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435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原理新编各简答题大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审美效果主要是锻炼意志以及增强自信

 

4、美与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美与真的区别在于:

首先,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其次,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民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

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关照的对象。

5、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无功利性。

美感无功利性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直接的实用功力的考虑。

2)直觉性。

直觉性就是王夫之所说的“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3)创造性。

创造性是美感的重要特征。

因为美感的核心乃至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时情与景的契合,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

4)超越性。

美感是体验,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因此超越性是美感的重要特征,所谓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关系的超越。

因而也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意义的超越,这种超越也是一种精神的超越。

5)愉悦性。

愉悦性是美感的明显特征,是美感的综合效应或总体效应。

6、美与善的区别是什么?

美和善的区别表现为三点:

a、 

与功利的关系不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

善则与功利直接相联系。

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善有形式,但是不讲求形式。

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

而美则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c、 

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总之,美离不开真和善,但是又有所不同。

只有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存在。

1.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的特殊本质和意义是什么?

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最早的是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早于柏拉图。

他们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他们认为美的本质是和谐。

他们的和谐是以比列关系为基础的。

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主观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柏拉图的“美是理念”的理论。

后来黑格尔对美下的定义: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继承柏拉图的路线。

另一类是从观赏者的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修谟。

休谟说:

“美并不代表食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具有的意义:

都是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为前提,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与世界分开,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作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这种思维模式把对“美”的研究引到一条斜路上去了。

2、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四大派及其对美的本质的主要看法。

中国美学四大派及对美本质的看法是:

1)蔡仪:

美是客观的。

他主张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认为自然物本身就有美。

2)吕荧、高尔太:

美是主观的。

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就美与美感,是美感决定美。

3)李泽厚: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他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他认为蔡仪看到了没得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视了美的客观性,所以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而他自己则把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

4)朱光潜:

美是主观的统一。

他主张美是主观的统一。

他认为美既不是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心上。

3审美趣味是否可以进行争辩?

如果可以,应该如何展开争辩?

审美趣味可以争辩。

审美趣味确有高下俗雅之分,因此可以进行区分相互争论,阳春白雪不必蔑视下里巴人,应该鼓励充分扩展审美趣味。

4.美感为什么是直觉性的?

理性因素是怎样在美感中发挥作用的?

原因:

1)审美不是涉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而是事物感性形象显现人性内容

2)内容不在形式之外之后而在其中

3)人在自身存在中实现的本质力量所以无须思维就能直接加以把握尤其是具有体验体悟的鲜明特征

理性因素:

美感的形成无须经过逻辑推理,完全通过直觉顿悟的途径实现,靠分析论证得到的是文艺评论,凭借概念创作只会导致公式美感的形成无须经过逻辑推理,完全通过直觉顿悟的途径实现,靠分析论证得到的是文艺评论。

凭借概念创作只会导致公式

分析题:

与时尚当中性感时尚的看法有关(20分)

♦从性感转向交感?

♦从直观形象变成生理刺激

♦为露而露肉弹攻势开肉铺

♦把性感时尚变成色情挑逗

♦情色文艺的势头越来越强

♦拳头枕头暴力色情成主角

性感时尚的鉴赏心理

♦把对象当炫美形象

♦而不是实用性实体

♦采取审美直观态度

♦把本能升华为愉悦

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

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

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

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

瞿塘贾"

与"

弄潮儿"

的对比联想。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

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答:

(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

(2)"

对象化"

是人"

化"

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

作品"

(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

(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

(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

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

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a.人生的意识。

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人生的价值。

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

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

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

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

(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

(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

《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虚拟性:

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

(2)感性:

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

(3)想象性:

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

(4)情感性:

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何为社会美?

是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分为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活劳动美、社会变革美;

所谓形象美—指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内在美—指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在世界的美,生活劳动美—指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美,包括生活活动美,生活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社会变革美—指人们在从事推动历史前进的变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美。

8、何为优美?

