“情智阳光”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健康阳光”教师群体

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只有教师身心健康了,才能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特色发展,因而张校长强调:

师训首先要关注关心教师身心,要站在教师的角度看师训。

因而学校践行“人•生命•人文”理念,以“律动•健康•和谐•阳光”为主题开展活动,从教职工学习、生活、工作,甚至交往、娱乐等多维度关心关注教师发展,建设“健康阳光”教师群体。

具体措施有:

(1)特色社团活动活跃教师身心:

学校行政出资,工会牵头,根据教师爱好、特长组建特色活动社团(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合唱团、歌舞组、书画社、管乐队、古筝队等),定期开展活动,适时评价,适当奖励。

社团活动活跃了课余生活,舒缓了教师工作压力,丰富了校园生活,陶冶身心,增强体魄,增进情谊。

(2)全员课间阳光体育锻炼,强健身体:

学校制定了《教职员工体育锻炼的实施意见》,每期每人100元作为锻炼奖励,由行政值周和体育教师天天考勤;除每周两天下午放学锻炼外,每天大课间半小时,教师们跟随学生一起做武术操、韵律操,班主任教师在前面,科任教师站后面,教师们和学生一起舞起来,动起来,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深化教师全员读书活动,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前环境下,教师职业压力山大,教师亚健康状态严重,学校认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教书的教师,更需要的是会生活、有情趣的教师,为了打造阳光智慧型教师,以“书墨飘香伴童心”为主题开展师生读书活动。

制订了《教师读书奖惩方案》我校教师读书活动四大特点:

大投入:

学校拨出专款为教师们订阅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并拓宽购书渠道,丰富教师读书资源:

从邮局订购、网上订购、到书店选购。

书籍内容广泛:

除了教育教学专著类,还有生活哲理类,家庭教育类等滋养心灵的书籍……

大开放:

学校图书室全天候开放,方便教师们借阅。

大参与:

人人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校长带头,教师们忙里偷闲,全校掀起一股教师读书热潮。

大展示:

开展“五个一读书学习”活动,即:

每年拟一份读书计划、每周看一本教育杂志,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期写一本读书笔记,每期搞一次读书心得沙龙交流。

学校把5月和11月的最后一周定为“校园(教师)书香周”,进行“教师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教师心得交流活动,开展相关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对获奖教师给予“书香教师”称号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修心,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懈动力。

2.实施“情智阳光”工程,打造“智慧型”特色教师团队。

具体措施:

(1)返朴归真——夯实教师基本功

A.教师五项基本功天天练

作为教师,三笔字、普通话训练是必备的基本功。

作为下小人,诗歌书画是育“文雅”的主要内容。

为了夯实教师基本功,更好地服务课堂,我校开展了“基本功天天练”活动。

学校拨出专项经费,为每一位教师购置了小黑板、大字本、小字本、毛笔、墨汁等用品,教师们挤出空堂时间,练字习画,“孤芳”自赏,专栏“亮相”,忙中找乐,天天练兵,服务课堂。

B.引领教师落实并做到“八个一”,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

读一本好书,做一本摘记;上一节优质课;写一份优质教案;写一份优质教学反思;制作一个优质件;参与一个课题;发表一篇论文。

C.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显伸手

为了给教师们的训练提供展示的平台,每一学期,我校都会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借以激励教师,锻炼教师,发现人才,培优育名,展示教师风采。

(2)多元培训——重树理念

通过个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多元化、多维度、分层次、立体式培训,为教师搭建生活、学习、交流、展示、提高平台。

全校教师课改理念不断强化,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逐渐树立。

A.个人自学,摸索进步——读教育教学著作,观名家课堂和讲座视频

B.专家引领,清洗大脑---请专家来讲座、听课、评课(每期不少于一次)

C.外长见识,更新理念---送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参观培训更新理念。

D.校本培训,务本求实——多元化、多维度、分层次、立体式培训。

如:

校长、教导处对教师培训:

课改理念,学案操作培训、小组建设培训。

技装办:

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技术培训。

教研组培训:

课改理论学习培训、课堂实践反思、导学案审核等。

班主任:

对学生进行小组建设规范培训。

学科教师:

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规范的培训等。

教师对教师的培训:

同伴交流,互助启发,共同进步。

聚焦课堂——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

(五)聚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深化校本教科研,向课堂要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劲风席卷大江南北,吹进了下大街小学校园。

全新的理念,高效的模式,成功的案例,下大街小学从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12年2月下大街小学被区教育局选定为首批课改试点学校,是全区唯一一所纯小学课改试点学校。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确立了学校总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学科教学模式、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等。

主要措施:

1.立足校情,确立了学校“253”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课改没有最好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经过广泛学习借鉴,反复研讨论证,结合我校实际初步确立了我校“253”课堂教学模式,即“二案五环三分配”课堂模式。

“二案”是指预习案和导学案合二为一;“五环”是课堂学习活动五环节“导、学、展、练、评”及学生需要养成的五种习惯,包括:

“二案”指预习案和导学案合二为一;

“五环”指“导、学、展、练、评”课堂学习活动五环节及指向的五种习惯养成训练,即:

A.(导)导入新知——提前预习和目标学习的习惯;

B.(学)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C.(展)展示交流——大胆交流和善于倾听的习惯;

D.(练)巩固提升——及时巩固和思维拓展的习惯;

E.(评)课堂评价(自评,他评、师评)——在自律和他律中成长的习惯。

“三分配”指“师讲(不超)10分钟、生学(不少)20分钟、作业6-8分钟完成”课堂时间分配。

以及学生课堂的“三心”准备,即:

专心、诚信、自信心。

2、建立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模式

(1)建章立制,科学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

要达成预期目标,获得成功,必须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导向、约束、激励团队成员围绕目标的达成而尽心尽力。

学校建立《下大街小学课堂结构改革研究方案》、《下大街小学导学案管理制度》、《新课改奖励方案》、《文科组课改探究方案》、《理科组课改探究方案》、《综合科组课改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方案》等七个方案,尽管还不太成熟,但学案课堂的基本框架、方法途径和管理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学校将在不断探索、实践基础上总结完善,形成更加科学的管理。

(2)形成了课堂结构改革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全员参与、全学科探索、分年段要求、全程督导、全力推进。

A.重点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