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6171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危险化学品特性与储存使用安全要求Word格式.docx

5.2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

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一般有过氧化基的有机物基本都是,常见的主要有过氧化甲乙酮(俗称白料)、过甲酸、过乙酸等。

第6类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

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

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6.1剧毒品,列入GB12268-90约2150种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

固体LD50≤50mg/kg,液体LD50≤2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

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500ppm的固体或液体。

(1)无机剧毒品该类常见的主要有电镀用的氰化物(氰化钾、氰化钠等)、三氧化二砷(砒霜)、氯化汞等73项。

(2)有机剧毒品该类常见的主要有农药中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硫酸甲酯、丙烯氰等262项。

6.2毒害品

(1)无机毒害品,列入GB12268-90约700项。

如汞、铅、钡、氟的化合物。

(2)有机毒害品,如草酸等,主要列入GB12268-90约1150项。

第7类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

104Bq/kg的物品。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8.1酸性腐蚀品该类常见的主要有硝酸、硫酸、盐酸、电池液[酸性的]、氢氟酸、醋酸等

8.2碱性腐蚀品该类常见的主要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电池液[碱性的]、氨水、硫化钠等。

8.3其它腐蚀品该类常见的主要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电池液[酸性的、碱性的]等。

二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危险特性,使用、运输应注意事项以及事故时扑救方法:

(一)爆炸品

硝化棉

危险性类别:

第4.1类易燃固体;

危险货物编号:

41031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微黄色,呈棉絮状或纤维状,无臭无味。

熔点(℃):

160~170;

相对密度

(水=1):

1.66;

闪点(℃):

12.8;

引燃温度(℃):

17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酯、丙酮。

禁配物:

强氧化剂、胺类。

危险特性: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本品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水、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禁止用砂土压盖。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操作注意事项:

(1)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穿防静电工作服,不准穿带铁钉的鞋。

(2)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3)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可燃物、酸、碱、起爆物、点火器材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加强仓库检查,每天至少两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执行五双制度。

(双人验收、保管、发货、双本帐、双把锁)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运输注意事项:

(1)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

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

(2)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

阻火装置。

(3)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4)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538爆炸下限[%(V/V)]:

5.3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引燃温度(℃):

400爆炸下限[%(V/V)]:

4.1临界温度(℃):

-24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55闪点(℃):

-188爆炸上限[%(V/V)]:

15

1.1.3、氢气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07闪点(℃):

无意义爆炸上限[%(V/V)]:

74.1燃烧热(kJ/mol):

241.0

1.2、危险特性及储存、使用、运输要求

1.2.1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1.2.2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2.3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1.2.4运输注意事项:

(1)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2)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3)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4)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5)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1.3、处理应急

1.3.1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3.2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2不燃气体

2.1氧气(压缩的)

2.1.1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2.1.2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1.3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

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2.1.4运输注意事项:

(1)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3)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

2.1.5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2.2氩气、氮气、二氧化碳健康危害:

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液态可致皮肤冻伤;

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运输注意事项: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如有可能,即时使用。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有毒气体

3.1氯气

有毒气体(剧毒品)

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

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在上风向灭火。

雾状水、泡沫、干粉。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与醇类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与易(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工程控制: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碱液。

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刺激性:

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物性质:

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中和后用水

冲入下水道。

包装标志: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铁路运

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

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

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3.2氨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

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

胸部X线征象符

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

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氧化氮、氨。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

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

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理化特性

熔点(℃):

-77.7

沸点(℃):

-33.5

651爆炸下限[%(V/V)]:

15.7

临界温度(℃):

132.5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水=1):

0.82(-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6

爆炸上限[%(V/V)]:

27.4

临界压力(MPa):

11.40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急性毒性:

LD50:

350mg/kg(大鼠经口)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废弃处置方法:

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三)易燃液体

1、理化特性

1.1、汽油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40~200

引燃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