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795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2)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核,重点放在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表达、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归纳、推理、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法等方面,体现提高学生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如11题、14题、15题、18(4)题、20题、21题、22题。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核,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通过试题背景材料在试题中渗透人文性,做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来实现。

如12题、16I(3)题、16II、17

(1)题、19题。

4、试题的综合性加强,考点的覆盖率加大,为今后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如第9题考查物质变化的同时,穿插考查电解水的实验和纯金属和合金刻画法比较硬度;

11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穿插考查灭火的方法和铵态氮肥的鉴别与物质的分离方法;

18题全面考查了金属的相关知识:

认识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同时还涉及到实验的设计;

20题考查酸的五大化学通性的同时,穿插考查物质的类别、中和反应的实质、与酸反应的常见金属以及除铁锈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1题综合了两大气体气体的制取,穿插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改变了以往的实验题考法的模式。

5、多数试题均围绕一个知识主线。

试题加强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同时也将一些单独不好考查的考点穿插进去,尽量减少人为大拼盘式的考查方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主干知识设置框架,把需要考查的知识尽量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穿插编入试题中,力求做到考查该知识的完整性和透彻性,总之不想让人一看试题觉得什么都考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考,也就是想把试题出得充实而有一定的考查力度。

如第10题围绕氧气的化学性质设置选项进行考查;

第12题围绕化学式进行考查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分子中原子个数的考查;

第18题围绕金属的性质设置考查点,而且逐次增加了考点难度,是一个非常有梯度的试题;

第20题围绕酸的化学通性设置问题,每小问题都包含一条化学性质;

第22题通过生石灰干燥剂问题引入,实际却是围绕碱的化学通性进行考查。

6、加强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设置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且能够延伸拓展。

设置了第9、10、14、18(4)、19

(2)、21、22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重视过程与方法。

同时增加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的考查,如14题,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8(4)题设计验证金属铝、铁、铜活动性的顺序。

7、试题中突出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化。

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这一问题时研究和思考的过程,赋予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引导;

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的考查重在实验过程生发出来的问题,及由实验现象到实验结论的分析与推理的过程,以此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与分析能力,并使学生逐渐养成对实验现象分析、思考、探究的习惯。

如15题渗透推理的学习方法,20题渗透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法。

试题注重教法、学法的引导。

如18题涵盖了金属相关的主要知识,20题涵盖了酸的性质,22题以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问题,整个试题涵盖了碱的化学性质,这些试题都是很好的复习模版,所以试题为复习备考提供了思路,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

8、开放性试题的设置方面做到了“开而有据”和“开而有度”。

开放性试题的分值比例与09年保持一致,为了使学生便于回答问题,也为了不给阅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今年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改革,尤其是在“开而有度”方面下了功夫,既考虑到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回答问题,也考虑到了答案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既保证了试题信度和公平性,又方便了阅卷。

如16II

(1)(3)、18(4)、20、

(2)题,这些试题的答案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作答。

9、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试题加强了与中考说明中题型示例的吻合度,大多数试题在中考说明的题型示例中能够找到原型。

如7道选择题都是从中考说明里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当然不能说很吻合;

7道选择题与《中考说明》选择题的1、9、11、14、19、24题和填空题的14题有一定的吻合度;

16I、18、20、22、23题都能在中考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中找到影子,但又在命题的切入点、设问方式和考查点的设置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

10、在命题技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通过分析西安市08年、09年中考试题评价报告中学生的失分点及造成失分的原因,在语言的描述上注意了所指问题的专一性和准确性。

设置每个问题时对语言的描述都经过仔细的推敲,使学生不产生误解和歧义,避免了无谓的失分。

如16I

(2)牛奶常用塑料袋盛装。

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来生产食品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选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

16II

(2)将澄清后的水煮沸,若水中出现较多水垢,该水为(选填“硬水”或“软水”)。

为了防止学生答成“X”或Y”,(特别注明“选填“X”或Y”)。

18(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为了防止学生答成铁比铝容易生锈的原因,设置问题时专门强调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21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题中增加相关的语言描述,“……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

”同时,每道题的每一个设问之间,貌似彼此都有关联的,但实际上都是一个大考点下的几个彼此独立的问题,避免学生因连带错误而导致失分,不会出现因为上个问题而影响下个问题简答;

最后在调整A、B卷上也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因为在分析08、09西安是试题评价报告时还发现,A、B两卷的难度系数还有不小的差异,所以今年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尽量均衡A、B两卷阅读、思考所用的时间和难度。

11、采取难易分散的方式穿插考查。

在控制试题的难度比例方面采用了将容易题和难题分散在各个小题中间的方式进行考查,防止出现一道题难点集中,使许多考生无法下手的现象;

