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经济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把既定目标与达成这一目标需付出的代价联系起来进行权衡比较。
四、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资源的有效率配置的一门科学
按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给经济学下定义为: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于各种用途,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
二、采用什么生产方法
三、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经济学所说的收入分配问题
四、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前三个问题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所要研究的问题,后一个问题则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所要研究的问题。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个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在经济分析中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称为微观经济学;
而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称为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一种产品的产销数量和价格;
二是作为消费者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的生产要素与生产者对要素的需求怎样决定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与生产要素的价格。
上述问题实际上是考察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如何被使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问题,即统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大致框架为:
需求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供给理论(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而宏观经济学考虑被假定为已知和既定的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的大小是怎样决定的,即国民收入大小的决定,物价水平的高低及其变化,全社会就业与失业人数,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以及国际贸易等。
有上述可见,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虽各有其研究的课题和相应的分析工具,他们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两者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其次,两者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即科学的抽象、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例如失业与通货膨胀必然涉及到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决定的工资理论。
六、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阐述客观事物是怎样(Whatis,wasorwillbe)的命题,称为实证命题,属于实证性质的经济理论,称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
实证命题可能正确,可能不正确。
考察事物之间不论是否有因果关系,而应该怎样(Whatoughttobe)行动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属于规范性质的命题,称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
从经济思想的发展史来看,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应是象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科学以外,基本上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也是一门规范科学,同样一个政策的效果会得到好坏不同的结论,是由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一样(Valuejudgement)。
如平等与效率。
1-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是微观宏观经济学都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
均衡源于物理中的复力现象。
经济均衡是指:
经济决策者在权衡选择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或方法时,认为重新配置资源的方式或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由于均衡分析只是考察当经济决策者被设想为已达到均衡状态时会有的情况或实现均衡应具备的条件,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的过程,又称为瞬时分析,而考察调整的实际过程称为“期间分析”或称为“序列分析”。
二、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考察所分析的问题的自变量被假定为既定的情况下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情况,例如在某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是已知不变时,来考察它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应有的产量。
如果对于一个问题,当我们考虑自变量的变换会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发生什么变化时,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法,因为这里只是对两套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进行比较,但并不论及怎样从原有的均衡状态过渡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动态分析法则考察经济活动的实际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能是逐渐趋向于均衡,也可能是有关经济变量呈现周期性上下波动,还可能越来越背离均衡。
三、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一般使用描述变量的函数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在大多数场合,一个经济模型还可以用几何图形的表现形式。
由于任何经济现象,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变化多端,所以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或变量,而只包括一个或若干个主要的变量。
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Xd=f(p1,p2…pn,y)
Xa:
X商品的需求量
P:
X商品的价格,p1,p2…pn:
其他商品的价格
Y:
消费者的收入
为了简化,假设在这一系列影响因素中,Xd只与X商品的价格有关,则需求方程式为:
Xd=f(p)
同样假定X的供给量Xs依存于它的价格P
Xs=g(p)
最后均衡条件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于是有均衡方程式:
Xs=Xd
若Xd=120-PXs=10P-1
Xs=Xd120-P=10P-1
P=11元Xs=Xd=109
这就是最简单的经济模型
四、经济理性主义
经济行为是理性的(rational)或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本能的或感情用事的)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
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由个人利益或称利己心的动机驱使,人在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滤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以便找出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能够使他耗去给定的劳动或金钱,产出最大限度的利益,所以理性的行为可表述为:
产出最优化的行为。
不论是个人,厂商或政府都是指寻求优化的行为。
理性行为与自私自利是不一样的(egoism,self-importance),个人利益这个词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就比通常的用法要广泛得多。
经济分析中假定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个人利益,假定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并不意味着这种假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是好的美的或合理的,主要是在众多复杂的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因素,提出一些主要结论。
要是反过来,没有这些假定,人们对要素的好坏无所谓,经济学就很难提出有用的理论了。
Ch2需求供给与市场结构
本章的主体是对市场体制的运行作一总的或一般的考察。
在任一种商品的市场上,需求与供给这两种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着该商品一定时期的成交价格,而价格有为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可以作出决策的信号,价格反过来又影响需求与供给。
如果用需求代表达到的目的,供给代表目的手段,那么几乎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问题。
本章将考察下列问题:
(1)需求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的变化
(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涵义和计算方法
(4)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5)蛛网定理
2-1需求与需求的变化
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与劳务的数量。
限定了特定时期与特定的市场,必须有支付能力而有别于人类无限多样化的需要,需求概念总是涉及到两个变量,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以及与该商品价格相对应的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够购买的数量。
如果把不同的价格水平下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排列成表,称为需求表,把需求表的数据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上,称为需求曲线,而把需求表与需求曲线描述的内容称为需求状况。
e.g
需求表:
P654321
Qd234568
P
Qd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
1.消费者的嗜好或者偏好(preference)。
经济学论述的嗜好及其变化更多地涉及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因而主要取决于当时当地的社会传统习惯,如流行的时尚,商业广告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信息影响人们的嗜好,从而影响需求。
2.消费者的收入。
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越多,对商品的需求越多。
因此一个市场上消费者的人数和国民收入分配情况,显然是影响需求的首要因素。
3.该商品的价格。
人们从大量经验事实中观察到,商品的价格愈高,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量愈少;
反之价格越低,人们购买量愈多。
4.其它商品的价格。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价格会相互影响,如对棉布的需求量,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随化纤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减少,化纤产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又如汽油价格的提高会引起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减少;
反之则相反。
5.人们对价格的预期。
如果人们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一般会增加购买量。
如果把上述关系用数学的语言来说,称为函数关系
Qd=f(T,Y,P,Px,Pe)
T,Y,P,Px,Pe分别代表影响Qd的五个因素,Qd代表需求量。
鉴于影响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经济学在需求分析中采用抽象法,假定在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中,除该商品的价格以外,其它因素给定不变,因此上试可简化为Qd=f(P)
若Qd=20-2P表明需求函数是线形函数,因而是一条直线,需求曲线的斜率dQd/dP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
p
Qd=20-2P
dQd/dP=2
Q
三、需求规律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在影响需求量的其它因素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这称为需求规律(Lawofdemand)。
这一规律可以用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与收入效应(IncomeEffect)来解释,即由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假设棉布的价格下降而化纤产品的价格没有变化,那么人们在一定限度内会少买化纤产品,多买棉布,就是说棉布价格下降会促使人们用棉布代替化纤产品,因而引起对棉布需求量增加,称为替代效应,棉布与化纤产品称为互替商品(SubstitutionGoods)。
同样大米与面粉,鸡蛋与鸭蛋都是互替商品。
现在解释“收入效应”。
假设其他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棉布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同量的货币收入在不减少其他商品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买进更多的棉布,也就是说,棉布价格下降引起了消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称为商品需求的收入效应。
同样,棉布涨价则会使实际收入下降,引起棉布需求量减少。
四.需求的变化与需求曲线的移动。
前面所述是需求量的变化,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给定的条件下,需求量随价格反方向变化的关系,表现为需求量的变化是在给定的需求曲线上移动。
但是,需求数量的变化,还可以有另外一些原因,现假设消费者收入提高了,我们发现与任一价格水平对应的需求量也提高了,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称为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样,收入下降,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图P
D1
D
D2
2-2供给与供给的变化
一、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市场上与每一销售价格对应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如果把描述一种商品供给状况用表列出来,则称为供给表。
价格
供给量
6
11
5
10
4
8
3
2
1
供给曲线:
把供给量用曲线表述出来称为供给曲线。
价格S
供给量
供给规律(Lawofsupply)
价格上升,供给量相应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相应减少,供给量是价格的增函数,供给曲线自左向右上方延伸,称为供给规律。
二、供给的变化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上述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是除了销售价格以外,影响供给量的其它因素给定不变,供给量随价格同方向变化。
现假设由于生产技术进步,或生产要素价格下降,每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与前相比,与任一价格相对应,生产者愿意供应的产品将增加。
表现为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上方移动。
PS2
S
S1
供给减少←→供给增加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
上述考察的关系实际上是与每一供给量相对应,生产者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卖价,这里粗略地列举一些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1.考察的时间长短。
