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6383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名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居在临桂县两江乡。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桂林临桂会仙乡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

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国民

党国防部长、华中军政长官等要职,上将衔。

1949年飞往台湾,1966年在台北逝世。

在桂林市秀峰区

榕湖北路榕湖饭店大门内近处有公馆。

王维俭 女,运动健将、高级教练员。

广西桂林市人。

生于1947年。

1958年入桂林业余体校,同年被选入广西技巧队,1959年参加第1届全运会技巧比赛后,调入国家体操集训队,改为体操运动员;

1963—1972年连续在全国体操比赛中蝉联个人全能冠军,同时每年都获得2—4枚金牌;

1963年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平衡木、跳马4枚金牌;

1966年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中是获得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并获得个人全能和4个单项共6枚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在亚洲体操比赛中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1963年荣立特等功;

1964年获运动健将称号,荣立一等功,1975年任国家体操队教练员,培养了马文菊、黄群等一批全国冠军和参加世界体操大赛的优秀选手。

1980年获高级教练员称号。

1988年曾任第11届亚运会集资部副部长。

现兼任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司长,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曾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女子少年运动训练法》等3篇文章。

姓名:

莫慧兰性别:

出生年月:

1979.07.11

身高:

150cm

国籍:

中国

籍贯:

广西桂林

莫慧兰简介

1985年7月,莫慧兰进入广西桂林体操学校,1990年12月进入国家体操队。

1994年10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上,莫慧兰一人独得团体、平衡木、自由操、跳马和高低杠五枚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莫慧兰获得跳马银牌。

莫慧兰高低杠上的“团身前空翻越杠抓杠”动作被国际体联称为“下世纪”动作,并被命名为“莫式空翻”。

虞舜:

为中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禅让贤君,幼年丧母,对父及后母尽至孝道,用象耕田于历山下,受尽磨难,时洪水猛兽为害,由四岳推举尧帝任其摄政。

他勤于政事,巡行四方,体察民情,解除民疾。

尧帝去世,虞继其位,仍咨询于“四岳十二州牧”,挑选贤人,于下大治,又选治水有功之禹为继承人。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相传虞帝晚年曾南巡桂林,登临虞山,视察岭南山川形势,死于苍梧之野。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著名诗人,南朝刘宋时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

为纪念晋代“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向秀、刘伶和阮咸五人,特建“五咏堂”在读书岩旁。

“七贤”中的王戎和山涛因贪恋权势,为颜所鄙视,故不在“五咏”之列。

北宋时,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的黄庭坚书录颜延之的《五君咏》。

刻碑石于龙隐岩内。

是桂林石刻之珍品。

鉴真大和尚:

第五次东渡失败后,曾于天宝九年(750)从雷州半岛北返途经桂林,受到官、僧的隆重欢迎并在开元寺主持授戒大典,时桂州都督冯古璞率领驻此的岭南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学人等数百人,接受了菩萨戒,盛况空前。

鉴真大和尚一行在此休整了一年,后下桂江,经阳朔、平乐、梧州、广州北上。

回到扬州后,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此为桂林佛教史上一盛事。

朱邦苎(?

--1572),是七世靖江王朱经扶的嫡长子,嘉靖六年(1527)袭封王位,隆庆六年(1572)薨,谥号恭惠。

朱任晟(1538—1608):

靖江宪定王,是八世朱邦苎的次子,叔袭侄位,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辅国将军进封靖江王,三十六年(1608)薨,谥号宪定,终年71岁,是靖藩中年寿较长者。

性因,原名金堡,号道隐,浙江钱塘人,崇祯庚辰科进士,官至南明永历朝兵科给事中,因直言“罪谪”至桂,削发为僧。

但仍心怀报国,关心抗清大事,常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名臣瞿式耜共商复明大计,极受时人尊敬。

瞿、张二公抗清成仁后,被暴尸于天,他与栖霞寺主持浑融和尚仗义冒险收殓,成为忠义之举。

张同敞(?

