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练习题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练习题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1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14.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1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成立
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D)
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
圣西门B.沙尔·
傅立叶C.罗伯特·
欧文D.托马斯·
莫尔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0.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BD)
A.黑格尔B.马克思C.费尔巴哈D.恩格斯
1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有(BC)
A.李嘉图B.黑格尔C.费尔巴哈D.圣西门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
)
2.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3.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4.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
7.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8.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D)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二元论
2.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B)
A.承认意识能动性B.抹煞意识能动性
C.夸大意识能动性D.有时承认意识能动性,有时抹煞意识能动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C)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5.运动是物质的(A)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C)
A.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
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8.事物的质变是指(D)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
9.量变是指(D)
A.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
C.事物的显著突变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B)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11.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D)
A.人可改变规律B.人可创造规律C.人可消灭规律D.人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发展
13.“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15.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D)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6.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C)
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D)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D)
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
B.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止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9.辩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20.矛盾是(A)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
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2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B)
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出现时间的先后
24.“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
A.形而上学的方法B.相对主义的方法
C.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
25.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6.循环论观点的错误在于(C)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B.否定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C.片面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只承认螺旋式上升否定了波浪式前进
27.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为(C)
A.显著变化状态B.绝对静止状态C.相对静止状态D.飞跃状态
2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B)
A.肯定和否定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D.同一和斗争
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1.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它是指(C)
A.新的全盘抛弃旧的B.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C.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D.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继承
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C)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3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36.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D)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D.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C)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1.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4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45.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46.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7.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48.哲学是(C)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49.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0.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B)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51.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5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B)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5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5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56.“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是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58.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D)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60.“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D)
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
6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6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3.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BD)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变化发展的观点
2.意识产生经历的阶段有(ABC)
A.有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
B.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与心理
C.由动物的感觉与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D.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规律是(ABC)
A.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固有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必然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的联系D.人们思维的逻辑规则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CD)
A.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不能认识
C.规律不能改变D.规律不能创造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6.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完整含义是指(CD)
A.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8.辩证的否定观认为(CD)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D)
A.自我完善过程B.直线前进过程
C.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10.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表现在(ABCD)
A.肯定包含否定B.否定包含肯定
C.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D.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11.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AD)
A.既批判又继承B.全部抛弃C.全部保存D.“扬弃”
12.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D)
A.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B.事物中所包含的肯定其为自身而非别物的方面
C.事物中所包含的促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D.事物中所包含的决定其基本趋势的方面
13.矛盾的普遍性质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转化的关系
14.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形式是(CD)
A.直线式发展B.循环式发展C.波浪式前进D.螺旋式上升
1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B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肯定普遍联系的观点
16.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的是(AC)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BD)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9.辩证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BCD)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的统一
C.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2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22.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2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使统一体分解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4.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BCD)
A.客观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D.唯物辩证法
25.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BD)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6.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BD)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B.利害同门,祸福同邻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正确的意见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见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4.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