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412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微专题农业栽培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是一种用砂为覆盖物的特殊耕作法,它能大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据调查测定,春旱时砂田土壤含水量13.8%,能够播种出苗,而不覆砂的土壤含水量仅为7.2%,不能播种。

【试题链接】

(2020年德州期中)砂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的一种农田,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地。

图1示意宁夏干旱区某地砂田和一般农田不同风速条件下的风速差异。

据此完成1~2题。

1.砂田与一般农田相比

A.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近地面风速越大阻风效果越好

C.风速差异随高度增加持续下降D.近地面阻风效果好

2.造成砂田与一般农田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状况B.土壤水分C.地表粗糙度D.距风源地距离

【答案】1.D2.C

【解析】

1.由图1可知,砂田和一般农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其风速均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并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保持稳定,A错;

近地面砂田的风速明显低于一般农田,随高度升高二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可见砂田的阻风效果在近地面最好,D对,C错;

随着风速的增大,砂田在近地面的阻风效果先增强后下降,并不是风速越大阻风效果越好,B错,选D项。

2.在近地面,砂田有明显的阻风效果,砂田风速小于一般农田,其成因主要是沙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摩擦力增大,削减了风速,C项正确;

砂田与一般农田在植被状况和距风源地距离上并无明显差别,AD错;

土壤水分对风速影响较小,B错。

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如下图)。

3.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6分)

【答案】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2分);

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2分);

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2分)。

【解析】砂田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以蓄水保墒、提高土温的免耕农田。

分布在甘肃、青海海拔较高的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冬春干旱,夏秋多暴雨,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

砂田由于地表有砂石覆盖,既能渗纳雨水又可以减少蒸发,从而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含水量;

既能增温促进作物早出苗和生长发育,又可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防止土壤被风蚀和水蚀,减轻盐碱、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三、垄作栽培

垄作栽培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即在土壤耕作层筑起垄台和垄沟,作物种植在垄台上。

垄作栽培在全国各地均有应用,以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较为普遍,用以种植玉米、大豆、谷子等作物,其他地区种植棉花、甘蔗、甘薯等作物。

垄作的优点:

①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②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

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③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

种植薯类时因垄作的土壤含水量少于平作,有利薯块膨大。

④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

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

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

⑤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垄作耕法也有一些缺点,应用时要因地制宜。

①固有垄作耕法受农具限制,耕作层浅。

②固有垄作耕法用原始的木制大犁,作业效率低。

在人少地多的条件下,不便于精耕细作。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图为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农田垄作景观图。

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答案】1.C 

2.A

【解析】1.该种植方式主要在我国华北地区,地势平坦,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采用农田垄作方式,是对土壤进行的改造。

2.垄作比平作有不少优点,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

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坡耕地上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

一种是横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垂直;

一种是顺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

据此完成下题。

横坡垄作

顺坡垄作

3.我国的坡耕地大多采用横坡垄作,其主要原因是

A.可充分利用坡度,提高排水效果

B.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品质量

C.便于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D.可减轻水土流失,便于保水保肥

4.下列国家的坡耕地最适合顺坡垄作的是

A.英国 

B.印度 

C.日本 

D.马来西亚

【答案】3.D4.A

3.由图可知,顺坡垄作是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的种植方式,由于顺着坡向,因此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但是顺坡垄容易使地表径流汇集于垄沟内并顺垄而下,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一般多分布在降水强度较小,季节分配较均匀的地区;

横坡垄由图可知,垄的方向与坡向垂直,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一般多分布在降水较少或者降水强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因此采用横坡垄作可减轻水土流失,便于保水保土保肥,故D对。

4.由上题可知,顺坡垄作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但是顺坡垄容易使地表径流汇集于垄沟内并顺垄而下,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保肥,一般多分布在降水强度较小,季节分配较均匀的地区。

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强度较小,季节变化小,因此最适合顺坡垄作,故A对。

印度,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不适宜顺坡垄作,故BC错;

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虽降水季节变化小但降水强度大,故D错。

(2020年文综地理全国Ⅰ卷)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

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的降水特点。

(8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

照的优势。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6分)

【答案】

(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

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

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

均匀。

(2)葡萄喜光。

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

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

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

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

水保土。

【解题思路分析】

(1)此小题为反演式题目,知道结果,追溯原因。

我们在课堂中很少提及

顺坡垄种植,但是我们很熟悉梯田耕作、沿等高线耕作等方式,他们都有保持水

土的功能,同时梯田还有增加耕地面积的功效,这个原理清楚后便可以灵活运用

了。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则说明当地不用担心水土流失,也就可以推出当地降

雨强度较小;

