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联考试题最新汇编社会科学类10更新至 doc.docx
《高三联考试题最新汇编社会科学类10更新至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联考试题最新汇编社会科学类10更新至 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联考试题最新汇编社会科学类10更新至doc
三、(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柠檬酸清除土壤和垃圾中污染物的新方法,它能够清除土壤和垃圾中几乎所有的普通有毒金属镉、铅、锌、铜以及放射性物质,比如铀、钍、铂、钴、铯和锶。
用这种方法处理后的土壤有害物质大大减少,并被转变成有用物质。
此技术已申请专利。
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废物时首先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到污染的土壤。
这种酸能够附着到普通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
使用柠檬酸的好处是它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而且不会长久地停留在土壤里。
土壤被“洗”过后就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然后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再被加进“洗”过土壤的柠檬酸溶液里,土壤细菌能够降解几种柠檬金属化合物,使这些金属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这些土壤细菌不能降解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因此人们将溶液过滤后就能把普通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分离。
对于溶液中的柠檬酸与放射性物质的化合物,科学家则采取了另外一个步骤,即用阳光照射。
比如溶液中的柠檬酸双氧铀经阳光照射后就会分解,使铀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使用过的柠檬酸还能再次利用。
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清除受污染土壤里99%的铀,95%的铅和其他有毒金属。
1.对柠檬酸能够清除受污染土壤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能把土壤中普通有毒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一一清洗出来。
B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能使普通有毒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与柠檬酸组成化合物,从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C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是因为柠檬酸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小。
D用柠檬酸溶液“清洗”受污染土壤,是因为柠檬酸与普通有毒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易于分解。
答案B
解析A、C、D未涉及原因。
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用柠檬酸清洗受污染土壤,普通有毒金属与放射性物质同时与土壤分离,再分别处理而转变成有用物质。
B清除受污染土壤所用的土壤里生存的天然细菌,来自于被“清洗”的受污染土壤。
C阳光能够分解柠檬附着在放射性物质上而形成的化合物,直接从土壤中除去相应的放射物质。
D只有柠檬酸才能够附着到土壤中的普通有毒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上,形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B土壤细菌是在柠檬酸溶液“清洗”过被污染土壤以后“再加进”溶液,因而它不可能来自被清洗土壤;C阳光并非“直接从土壤中除去”放射性物质,而是分解放射性物质与柠檬酸组成的化合物;D“只有”绝对化,文章未提其他物质,不等于没有。
3.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既使土壤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又获得了某些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B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未发现产生负面作用。
C用柠檬酸清除受污染土壤的技术已在广泛使用中收到重大效果。
D柠檬酸在清除土壤后应及时回收,以便今后使用。
答案C
解析“发明”,“申请专利”,尚未广泛使用。
四、科技文阅读
人造灯光危害大
艾先立
意大利天文学家皮尔安东尼·辛撒诺多年来依靠高清晰度的人造卫星图片监控着全球的人工光的分布和增长速度。
欧洲和美国的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到10%的比率增长。
受此影响的首先是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地球上有近2/3的人再也看不到繁星遍布的银河。
在晴朗的夜晚,在远离光污染的天空,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2500百颗星星。
而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最多能看到200颗左右,曼哈顿的居民要是能看到15颗星星就很走运了。
过度接触人工光可以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甚至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辨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
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
由于灯光的误导,蚕蛾经常错过交配的机会,有时还会飞进趋光动物的嘴中。
明亮的灯光还会干扰它们的迁徙路线,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致使美丽的蝴蝶变得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
