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7691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高中地理常用工业城市流域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2.加强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建设

3.加强科技及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

4.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6发展循环经济,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进行清洁生产

7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1.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2.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输焦炭,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8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围绕主体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促进产业升级

煤-电-铝

煤-焦-化

2.延长产业链,形成三条产业链

 

9环境治理可持续措施:

1.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4.参考德国鲁尔工业区第5、6观点

10我国应对能源危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3.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高能耗产业比重

4.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节约用能

例题2.读下列材料,判断我国加工工业以__________型为主,要改善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的现状,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 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附加价值低。

答案:

参考第⑤项

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例题3.根据下列材料,试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材料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

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

利比亚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

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参考第⑧项

⑧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1珠三角产业升级困难的原因及解决的可持续发展措施(P一轮179)

原因:

1.重工业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

2.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落后于长三角

3.南岭阻隔,国经济腹地少

4.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混乱滞后

5.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6.城市间缺少分工协作,恶性竞争

7.大气污染严重,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措施: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化工业,均衡轻重工业比重,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

6.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7.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

8.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资金等资源

9.加大政策的优惠力度,充分吸引外资和技术

10.构建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发展,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11.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完善城市职能体系

12.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群经济腹地

13.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例题5.右图该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但近期不少企业倒闭,大量民工返乡。

你认为该地区应如何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解决措施2.3.4.5点

专题五:

城市

城市可持续发展

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可持续措施:

(P一轮95、97、220)

①依据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②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1.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湿地和水面;

2.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3.开发先进实用的环保技术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④建设生态城市

1.发展低污染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⑤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规模;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产业转移,分担城市职能,缓解交通、住房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⑥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⑧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城市功能区用地

(如:

工业区住宅区之间建隔离带,工业区布局在上风及下游地带等)

⑨对工业企业进行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⑩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传统工业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2.城市群建设可持续措施(P一轮179)

①构建核心城市,带动辐射周边城市地区发展,完善城市规模体系

②利用各自的优势,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完善城市职能体系

③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扩大城市群经济腹地

④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例题6.近年来,呼包鄂城市群依托矿产、能源优势而高速发展,被誉为的“金三角”地区。

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 呼包鄂城市群示意图及两大城市群竞争力对比。

参考:

城市群建设可持续措施①②③④点

3.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措施:

(P一轮222)

①保护好城市湿地、山体、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

②城市规划适度超前,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③协调处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既加强交通联系又互不干扰。

④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各功能区力求集中连片,尽量少侵占农田耕地

⑤过境交通与市交通合理相互衔接,避免将车流引入市区

专题六:

河流

流域可持续发展

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P一轮168)

流域综合开发中可以以田纳西河为模板,借鉴以下几点:

(1)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重点综合开发河流的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价值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黄河水利委员会、TVA、西江流域管理局)

(3)因地制宜选择农业生产布局,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合资源条件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促进工业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提高水质,合理利用土地,重视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例题7.(2014·

一模)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

结合右图信息,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参考: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借鉴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带动旅游发展

河流综合开发

3.河流治理措施(P二轮78、一轮169)

上游:

修水库,植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重点开发水电

中游:

修水库,建分洪、蓄洪工程,开发水电、航运

下游:

加固堤坝,清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重点开发航运

治理措施

目 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调整流域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布局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4.河流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

围湖造田,湖泊蓄水防洪调节能力下降

②长江中下洪涝原因及治理措施(P地图册170)

(自主摘录)

③黄河“地上河”成因及治理(P地图册170)

成因(自主摘录)

中游黄土高原区:

例题8.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长江中下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专题十六:

环境保护

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43—45)

①原因:

②治理措施: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能源(煤石油)消费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积极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水电地热能)

(3)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4)保护森林,植树种草,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绿色经济(高新技术产业)

(6)全球参与,完善国际法律法规,各国签订限制CO2排放的国际公约

(7)利用经济手段,提高易排放CO2矿物燃料的价格

(8)提高民众节能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题9(2010年高考)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

参考答案:

治理措施1.2.3.5点

2.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154—155)

①世界各地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

(1)基本条件——干旱

(2)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3)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②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分析:

③西北荒漠化治理措施:

问 题

措 施

水资源利用不当

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过度放牧

控制农业规模,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实行轮牧、围栏限牧,划区轮放,种植饲料或人工草地,防止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农业结构),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增加农牧民收入

人口激增对生

态环境的压力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绿洲、水源缺乏区

受到风沙侵袭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草方格)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育林,封沙育草

3.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P一轮158—159)

①破坏原因:

直接原因

(1)过度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2)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偿还债务

(3)开辟大型农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或种植园农业,获取经济效益

(4)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根本原因

人口剧增和贫困而导致的发展需求

②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共同保护,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育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4.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P一轮159)

(1)湿地过度围垦,围湿造田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湿地萎缩

(3)工农业发展,过度引水,造成湿地水域面积减少

(4)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管理

(2)退田还湖还湿

(3)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湿地淤积

(4)合理利用湿地水源,避免湿地水域面积萎缩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P地图册75)

①自然原因:

降水: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为粉沙性土壤,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

地形:

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地少,斜坡多,水流速度快

植被:

植被具有过渡性,由森林向草原过度,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

②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迁移农业)、毁林开荒、过度放牧、露天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历史上植被破坏破坏严重。

③治理措施:

(1)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结构),压缩耕作用地(种植业)比重,建立高产农田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2)对矿区进行复垦及生态恢复治理

(3)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

兴建水利,上拦下排,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生物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封坡育草

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地膜覆盖、轮作套种、喷灌滴灌

例题10(2014一模)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省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集中的省份,简述省形成石漠化的自然条件?

答案参考①自然原因分析方法

6.次生盐渍(碱)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课外补充)

(1)气候干旱地区土壤中的盐份不能随雨水冲刷流失或淋溶渗透到深层土壤

(2)气候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表土水分蒸发旺盛,盐份在表土累积

(3)气候干旱地区不合理引水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不断往上补给表层干旱土壤,表土水分蒸发旺盛,盐份在表土累积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3)化学改良,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

石膏、硫酸等

(4)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

(5)种植耐盐碱植物,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

7.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原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227)

①概念:

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淡水中:

称为水华;

海水中:

称为赤潮)

②原因:

(1)大量含N、P的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

(2)水域封闭,水体更新慢,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

(1)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2)工业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

(3)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8.水体污染治理措施(P一轮231)

(1)工业上,更新工艺与设备,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2)城市,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回收处理,达标排放。

(3)农业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使用绿色有机肥、秸秆还田给土壤保肥;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定额分配)。

(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环保、节水意识。

9.大气污染(雾霾)治理措施(P一轮230)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如核能、水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比重。

(2)提高能源利用率:

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提高工业生产工艺与更新设备(如燃煤脱硫、改造高炉等)。

(3)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原料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4)积极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促进资源深加工发展

(5)建立工业废气处理系统,达标排放

(6)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乘公共交通出行等

10.酸雨成因及治理措施(P一轮227)

(1)自然原因:

地形闭塞,风小(如盆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湿度大降水多

(2)人为原因:

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含硫原料的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

(1)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2)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3)解决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11.水资源短缺应对措施(P一轮52)

开源:

①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避免水位下降引起地面下沉;

②修筑水库蓄水,解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③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解决降水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

⑥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③防止和治理水污染④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12.耕地资源短缺应对措施(P一轮230)

(1)完善农田保护法律制度,减少非农建设侵占耕地;

(2)提高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以及耕地复垦程度(3)减少耕地不合理经营造成的耕地退化(4)完善耕地储备制度(5)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3.矿区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P一轮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