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6351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第七章Word文件下载.docx

2+80mmHg(年龄×

+)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

2/3。

1岁以上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年龄越小,发病数越高。

  致病因素可分为:

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干畸形等与第21号染色体长臂某些区带的过度复制或缺损有关。

  ②环境因素,重要的原因有子宫内感染(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孕母缺乏叶酸、与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或能造成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

  1.左向右分流型在左、右心之间或与肺动脉之间具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体循环的压力高于肺循环的压力,左心压力高于右心压力,血液从左向右侧分流,故平时不出现青紫。

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室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常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为先天性心脏病最严重的一组,因心脏结构的异常,静脉血流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达到氧合作用,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自右心或肺动脉流入左心或主动脉,直接进入体循环,出现持续性青紫。

常见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

通常无青紫,只有在心力衰竭时才发生。

常见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一)室间隔缺损(VSD)

  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

根据缺损的位置分为4种类型:

①流出道缺损;

②流入道缺损;

③膜部缺损;

④左室右房通道缺损。

  1.病理生理 

  室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通道,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

哭闹时,可使右心室压力增加,缺损分流是自右向左,出现暂时性青紫;

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2.临床表现取决于缺损的大小

  小型缺损(缺损直径≤),多发生于室间隔肌部,因分流量较小,患儿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中型缺损(缺损为~),左向右分流多,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患儿多有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缓慢,易患肺部感染。

  大型缺损(缺损>)常有生长发育迟缓。

左向右分流量增多,体循环减少,婴幼儿常现心力衰竭,表现为乏力、气短、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

  预后:

20%~50%膜部室缺和肌部室缺可自行关闭,多在5岁以前,小型缺损关闭率高。

中、重型缺损者,婴儿期可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逆向分流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而危及生命。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小、中型缺损者心影大致正常或轻度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大型缺损者,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左心室、右心室均增大。

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大为主,肺动脉段明显凸出,肺门血管呈“残根状”。

  4.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

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苷、利尿剂改善心功能。

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用扩血管药,控制潜在肺部感染,争取早期手术。

  

(2)外科治疗:

小型VSD不需手术治疗,中、大型VSD可手术治疗。

  (3)导管介入性堵闭术。

  

(二)房间隔缺损(ASD)

  房间隔缺损,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20%~30%左右。

按缺损部位可分为原发孔(一孔型),继发孔(二孔型)。

  1.发病机制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应性。

  分流造成右心房和右心室负荷过重而产生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和体循环血量减少。

分流量大时可产生肺动脉压力升高,晚期当右心房压力大于左心房压力时,则可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

  2.临床表现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随缺损的大小而不同。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婴儿和儿童期多无症状。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和影响生长发育,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出现暂时性青紫。

查体可见体格发育落后、消瘦,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

小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mm,甚至<3~8mm),1岁前有可能自然关闭,儿童时期大多数可保持正常生活,常因杂音不典型,而延误诊断。

缺损较大时,分流量较大,分流量占体循环血量的30%以上,不经治疗活至成年时,有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

  胸部X线检查:

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见肺门“舞蹈”征,肺野充血,主动脉影缩小。

导管介入堵闭术,堵闭ASD。

一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一般外科手术治疗,一旦出现艾森门格综合征即为手术和介入治疗禁忌证。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血流从主动脉经导管分流至肺动脉,进入左心,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

动脉导管未闭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20%,女性较多见。

  1.发病机制 

  动脉导管在胎儿期是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正常血液通路。

  小儿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于生后10~15小时在功能上关闭。

  若持续开放,血液自主动脉经未闭导管分流至肺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增多,左心室容量负荷加重,产生病理改变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

①管型;

②漏斗型;

③窗型。

  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导管管径粗细和分流量的大小。

  动脉导管较细,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生长发育落后等。

  偶见扩大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音嘶哑。

婴儿期发生心力衰竭。

  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肢青紫明显,杵状趾。

动脉导管的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常见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

分流量小者可正常;

分流量大时左房、左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也明显增大。

  

(2)心电图:

四种改变可反映分流量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1/3病例正常;

分流量大,左心房、左心室大;

双室增大;

肺动脉高压者右心室大为主。

  

(1)手术根治:

晚期艾森门格综合征为手术禁忌证。

  

(2)保守治疗:

前列腺素抑制剂,强心、利尿、抗感染。

  (3)导管介入堵闭术。

  5.外科手术结扎 手术适宜年龄为1~6岁,小于1岁婴儿反复发生心衰,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应手术治疗。

  (四)法洛四联症(TOF)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约占先心病的10%~14%。

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中以肺动脉狭窄为主要畸形。

  1.发病机制 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增厚,右心室压力相对较高;

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主动脉。

  由于主动脉跨于两心室之上,主动脉除接受左心室血液外,还直接接受部分右心室的静脉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因而出现青紫。