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
后果是,浮游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
如果有人认为这简直微不足道,那么下面的研究结果绝对令人吃惊。
科学家采访了1606六名妇女,他们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这种激素在一些哺乳动物身上对雌二醇激素起抑制作用,而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人工光即使有同样的亮度,也并不产生同样的光学和生物效应。
荧光灯、金属卤化灯、高压水银灯通常用于场馆照明,射出许多不易察觉的紫外线,对照明不起任何作用,却会对天文台的观测工作构成干扰。
传统的白炽灯放射许多红外线,使灯泡易热,照明效果也差。
以上这些种类的灯和越来越普及的用作街灯的高压钠灯,光谱都很宽。
这就使灯光看上去像自然光,蚕蛾、鸟类以及其他动物能看见这些光,并受到吸引。
相比之下,目前在一些街头使用的光照好的低压钠灯只发出光谱很窄的黄光。
由于生物不会把低压钠灯的灯光当作是自然光,因而对生态的干扰最低。
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其中部分并不很富裕的大都市仍一味效仿发达国家大都市的做派,大搞所谓“夜景光团”工程,把原本安详静谧的氛围,打扮得流光溢彩,花里胡哨,制造虚假繁荣,既劳民伤财,又对生态和人的健康造成了伤害。
城市夜间照明带来的光污染不仅破坏了优美的夜空,还干扰了人们的休息,很多人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
为此,人们不得不将卧室的窗户封起来,或者是装上暗色的窗帘,这种昼夜不分的生活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摘自《生命世界》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身居纽约郊区的人们和曼哈顿居民之所以看到很少的星星,源于人工光已经污染天空。
B、人工光的泛滥对生物形成了误导,这些误导常常对它们造成致命的伤害。
C、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是由“人工白昼”导致的。
D、妇女患乳腺癌是因为其夜间工作过多。
答案D
2、下列关于过度接触人工光的危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变动物的生物节律。
B、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C、引发人体严重的激素失调。
D、直接破坏水生物的生长环境。
答案D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间工作者患病的可能性比非夜间工作者更大。
B、人工光并不产生光学和生物效应。
C、“夜景光团”无益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D、作者渴望拥有优美的夜空,远离光污染。
答案B
2009年10月更新
一、(湖北省十堰一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片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创造了中国国产电影前无古人、尚无来者的最高票房记录。
从那一刻起,“中国式大片”,年复一年,就在媒介的热炒中,在期望与失望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走过了四五年。
《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相继粉墨登场,《满城尽带黄金甲》、《墨攻》也接踵而至。
中国式大片在国内舆论的普遍性质疑,甚至有些娱乐化的嘲笑中,“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老路。
总结一下这些大片,其基本模式大概可以概括为:
古装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宏大场面,奇观景致,东方特色,加上以章子怡、巩俐为代表的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明星加盟,还有叶锦添、郎朗等国际知名的华人制作者的组合。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目前这批中国式大片剑指国际市场的典型性配方。
这种配方的形成,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实际上,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一个预期之外的奇迹之后,这种配方模式就已经被建构起来了。
只不过,这种配方模式变得越来越完整和封闭,以至于逐渐被定型和越来越保守。
只要采用这种配方,国际市场就会得到基本保证,甚至影片拍摄尚未完成,就能够以一个“好价钱”成功预售国际市场,而一旦违背这一配方原则,国际发行商都会望而却步。
这样一来,首先,影片都要选择那种容易被不同社会环境的观众所理解的、脱离了具体历史和现实感的人性人情故事。
其次,要依赖更多的动作、场面、造型和怪异情感,这样可以减少不同地区观众理解上的差异性。
第三,追求场面的宏大、景观的奇异、视听的华丽,为不同观众提供相同的感官刺激。
第四,在西化故事中融合东方元素,为西方观众提供陌生的快感,为东方观众提供认同的快感……
这些所谓的艺术特点,是被商业智慧或者说被投资所决定的。
大片花钱多,挣钱的欲望就高。
这种大片模式是投资方式、制片方式与创作人员共同制约的。
投资者具有更大的决定性。
影片中的场面、人物、动作,包括演员选择,其实都是为市场而“被迫”选择的结果。
在这种钱决定一切的模式中,艺术美学当然要让位于所谓“商业美学”了。
不求最好,但求最好卖是大片难以逃避的宿命。
所以,人们看这些所谓的“大片”,除了眼花缭乱、稀奇古怪以外,似乎已经很难记得住里面的故事。
传统经典电影所追求的效果,在这些大片中似乎都消失淡化了。
所谓大片,其实是一个用金钱堆积起来的奇观化的视听“大拼盘”。
大片就是一种张牙舞爪的拼盘化、奇观化的娱乐而已。
这种配方模式已持续了五年,将会使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审美疲劳。
但是,由于资本天然的保守性,必然导致配方模式的延续,直到有一天,这种实际上不少人已意识到的危机变成了现实,这种大片模式才会出现改变的机会。
任何善良的愿望,包括那些最有影响力的导演的愿望,都很难改变电影投资者、发行人对“成功”范例的坚持,最终只有市场才能改变这种模式。
当大片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道路上时,我们有其他导演能够利用更小的投资,走更多样化的电影探索的路线,为未来的新的大片模式提供可能性。
只要当我们的其他探索出现任何商机,资本就会像一条嗅觉灵敏的良犬,找到所有可能的美好前途。
今天这种大片模式,实际上不也是当年《卧虎藏龙》无意中所开创出来的吗?