降水强度小则就需要灌溉,但顺坡垄又不利于灌溉,那就需要当地

降水频率大,且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该地位于北纬52度附近,且气候湿润,

可推断当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可能性大。

葡萄耐旱,所在当地采用顺坡垄

这一生产方式,可以更好的排水。

(2)根据题目材料“葡萄喜光”很容易推断葡萄种植宜选择阳坡。

再结合

当地的区域特征分析光照条件好的各种角度。

北纬52度,纬度较高,太阳高度

角较小。

梯田以平行等高线的方式修建,目的是在局部形成平坦的地形,因此在

每一块平地上种植的葡萄,比在向阳坡面上直接种植的葡萄获得的太阳辐射要

少,如果采用向阳坡面顺坡垄种植,一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光照充足;

二是

获得的光照均匀,同样的光照情况下,梯田前部植株对后部植株、土地的遮挡光

照大于顺坡垄,故从受光来看顺垄坡更利于每一株葡萄的生长。

(3)该问衔接着第一问,通过第一问推断出当地的气候可能为温带海洋性

气候,降水强度小、频率高且均匀,则不需要灌溉。

温带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

所以需要引水灌溉,顺坡垄一浇水全部流到了下面,上面的葡萄浇不到。

温带半

干旱地区降水偶有暴雨,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如果在这种条件下采用顺坡垄种

植,不仅不利于蓄水灌溉,也易导致水土流失。

四、畎亩法栽培

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墒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

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

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

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

畎亩法的特点:

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

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

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

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试题链接】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畎(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畎亩法”。

读图完成下题。

1.图甲畎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C.抗旱保墒 

D.排水防涝

2.与图甲相比,图乙畎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 

B.昼夜温差减小C.风力侵蚀降低 

D.通风透光性好

3.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C.土壤 

D.水分

【答案】1.C 2.D 3.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甲畎亩法的特点是:

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种畎亩法叫做“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对农作物抗旱保墒。

第2题,图乙为畎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分的通风透光。

第3题,读图可知,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

图甲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

图乙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图示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是我国土豆的重要产区,该地通过薄膜高垄侧播技术(大垄双行高密度栽培,机械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覆土、镇压联合作业),实现了马铃薯每亩增产2000多斤。

读图,回答下题。

4.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不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B.滴灌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C.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密度D.垄体受热面积大,地温高

5.在高垄侧播的基础上,固阳县通过选用垄顶用黑膜,垄侧用白膜,促进土豆增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垄顶黑膜吸收热量,提高土温

B.垄顶黑膜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土温

C.垄侧白膜保墒保水,增加蒸发量

D.垄侧白膜截留水分,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读材料可知,该地通过薄膜高垄侧播技术,实现了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采用滴灌的方式,改变了大水漫灌对水资源的浪费;

高密度栽培,并没有降低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实现了起垄栽培,增加了吸热面积,使得地温升高。

第5题,垄顶黑膜吸收热量,可以提高土温;

垄侧白膜保墒保水,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当地降水少,强度小,水土流失不严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土豆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

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

宜施有机肥;

忌渍水。

Z岛居民采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的独特性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示意Z岛位置及传统种植土豆的方法。

(1)根据土豆生长习性推断Z岛土豆主要种植区的区位特点,并说明理由。

(2)分析Z岛传统种植方式对土豆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

【答案】

(1)分布在东部。

(岛屿东部)①位于西风背风坡,日照时间较长;

②受沿岸寒流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度大,有机肥多。

(2)①(覆盖枯草能)减小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

②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③(枯草腐烂后能)增强土壤透气性;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肥);

⑤(通过垄沟排水)避免渍水;

⑥减少垄上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土豆争水争肥)。

【解析】第

(1)题,试题要求“根据土豆生长习性……”,说明需要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角度分析。

根据经纬度、大陆轮廓特征可判断Z岛位于南美洲南段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

根据图示Z岛山峰和主干道分布,可判断土豆种植区分布于西风背风坡人口稠密区。

(2)题,结合土豆的生长习性分析这种种植方式在稳定地温、减少积水、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作用。

7.(2020·

聊城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

理想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的45%,有机质约5%,水分和空气各25%左右。

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通过起垄可以改变土壤构成比例。

不同地区的农民结合当地区位条件,选择垄台或垄沟种植作物,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2015年宁夏海原县在旱作区推广全膜垄作技术(右下图为“垄沟种植”),全膜垄作技术是甘肃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

