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963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应考指南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文档格式.docx

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4)简答题。

要点齐全,并简略论述。

《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

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

《毛诗序》解释“风”说: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

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

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5)分析性试题。

回答时一定要首先把定义的内容基本描述出来,然后把其概念包含的几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再结合作品详细分析论述。

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要就理论谈理论,就文章谈文章。

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

陶渊明高于盛唐诸位诗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经历了一次出走(仕)与回归,出走(仕)使他对官场的污浊喧嚣,真正有透彻的认识。

事实上古代很多文人都曾经有过这种认识,而陶渊明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有毅然决然弃官归隐的勇气。

而且他的回归田园,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田园,他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起喝酒,过着一种真正的躬耕陇亩,自食其力的普通农民的生活。

当然,陶渊明与普通的农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他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田园,可以说陶渊明的回归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了原来。

而盛唐田园诗人虽然对官场的黑暗污浊也有许多不满,在失意落拓时也会有归隐的想法,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

如王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孟浩然虽然一直没有出仕,但却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

像“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样的句子,都表明孟浩然身在田园,心在廊庙。

而且他们虽然居住在乡村,过得却不是农民的生活。

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而王维却是“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我们可以说王孟等一直在观望田园,在远远看着农家的劳动和生活,而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融入其中。

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

 但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表现方法和艺术风格对盛唐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盛唐田园诗主要描写优美清雅的田园风光、古朴温馨的田园生活、古朴真淳的人际关系;

表现手法上大多以白描为主,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也清新自然;

总体风格淡雅悠远、神韵天成。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了陶渊明的影响。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1、《平时作业册》。

平时作业作好后,应交老师检查,更正,确定作业无误,再复印一份,并经常阅读,作为复习考试之用。

2、《期末复习指导》。

应熟记《期末复习指导》上的复习要点,并认真做好复习题,交老师检查,更正,确定无误,并经常阅读,作为复习考试之用。

3、中央电大在线资料:

网上教学文本;

重难点辅导。

网上教学文本有一些考试信息,需认真分析领会;

重难点辅导有一些答题技巧,可以模仿。

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

上编:

《诗经》

各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流传

答案:

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诗经部分的第一章是《诗经》的编集、流传,在这一章里,请大家重点掌握一下《诗经》的编集。

古代主要有采诗说、献诗说两种说法。

关于献诗说,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

《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至于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我们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制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关于《诗经》的编辑,还有一种重要的说法,就是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第二章《诗经》的分类

《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

雅,天子之乐曰雅;

颂,宗庙之乐歌

重点掌握《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

《诗经》本子是依照风、雅、颂的体例来编排的。

那么风、雅、颂又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

关于这一点,古来也众说纷纭,今人多认为是风雅颂是音乐上的分类。

因为在《诗经》的时代,诗和音乐是融合为一的,按照诗歌的音乐来划分风雅颂是合理的。

第三章周民族史诗

兼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一、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

二、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中心,以几次大迁徙和大战争为重点,记叙了周民族从产生、发展直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当时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周民族史诗的文学价值:

一、叙事与抒情。

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

三、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状态

周民族史诗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代表了公元前11世纪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周民族史诗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为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第四章农事诗

这一章的重点是《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

农业生活诗是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豳风·

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

它大约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首代言体诗。

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

一、再现当时的阶级差异;

二、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

农业生活诗的艺术成就:

一、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

二、撷趣富有深意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

《诗经》中的农业生活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七月》中用物候形象地表现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表达方式独特而生动。

农事诗还往往撷取生产生活中富有深意的片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隽永的韵味。

《大田》中寡妇拾穗的细节描写就有这样的效果。

第五章燕飨诗

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

燕飨诗的价值表现为以下几点:

燕飨诗的政治价值:

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燕飨诗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是要通过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

燕飨诗的历史价值:

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

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

如《小雅·

宾之初筵》中记载的三爵之礼,就是古代燕飨中必经的程序。

燕飨诗的审美价值:

