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3379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34学科指南高考II类要求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1)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2)能够把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够独立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3)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物理试卷分值为110分。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

卷和第

卷。

卷为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6分,共计48分。

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实验题、计算题和选考题共5题,共计62分。

2.全卷试题“易、中、难”比例为“3:

5:

2”。

三、高考大纲解读:

 高中物理主要考查学生五部分能力分别是:

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和初中相比在内容的广度上区别不大,但是在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延伸,记忆类的知识点不是重点考查内容,高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侧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扩展运用。

因此在初学高中物理在思维上一下子转变不过来,往往刚开始学物理成绩比较差。

另外一个造成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就是教材。

和以前相比教材削减了很多内容,而且还分必修和选修,这会让学生对选修内容在主观上造成忽视。

教材简单了,考试内容却没有相应的简单。

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因对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3-4高考大纲要求

表1考试范围

模块

基本内容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相对论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程度,在“表2知识内容及要求”中用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2知识内容及要求

选修模块3—4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单摆的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谱

光的折射定律

1.相对折射率不作考试要求

2.只要求定性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3.光的干涉只限于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折射率

光的全反射、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实验十二:

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十三: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四: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五、3-4知识点梳理(选考题:

15分)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要求:

I

1)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即F=–kx

注意:

其中x都是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区分:

某一位置的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和某一过程的位移(相对起点)

⑴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

⑵“k”对一般的简谐运动,k只是一个比例系数,而不能理解为劲度系数

⑶F回=-kx是证明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依据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x=Asin(ωt+φ)”

3)简谐运动的图象:

描述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遵从正弦(余弦)函数的规律变化的,要求能将图象与恰当的模型对应分析。

可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的斜率判别速度的方向,注意在振幅处速度无方向。

A、简谐运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相等

①同一位置:

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对称点:

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同可不同,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③对称段:

经历时间相同

④一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4A(A为振幅);

半个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一定为2A;

四分之一周期内,振子的路程不一定为A

每经一个周期,振子一定回到原出发点;

每经半个周期一定到达另一侧的关于平衡位置的对称点,且速度方向一定相反

B、振幅与位移的区别:

⑴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⑵对于一个给定的简谐运动,振子的位移始终变化,而振幅不变

考点分析: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探究)要求:

1)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

即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在振幅较小时与振幅无关

2)单摆的周期公式(惠更斯)

(l为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

周期测量:

测N次全振动所用时间t,则T=t/N)

3)数据处理:

(1)平均值法;

(2)图象法:

以l和T2为纵横坐标,作出

的图象(变非线性关系为线性关系);

4)振动周期是2秒的单摆叫秒摆

摆钟原理:

钟面显示时间与钟摆摆动次数成正比

受迫振动和共振要求:

受迫振动:

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使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又叫无阻尼振动或等幅振动。

f迫=f策,与f固无关。

A迫与∣f策—f固∣有关,∣f策—f固∣越大,A迫越小,∣f策—f固∣越小,A迫越大。

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共振)

共振的防止与应用

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象

要求:

1)机械波

⑴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振源,介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形成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

⑵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同一类的不同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

与振源振动的快慢无关

⑶机械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由振源决定)、能量(由振幅体现)、信息

2)机械波可分为横波与纵波

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特点:

有波峰、波谷.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条件:

剪切形变),为方便将水波认为是横波

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特点:

有疏部、密部.气体、液体只能传递纵波

3)波的独立传播与叠加

4)次声波与超声波

次声波:

频率小于20Hz,波长长,易衍射,传播距离远,研究与应用刚起步

超声波:

频率大于20000Hz,波长短,直线传播效果好(声纳),穿透能力强(几厘米厚的金属)。

应用广泛:

声纳、B超、雷达、探伤、超声加湿、制照相乳胶

5)横波图象:

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位移情况。

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

特别要能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或波的传播方向。

(1)周期性、方向性上引起的多解可能性;