试题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易到难、有浅入深。

如18题,由认识金属材料过渡到金属的物理性质,再由铝耐腐蚀性的原因过渡到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设计,一层高于一层,思维容量层层递进;

20题考查酸的五大通性的时候,从分析物质的类别过渡到与酸反应的金属,再从书写氢离子的符号过渡到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也是层层递进,过渡到难点。

类似的题还有22题。

12、关注考查对象的考试公平性。

注意试题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适应性和公平性,设置了平行试题。

如16I、II两小题,供学生选做,引导今后教学中更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村。

整套试卷的题型、题量,各大题的分值与各部分知识比例与《中考说明》基本吻合。

试卷中有7个图片、一个表格、一个知识网络,其中9道试题中涉及到。

与2009年基本保持一致。

考查的范围涵盖了《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中的核心知识,即主要考查对学生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用的化学知识”。

涉及到的考点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1、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17

(2)题]

2、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10题、21题]

3、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实验室制法[9题、21题、22题]

4、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9题的选项植物的光合作用)

5、水的组成、净化、软硬水的判断[9题、16II

(1)、

(2)]

6、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3题]

7、认识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物理特征[9题、18

(1)、

(2)题]

8、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4题的镁带燃烧、18(3)题铝的耐腐蚀性]

9、铁的冶炼[23题]

10、酸与碱的主要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15题、20题、21题]

11、认识有机化合物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16I

(1)、

(2)题]

第二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类别[12题、21题]

2、微观粒子[15题、17

(2)题、20(3)题]

3、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守恒[15题]

4、化学式的相关知识[12题、23题

(2)]

第三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1、识别物质的变化和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9题、10题、19

(2)题]

2、判断化学反应类型[23

(1)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4题]

4、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19(3)题、20(4)题、21

(1)题、22(3)题、23(3)题]

第四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

1、燃烧及缓慢氧化[9题、18(3)题、19(3)题、21

(2)题]

2、化石燃料[17(3)题]

3、有机营养素和合成材料[16I

(1)、

(2)题]

4、环境问题[16I(3)、16II(3)、17

(1)题]

第五部分科学探究

1、基本试验操作[11题]

2、物质的分离与鉴别[9题、19

(2)题]

3、气体的制备和收集[21题]

4、实验探究[14题、18(4)题、22题]

四、命题的立意和思路

(以A卷为例来分析)

9.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D】

A.绿色植物B.世博会开幕C.电解水探究D.相互划刻

光合作用燃放烟花水的组成比较硬度

本题选材来自于初中化学教材,考查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属于理解范畴,理解生活与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此题既注重了教材知识的之间利用,也注重了教材知识的延伸,延伸到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和变化,同时也结合了社会热点,从试题中可以感觉到与时具进的气息。

10.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本题选材来自教材及中考说明。

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为氧气是初中化学中一种的重要的物质,命题时就想单独设置一个考题四个选项都要与氧气有关,而且还想要把氧气的知识考得较为彻底,就着手从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入手进行设置问题。

但因为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在实验探究题21题中考了,此处就涉及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此题还涉及到了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方法。

本题在讨论时纠结了很长时间,为了使几个选项中的一些错误明显,特意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改为“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改为“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改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总之就是都出现两处错误。

11.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B】

A.酒精灯失火用B.将NaCl倒入量C.研磨闻气味鉴D.分离溶液中

湿抹布扑盖筒中配制溶液别铵态氮肥析出的KNO3晶体

本题选材来自2010年陕西省《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相关实验的操作和应急措施。

最初的想法是想考一道基本试验操作的试题,但是因为每年都考,考查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势必又沿用往年的形式,确实很难达到新颖,就联想到实验考查中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特别是量筒的使用,很少有这样考的,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这个考法也比较新颖独特,虽然学生知道这个操作,但是通常考查文字描述,属于简答性质的题型,这种考法也少见;

其它两个的选图是常见图,但是C、D选项中附有文字说明就体现了一定的新颖度,同时使试题不仅仅局限在考实验操作。

虽然综合度比较高,但是因为是选不正确的,也就降低了难度。

涉及到的实验基本操作有: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配制溶液、鉴别铵态氮肥中闻气味的方法、酒精灯失火灭火的方法;

紧紧抓住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而且还集中了典型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与实验方法。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基本实验操作和物质分离鉴别两大块知识的试题。

最初的想法是考查一个正确的选项,搜集了一些学生的错误操作,但是又害怕增加试题的难度。

12.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0:

3

D.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本题取材来自于生活和相关的资料。

最初的想法是大蒜的价格猛涨,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联想到考大蒜的相关知识,也是沿用了09年的中考试题“第10题莽草酸一题”。

今年只是材料背景变了,考查的知识点稍微作了改变。

应该是化学式的一道基础试题,从微观、宏观多角度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以及识别有机物,想通过此题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本化学用语的学习、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