一、和谐欢快的风格;

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

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第六章战争徭役诗

徭役诗所表现的主要情感:

一、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

二、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

《诗经》中反映徭役的诗很多,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

徭役违背了人伦常情,迫使很多人远离家乡,于是出现了许多服役者和家里的亲人互相思念牵挂的作品,《鸨羽》、《君子于役》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是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如《小雅·

何草不黄》等。

第七章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

讽喻怨刺诗的内容:

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

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讽喻精神的实质:

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怨刺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

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

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第八章婚姻诗与爱情诗

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

婚恋诗的内容:

一、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静女》、《鄘风·

柏舟》、《蒹葭》;

  二、婚礼场景的描绘和对新婚的祝贺,如《桃夭》、《硕人》;

  三、婚姻不幸的哀叹,如《氓》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反映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

其中有的写男女之间互相的悦慕,如《郑风·

出其东门》、《叔于田》等;

有的描写了男女欢会的场景,如《郑风·

溱洧》、《邶风·

静女》等;

有的写男女之间真切深挚的相思,如《王风·

采葛》、《郑风·

子衿》等;

有的写求而不得的惆怅,如《秦风·

蒹葭》等,有的写婚姻爱情自由的追求,如《鄘风·

柏舟》、《郑风·

将仲子》等。

第二,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其中有的描写了结婚的仪式和场景,表达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如《卫风·

硕人》、《召南·

桃夭》等;

有的表达了婚嫁中的欢乐、幸福、离别等各种情感,如《唐风·

绸缪》、《邶风·

燕燕》等。

第三,描写婚姻不幸的弃妇诗,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

氓》。

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

一、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二、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三、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

四、生动活泼的语言。

婚姻爱情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上,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

婚姻爱情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

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

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第九章《诗经》的文化精神

一是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

二是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

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四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在这四点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第四点,也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一、直面现实的艺术;

二、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

《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歌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其二是《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用个体的抒情来表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十章《诗经》的艺术形态

这一章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文化精神和《诗经》的语言形式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的艺术形态特点,我们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经》的创作论意义和《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诗经》的创作论意义:

一、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

  二、个体诗人的出现;

  三、艺术美的自觉追求。

《诗经》的创作具有三大特征,其一是《诗经》的创作标志着功利主义的诗的自觉。

周人带有明确写作目的的创作,造成《诗经》与原始诗歌的根本不同,标志着中国诗歌创作自觉的开始,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明确的政治功利目的指导下创作的优秀作品。

其二是个体的诗人开始出现,诗歌已经开始由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抒发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发展过渡,诗歌中开始出现个性的存在,这显示了诗人对个体自我的认识,这也是人性的一种初步觉醒,是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文学自觉的前提。

其三是《诗经》作品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体现出美的意识的觉醒,周人开始借助美的规律来更好的实现其功利目的,在诗的创作中追求美,从而使《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这三大特征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已经脱离了原始自发的阶段,开始飞跃发展。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

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

四、重章复沓的章法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

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

这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

其次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第十一章《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这三方面中请大家重点掌握第一方面,即《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

 

下编《楚辞》

第一章“楚辞”的文体、传播和结集

楚辞的来源:

一、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

二、楚地的乐曲和民歌

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宏伟繁复的体制结构

 二、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

楚辞作为一种新诗体,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其一就是体制的宏伟繁复。

和《诗经》作品相比,楚辞的大部分作品篇章都比较长大,而且还有许多复杂的体制形式,如《离骚》、《涉江》、《哀郢》等篇的乱辞,《抽思》的“少歌”、“倡”等,这是楚辞体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

楚辞体的另一重要诗体特征是独特的句式、语调。

与《诗经》相比,楚辞作品句式大都比较长,而且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特别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

楚辞中的“兮”字有多种位置和意义,其位置有的在每一句的之间,有的在上下句之间,有的在下句末。

这些“兮”字既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

这是屈原的创造,是楚辞所独有的。

第二章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本章的重点是屈原所处时代的特征和屈原的生平。

时代特征:

一、兼并战争空前激烈,统一局面即将出现

  二、变法运动在各国相递进行

屈原生平:

屈原的美政理想、屈原的蒙冤被疏和被放逐、屈原的作品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因为优异的品德和才学得到了楚怀王的拔擢和信任,

受命担任左徒的要职,屈原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美政”的理想。

屈原的美政理想即是进行政治改革,对内“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合纵抗秦,收复失地。

这些对于楚国的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屈原的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

在上官大夫等人的馋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的改革失败了。

蒙冤被疏后,屈原离开郢都,流浪汉北,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楚怀王被秦国拘留后,屈原对罪魁祸首子兰等非常愤恨,结果又遭受他们的馋害,被长期流放江南。

秦军攻陷郢都后,屈原不忍见国破家王的惨剧,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流传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第三章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离骚》

在这一章里,我们重点掌握《离骚》的主旨和它的美学内涵、艺术世界

《离骚》的主旨:

忠冤之情和爱国精神

《离骚》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歌,

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是其主线,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和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

后半部分主要写诗人遭馋被疏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内心的冲突,以及诗人最后的抉择。

《离骚》的美学内涵:

崇高、悲壮、奇丽

《离骚》的美学内涵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

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诗人崇高的美的人格、美的形象。

其次,《离骚》具有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

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这使诗中充满了不能自已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

其三,《离骚》具有奇丽的艺术美。

屈原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使《离骚》立意炫巧、结构宏阔、风格奇丽,具有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特色。

《离骚》的艺术世界:

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神话、往古、香草美人构成了《离骚》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世界。

首先,《离骚》中出现了一个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

屈原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它们结撰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使它们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取得了极强的抒情达意效果,如诗人的三次升天遨游。

其次,诗中还出现了一个往古世界,众多历史人物纷纷登台,为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光辉。

屈原借对往古盛世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榜样;

借对历史兴亡的反思,表达对楚国前途的担忧;

借历史上君臣遇合的佳话,鼓舞激励自己奋进不止、探索不息。

再次,屈原在《离骚》中创造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

诗人构思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草意象,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的高洁。

又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失望与希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更显得曲折尽致,深微动人。

第四章情理兼备的咏史诗——《天问》

在这一章里,希望大家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天问》的性质:

别开生面的咏史诗

从整个内容来看,《天问》是一首独特的咏史之作,它的前半部分是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

后半部分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发问,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天问》的艺术特色:

一、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感情相结合

  二、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

《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这首先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

《天问》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

其次,《天问》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

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穷极幽渺的风格,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第五章屈原的短篇抒情诗——《九章》

这一章请大家注意以下内容:

《九章》的名称和篇目

《九章》是屈原的一组短篇政治抒情诗,共九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九章》的代表作品:

《橘颂》、《哀郢》、《涉江》

《九章》的九篇作品中请大家重点掌握《橘颂》、《涉江》、《哀郢》三首,并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第六章具有神话色彩和爱国内容的组诗——《九歌》

《九歌》的性质:

利用楚地祭祀旧礼为哀悼为国捐躯的将士而作的一组具有民俗性的爱国诗篇

《九歌》的艺术特色:

一、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情味悠深的语言。

  《九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艺术珍品,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为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的塑造上。

《九歌》大多篇章写的是自然神的故事,诗中所描写的神的生活环境、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自然物的特点。

同时诗人又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人的性格,使它们和原始神话中的神区别开来。

其次,《九歌》还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湘夫人》开头的几句即是代表。

《九歌》的诗歌语言,以情味悠深见长,它往往十分单纯自然,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令人有读之不尽、味之无穷之感。

《九歌》的代表作品:

《东君》、《河伯》、《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

《九歌》的十一篇作品中,希望大家能重点掌握上列六篇,要能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理解和分析。

唐诗宋词

第一章绪论

绪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