(节选自《清华人》2007第4期)
7.下列对“中国电影典型性配方模式”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构建盛行起来,已经持续了五年的一种“中国式大片”广泛采用的基本模式。
B.影片一旦违背这一配方模式,就没法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国际发行商一般都会对此影片望而却步。
C.中国大片只有具备了这种配方模式,如《英雄》、《十面埋伏》等,才可以剑指国际市场,获得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同。
D.这一配方,由逐渐定型的基本元素共同构成,并越来越保守,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市场方能改变这种模式。
答案D
解析A《卧虎藏龙》后就已经被建构起来。
B“没法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同”不对。
C原文是说“只要采用这种配方,国际市场就会得到基本保证,甚至影片拍摄尚未完成,就能够以一个“好价钱”成功预售国际市场”
8.下列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创造了目前中国国产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近几年,中国式大片尽管赢得了比较高的票房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一直受到了行内舆论的普遍性质疑。
C.当其他导演利用较小的投资,探索出了其他的电影路线,获得了新的商机时,如今的中国大片模式就会迅速改变。
D.即使是最有影响力的导演、最优秀的演员都无法改变电影投资者、电影发行人关于拍摄某部电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只能是一味地服从。
答案C
解析A应是“尚无来者”;B“行内”不对,应是“国内”;D应该是无法改变他们对“成功”范例的坚持;C
见最后一段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英雄》等中国大片虽然都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收入,但它们只能说是最好卖的作品,还不能都算做是专家眼中的好电影。
B.大片花钱越多,挣钱的欲望就越高,为尽可能地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人们就像配药方一样来配置电影,使之成为了“大拼盘”。
C.本文第四段概括了大片的几个特点,其实大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完美性,而是为了市场的覆盖力。
D.中国大片只要再注意老老实实地讲一个好故事,让人们在看大片时能找到过去看经典电影的那种感觉和体验,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充分条件的表述不正确,见原文第六、七段
二、(湖北省孝感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江富建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
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
玉器是殓葬品。
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
玉器是吉祥物。
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
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
玉器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
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
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
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会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的审美趋向。
“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6.下面关于中国玉器具体“文化内涵”的理解,解说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玉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文化内涵”很丰富,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答案C
解析A.“中国玉器……玉文化体系”不是具体的“文化内涵”,而且遗漏了“权利、等级、财富”等重要内
涵。
B.漏掉了“殓葬品”、“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等具体内涵。
D.“……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
来越多……”等表述不是“具体内涵”,并遗漏了“权利、等级”等重要内涵,将“殓葬品”当作“财富的炫
示”来理解也不妥。
7.下面对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理由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1.2万前就有玉器问世,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成就和辉煌不亚于长城和兵马俑。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C.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玉器还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D.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而且玉器又具有质地和工艺融合的多种美学要素,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答案D
解析A.只提到玉器的“历史”和“价值”,没有考虑玉器的“多种美学要素”。
B.只是从面上笼统介绍了玉
文化具有多种价值,没有针对“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C.没有突出玉器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这一重要
特点。
8.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跟统治阶级的权力崇尚和社会理念的倡导有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相比。
D.玉器的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瑕,音感清脆悦耳,可让佩带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答案B
解析误解了原文阐述的因果关系,是因为“玉的直观美”使玉成为“美的事物象征”,而不是“重德、重义”
使然。
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就是玉文化的组成要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
玉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
B.中华民族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对“玉”的一致认同。
C.玉器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三件砍斫玉器和玉器表现出来的多种美学要素,体现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答案A
解析“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不当,“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涵远远不止玉器的社会内涵。
三、(河南省社旗二高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
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
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
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毕竟只有6万—10万个。
每当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
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
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国外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道。
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说明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统一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另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是人与人又有不一样的依据。
这种差异并非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处,即便是缺损的基因,也有其特殊功能。
少数白种人(约为1%—5%)在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使之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因此,依据人类基因的统一性,应该人人平等,不应有基因歧视;依据人类基因的差异性,应该尊重个人权利,享有基因隐私权。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
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
由此引发“伦理炸弹”:
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
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
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人的尊严在哪里?
人性又在哪里?
人不是上帝,也没有上帝,只能靠自己掌握自己前进的方向,再也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
虽然人类处于自然进化的顶层,但并非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
现在,世界各地的不育现象成为严重问题,却又被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所掩盖。
同时,人工智能促进机器智能逼近人类智能的发展,生物工程加速其他物种的人工进化。
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特别是不加速智力的人工进化,在不远的将来,就会遭遇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双重挑战,难名优胜劣汰。
人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智力技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特别是脑的设计,展现人的价值,尤其是高智能的价值。
这种高智能价值,正是伦理选择的依据。
(选自《基因革命与伦理选择》,有删节)
6.下列关于“基因争夺战”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人类抢夺基因,是因为基因在生物经济时代,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有悖伦理观念,被授予专利的基因受到人们的谴责。
C.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有限,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的现象不可避免。
D.我国的基因资源常常无偿地被掠夺,我们也参与获取基因专利的竞争。
答案B
解析人们谴责的是把基因当专利,即“基因专利”而非“基因”
7.下列阐述,不能成为“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理由的一项是
A.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提示人类生命的奥秘。
B.人类并不尽善尽美,而且自然的进化十分缓慢。
C.加速智力的人工化,以应对人造新物种和机器高智能的挑战。
D.人类将基因技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人脑高智能的价值。
答案A
解析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目的,不是“对人进行基因设计”的理由。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个人的基因有99.9%是相同的,可见人类具有统一性;只有0.1%是不同的,可见基因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B.约为1%—5%的白种人的某一个基因中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是其能抵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原因。
C.所谓“伦理炸弹”,就是指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对人类获得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
D.对人进行基因设计,虽造福人类,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基因技术的使用必须作出限制。
答案B
解析A,只有0.1%是不同的,说明每个成员的差异性,并不能说明基因是平等的。
C,不是“对人类获得
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的质疑”,而是对“重新设计自己”是否符合伦理的质疑。
D,原文没有“要作出限制”
的信息。
2009年11月更新
一、(广西桂林十八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
李白乃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