对于一种产品供给的多少,时间不一样,显然含有很大的差别。
2.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
厂商可能会以赚取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或者是销售量最大为目标,总之厂商的目标不一样,厂商的供给曲线会有所不同。
3.商品的价格。
在影响厂商供给的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4.其它商品的价格。
比如棉花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小麦供给的减少。
5.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技术进步或任何原因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将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使与任一价格对应的供给量增加。
6.政府的租税政策。
对一种产品的课税会使价格提高,会使供给减少,反之减税或政府给予补贴,会通过降低价格刺激需求,从而引起供给增加。
2-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前面分析已知,影响一种商品需求的因素中,该商品的价格,其它有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以后,需求数量作出反应的程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例如粮食的价格的增减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很小,而奢侈品的价格的变化则会引起需求量较大的变化。
为此引进需求弹性(ElasticityofDemand)的概念,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价格发生变化以后,需求数量作出反应(增减变化)的程度大小的一个概念。
同理我们也可以用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priceelasticityofdemand)和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elasticityofdemand)这两个概念来分别表示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化和收入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大小程度。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
需求的价格弹性,习惯上称之为需求弹性,用P表示原来的价格,Q表示P相对应的需求量;
P1表示变动后的价格,Q1表示与相对应的需求量,ΔP=P1-P,ΔQ=Q1-Q,用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
Ed=(需求数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ΔQ/Q)/(ΔP/P)=(ΔQ/ΔP)·
(P/Q)
根据Ed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Ed具有如下所述的一些特点:
1.Ed被定义为自变量变动(ΔP)的百分比ΔP/P与因变量变动(ΔQ)的百分比ΔQ/Q这两个百分比的比率。
用百分比来计算可避免因单位不同而导致Ed的值不一样。
2.Ed的数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依存于有关的两个变量是同方向变化(正数)还是反方向变化(负数),因此Ed的符号表示两个变量的方向性关系,|Ed|的大小,则是表示变动程度的大小。
3.Ed的绝对值不仅随商品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一条给定的需求曲线的每一点的Ed之值都是不相同的。
4.为了表示某种商品及其某一价格的弹性是高还是低,习惯上按Ed的绝对值的大小分为几个范围。
(1)|Ed|=1,就是说价格每提高(或降低)1%,需求量相应减少(或增加)1%,称为单位弹性。
(2)|Ed|>
1,表示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大于1%,称为需求富于弹性。
(3)|Ed|<
1,表示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小于1%,称为需求缺乏弹性。
(4)|Ed|=0,即不管ΔP如何变动,ΔQ始终为零,Q=K,(K为常数),需求曲线为垂直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表示需求完全缺乏弹性。
(5)|Ed|=∞,表示在既定的价格下,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P=K,(K为常数),需求曲线为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表示需求完全富于弹性。
5.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由于消费者按一定价格P买进一种商品,数量为Q,则总支出PQ,
若|Ed|=1,则价格升降的百分比恰好等于需求量增减的百分比;
若|Ed|>
1,价格降低1%,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1%,即降价会使销售收入增加,提价会使消费者花费在该商品的支出减少;
若|Ed|<
1,则降价会使收入减少,提价会使收入上升。
(二).点弹性系数
上面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从(P,Q)到(P1,Q1)两点之间的一段弧的弹性,故又称为弧弹性系数。
按数学推理,可以根据弧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引申出需求曲线上任一点的弹性系数,即令ΔP→0,
ΔQ/ΔP取极限,Q对P求导:
E=lim(ΔQ/ΔP)·
(P/Q)=(dQ/dP)·
(P/Q)=[1/(dP/dQ)]·
若以横坐标表示价格P,纵坐标表示需求量Q,则dQ/dP是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若P为纵轴,Q为横轴,则dQ/dP为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而P/Q的P与Q之值实际上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位置,若需求曲线是直线,dP/dQ不变,但是每一点的P/Q之值不同,所以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E之值不同。
但也有例外:
Q=AP-a(A,a为常数),则弹性系数为固定不变的常数且等于-a.
dQ/dP=-AaP-a-1,E=(dQ/dP)·
(P/Q)=(-AaP-a-1)·
(P/-AaP-a-1)
=-a
令a=1,Q=AP-1,或PQ=A,在这种场合,不仅任何价格下的弹性系数均相等,而且其数值为-1,表示价格增减的百分率通常被需求的增减的百分率所抵消,因而PQ=A,在几何上为正双曲线。
P
P1R
P2S
0Q1Q2Q
(三).用几何作图法测度弹性系数
1.需求曲线为直线的情况下:
C
P2GH
0Q1Q2FQ
线性需求曲线CF上任一点R的点弹性系数
E=(R点以下线段的长度)/(R点以上线段的长度)=RF/RC
证明:
价格OP1的需求为OQ1,当价格降为OP2时,需求增为OQ2
E=(-ΔQ/Q)÷
(ΔP/P),在R点,ΔQ=Q1Q2,Q=OQ1,
同样,ΔP=P1P2,P=OP1
E=-(Q1Q2/OQ1)/(P1P2/OP1)=(Q1Q2/P1P2)·
(OP1/OQ1)=(GH/RG)·
(OP1/OQ1)
因ΔRGH与ΔRQF相似,故GH/RG=Q1F/RQ1=Q1F/OP1
故E=(GH/RG)·
(OP1/OQ1)=(Q1F/OP1)·
(OP1/OQ1)=Q1F/OQ1=RF/RC
根据上面的结论:
a.若R位于CF之中点,RF=RC,则|Ed|=1
b.若R位于CF之中点下方,则|Ed|<
1
c.若R位于CF之中点上方,则|Ed|>
d.若R位于F点,则|Ed|=0,位于C点,则|Ed|=∞。
PPP
e.C|Ed|>
1C
·
|Ed|=1CF
|Ed|<
1|Ed|=0|Ed|=∞
0FD0FD0D
E=RF/RC
2.需求曲线为曲线的情况下的点弹性系数,通过R点作切线,与纵轴交于A点,横轴交于B点,则R点的弹性系数可以由RB/RA来表示。
证明:
由R点分别作两坐标的垂线RQ、RP,
则OQ=PR=Q,OP=QR=P,由相似三角形原理得
OB/OA=QB/QR,QB/OQ=RB/RA
由微分原理在R点dQ/dP=dP/dQ=OB/OA
E=(dQ/dP)·
(P/Q)=(OB/OA)·
(OP/OQ)=(QB/QR)·
(OP/OQ)
=(QB/OP)·
(QP/OQ)=QB/OQ=RB/RA
PD
A
PR
0QBD
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是什么原因使得一种商品的需求有弹性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则缺乏弹性?
有下面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该商品得替代品的数目和替代的相近程度。
若一种商品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