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6556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工程办法

①排洪渠

工业场区南侧围墙外设置排洪渠,排洪渠为矩形断面,×

3.5m,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排洪渠长为279m。

②排洪暗洞

办公福利区间的冲沟因场地平整,阻碍了洪水下泄,为保障顺利行洪,使场地不受洪水的影响,排泄上游洪水,排洪渠为拱形断面,底宽,深,拱高,采用浆砌石砌筑,排洪洞长312m。

③护坡

护坡采用普通砖砌筑成型的矩形砖骨架护坡,护坡面积1366m2。

④浆砌片石挡土墙

工业场区砌筑挡土墙,共计浆砌石5384m3.

⑤排水沟

场内排水沟采用×

0.5m矩形排水明沟,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排水沟长度2316m。

⑥截水沟

为了避免场地内涝,在沿场地挖方边坡距坡顶处设截水沟,沿场地周围边坡设截水沟将雨水引至场外低洼处排放。

截水沟均采用深×

0.4m的梯形浆砌片石结构。

截水沟总长度812m。

⑦沉沙池

在工业场区修筑两个沉沙池,长,宽2m,深,场区雨水沉淀后,排放场外安全地带。

(2)植物办法主要以绿化、美化为主,栽植侧柏、油松、樟子松和紫穗槐等,地面种植早熟禾、紫花苜蓿、沙打旺。

1.2.3.2排矸场区防治办法

排矸场防治办法整体上采用“拦挡防护,覆土整治,合理利用”。

将弃渣进行分层碾压后,在表面进行砼硬化,作为停车场利用,同时设置竖井等排水设施,在沟口处设置挡渣墙,坡面采用植物办法与工程办法相结合进行治理。

1.2.3.3场外道路防治办法

在路基修筑进程中,机械碾压及人为踩踏,开挖和堆垫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防护办法有双侧栽植防护林,乔灌搭配,其中乔木选择侧柏,株距3m;

灌木选择紫穗槐,株距。

道路双侧绿化区域,播撒紫花苜蓿。

1.2.3.4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防治办法

在供水管道铺设进程中,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峻破坏,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清理、挖松、覆土后撒播紫花苜蓿。

1.2.3.5输电线路防治区防治办法

因杆基开挖造成植被破坏,致使水蚀风蚀加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清理、挖松、覆土后撒播紫花苜蓿。

1.2.3.6井田开采沉陷防治区防治办法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灾害,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计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

(1)成立沉陷区监测网络系统,总结采空沉陷的进展规律;

(2)对已沉陷区和沉陷预测区域进行长期计划,做好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工作。

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1.3.1监测组织机构

我站受//////////////////////的委托,承担了该项目的水土维持监测工作。

2010年5月,两边签定了《*********************************************************水土维持监测合同》。

依照合同约定,我站及时成立了*********************************************************监测工作组,开展各项水土维持监测工作,于2010年6月开始进行驻地监测。

于2012年5月,水土维持监测工作结束,并编制完成了《*********************************************************水土维持监测总结报告》。

同意委托后,监测人员按照项目监测实施细则肯定的内容、方式及时刻,按期、不按期到现场进行定点定位和调查监测,随时掌握工程建设进程中的扰动面积、弃土弃渣及土地整治、植物办法等各项水保工程的开展情形,运用多种手腕和方式进行各项防治办法和施工大体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调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形,并做好监测记录,为确保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办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增强项目建设进程中的水土维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必然依据,具体监测过程详见下表。

水土维持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监测内容

备注

2010年5月2日

合同签订后,到工程建设区全面了解情况,明确监测范围及重点监测区域

2010年6月21-7月8日

结合外业情况完成监测实施细则

2010年7月10日

到现场布设监测点,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0年7月至25日

到工业场区坡面进行扰动面积监测

2010年8月5至16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扰动面积、弃土弃渣整治堆放监测

2010年8月17至25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水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0年11月4至24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风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1年4月2至20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