优美:

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其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角度看,优美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角度看,是任何社会的和谐统一。

9、美感的心理要素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美感的心理要素是美感心理过程的基本构成成分,审美感受就是这些心理要素复杂交错的动力综合,是它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合规律的自由运动而产生的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

它包括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情绪和心境,理解、通感等心理要素

10、对审美想象的理解

答:

审美想象是指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不是消极地直接观照对象,而是积极地调动和改造由于审美客体的刺激再现出来的过去记忆中的表象,从而丰富和完善审美对象,或创造出新对象的心理过程。

意义:

a把以往的审美经验带进当下的审美知觉中来,或充实、丰富它或削弱抑制它。

b它提供把握表象的具体多样性,有牵引理性把握它的统一性使审美经验成为一种由非确定性趋向确定性的领悟。

c审美想象受审美欲望、情感的激发和推动,同时,又为审美欲望、情感提供媒介,使审美欲望、内在情感得到形式的处理和剪裁,从而得以清晰、扩展、抒发。

d审美想象是头脑中记忆中的表象,创造新形象过程分为创作、再造想象

11、如何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的本质含义?

1.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在生活,一方面美符合生活常识,一方面却又不符合辩证法。

理解:

a命题的内涵:

?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

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b?

命题的意义:

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热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含义:

a在美学说方面:

在艺术对现实的关系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他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在于再现生活。

b在伦理学说方面,,他提倡“合理利己主义”,把正确理解个人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同时又强调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12、为什么说审美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

(讲义最后一章)

必要性和可能性,是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两个方面。

就前者而言,蔡元培从两个层次进行了论述。

首先,从宗教的本质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

在他看来,宗教并不具备永恒不变的神圣地位,而只是不成熟的一种历史形态,一种迷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就势必被哲学所取代。

其次,他指出宗教的功能只在于慰藉感情,但无论哪种宗教,却又都具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的偏狭性,往往使感情受到激刺和污染,反而不如美育的感情纯正。

相比之下,“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因此美育应当从附丽于宗教的状况中解脱出来。

因为要满足人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使感情勿受激刺和污染,使感情为纯正之感情,就只有舍宗教而取美育。

至此,“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的论证也就水到渠成。

13、喜剧的审美和生活效果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以调侃,幽默的方式揭露社会本质。

作为审美类型的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戏剧形式的喜剧,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虽然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事件和人物,但它主要是指分布在文学艺术许多门类和领域中的喜剧性艺术

喜剧可以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喜剧这样几种类型.

14、“移情说”是由那位美学家提出的?

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命题和内容?

并举例加以说明?

“移情说”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来的。

“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

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也就是把我们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

“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

7、为什么说艺术美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和外化形态?

第一、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最典型的美的存在形态。

第二、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

第三、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典型性主观性永久性

a.是现实没的代用品

b.在艺术中创造想象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c.艺术形式本身带来的局限

直观、协调、典型、倾向、民族

8、怎么理解“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

艺术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统一。

9、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1以人为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的对象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

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观—美的现象;

审美主体—主观的美感;

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反映。

3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

10、为什么说现当代人的“生命被机械化”?

伯格森提出,是对生命或对戏剧的理解。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生命的反面是呆滞,僵硬,机械化。

11、什么叫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

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

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留的普遍性深沉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荣格认为艺术家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是一种起源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1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哪个人在哪个时代创立的?

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

形成于近代。

20世纪初,由王国维等由日本传入。

13、论述科学和美学、技艺和艺术、作品和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它涵盖两方面含义:

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

技艺:

1.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

2.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

艺术: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作品:

文学艺术创造的成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

在经济领域中,通常也可理解为组织制造的任何制品或制品的组合。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14、审美感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1)审美感觉主要表现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审美感觉是单纯生理感觉与积淀理性内容感觉的统一。

(3)审美感觉常具有特定的情感内容和象征意义。

16、试论述现当代艺术中出现的技术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产生的根源

1、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导致当代中国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世界的冲击。

2、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即文化在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时候,逐渐丧失文化自身的本性。

在市场经济的游戏中,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因素有三个:

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

它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种文化。

3.享乐主义是同虚无主义和技术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缺乏更高层次的追求,导致人们沉溺于物质享受,寻求刺激,即使一个欲望得到满足,空虚的感觉会让人继续不满足,从而进入一个周而复始的享乐过程,而道德缺失就是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共同的作用的副产品。

如何克服:

1.进一步强化理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道德教育,以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2.通过德智体美的完整教育,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积极发展美育,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