(2)波传播的距离与质点的路程是不同的。

6)波动图象表示“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波长、频率(周期)和波速的关系

由介质决定,f由波源决定)

①波形向前匀速平移,质点本身不迁移,x可视为波峰(波谷)移动的距离

②在波的图象中,无论时间多长,质点的横坐标一定不变

③介质中所有质点的起振位置一定在平衡位置,且起振方向一定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④注意双向性、周期性

⑤注意坐标轴的单位(是m,还是cm;

有无×

10-n等等)

注意同时涉及振动和波时,要将两者对应起来

关于振动与波

⑴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

振动图象(横轴为时间轴):

顺时间轴“上,下坡”

波动图象(横轴为位移轴):

逆着波的传播方向“上,下坡”

共同规律:

同一坡面(或平行坡面)上振动方向相同,否则相反

⑵一段时间后的图象

a、振动图象:

直接向后延伸

b、波动图象:

不能向后延伸,而应该将波形向后平移

⑶几个物理量的意义:

周期(频率):

决定振动的快慢,进入不同介质中,T(f)不变

振幅:

决定振动的强弱

波速:

决定振动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⑷几个对应关系

①一物动(或响)引起另一物动(或响)———受迫振动→共振(共鸣)

②不同位置,强弱相间———干涉(要求:

两波源频率相同)

干涉:

a、振动加强区、减弱区相互间隔;

b、加强点始终加强(注意:

加强的含义是振幅大,千万不能误认为这些点始终位于波峰或波谷处)、减弱点始终减弱.

c、判断:

若两振源同相振动,则有加强点到两振源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减弱点到两振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③绕过障碍物———衍射(要求:

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小于波长),缝后的衍射波的振幅小于原波

★波的多解题型

⑴方向的多解:

考虑是否既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

⑵波形的多解:

★几种典型运动

不受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几种最简单的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的振动:

简谐运动

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衍射和干涉要求:

1.波面(波阵面):

振动状态总是相同的点的集合;

波线:

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

2.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面;

3.

(1)互不干扰原理;

(2)叠加原理。

反射、折射、干涉:

Δx=kλ处,振动加强;

Δx=(2k+1)λ/2处,振动减弱。

(3)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4.波的干涉:

(1)频率相同

(2)现象:

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加强区永远加强,减弱区永远减弱)

多普勒效应要求:

(1)现象: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音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结论:

波源远离现察者,观察者接收频率减小;

波源靠近观察者,观察者接收频率增大。

(2)应用:

A、利用发射波和接受波频率的差异,制成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多普勒测速仪。

B、利用向人体血液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频率的变化,制成测定人体血流速度的“彩

电磁振荡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要求: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⑵推广:

①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会产生恒定的电场(或磁场)。

②非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会产生变化的电场(或磁场)。

2)电磁波:

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在空间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特点:

①电磁波是物质波,传播时可不需要介质而独立在真空中传播。

②电磁波是横波,磁场、电场、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③电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③电磁波可脱离“波源”而独立存在,电磁波发射出去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路停止振荡后,在空间的电磁波仍继续传播。

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

108m/s。

3)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4)电磁振荡(LC振荡回路)

⑴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⑵电磁振荡的周期与频率

5)电磁波的波速:

v=λf

同一列电磁波由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波长、波速都要发生变化。

6)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⑴无线电波的发射

a、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②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

b、调制:

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调制分为两种:

调幅(AM)和调频(FM)

(2)无线电波的接收:

a、调谐(选台):

使接收电路发生电谐振的过程

b、解调(检波):

调制的逆过程

(3)雷达:

雷达系统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输出装置及电源、计算机等组成。

雷达用微波波段,每次发射时间约百万分之一秒,结果由显示器直接显示。

发射端和接收端合二为一(不同于电视系统)。

电磁波谱电磁波及其应用要求:

电磁波谱:

波长由长到短排列(频率由低到高)顺序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X)射线→

射线

红橙黄绿蓝靛紫

波长:

由长到短(红光最容易衍射,条纹间距最大)

频率:

由低到高(能量由小到大)

折射率:

由小到大(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

临界角:

由大到小(紫光最容易发生全反射)

在同种介质中的波速:

由大到小

1)无线电波

2)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红外线

1)主要性质;

①最显著作用:

热作用,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②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2)应用:

红外摄影、红外遥感、遥控、加热

3)可见光光谱(波长由长到短):

红、橙、黄、绿、蓝、靛、紫

①天空亮:

大气散射

②天空是蓝色:

波长较短的光比波长较长的光更容易散射

③早晨、傍晚天空为红色:

红光的波长最长,容易绕过障碍物

4)紫外线:

(1)主要性质:

化学作用;

荧光效应

激发荧光、杀菌消毒、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5)伦琴(X)射线:

原子内层电子受激跃迁产生

穿透能力很强,

金属探伤人体透视

6)

射线:

原子核受激辐射

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几十厘米厚混凝土)

金属探伤

7)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三个区域,其中,黄绿光附近,辐射的能量最强(人眼对这个区域的电磁辐射最敏感)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要求:

1)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各自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表达式: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2)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用符号n表示

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一个物理量,n越大,表明光线偏折越厉害。

发生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分解出各种色光,在屏上形成红→紫的彩色光带(注意:

不同介质中,光的频率不变。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

1.实验的改进:

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可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OO′(或OO′的延长线)交于C点和D点,过C、D两点分别向NN′做垂线,交NN′于C′、D′点,则易得:

n=CC′/DD′

2.实验方法:

插针法

光的全反射光导纤维要求:

i越大γ越大,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

1)全反射: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

光疏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全反射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光线消失(γ=900),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

4)应用

①全反射棱镜

形状:

等腰直角三角形

原理:

如图

条件:

玻璃折射率大于1.4

优点:

比平面镜反射时失真小

②光导纤维:

折射率大的内芯、折射率小的外套P71光导纤维P72做一做

时间计算中注意光的路程不是两地距离及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不是光速

③海市蜃楼:

沙漠:

倒立虚像;

海洋:

正立虚像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要求:

1)光的干涉现象:

是波动特有的现象,由托马斯•杨首次观察到。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

L:

屏到挡板间的距离,d:

双缝的间距,λ:

光的波长,△x:

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2)图象特点:

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红光(λ最大)明、暗条纹最宽,紫光明、暗条纹最窄。

白光干涉图象中央明条纹外侧为红色。

2)光的颜色、色散

A、薄膜干涉(等厚干涉):

图象特点:

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完全相等。

不同λ的光做实验,条纹间距不同

单色光在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水平状明暗相间条纹

B、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⑴、各种看起来是彩色的膜,一般都是由于干涉引起的

⑵、原理:

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

⑶、现象:

同一厚度的膜,对应着同一亮纹(或暗纹)

⑷、厚度变化越快,条纹越密

白光入射形成彩色条纹。

C、折射时的色散

⑴光线经过棱镜后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折射率越大,偏折的程度越大

⑵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

同一种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波长越来越短、折射率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慢

3)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图象特点:

中央最宽最亮;

两侧条纹不等间隔且较暗;

条纹数较少。

(白光入射为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条纹:

中间宽,两侧窄的明暗相间条纹(典例:

泊松亮斑)

共同点:

同等条件下,波长越长,条纹越宽

4)光的偏振:

证明了光是横波;

常见的光的偏振现象:

摄影,太阳镜,动感投影片,晶体的检测,玻璃反光

⑴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它上面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做透振方向),只有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

⑵当只有一块偏振片时,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不变。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但是,比通过一块偏振片时要弱。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为零。

⑶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⑷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等主要是由电场强度E所引起的,因此常将E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⑸除了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与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

,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的,并且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⑹偏振现象的应用:

拍摄、液晶显示、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