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808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docx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

 

儿科按摩学

(修订版)

主编:

张寄岗

 

2009年8月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1

第二节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2

第三节儿科四诊…………………………………………………4

第二章推拿手法……………………………………………………15

第三章常用穴位……………………………………………………17

第一节头面部…………………………………………………17

第二节上肢部穴位……………………………………………18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27

第四节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29

第五节穴位的组合及应用……………………………………30

第四章小儿常见病的治疗…………………………………………32

第一节夜啼……………………………………………………32

第二节鹅口疮…………………………………………………33

第三节惊风……………………………………………………34

第四节泄泻……………………………………………………37

第五节呕吐……………………………………………………38

第六节便秘……………………………………………………40

第七节疳积……………………………………………………41

第八节发热……………………………………………………42

第九节百日咳(咳嗽)………………………………………43

第十节汉证……………………………………………………44

第十一节遗尿…………………………………………………46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儿疾病的方法。

相传宋代《颅囟经》是最早儿科专著。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著问世。

但是现存最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

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

同时不少的小儿推拿专著有《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厘正按摩要术》等,使小儿推拿理论更为完善,为当时婴幼儿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今天小儿推拿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如:

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及增长肌肉的作用。

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1.推拿室的要求:

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2.医师的要求:

经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手

3.辅料的应用:

滑石粉,葱、姜汁,爽身粉,薄荷水,温水

4.推拿用手:

左主血,右主气(左右的来源)

5.时间的长短

五、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全国看青岛,山东看青岛,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汇集地。

目前青岛小儿推拿主要有三大流派:

中医院李德修——著作《小儿推拿讲义》三字经流派,(独穴)

青医张汉臣——著作《实用小儿推拿》注重整体选穴

盲校张寄岗——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张席珍)以清代(待)补

第二节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脏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

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其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

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

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新生儿期:

出生——28天

婴儿期:

28天——1岁

幼儿期:

1岁——3岁

幼童期:

3岁——7岁

儿童期:

7岁——12岁

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

根据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

(1)小儿脾常不足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2)小儿肺常不足这是针对小儿卫外功能不足而言,肺主皮毛,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故小儿比成人更易患时行疾病,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赖肺气散布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肺气也薄弱,故小儿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3)小儿肾常不足这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腑之阴取自于肾阴之滋润,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正常发育与功能皆与肾有关,小儿出生,发育不够成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气未盛,先天有五迟五软等疾病,病后易出现肾气虚衰,阴盛格阳证,故小儿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

(4)小儿肝常有余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

(5)小儿心常有余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指各种活动机能;发育指生长过程。

小儿时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育和气化功能都是稚弱而不够成熟完善的,但又是不断成熟和完善向成人方向发展的。

这好比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机体对水谷精气的需要相对比成人迫切。

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易于感触,即小儿容易感染病邪,发病容易。

小儿肌肤疏薄,脾胃不足,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于感触病邪,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病证最多。

易于传变,即小儿病后容易发生变化,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感邪之后最易传变。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主要是指人体正气强弱与病邪的盛衰而言。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小儿患病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虚实并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的证侯。

寒热主要是指疾病病理表现两种不同的证侯。

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旺盛,易患时行疾病,并易从热化。

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化。

特别是阳虚之体,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又少七情之害,脏气清灵,反应灵敏,疾病比较单纯,故小儿患病以后,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仔细,也易康复。

第三节儿科四诊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儿科四诊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最为重要。

一、望诊

(一)望神色

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两个方面。

1.精神状态

凡精神振作,两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为气血调和健康的表现,虽或有病也多轻浅易愈。

反之,精神萎靡,两目无神,面色晦暗,疲乏嗜睡,表情呆滞或痛苦烦躁、呼吸不匀,为有病且病情较重的表现。

若神知昏迷、谵语则病情危重。

2.面部气色

一般以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的方法来进行望面色的。

(1)五色主病

①面呈白色:

