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提高培优特训卷文档格式.docx
《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提高培优特训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提高培优特训卷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g
D.60℃时降温到2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成都卷)化学(带解析)
3.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
℃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液质量不变
C.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
℃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0饱和溶液、溶解度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来源】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和蒸发均可使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B.N点和M点表示的甲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其浓度均保持不变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均为1:
4
【来源】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初级中学2019届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7.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降温结晶法
C.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来源】【市级联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9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招生统一文化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来源】2018-2019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中学中考化学冲刺试卷(4月)
10.如图是A、B、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来源】2013-2014江苏省丹阳市、句容市九年级联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1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40g甲物质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2.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
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来源】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13.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初中、江都三中等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4.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化学(带解析)
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
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1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D.t1℃时,将1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克
【来源】安徽省潜山市第四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化学试题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8.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19.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
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
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化学(带解析)
21.(09年恩施)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D.t2℃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21溶质质量分数(带解析)
2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
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化学(带解析)
2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中的溶剂只能为水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东北学区三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4.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的Mg(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
A.0.3B.0.4C.0.5D.0.6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常州卷)化学(带解析)
25.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2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低到20℃,甲会析出晶体,乙则不会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化学(带解析)
27.x、y两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t2℃时分别往两份100g水中加入30克x和30克y充分搅拌后,将溶液均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x、y两溶液均已饱和
B.t1℃时,x、y的溶解度相等,且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x、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两溶液均已饱和
D.t2℃时,x、y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且两溶液均不饱和
【来源】2012年连云港市赣马二中中考模拟试题(带解析)
2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带解析)
29.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A.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40℃时,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来源】【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30.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
甲>
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
B<
C,A正确;
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减小,且B>
A
解析:
B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温后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A>
C,B错误;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C正确;
N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A的方法,D正确。
故选B。
考点:
溶解度曲线
2.C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
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0g,说法错误;
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故说法错误;
C.40℃时NH4C
C
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8.6%,故说法错误;
C.4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5.8g,故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g,说法正确;
D.60℃时降温到2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判断,因此说法错误。
故选C。
3.B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都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时a的饱和溶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都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故溶液质量变小,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物质b的溶解度要更大,故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a、b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B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D
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D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甲乙丙;
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40
100%=28.6%,故错误
故选D
5.B
【分析】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详解】
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
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
B、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故B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6.B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不能得到其晶体,故错误;
B、N点和M点表示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
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浓度保持不变,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浓度减小,故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t1℃时饱和溶液的组成是相同的,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所以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均为25g:
125g=1:
5,故错误;
故选:
B。
7.C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饱和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钾,常用蒸发结晶法,故B不正确;
C、40℃时,
C、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将35g硝酸钾晶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39.0%,故C正确;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8.D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
故选D。
9.D
A.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
B.t1℃时,甲、丙溶解度相同,但需要确定是饱和溶液才能确定质量分数相等;
C.不饱和到饱和途径:
(1)增加溶质
(2)蒸发溶剂(3)
(1)增加溶质
(2)蒸发溶剂(3)降温(大多数物质);
D.由t1℃升高到t2℃,溶解度变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溶解度变小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至与t2℃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A.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30g,故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不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或是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实现,故C错误;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注意改变温度时(默认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只可能减小和不变。
10.A
B、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故B正确;
C、t2℃时,A、C物质的
C、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A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故D正确。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