同时肺动脉狭窄,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减少,加重青紫程度。

由于进入肺动脉的血流减少,增粗的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动脉导管未关闭前,肺循环血流减少的程度较轻,青紫可不明显。

随着动脉导管关闭和漏斗部狭窄逐渐加重,青紫日益明显,出现杵状指(趾),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主要临床表现为青紫,其程度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多于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青紫。

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膜等处。

因患儿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中,可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性肥大,出现杵状指。

  蹲踞症状:

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缺氧发作:

婴儿期常有缺氧发作史,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加重,重者发生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哭闹、排便、感染、贫血或睡眠苏醒后均可诱发。

  查体可见:

患儿发育落后,口唇、面部、外耳廓亦有青紫,舌色发暗,杵状指(趾)。

心前区略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有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成反比;

肺动脉第二心音减弱。

  

(1)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均升高。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

  

(2)X线检查:

心影呈“靴型”,肺血管纹理减少,肺野清晰。

  (3)心电图:

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右心房肥大。

  

(1)缺氧发作处理:

  ①立即予以膝胸体位;

②吸氧、镇静;

③吗啡~/kg,皮下或肌内注射;

④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每次~/kg加入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再重复一次;

⑤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缓慢静脉注入,10~15分钟可重复应用;

⑥严重意识丧失,血压不稳定,尽早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

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

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每天摄入足够水分。

腹泻、发热、及时补液。

对缺氧发作频繁者,应长期口服普萘洛尔预防发作,剂量为2~6mg/(kg·

d),分3~4次口服。

  5.预后

  本病未经治疗者,平均存活年龄12岁。

常见并发症有:

脑血管栓塞、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红细胞增多症。

  四、护理措施

  1.休息

  2.病室环境设置及要求

  3.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4.饮食护理

  5.对症护理:

  

(1)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加快、青紫等症状,让病儿半卧位休息,生活护理须护理人员协助。

出现三凹征或点头呼吸,指、趾甲、口周发绀,烦躁不安,给予氧气吸入,烦躁者遵医嘱给镇静药。

  

(2)水肿病儿护理:

①给无盐或少盐易消化饮食;

②尿少者,遵医嘱给利尿药;

③每周测量体重2次,严重水肿,每日测体重1次;

④皮肤护理:

每日做皮肤护理2次,动作要轻,毛巾要柔软,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处理;

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将病儿床上铺海绵垫,保持床单、衣服的清洁、平整、干燥。

  (3)咳嗽、咯血的护理:

心脏病患儿并发肺部感染,须绝对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备好吸痰器、痰瓶,必要时协助病儿排痰;

详细记录痰量、性质。

应送痰培养检查,咳嗽剧烈的,应遵医嘱给镇咳药物,发生病情变化,立即配合医师抢救;

危重病人应设专护,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4)注意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病儿超过2天无大便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遵医嘱给缓泻剂,禁止下地独自排便,防止发生意外。

  6.用药护理

  7.预防感染

  8.心理护理

  9.健康教育。

  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入量,防止脱水,其目的是

  A.防止便秘

  B.防止休克

  C.防止血栓栓塞

  D.防止心力衰竭

  E.防止肾衰竭

  

[答疑编号0201]

 

【正确答案】C

  法洛四联症患儿本身血液黏稠度高,保证其充足的液体供应是为了防止因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加导致血栓栓塞。

  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位是因为

  A.心脑供血量增加

  B.缓解漏斗部痉挛

  C.腔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休息,缓解疲劳

  E.增加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血量

[答疑编号0202]

【正确答案】E

  蹲踞为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和疲劳的体位。

蹲踞时下肢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肺循环增加,同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右心室负荷,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从而使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

  属于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的是

  A.房间隔缺损

  B.法洛四联症

  C.室间隔缺损

  D.动脉导管未闭

  E.右位心

[答疑编号0203]

【正确答案】B

  法洛四联症为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为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患儿,男,2岁,体格瘦小,平日口唇、甲床青紫,活动、哭闹时加重。

活动时喜下蹲,经查,诊断为法洛四联症。

  患儿胸部X线检查,可见

  A.靴形心

  B.肺门舞蹈征

  C.左心室明显增大

  D.左心房明显增大

  E.肺纹理明显增多

[答疑编号0204]

  护理此患儿要注意保证液体入量原因是

  A.避免发生休克

  B.避免发生便秘

  C.避免发生血栓栓塞

  D.避免发生心力衰竭

  E.避免发生肾衰

[答疑编号0205]

  患儿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加重,应首先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端坐位

  C.中凹卧位

  D.膝胸卧位

  E.头低脚高位

[答疑编号0206]

【正确答案】D

  此体位可使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肺循环增加。

同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右心室负荷,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从而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