-1650),字别山,湖北江陵人,永历年间,任南明兵部侍郎、总督广西各路兵马兼督抗清军任务,又因其“诗文千言,援笔立就”永历帝援予翰林院侍读学士。

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随侍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瞿式耜困守桂林孤城殉国。

其墓位于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唐家村东侧。

马文毅:

清初康熙十三至十七年(1674-1678)期间,吴三桂在云贵叛乱,广西风云突变,守将孙延龄举旗附应。

在省城桂林的广西巡抚马雄镇(马文毅),则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被叛将孙延龄执拿,马巡抚“詈骂不屈”。

后全家及幕僚被杀害在鸟金铺。

此次叛乱,先后有马雄镇和傅宏烈两任广西巡抚被叛将杀害。

为表彰忠烈千秋,立碑纪念(该碑出土于桂林火车新北站(古称城北鸟金铺驿站),现在桂海碑林博物馆。

李秉礼:

(1748-1830),字敬之、号松圃、七松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寓居桂林。

工诗画。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捐刑部江苏郎中。

为照顾老母,四十二年辞归。

四十九年(1784),大诗人袁枚重游桂林,与之相交甚欢,有《朝阳洞题诗》等诗作,袁枚对其诗文极为赞赏,曾云:

“松圃诗才清绝,不慕显荣。

”著有《韦庐诗内外集》。

诰授中宪大夫,驰封光禄大夫,与父李宜民、子李宗瀚被称为“李氏三代红顶子”;

与父李宜民、弟李秉绶、子李宗瀚等,在清一代这享有“临川李氏”盛誉。

晚年曾在榕湖“湖西庄”建有“七松斋”爱舍。

有神道碑在桂林象山区平山五金仓库大院内。

梁章钜:

(1775-1849),字闳中,号退庵,福建长乐(今福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任广西巡抚兼学政,在桂林六年,严厉禁烟,制止考场舞弊,开发风景名山,推进文学创作,极有政声。

查淳:

满人,落籍宛平(今北京通州),曾任桂林知府。

其父查礼,曾任广西庆远府同知,乾隆十九年(1754)奉令参与修浚灵渠事,曾探查湘漓之源,并于二十年在飞来石摩崖“灵渠”二字。

查淳为了却父亲遗愿,于38年后刻“湘漓分派”碑于铧嘴上,是灵渠较有影响的石刻,极引人观赏。

1938年12月,蒋介石夫妇曾来到兴安灵渠并在原碑处观碑,后立美龄亭于碑旁。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附生。

咸丰七年(1857)间,曾率“义勇军”人滇镇压杜文秀领导、坚持18年的回民起义,由知县升至巡抚。

嗣后任默、闽等省巡抚、云贵总督。

中法战起,奉命节制关外粤、楚各军,曾创造“地营法”,击破法军援兵,攻克了越南山西、河内等地。

后还曾代表清廷完成滇越边境的划界。

其墓位于桂林市叠彩区尧山西南麓岑家岭。

李济深(1886-1959)广西苍梧县大坡人,字任潮。

陆军大学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3年与第十九路军蔡廷锴等联共反蒋抗日,组织“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主席。

1940-1944年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桂林办公厅主任,上将衔。

大力支持桂林抗日救亡活动和文化出版事业,保护过叶挺、廖承志等同志,并协助李克农、夏衍等安全撤离桂林,还营救过胡志明等“越盟”盟员。

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

1949年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9年病逝北京。

雷酒人:

名鸣春,字亮工,明末江南著名儒士,常与靖江王府宗室交往,性嗜酒,每饮必醉,被称为“酒人”。

明亡后,隐居酒壶山下,结庐而居,遍栽桃李,行医授徒,为人尚义,有节操,常登壶山之巅,高啸长吟,抒怀明之情。

传说在康熙年间的一次独饮后竟长眠不醒,后人将他葬于骆驼山北,以骆驼山岩壁为碑。

其著作《大文参》《桂林田懈志》,叙述了明宗室的内讧及清兵入桂烧杀淫掠事实,被清廷禁毁。

蒋翊武(1885-1913),湖南澧县人,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武昌起义时担任总司令兼防御使,后来追随孙中山参与讨袁。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由湖南来桂林途中,至全洲黄沙河被巡防营统领秦步衢部逮捕,同年9月1日押解至桂林,依从袁世凯电令,10月9日处死于丽泽门。

时年28岁。

1921年冬,孙中山非常大总统来桂林督师北伐,亲临蒋氏就义处悼念,并建立纪念碑。

 

黄旭初(1892-1975),广西容县人。

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

1923年任“定桂军”参谋长。

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6师师长,留守广西。

1931年7月在桂林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直到1949年。

后寓居日本和香港。

1075年在香港病逝。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桂林临桂会仙乡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解放战争时任国民党国防部长、华中军政长官等要职,上将衔。

在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北路榕湖饭店大门内近处有公馆。

徐悲鸿(1895-1953),我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35年因反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愤然离开南京来到桂林讲学和创作。

李宗仁先生特在阳朔购置一座砖木结构的单进三开间平房给他作卧室、画室以及客厅,1936年居入,居住年余。

在此,他自称“阳朔天民”,创作了《漓江春雨》、《走岂渡》、《鸡鸣不已》等名画。

张曙(1909一1938),原名恩袭,安徽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攻学西洋音乐。

“九?

.一八”事变后,与聂耳等组织音乐创作研究会,成为新音乐运动创始人之一。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抗日,参加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三厅工作。

先后创作抗日救亡歌曲200余首,深受广大军民欢迎。

1938年11月随三厅到达桂林,主办反轰炸歌咏大会,影响很大。

是月24日,日机轰炸桂林时在福旺街住宅与其爱女达真(4岁)同时遇难,年仅29岁。

其墓位于桂林市七星区普陀山北麓灵剑溪畔。

墓冢右侧立有郭沫若1938年题书的原碑,正面直行题刻:

“音乐家张曙父女之墓”,楷书。

苏曼(1914-1942),广西苍梧人,原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罗文坤(1916-1942),苍梧人,原中共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桂林市委书记;

张海萍(1917-1942),广东东莞人,原中共南方工委驻桂林特别交通员。

曹邺

【曹邺】

(约816~875)唐代诗人。

字业之,一作邺之。

广西桂林人。

自幼聪颖,勤于攻读。

唐大中四年(850)中进士,历任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太常博士、礼部郎中、吏部郎中、洋州刺史。

后辞官南归,迁居桂林城北阜财坊,以读书、写诗、教馆自娱。

其诗多吟咏故乡山水景色和田园风光,乡土气息浓郁,如《题广福岩》、《东郎山》、《西郎山》、《东洲》、《迁居桂林寄阳朔友人》等。

其故居在阳朔县城北面的龙头山和北鹿山之间。

后人在其故居处修造了曹公祠堂、曹公书院。

据传及第前曾在天鹅山下石岩读书,后此处被辟为曹邺读书岩。

岩口存有民国年间朱谟题的"

曹邺读书岩"

5字榜书及明朝解缙的《曹邺读书岩》诗刻。

有诗集3卷,后只存2卷,《全唐诗》收其诗108首。

曹唐

【曹唐】生卒年待考。

唐代诗人。

字尧宾。

初为道士,后还俗,举进士不第(一说于唐太和或大中年间进士)。

咸通年间(860~873)为使府从事。

工于诗,尤以游仙诗著称。

常遨游名山大川,寻仙访道,写有诗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共148首。

其中小游仙诗占98首,大游仙诗50首。

其诗想象力极为丰富,对景物的描述栩栩如生,贴近自然。

诗中流露出不满现实,自持清高。

与曹邺有晚唐"