多为寒证、虚证。

若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面色惨白、四肢厥冷为阳气暴脱;面白无华、唇色淡白为血虚;外感初起,风寒束表,也可见面色苍白。

②面呈红色:

多为热证。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面颊红赤、唇红口臭,多为食积化热;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面红兼见皮疹或如涂丹,为风热挟毒,血分有热;面赤隐青,双目窜视,为热极生风。

新生儿面色红嫩为正常。

③面呈黄色:

多为脾虚或湿盛。

面色萎黄,肌瘦腹胀,为疳积之证,属脾虚失运;面黄而垢,见于暑夏,或伴发热吐泻,为感受暑湿;面黄发热,舌苔黄腻,多为湿温;面目鲜黄如橘皮色,为黄疸,属湿热阳黄;面目晦黄如烟熏色,亦为黄疸,属寒湿阴黄;面黄无华,伴白斑,多有寄生虫。

④面呈青色:

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风或惊恐之证。

面色青白并见乍青乍白、皱眉痛苦,多为里寒腹痛;面青晦暗、神昏抽搐为惊风或癫痫发作;面色青灰、两目呆视要注意惊风先兆;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滞;面色青灰惨白、呼吸微弱、冷汗肢厥为心阳欲脱之危证。

⑤面呈黑色:

多为寒证、痛证、水饮之证。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属阴寒;面色青紫发黑或兼见腹痛呕吐,应注意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惨暗,多属肾气衰绝,病情危重。

(2)五部配五脏

一般以左腮主肝,右腮主肺,额上主心,鼻主脾,颌主肾,结合五色之变化,来推测脏腑寒热虚实的变化。

(二)望形态

指观察病儿的形体与动态。

1.望形体

包括头囟、躯体、四肢、毛发、指、趾。

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

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皆是健康的表现。

若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或囟陷、囟填、囟隆,解颅,鸡胸,龟背,神态呆滞者为病态。

(1)望头部:

头方发稀,囟门闭迟,或头大颈细,头发枯黄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见于疳证、五迟证;囟门宽大闭迟,颅缝开解,眼珠下垂,是为解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风痰所致;囟门高隆,多伴抽搐呕逆为风火痰上攻;囟门凹陷,眼眶凹陷,多为腹泻耗伤气虚液脱;头面眼睑浮肿多为阳水;耳垂、腮颊肿胀,多为痄腮、湿毒蕴结所致。

(2)望胸腹:

胸骨突出形如鸡胸者为鸡胸,多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肌肉消瘦,肚大青筋或肚腹凹陷如舟,均属于疳证;肚腹胀大明亮有水为腹水之证;脐部凸隆为脐疝;脐部湿疹为脐湿;脐部湿烂红肿为脐疮。

(3)望腰背:

脊背弯曲后凸为龟背,多因先天不足,发育不良;腰背凹陷成坑或膨出,亦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养,多属疳证。

(4)望四肢:

下肢浮肿为水肿;关节红肿为痹症;外伤或跌仆后,某一肢体肿大为扭伤,若痛疼难忍者应注意骨折。

(5)望肌肤:

皮肤面目皆黄为黄疸,色鲜艳者为阳黄,色晦暗者为阴黄;皮肤浮肿为水肿;皮肤干燥皱瘪为津液耗伤;肌瘦肤皱,面貌如老人者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肌肤局部的变化情况,如红肿,化脓等,范围大者为痈,范围小者为疖;漫肿无头深入肌层而皮服颜色不变着为疽;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游走不定者为丹毒。

(6)望指趾:

爪甲的形色可推断气血的盛衰。

正常的小儿气血充盈,爪甲红润光泽,如指甲苍白无华、质脆软为气血亏虚,指甲青紫为气滞血淤;指端肥大如杵状为肺气不足,心气失养。

2.望动态

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动静姿态、变化。

正常健康小儿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不适的表现。

若发育异常,活动不适,皆为病态。

另:

小儿喜搓眼—肝风;揉耳—肾阴不足;抠嘴—脾胃湿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