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82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百科11挫折心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后来,在风暴中第一个人种的树几乎全被风刮倒,第二个则安然无事。

树这么容易就被风暴给毁了,是因为他浇水浇得太勤,施肥施得太勤了的缘故。

肥施得太多、水浇得太多,反而会助长树得惰性,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就只有被连根拔起,中途夭折。

适量施肥或者浇水,注意施肥的剂量和方法,能培育成沙漠绿洲。

过多的保护,导致的是孩子

过多的呵护不利于青少的成长的不健康成长。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

作为现代的学生很有必要接受挫折教育。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引导青少年学会以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

挫折就好像是一所人生的好学校,能够培养一个人健全的人格,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以下四大作用:

1、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2、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

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应当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

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而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绝知须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

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

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那么,我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呢?

不妨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考虑:

1、向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

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

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

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人为地制造挫折

针对有些学生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

这种学生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

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学生面对人生成长路上的“挫折”应如何应对呢?

1、正视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

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

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

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2、克服挫折

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

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3、避开挫折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避开挫折是我们的一条较为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便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

但避开挫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特别的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4、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挫折心理也称为失意心理。

挫折心理是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为将其变成现实,付出了种种的努力甚至做出了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就产生了挫折。

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

业、工作、爱情等方面,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

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

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花季少年很容易滋生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的类型

挫折心理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1、妨碍性挫折。

这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妨碍而形成的挫折。

如“文革”时期某青年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考察时发现该青年他祖父是张灵甫,张灵甫是电影《红日》里的国民党匪军第七十四师师长。

由于受反动的“血统论”的影响,人们头脑里的观念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因为其祖父的关系,妨碍了该青年不能入党,就产生了挫折心理。

2、缺乏性挫折。

这是因不具备某种条件而产生的挫折。

例如,一考生的考分只差2分而落榜;

一师范生因普通话考核不及格而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这些就是缺失性挫折。

3、剥夺性挫折。

这是被他人剥夺了某个条件,难于达到目的所形成的挫折。

例如,某中学生想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舞蹈艺术比赛,报名时被班主任老师以“数学不及格”为由取消了资格。

这名中学生因未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产生了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的影响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

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

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

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巴尔扎克说: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信徒的洗礼之水;

能人的无价之宝;

弱者的无底深渊。

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

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

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

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

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

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

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

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同时,挫折也有负面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

一方面这决定于对挫折的感情理解。

如一个朋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听从,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这位朋友的批评曲解,认为有损你的尊严,那你的反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激烈。

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面效应。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导致青少年受到挫折的原因,一般来说,导致青少年遭受挫折的具体原因有两类。

第一类,主客观矛盾是导致青少年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

一旦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客观不能满足主观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

主客观矛盾表现主要有:

青少年物质生活需求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有限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

学业成功、工作出色的愿望与同学之间竞争的矛盾;

自我表现的需要与机遇不均等的矛盾;

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与经济不能自主和纪律约束的矛盾等。

第二类,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虽然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富于创造,但个性还不够成熟,如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容易偏激,耐力不强等,这种不完善的个性,可说是青少年遭受挫折的另一大原因。

知道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一生中有“三起三落”的经历。

那么,青少年将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挫折呢?

在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如重点中学;

没能编入理想的班级,如快班;

家庭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

留级;

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在人际关系方面

不受老师喜爱;

经常遭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

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或讽刺;

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不良的亲子关系;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在兴趣愿望方面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如体育活动、文艺小说、音乐、绘画、科学小实验等,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

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如因眼睛近视不能选择喜爱的专业,长得不漂亮不能当演员等。

在自我尊重方面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

自以为多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能评上“三好生”,没被选上班干部;

体育比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

因生理上有缺陷,如口齿不清楚、行动不方便等,而受到同学挖苦和取笑;

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同学;

父母和教师管得严,压得紧,没有自由。

在两性感情方面

男女同学之间有了相互吸引爱慕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由于种种局限,男女同学不能自由地交往;

有的陷入感情较深,又不能很好把握;

有的为此困惑,不能得到恰当的疏导。

挫折,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说,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做某件事,却因为种种阻碍而失败了。

以此来衡量,可以说人生充满了挫折。

当你很小的时候你因想学步,刚挣脱大人的手,却重重的跌了一跤,这是挫折;

人的一生无法避免挫折

你要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却说没有钱,这是挫折;

当你和同伴玩的欢天喜地,父母却不让你再玩,这也是挫折;

学习上的困难、身体的不适、天灾人祸等都是挫折。

你为什么感受不到童年的挫折呢?

因为童年时代你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形成,对于成功、失败、幸福、痛苦没有深刻的体验。

所以你也就无所谓挫折了,而且童年的需要容易满足,容易替代,所以容易消除。

但当走向少年时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青少年的自主意识渐渐成熟起来,青少年的种种需要在他们自己看来是那么重要,因而要求得到满足的愿望是那样迫切,对成功的渴望又那样强烈,但青少年的能力又是那样的有限,经验又如此不足,所以举手投足都有可能受挫,而此时的一切以及满足需要的行为都与青少年的自尊心紧密相连,所以一旦受挫,对青少年的自尊心的影响就特别大,青少年感受到的打击也特别大。

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少年比儿童更易感受挫折,但从个体来看,相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对挫折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人遇到了挫折向挫折挑战,把挫折作为磨炼意志的砥石,在挫折中前进,有的人则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懊悔、怨恨、悲观失望、自杀厌世等。