(1)根据材料信息和图例,在下图中绘制理想土壤的构成图。

(2)与平作相比,简述垄台种植的优点。

(3)解释宁夏海原县采用全膜垄作技术的理由。

(1)下图

(仅标注图例,无文字说明,也可)

(2)垄台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空隙较大,垄台能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范围,提高昼夜温差;

垄沟利于排水和灌溉,且便于管理;

垄台使植物根部土壤不易板结,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

(3)当地降水较少,垄沟能增强集雨效果,利于抗旱保墒;

薄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薄膜覆盖,保护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理想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的45%,有机质约5%,水分和空气各25%左右,按此比例画图即可。

(2)题,通过起垄可以改变土壤构成比例,垄台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空隙较大;

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能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范围,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可提高昼夜温差;

低凹的垄沟利于排水和灌溉,且便于管理;

垄台土质疏松,使植物根部土壤不易板结,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

第(3)题,宁夏海原县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地降水较少,垄沟能增强集雨效果,增加下渗,利于抗旱保墒;

薄膜覆盖能有效抑制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保证土壤湿度;

该地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薄膜覆盖,保护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8.黑龙江垦区的坡耕地多采用垄向区田(在坡耕地的垄沟中按一定距离修筑土挡,把垄沟分成许多小浅穴,如图)耕作方式。

分析垄向区田耕作在改善当地农田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该地黑土流失严重,垄沟中的小土挡能减缓地表径流,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持黑土肥力;

该地雨季短,旱地土壤含水量低,小浅穴利于储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五、覆盖

覆盖是调节土温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透明覆盖与非透明覆盖。

前者是用尼龙薄膜、玻璃、油纸等材料。

后者用植物秆、草帘、芦苇等。

此外,一些地区还使用土面增温剂以提高苗床温度。

其原料主要是脂肪酸渣制剂或沥青制剂,也有的用天然动物植物油油脚(注:

油脚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水化脱胶的副产品)制成。

土面温度剂的效果与土壤水分、天气、季节等条件密切相关。

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

地膜覆盖成本低、使用方便、增产幅度大,是一项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

(一)地膜覆盖的好处

1、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

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

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

但在有作物遮荫时,或地膜表面有土或淤泥覆盖时,土温只比露地高1-5℃,土壤潮湿时土温还会比露地低0.5-1.0℃,最高可低3℃。

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

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因覆盖时期、覆盖方式、天气条件及地膜种类不同而异。

大棚覆膜的原理: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穿过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材质进入。

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

这样,温室就可以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这样温度积累后也就起到大棚增温的作用。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目前各种资料支持这种说法的较多)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由于薄膜的气密性强,地膜覆盖后能显著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湿度稳定,并能长期保持湿润,有利于根系生长。

在旱区可以采用人工造墒、补墒的方法进行抗旱播种。

在较干旱的情况下,0-25厘米深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50%以上。

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同时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

但是,地膜覆盖下的养分,在作物生前期较高,而后期则有减少的趋势。

生产蔬菜时,后期应注意追肥,否则影响产量。

此外,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

能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1-10%,降低容重0.02-0.3克?

厘米-3,可增加土壤的稳性团粒1.5%,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

4、增加光效应,提高果品着色度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比露地增加3-4倍的光量,因而可以使树干下部的苹果着色好,花卉的花朵鲜艳,烟叶的成色好。

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13.5-46.8%,叶绿素的含量增加5%左右,更可以使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期推迟,促进干物质积累,故可提高产量。

5、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

在盖膜前后配合使用除草剂,更可防止杂草丛生,可减去除草所占用的劳力。

但是,覆膜质量差或不施除草剂也会造成草荒。

覆盖地膜后由于植株生长健壮,可增强抗病性,减少发病率。

覆盖 

银灰色反光膜更有避蚜作用,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危害。

(二)地膜覆盖的不足

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

阻碍作物根系发育;

土壤透水性能降低。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据此完成下题。

1.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A.降水 

B.热量C.光照 

D.土壤

2.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地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3.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A.拦截降水径流 

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大风掀膜 

D.增强昼夜温差

【答案】1.A 2.C 3.D

【解析】第1题,该地膜覆盖技术有两种:

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内,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

地膜覆盖有两种作用:

保温和保湿。

因为是在我国西北地区,而且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所以与保温无关。

据材料和图示可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

故A正确。

第2题,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

秋季,蒸发旺盛,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

此时覆膜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故答案选C项。

第3题,该技术可以拦截降水径流,A正确。

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B正确。

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压实,可防止大风掀膜,C正确。

不能增强昼夜温差,D错误,选D。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3.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