本题从真实材料中提取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方面中的作用。

对大蒜到底是蔬菜类还是调味品也经过了一定的探讨,并且还求助于语文组老师,查阅相关的资料。

13.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10℃时,将40g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本题取材来源于教材中溶解度的数据,两个版本都有。

具体是用溶液这一章最常见的两种物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以图表形式出现,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和筛选,理解溶液中几个相关的重要概念;

具体考查对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这些概念的理解以及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还有溶液的组成。

打破了以往溶解度曲线的习惯考法,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溶解度曲线的理解,还要重视溶解度表格的分析;

会选择有用的信息来分析解答相关的问题。

也算是一道较为综合的试题,四个选项全部是溶液的相关的主要知识点,也可以说是对溶液的知识考查力度较大较全的一道试题。

1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B】

本题取材来自教材中的相关实验,镁条燃烧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直接就是来自于教材,而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就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那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应该比较熟悉;

不仅考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的选取,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涉及到了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此题抓住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难点,对于有气体参与和有气体生成以及未发生化学反应的加重情况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能力。

做好这道题也必须要求对几个实验中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比较清楚,否则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1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本题取材来自于中考说明。

从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中选出几个难点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的涵义;

具体考查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知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

通过这道题的考查,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转变,在教学和学习中经常善于使用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特别关注有的知识既可以顺推,也可以反推,但是有的知识是不可以这样的。

16.(每空l分,共3分)Ⅰ.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我省从2009年9月1日起,启动了“蛋奶工程”。

(1)牛奶、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2)牛奶常用塑料袋盛装。

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来生产食品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选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

(3)为减少随意丢弃塑料制品引起的“白色污染”,目前采取的措施有(写一条即可)。

本题取材来自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以我省的“蛋奶工程”作为背景材料,以学生最常见的食物鸡蛋、牛奶和塑料袋入手命制试题,使学生看到试题后,有一定的亲切感,体现试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体考查的化学知识中重要的有机营养素、从性能上认识合成材料塑料以及减少塑料垃圾引起的白色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虽然设置开放性答案,但设问“目前采取的措施”,尽量避免学生出现的答案太多,造成阅卷的困难。

Ⅱ.今春我国西南部分省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一些灾区群众用水极其困难,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多方寻找水源。

(1)将浑浊的水变澄清的简单方法是。

(2)将澄清后的水煮沸,若水中出现较多水垢,该水为(选填“硬水”或“软水”)。

(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干旱、洪涝等灾害的频发。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各国都应采取的措施有(写一条即可)。

本题取材来源于我国今春发生的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

以西南干旱背景入手设置考点,考查水的净化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判断以及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应该采取的宏观措施。

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命题时,有意识的在试题中体现政府行为,使学生从试题中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再次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7.(每空l分,共3分)右图是2006年——2009年陕西西安蓝天天数对比示意图。

(1)蓝天多了,污染少了,是因为空气中气体污染物如S02、N0。

以及固体污染物如

等逐渐减少的结果。

SO2、NO。

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增强了,你知道的一种化石燃料是。

(2)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氧气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它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本题取材来自于西安晚报中报道的西安蓝天天数的数据统计图。

结合我省天气的实际情况,考查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危害、治理;

并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迁移到氧气上来,有设置考查了氧原子的结构的相关知识。

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虽然比较零散,从空气污染到化石燃料,再到氧原子的结构上,但是由于设置问题时过渡自然,放在一起也觉得顺理成章,没有牵强之感。

考查的意图是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关注能源问题、热爱我们的家园。

试题背景材料中报道的天气逐渐变好,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环境在逐渐变好,是积极向上的。

18.(每空l分,共4分)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填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

铝块能制成

铝箔是利用了铝的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

(4)若要验证铜、铁、铝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本题取材来自于学生学习中使用的照明用具台灯。

以学生最熟悉的照明用具台灯入手设置考题,全面考查金属的相关知识:

具体有识别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锈蚀的原因以及金属铝比铁耐腐蚀的原因、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一道很有梯度感的试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通过此题的考查,重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因为金属活动顺序是金属这一章重要的知识,但是这块知识容易考难。

此题的(3)、(4)问题的设置也是纠结了很长时间,防止试题的开放度太大,做了较长时间的修改。

19.(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4分)陕西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煤化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等物质转化为H2、CO和炭黑等一系列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1)用炭黑制成的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

(2)将干燥的H2和CO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的原气体是H2。

(3)CO是一种气体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题选材来自于我省能源方面的重大课题。

以我省能源发展为背景,结合教材的内容设置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与鉴别。

具体考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和氢气的鉴别方法以及鉴别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现象,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突出对初中化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碳及其化合物和氢气的可燃性的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迁移知识,并善于比较物质之间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题考查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直接取自课本,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的实验方法,也来自于教材内容。

20.(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共5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