二曹"

之称。

原有专集,已散佚,后人集为《曹从事诗集》。

莫休符

【莫休符】生卒年待考。

唐代官吏、学者。

广东封开县人。

历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融州刺史、御史大夫。

晚年辞官退居桂林。

于唐光化二年(899)写成《桂林风土记》,将所见所闻录入书中,是一部有关桂林历史地理和风俗人情最早的风物志。

书中有李渤、元晦、裴行立、韦灌等人开发桂林山水、修建风景名胜的记载,以及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李渤等吟咏桂林山水的诗作,多为轶篇,弥足珍贵。

原书3卷,宋时已佚失两卷,今存1卷,42个条目。

赵观文

【赵观文】生卒年待考。

唐代状元。

官翰林院侍讲。

唐乾宁二年(895)应进士科时,由于考官舞弊,录取张贻宪等25人,赵观文名列第八。

落第举子对此不满,指责考官崔凝,纷纷要求重考。

唐昭宗下令在武德殿重试。

赵观文被钦定第一,高中状元。

赵观文自持正直,不善阿谀奉迎,终因言辞过激,得罪了权臣刘季述,托病辞官归里。

唐桂州长史朱韫新修尧舜祠落成时,特请其撰写《桂林新修尧舜祠祭器碑》。

陈可环任桂州都督时,特将其所住街坊改名进贤坊。

清人于凌汉等人在其家乡立"

赵状元故里"

石碑,策励后进,以垂永久。

石安民

【石安民】生卒年待考。

宋代官吏。

字惠叔,广西桂林人。

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曾任象州判官,执法严明,决狱明恕。

后分教廉、藤二州,提倡德教,文风大振。

早年曾从沈晦、胡寅游,受知于张浚。

能文善诗,博学多能,与其弟安行、安时并称"

三石"

后知吉阳军,未赴而卒。

著有《惠叔文集》。

包裕

【包裕】

(1437~?

)明代官吏。

字好问。

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任抚州推官、监察御史、贵州巡按、云南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佥事等职。

置身官场,却淡泊名利,"

凡事务通民情"

在抚州时,郡无冤狱,时人称为"

小包"

在云南时,督兵讨平叛乱,区划地方事宜,"

遗利甚广,滇人赖之"

因不满官场腐败,以疾辞官归乡。

在家乡,热心公益事业,捐钱出力,修整会仙岩,并撰有《重修广西省城碑记》、《桂林五贤祠记》、《永济桥记》、《重修怡云亭记》、《重修临桂县治记》等碑文。

平日居家以诗酒自娱,闲暇时邀集地方官吏冯镐、陈崇德、管琪、周进隆等畅游题咏,在伏波山、月牙山、南溪山、虞山、华景洞等处有题诗、题记。

其诗文多被收录于《三管英灵集》、《粤西诗载》、《粤西文载》中。

著有《拙庵稿》。

吕调阳

【吕调阳】

(1516~1580)明文渊阁大学士。

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

自幼聪颖,刻苦攻读。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廷试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太保、少傅兼太傅、吏部尚书等。

留京近30年,以廉正闻名。

教育监生时,注重言传身教,先德而后艺;

为穆宗帝讲学,引经据古以规时政,深得朝廷敬重。

能文能诗,古雅淳厚。

与张居正合编《帝鉴图说》,并纂修嘉靖、隆庆两朝实录。

万历六年(1578)秋,因病辞官归乡。

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库楼记》、《勘定古田序》、《奉国中尉约畲墓志铭》等碑。

卒于桂林,葬北郊狮子岭。

唐磊:

1978年7月出生。

广西桂林人,2000年毕业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96级信控系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大学时开始组建阳台乐队,担任主唱。