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1年6月3至26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

2011年8月14日

到现场重点进行植物措施和侵蚀量监测

2011年11月5日

2012年4月12日

重点进行植物措施面积的监测

2012年4月25日

重点进行防护措施调查和侵蚀强度监测

2012年5月6日

2012年5月10-15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护措施调查,准备验收工作

2012年5月16-28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护措施、成活率调查,准备验收工作

1.3.2监测实施方案

项目监测工作组在研究工程建设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及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肯定了合理的监测技术线路,完成了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工作,同时依据《水土维持变更方案报告书》中的各项水土维持工程的布局、施工设计,对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分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水土维持监测目的和任务要求,编制完成了了《*********************************************************水土维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

依照《监测合同》的约定和《*********************************************************水土维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制定的监测实施计划,肯定了监测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及其监测方式。

1.3.3监测的目标

一是对施工建设进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监控。

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维持方案实施情形,掌握建设情形生产进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形,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办法,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二是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各项治理办法的实施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地经验,总结完善出更有效的防治办法。

三是为水土维持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监测来规范建设活动,专门是弃土、弃渣行为,催促建设单位落实水土维持方案各项防治办法,通过对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掌握水土流失的特点、散布情形及其规模,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查验水土维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及水土维持方案的科学性,为项目完工验收提供服务。

四是为建设项目的水土维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建设与生产进程中水土流失动态转变及水土维持工程实施状况的科学监测,分析施工、建设、生产运行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是不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可否通过水土维持专项验收,为水土维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维持状况、防治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持续、按时监测,分析水土维持工程的防治效果,为项目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水土维持治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监测数据,为项目的监督管理、治理、验收、检查和评价提供依据。

1.3.4监测的原则

按照《水土维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维持方案报告书》和该工程建设特征、水土流失特点、监测实施方案等所列监测内容,及其防治现状,提出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调查监测是指对本项目的水土维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监测,以便对水土维持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抽样调查监测是应用数理统计抽样调查的原理,对工程水土维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特殊地段采用的监测方式。

按照项目区水土流失实际情形,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施工现场和重点防治区域、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

按照水土维持监测实施方案制定的监测整体布局与安排,对周边原有林草、荒沙植被覆盖等散布比较广的区域选择了抽样调查。

(2)按期调查与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

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覆盖度等转变随主体工程整体布局与施工进度转变而转变,通过按期调查获取对土壤侵蚀形式、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工程实施进展与防治效果等因子,应按照项目不同阶段地面转变情形,设置按期或不按期的、定位或不定位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作为分析水土维持工程实施和植被恢复期两个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动态转变的分析指标。

(3)监测内容与水土维持防治分区相结合

按照水土维持防治责任内各个施工区域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办法内容、实施单位、防治标准、工程效果具有针对性的监测。

监测内容、监测途径及时段必需能充分反映各个地段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维持要求、水土维持工程及其效果。

(4)全面反映六项指标内容的监测原则

围绕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展开监测,严格监测不同时段的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模数、土地整治情形及风水蚀程度、林草植被的恢复情形等,把每次监测的功效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做年关总结,作为下一年度水土维持工程施工的技术依据;

按期对监测功效进行汇总、整理成册,为检查验收作好充分的前期工作。

(5)地面观测、调查与巡查相结合

通过地面观测、实地勘探和施工厂地巡查等监测手腕对建设进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工程进行全方位监测,取得较为全面的监测数据,以对项目建设期防治责任范围内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6)固定监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

在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可行性的区域布设地面定位观测点,对于不便于布设地面定位观测设施的工程建设区及扰动区,设置临时观测点进行阶段观测,汇总、整理后进行分析评价。

1.3.5监测内容及重点

依据《水土维持监测技术规程》(SL227-2002)、《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维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肯定本工程水土维持监测内容为:

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维持工程建设情形、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水土维持工程设计及管理等。

本工程水土维持监测重点:

水土维持方案落实情形、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形、水土维持工程(包括临时防护办法)实施情形、水土维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形等。

1.3.6监测点布设

项目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北端和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交界地带,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区,呈黄土梁峁及河流阶地,地形较为复杂。

由于受特定的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土维持现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按照<

<

水土维持监测技术规范>

>

(SL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和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特点,肯定了项目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为水力和风力侵蚀。

在项目建设区按照监测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布设临时或固定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按期、定位观测,在各区布设监测点进行水蚀、风蚀和植被恢复监测点。

本项目监测点共布置10个:

工业场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

场外道路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

排矸场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

水源井及供水管线区布置1个植被恢复监测点;

输电线路区布置1个植被恢复监测点;

采空沉陷区布设2个监测小区,采用排桩法。

在开展地面定位观测的同时,监测人员及时的搜集和整理了监测区内的自然地理情形、社会经济情形和水土维持现状资料,为有针对性的实施水土维持工程监测提供了靠得住的原始依据。

监测点布设详见附图:

水土维持监测点布置图。

水土维持监测程序

1.3.7监测的时段

该工程属于建设生产类项目,在2012年05月各项水土维持办法实施完毕,并可初步发挥效益。

肯定该工程监测期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3年5月结束,按如实际情形肯定水土维持监测时段为3年,其中生产期的水土维持监测时段为1年。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维持技术规范》和《水土维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及结合项目实际情形,该项目监测时段分三个时段:

⑴前期预备阶段:

由于监测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对施工原地貌、监测工作开展前和背景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监测。

⑵工程建设阶段:

主要对监测工作开展后施工期间各单元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重点反映各项目水土维持办法的“三同时”落实情形,为主体工程及水土维持工程的完工验收提供依据。

⑶林草植被恢复阶段:

在项目生产试运行期内,对植被恢复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1.3.8监测的频次

按照项目建设区特点,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其它侵蚀形式发生概率极小,因此,主要观测风蚀、水蚀情形。

按照项目区风季集中在10至次年5月,雨季集中在6~9月。

对于地面定位监测,施工期内实行按时监测,风蚀监测应在风季每一个月监测1次,大风(>5m/s)后加测;

水蚀监测应在汛期每一个月监测1次,暴雨(>50mm/d)后加测;

自然恢复期监测频次与施工期大致相当,但林木栽植的1个月后,应重点进行监测;

林木成活后的半年内,每一个月监测1次;

随着林木的慢慢生长发育,监测频率能够慢慢减少,成林后可半年监测一次。

生产运行期主要监测植被恢复情形和水土维持工程设施的防护效果。

对于调查监测的内容,在施工中期和完工后全面调查一次,生产期每一年一次,对于水土维持效益的监测则应安排在工程办法、植物办法实施后,每3个月监测一次,项目建设全进程的动态监测,以巡查为主,监测时段为不按期,且贯穿整个监测进程。

1.3.9监测的方式

(1)实地调查监测

按照本项目的建设特点,采用现场调查、实地勘测的方式,利用GPS定位仪,结合1:

10000实测地形图及其它测定工具,在不同防治区域填表测定工程和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大体特征(尤其是堆土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等)及水土维持办法(包括主体工程中的水土维持办法)实施情形。

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转变

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式,结合GIS和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转变进行监测。

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和GI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集合实地情形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和GI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形掉擦、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

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式,并结合GIS和GPS技术的应用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别离肯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

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利用高精度GPS定位,结合GIS分析技术,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方式进行监测。

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肯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覆盖度(或郁闭度),在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度。

具体方式为:

①林地郁闭度的监测采用树冠投影法。

在典型地块内选定5m×

5m的样方,测量每株立木在方格中的位置,用皮尺和罗盘仪测定每株树冠东西、南北方向的投影长度,在按实际形状在方格纸上按必然比例尺勾绘出树冠投影,在图上求出林冠投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即可计算林地郁闭度。

