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371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自测卷1Word文件下载.docx

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6.右图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这辆机车最早应该运行于()

A.淞沪铁路B.唐(山)胥(各庄)铁路

C.宝成铁路D.兰新铁路

7.下列四部电影,按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来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

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风云儿女》D.《定军山》

8.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

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

9.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10.美国兴办右图所示工程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就业机会B.刺激生产消费

C.稳定社会秩序D.复兴工业

11.“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

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

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如果这个比喻用来形容第

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

贴切的应是()

A.倡导重商主义经济思想B.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C.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2.一位历史学家说:

“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A.丘吉尔和斯大林B.罗斯福和列宁C.罗斯福和邓小平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

13.大前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

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

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14.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广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15.有的学者认为:

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运行机制,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16.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17.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

A.美国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B.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18.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罗斯福新政的推行B.凯恩斯主义的推行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D.“混合经济”的出现

19.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是()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B.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D.“新经济”的出现

20.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1.1919年苏俄开始实行的余粮收集制()

①严重威胁到工农联盟②保障了军粮的供应

③缓解了城市的饥荒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3.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②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2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实行市场经济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

25.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

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26.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进行的尝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

27.导致“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因素有()

①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②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

③经济文化处于世界落后地位④专制主义传统的烙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富有探索与创新精神B.曾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C.具有普遍适用性D.开辟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29.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苏联工业增长,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30.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没有加强党的领导

C.没有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D.重点发展重工业是失误

31.1929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2.罗斯福新政期间,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这种论点的依据是

A.罗斯福作风强硬,一意孤行B.罗斯福新政限制工业规模,削减农业产量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原则D.罗斯福新政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

33.二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

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④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④D.①②④

34.下列关于“新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B.其概念是美国《商业周报》提出的

C.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D.不受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35.列宁所说的“必须再退,再后退”是指退到什么程度?

A.十月革命前的状态B.退到资本主义社会

C.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生产D.退回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前的社会

36.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直接要达到的目的是()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37.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辨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38.从罗斯福新政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来看,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C.经济发展一定要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立足点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图表信息,回答39—40题。

39.在图表中可以看出,在1956~1960年和1966~1970年两个时间段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有进步性B.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取得成功

C.苏联实行对外扩张,推动其经济发展D.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初期的改革

40.但整体上看来,苏联从1956~1985年国民收入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深蒂固

B.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

C.局部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D.苏联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

1,3,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41题9分,第42题20分,43题11分,共40分。

4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

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鳞次栉比。

胡佛被称为“饥饿总统”。

胡佛声称救济失业是政府的耻辱,不过他却拨出巨款给垄断公司以支持他们免于破产。

材料二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

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

——彭树智《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扛”,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政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竞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

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四斯大林说:

“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1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美国采取什么措施抑制了它?

(3)材料三中罗斯福“烤百万富翁”的出发点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四分析新政的实质。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胡佛与罗斯福的做法有无根本的差异?

(1分)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42.(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3分)它的实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3分)

(2)据材料一

(1)从工业化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4分)

(3)

(2)结合材料三,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什么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分)这对“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体制有何重大突破?

(6分)

43.(11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赫鲁晓夫像图2勃列日涅夫像图3戈尔巴乔夫像

回答:

(1)三位历史人物改革的侧重点是分别是什么?

(2)他们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分)

(3)从苏联改革的失败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评卷(九)

答题卷

得分

41.(9分)

(1分)结合材料四分析“新政”的实质。

42.(20分)

43.(11分)

(1)三位历史人物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1)现象: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的美国经济状况。

(1分)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问题:

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一度猖獗。

(1分)措施:

罗斯福新政。

(3)出发点:

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分)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没有。

(1分)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作用:

这符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农业答:

农业合作化运动。

(4)变化: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突破: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

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

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先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改革。

(2)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和美国争霸;

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

(3)①社会主义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完善和调整;

②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④改革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

⑤执政党要加强自身建设,把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位。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