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356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0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卢京潮版.docx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卢京潮版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引言

·系统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及系统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建模方法

·本章所讲的模型形式

§2.2控制系统时域数学模型

1、线性元部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L-R-C网络

──2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2)弹簧—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

分析A、B点受力情况

解出

代入B等式:

得:

──一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3)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

电枢回路:

┈克希霍夫

电枢及电势:

┈楞次

电磁力矩:

┈安培

力矩方程:

┈牛顿

变量关系:

消去中间变量有:

(4)X-Y记录仪(不加内电路)

消去中间变量得:

─二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即:

2、线性系统特性──满足齐次性、可加性

线性系统便于分析研究。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应尽量将问题化到线性系统范围内研究。

非线性元部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例:

某元件输入输出关系如下,导出在工作点处的线性化增量方程

解:

在处线性化展开,只取线性项:

3、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

(初条件为0)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的有关内容

1复数有关概念

(1)复数、复函数

复数

复函数

例:

(2)复数模、相角

(3)复数的共轭

(4)解析:

若F(s)在s点的各阶导数都存在,称F(s)在s点解析。

2拉氏变换定义

3几种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

2.指数函数:

3.正弦函数:

4 拉氏变换的几个重要定理

(1)线性性质:

(2)微分定理:

零初始条件下有:

例1:

例2:

解:

(3)积分定理:

(证略)

零初始条件下有:

进一步有:

例3:

求L[t]=?

解:

例4:

解:

(4)位移定理

实位移定理:

例5:

解:

虚位移定理:

(证略)

例6:

例7:

例8:

(5)终值定理(极限确实存在时)

证明:

由微分定理

取极限:

 ∴有:

证毕

例9:

例10:

拉氏变换附加作业

一.已知f(t),求F(s)=?

二.已知F(s),求f(t)=?

5.拉氏反变换

(1)反变换公式:

(2)查表法——分解部分分式(留数法,待定系数法,试凑法)

微分方程一般形式:

的一般表达式为:

(I)

其中分母多项式可以分解因式为:

(II)

的根(特征根),分两种情形讨论:

I:

无重根时:

(依代数定理可以把表示为:

即:

若可以定出来,则可得解:

而计算公式:

(Ⅲ)

(Ⅲ′)

(说明(Ⅲ)的原理,推导(Ⅲ′))

●例2:

解:

●例3:

,求

解:

不是真分式,必须先分解:

(可以用长除法)

●例4:

解法一:

()

解法二:

II:

有重根时:

设为m阶重根,为单根.则可表示为:

其中单根的计算仍由

(1)中公式(Ⅲ)(Ⅲ′)来计算.

重根项系数的计算公式:

(说明原理)

●例5求

解:

3.用拉氏变换方法解微分方程

●例:

解:

举例说明拉氏变换的用途之一—解线性常微分方程,引出传函概念。

如右图RC电路:

初条件:

输入

依克西霍夫定律:

L变换:

依(*)式可见,影响CR电路响应的因素有三个:

分析系统时,为在统一条件下衡量其性能

输入都用阶跃,初条件影响不考虑

3:

系统的结构参数 ――只有此项决定系统性能

零初条件下输入/出拉氏变换之比(不随输入形式而变)

§2-3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上述CR电路的结论适用于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下: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简单讲一下:

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

I:

为首1多项式型:

II:

为尾1多项式型:

开环增益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

首1型:

(1)

尾1型:

(2)

(1)式:

(3)

比较

(1)

(2):

(4)

首1型多用于根轨迹法中.

尾1型多用于时域法,频域法中.

一.传递函数定义:

条件:

定义:

有关概念:

特征式,特征方程,特征根

零点——使的s值

极点——使的s值

传递函数,增益,放大倍数→

结构图——系统的表示方法

G(s)分子分母与相应的微分方程之间的联系:

完全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

(1)为何要规定零初始条件?

分析系统性能时,需要在统一条件下考查系统:

输入:

都用阶跃输入.

初条件:

都规定为零——为确定一个系统的起跑线而定.

则系统的性能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特性(结构参数)

(2)为何初条件可以为零?

1)我们研究系统的响应,都是从研究它的瞬时才把信号加上去的.

2)绝大多数系统,当输入为0时,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3)零初始条件是相对的,常可以以平衡点为基点(如小扰动为线性化时)

(3)零初条件的规定,并不妨碍非零初条件时系统全响应的求解.

可以由G(s)回到系统微分方程,加上初条件求解.

二.传递函数的性质:

1.G(s):

复函数,是自变量为s的有理真分式(m≤n)均为实常数.

m

1).实际系统都存在惯性,从微分方程上反映出来,即C(s)的阶次比R(s)阶次高.反映到G(s)上即有分母阶次n≥分子阶次m.

2).反证法:

设m>n则:

说明:

2.G(s):

只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有关与输入的具体形式无关.

输入变时,C(s)=G(s)R(s)变,但G(s)本身并不变化

但G(s)与输入、输出信号的选择有关.r(t),c(t)选择不同,G(s)不同.(见前CR电路.)