青年人是一个从依赖、被保护的少儿向独立负责的成人转变的时期,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都是阳光和鲜花,还有泥泞与荆棘,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经历几番磨炼。

一个从未经历过挫折的人走上社会,每一步都可能感受挫折,学会正确的对待挫折,是保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培养自己当遇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是一种痛苦,对有些人会产生情绪骚扰和行为上的偏差,对意志坚强的人,他却能使人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应当要求自己当从事工作或某项活动时,要有成功和失败的思想准备。

努力争取成功,但也要不怕失败,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

青年人刚接触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浅,在人生道路上又不能不去实践,要实践就要遇到挫折,人生的路途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惊涛骇浪,只有这样才能磨炼意志,把自己的情绪和精力用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其升华到崇高的方向,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

莫灰心向前看,当遇到挫折时,我们要正视现实,把挫折当成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学会把人生的路标指向今天和明天,而不是沉溺于昨天,向往美好的未来,这是受挫折者最好的自我安慰。

加强意志锻炼,意志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青年人尤其应当这样。

中学生挫折的产生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关,也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首先,从心理方面来看,中学生之所以产生挫折,是与其心理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中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相互有一些交叉,因此,高中阶段的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不平衡性。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于从幼稚的少年时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

不平衡心理

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这种不平衡性特征使他们不能恰当地处理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从而产生挫折感。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有人称为“狂飙期”、“青春骚动期”。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偏激,好走极端;

热情,但容易冲动;

勇敢但偏于蛮干和草率。

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常常感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另外,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带来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3、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时期,有人称为“心理断乳期”。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

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凡事有自己的见解,不轻信、不盲从,但有时固执己见,听不进良言和批评。

4、进取性。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及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5、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年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地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

喜欢有自己单独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

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的秘密。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击,从而产生挫折感。

第二,从学习方面说,挫折的产生与高中生的学习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应该说高中生的大部分挫折产生于学习当中。

学习是中学生阶段的中心任务,学习生活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因而,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经常成为他们挫折的根源。

高中生学习的挫折主要来自课业负担过重,考试成绩不理想,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同样的成绩,例如80分,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很满足,而有的同学认为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产生挫折感。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知识的差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不一样,造成每个学生的成绩不同。

尽管事实是这样,但是,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成绩差就是失败,对自己就是一种不公平。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别人能够学会,而我就不能,从而产生失望、焦虑、苦闷。

更多的情况是,由于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的现实学习成绩,对自己的学习中挫折不能进行正确地分析,从而失去努力赶上的信息,造成学习中的连续受挫,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从人际交往方面说,挫折的产生与高中生的交友情况有极大的关系。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友谊对高中生的人格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儿童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确定和加强。

高中阶段处于青春初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社会性等各个方面都迅速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追求独立的意识越来越明显,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高中时期是高中生交友的高峰期和关键期。

首先,与个人的生理条件有关。

一个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人,可能比生理上有缺陷或有病的人要有较强的忍耐力。

如果他们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较大的精神折磨。

此外,研究还表明,神经类型属弱型或强而不均衡型的人,其挫折耐受力也较差。

其次,与个人的实践经验有关。

生活中历尽艰辛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经受挫折。

如果一个人从小娇惯成性,生活欲求总是顺利地得到满足,他就不能获得忍受挫折的经验。

有的心理学家指出,儿童期如果挫折大少,将会使人不知如何处理挫折;

但如果遭遇大多的挫折,也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如形成自卑怯懦等不健康心理特征。

再次,与个人的自信水平有关。

当一个人发觉自己遇到挫折时,往往就会开始思考自己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们用来解释挫折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和努力程度。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当他面临挫折时,往往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受挫折,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或任务难度太大,而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运气不佳,因此他能够承受挫折,愿意再下一番功夫,再进行一次尝试,不放弃努力。

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当他面临失败时,往往认为这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任务难度太大,自己无能为力,也就难于承受挫折,容易放弃努力。

最后,与个人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有关。

挫折对人的影响,往往不是由挫折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人对挫折的主观感受决定的。

人们对挫折的情境可以有不同的判断,对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可能认为是重大的挫折,甚至是灭顶之灾,而另一个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小事一桩”。

于是,对挫折的承受力就有了天壤之别。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

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小白鼠落入水后,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

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

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借以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离水池边沿的距离。

它尖叫着转了几圈以后,不慌不忙地朝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岸边。

实验至此尚未结束。

心理学家把另一只小白鼠的鼠须剪掉后,把它同样放入水中。

小白鼠又发出“吱吱”的叫声,但是,由于“探测器”不复存在了,它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

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淹死了。

关于第二只小白鼠的死亡,心理学家这样解释:

鼠须被剪,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看不到其实很近的水池边沿,以为自己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因此,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结束了生命。

心理学家最后得出结论:

在感觉生命彻底无望时,动物往往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叫“意念自杀”。

第二只小白鼠不是被剪掉鼠须而死的,而是被那“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的意念淹死的。

就是说,是被主观夸大而成的灭顶之灾吓死的。

让我们不能不警醒的是,这样的悲剧不仅发生在小白鼠和其它动物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发生在人身上。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小白鼠所遭遇到的“水池”,那就是逆境,就是挫折情境。

有些人在这个时候,就像被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