并开始开始词曲创作,98年4月举办了乐队第一次原创大型演唱会。

在山东省高校取得较大的反响。

2000年大学毕业后,乐队解散,去了深圳。

业余时间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和表演。

主要作品有《丁香花》、《夏夜》、《我哭你在不在乎》、《末班车女孩》等,早期的风格有校园民谣的味道,现在偏向流行

靳羽西

1942年10月生于桂林。

美国《看东方》,《世界各地》节目主持人。

3岁随父母到香港,17岁移居美国。

十多年前,办起了《看东方》节目,获得“杰出妇女奖”“杰出人才奖”,并被评为美国电视界最重要的6位名人之一。

1984年因及时自编、自导、自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实况而获美国卫星转播公司的“大使奖”.1986年10月4日至5日,重游出生地桂林。

1988年4月-1989年3月又到桂林参观游览。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家。

生于广西桂林。

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在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中将地质学、地震学及比较行星学有机联系起来,考虑变形、孔隙流体和热传递复杂耦合作用,从而在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开拓了地热构造学研究方向。

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研究中对区域地热特征形成机理,特别是印度板块俯冲剪切生热和藏北热松弛作用作了定量化解释。

对大别-苏鲁古老超高压变质带和新西兰现今陆壳俯冲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二维模型局限性,提出了俯冲洋壳携低密度陆壳窄条俯冲到超高压变质深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P-T-t轨迹形成的控制条件。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郁钧剑简介

1956年生于广西桂林。

1971年入桂林歌舞团。

1979年考入总政歌舞团。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

2002年12月任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

演唱过《说句心里话》《什么也不说》《家和万事兴》《哨所喇叭花》《送给你》《花纸伞》《小白杨》《兵之歌》等歌曲。

十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和军队双拥晚会。

录制过40余张独唱专辑。

多次获得全国、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或优秀奖以及中国“金唱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电视、中国军旅音乐电视金奖等,被评为“全国十大歌手”和“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等。

多次担任国家级声乐大赛评委。

出访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版过四部诗集,一部散文集,一部书画集。

书画作品入选过全国美展,全国书法展,全军书法展等并获奖。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人书画展

虞舜为中国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禅让贤君,幼年丧母,对父及后母尽至孝道,用象耕田于历山下,受尽磨难,时洪水猛兽为害,由四岳推举尧帝任其摄政。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著名诗人,南朝刘宋时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

鉴真大和尚第五次东渡失败后,曾于天宝九年(750)从雷州半岛北返途经桂林,受到官、僧的隆重欢迎并在开元寺主持授戒大典,时桂州都督冯古璞率领驻此的岭南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学人等数百人,接受了菩萨戒,盛况空前。

朱邦苧(?

--1572)是七世靖江王朱经扶的嫡长子,嘉靖六年(1527)袭封王位,隆庆六年(1572)薨,谥号恭惠。

朱任晟(1538—1608)靖江宪定王,是八世朱邦苧的次子,叔袭侄位,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辅国将军进封靖江王,三十六年(1608)薨,谥号宪定,终年71岁,是靖藩中年寿较长者。

性因,原名金堡,号道隐浙江钱塘人,崇祯庚辰科进士,官至南明永历朝兵科给事中,因直言“罪谪”至桂,削发为僧。

-1650),字别山湖北江陵人,永历年间,任南明兵部侍郎、总督广西各路兵马兼督抗清军任务,又因其“诗文千言,援笔立就”永历帝援予翰林院侍读学士。

马文毅清初康熙十三至十七年(1674-1678)期间,吴三桂在云贵叛乱,广西风云突变,守将孙延龄举旗附应。

李秉礼(1748-1830),字敬之、号松圃、七松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寓居桂林。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号退庵福建长乐(今福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任广西巡抚兼学政,在桂林六年,严厉禁烟,制止考场舞弊,开发风景名山,推进文学创作,极有政声。

满人,落籍宛平(今北京通州)曾任桂林知府。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附生。

李济深(1886-1959)广西苍梧县大坡人,字任潮陆军大学毕业,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3年与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