②灌木覆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

用测绳或皮卷尺在所选定的样方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

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覆盖度。

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三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覆盖度。

③草地覆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

选取1m×

1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做标记,按序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距离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

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覆盖度。

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三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覆盖度。

④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⑤项目建设区内各类类型场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C)计算公式为:

本次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覆盖度取大于20%。

样方规格乔木林为5m×

5m,灌木林为2m×

2m,草地为1m×

1m。

本次监测采用的GPS定位和GIS技术,具有对监测对象的位置、边界准肯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地形图件和施工图件的综合分析,提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地表位置及转变情形的数据信息准确靠得住。

(2)定位监测方式

对不同防治类型区,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式,如插钎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等,并以插钎法、简易径流小区法、降尘缸与集沙仪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和雨量筒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1)风蚀监测可采用集沙仪法和测钎法进行监测,监测场地的下垫面应均匀一致,并避免强烈干扰。

风向、风速观测设备应设置在风蚀监测场中部。

集沙仪为高0.5m、宽0.3m、厚3cm的扁平金属盒。

按照项目需要,需选用旋转式集沙仪对各个风向的风蚀强度进行监测。

测钎为滑腻细长的金属杆,直径2mm,长50mm,顶端有一小环,且有必然刚度,不易弯曲。

在风积区配置时,尚需配置一中心开孔(直径略大于2mm)的圆形测片。

在风季前后集有关资料,对比分析土壤新增风蚀量。

风蚀强度监测设备配置见表1-3-1。

表1-3-1  风蚀强度监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

类型

仪器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必备设备

集沙仪

2

测钎

200

3

风向、风速测定设备

4

干燥箱

5

天平

6

卡尺、钢板尺

40

7

GPS定位仪

8

选择性设备

土壤水分分析测定设备

9

求积仪

10

土壤颗粒分析设备

11

气象综合自动观测仪

12

计算机

13

打印机

14

数码摄像机

15

电话(传真)

2)水蚀监测坡面采用简易小区法监测,在扰动地表的坡面设置简易监测小区,并在周边地域选择原地貌小区,简易小区和原地貌小区的原有植被状况、坡度、土体结构等主要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应大体一致和相似,使扰动地貌标准小区和原地貌小区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小区规格可按照地形等具体情形调整。

小区边界由水泥板和金属板等围成矩形边墙,边墙高出地面10-20cm,埋入地下30cm。

上缘向小区外呈60°

倾斜,小区底端设置集流槽。

集流槽表面滑腻,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及向中间倾斜,斜度达到土壤不发生沉积。

紧接集流槽,由镀锌铁皮、金属管等做成导流管或导流槽,引入径流池。

径流池采用宽浅浆砌石形式(5m×

3m×

),以一次降雨产流进程不溢流为准。

每场暴雨结束后观测径流和泥沙量。

泥沙量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

监测小区设备配置见表1-3-2。

表1-3-2  径流小区监测设备配置表

自计雨量计

普通雨量计

烧杯*

20

烘箱

流速仪

土样铝盒*

50

雨量筒

量卷尺

自计水位计

水样自动采集器*

径流导电仪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测定设备

16

注意:

标有*设备的数量按一组径流小区配置。

3)开挖坡面采用标准尺法进行监测。

在汛期前将直径0.5cm-1cm、长50cm-100cm、类似钉子状的钢钎,按照坡面面积,按必然距离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3排、共9根布设。

钢钎沿铅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记录入册。

坡面面积较大时,适当加大钢钎密度。

每次大暴雨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土壤侵蚀量。

计算公式如下:

同时,在观测区设置雨量筒,记录每次监测的降雨量,以便肯定和推算不同降雨量的水土流失情形。

(3)临时监测方式

即对临时防护办法的监测,大风天袒露施工面是不是按时洒水抑尘;

是不是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宽度;

建筑垃圾是不是乱堆乱放、临时堆土是不是有拦挡办法等。

(4)巡查监测方式

场地巡查是水土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