3.G(s)与系统的微分方程有直接联系

4.→G(s)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5.G(s)与系统相应的零极点分布图对应

G(s)的零极点均是复数,可在复平面上表示:

若不计传递函数,G(s)与其零极点分布图等价.

例:

G(s)系统零极点分布图系统性能

若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分析其特性:

1)用解微分方程法十分繁琐——一个元部件参数改变,影响,得反复解

2)若掌握了零极点分布与系统性能之间的规律性,则当某个元部件的参数改变时,变化,零极点位置变化,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就能掌握了,这样,我们可以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参数,改善系统的性能,且免除了解微分方程的烦恼。

——这是为什么采用G(s)这种数模的原因之一。

三.采用传递函数的局限:

1.G(s)原则上不反映C(0)≠0时的系统的全部运动规律.(虽然由G(s)转到微分方程,可以考虑初条件的影响。

2.G(s)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3.G(s)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由于拉氏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

例:

传递函数是古典控制理论中采用的数学模型形式,经常要用。

(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略讲,重点以伺服电机引出结构图的概念)

例1已知某系统,当输入为时,输出为

求:

1)系统传递函数

2)系统增益?

3)系统的特征根及相应的模态?

4)画出系统对应的零极点图;

5)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6)系统微分方程;

7)当时,系统响应

解1)

2)由①式,增益K=1

3)由①式:

特征根模态

4)零极点图见右

5)

6)-隐含零初始条件

-不受零初始条件限制

7)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注意代上初条件

例2系统如右图所示

已知方框对应的微分方程为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

对相应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

又由运算放大器特性,有

①×②有

4.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1.电位器(无负载时)

2.电桥式误差角(位置)检测器

3.自整角机

注自整角机与电桥式误差检测器功能相同,只是有以下几点区别

1)前者工作于交流状态,后者直流

2)自整角机无摩擦,精度高

3)自整角机可以大于

4.测速发电机

1)直流测速发电机

——楞次定律

2)交流发电机

5.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结构同发电机)

楞次定律:

克希霍夫:

安培定律:

牛顿定律:

利用前四个方程中的三个消去中间变量得出:

时间常数

传递系数

同一系统输入输出量选择不同有不同形式的传递函数

若分别对每一个方程分别求传递函数,则可构成以下结构图:

——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系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结构图,但彼此等价。

此图清楚的表明了电动机内部各变量间的传递关系,经简化后可得上面形式结构图

6.两相交流伺服电动机

堵转力矩:

机械特性:

牛顿定律:

利用前两式消去可得:

分别各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方框图

7.齿轮系:

传动比

负载轴上的粘滞阻尼,惯量向电机轴上的折算:

对于电机轴:

为负载轴转矩⑴

对于负载轴:

在啮合点:

又有:

(4)

利用4式中的3个,消去中间变量:

一般地,有多级齿轮转动时:

可见:

由于一般减速器总有

∴越靠近电机轴的惯量、粘滞摩擦,对电机轴的影响越大,

远离电机轴的负载影响则较小

若一级减速比很大,则负载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8.调制器,解调器用于

1)交、直流元件协调工作时

2)交流元件,但工作频率不同时

调制:

把直流或低频信号驮在交流元件的工作频率上的过程

解调:

把驮在交流元件频率上的有用低频(或直流)信号取出来的过程

一般不考虑调制、解调器的动态过程,认为其传函为1

5.典型环节

依上讨论可见:

输入输出信号选择不同,同一元部件可以有不同的传递函数。

不同的元部件可以有相同形式的传递函数

1.环节——把传函形式相同的元部件归并在一起的分类——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如,电位器,自整角机,测速发电机等等。

同属比例环节。

2.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序号

微分方程

环节名称

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

电位器,放大器,自整角机

2

惯性环节

CR电路,交、直流电动机

3

振荡环节

R-L-C电路,弹簧质块阻尼系统

4

积分环节

减速器

5

微分环节

测速发电机

6

一阶复合微分环节

7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注:

1)环节与部件并非一一对应,有时一个环节可代表几个部件,有时一个部件可表成几个环节

2)任一个系统的传递,可以视为典型环节的组合

如:

6.负载效应问题:

传递函数要在系统正常工作,考虑负载影响条件下推导出来

例如①右电网络,当两级相联时:

用算子法:

(1)

②当两级断开时:

第一级:

第二级:

(2)

比较

(1)

(2),可见两式不等。

∵当两级相联时,后级有分流,对前级有负载影响。

2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序号

微分方程

环节名称

传递函数

1

比例环节

电位器,放大器,自整角机

2

惯性环节

CR电路,交、直流电动机

3

振荡环节

R-L-C电路,弹簧质块阻尼系统

4

积分环节

减速器

5

微分环节

测速发电机

6

一阶复合微分环节

7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五、求时须注意的问题——负载效应

要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考虑其传递函数,把后一级对前一级的负载效应考虑进去。

例:

如右电路,求

解1当成整体看:

回路I:

回路II:

节点A:

电容:

电容:

⑵→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