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625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财务管理全书公式汇总Word格式.docx

析期股利支付率)

(三)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

一种筹资方式下

1、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利息税前支付一具有节税作用):

(1)一般模式(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面值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

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筹资总额一筹资费用

(2)贴现模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年

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年利息X(1—所得税税率)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二面值X年利率X(1—25%X(P/A,K,n)+面值X(P/F,K,n)一用插值法求贴现率K,求出的K即为资本成本

2、债券资本成本率(利息税前支付一具有节税作用):

债券资本成本率

=面值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

=发行价(1筹资费率)

(2)贴现模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发行价X(1—筹资费率)=年利息X(1—所得税税率)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发行价X(1—筹资费率)=面值X年利率X(1—25%X(P/A,K,n)+面值X(P/F,K,n

3、融资租赁资本成本率:

贴现模式:

用插值法求出折现率

(1)残值归租赁公司所有:

设备价值—残值X复利现值系数(P/F,K,n)=每期租金X年金现值系数(P/A,K,n)

(2)残值归承租企业所有:

设备价值=每期租金X年金现值系数(P/A,K,n

4、普通股资本成本率(股利税后支付一无节税作用):

股利每年变动(逐期增长)

(1)股利增长模型: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预计第一年股利发行当年股利(1股利年增长率)+股利年增长率

、发行价(1筹资费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B系数x(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5、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

与普通股计算方法一样,区别是无筹资费用

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预计第一年股利—发行当年股利(1股利年增长率)+股利年增长率普通股发行价

(四)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多种筹资方式下

平均资本成本率=(个别资本成本筹资比重)一最低最优

1、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变动成本(不变)X业务量

2、单位边际贡献=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售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3、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总额一固定成本总额

=(售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一)经营杠杆系数D0=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__)

产销量变动率(小)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总额

基期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二)财务杠杆系数DFL=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

一八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小)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一利息

(三)总杠杆系数DTL^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

一心八产销量变动率(小)

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X财务杠杆系数

1、普通股每股收益

EPS=净利润

一'

普通股股数

2、EP0EPS2

3、(EBITIJ(1T)

Dp(EBITI2)(1T)Dp

N

N2

总杠杆系数二边际贡献总额X息税前利润二边际贡献总额

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一利息息税前利润一利息

(一)每股收益分析法:

4、预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一应选择债务筹资(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预计息税前利润V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一应选择权益筹资(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

(三)公司价值分析法:

公司总价值二权益资本市场价值+债务资本市场价值

债务资本市场价值=面值

权益资本市场价值=(息税前利润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必要

(息税前利润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

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B(市场平均收益率一无风险收益率)平均资本成本

=债务税前资本成本X(1-所得税税率)

债务囂市场值直(比重)+权益资本成本X

权益资本市场价值(比重)公司市场总价值()

第六章投资管理

建设期某年现金净流量=-该年投资额

营业期某年现金净流量=年净利润+年折旧额+年摊销额+年回收额考虑所得税后的新建项目现金净流量

1投资期现金净流量=-原始投资

2营业现金净流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收入X(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X(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X所得税税率项目决策评价指标

1、回收期:

(1)(营业期)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

1静态回收期T非折现评价指标T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

(营业期)年现金净流量

(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建设期+―^资额年现金净流量

2动态回收期T折现评价指标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动态回收期=净现值等于零时年金现值系数(P/A,i,n)对应的年限n净现值=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年现金净流量现值=投资额的现值年现金净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P/A,i,n)=投资额的现值年金现值系数(P/A,i,n)=投资额现值(现值)

年现金净流量(年金)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用插值法计算n

年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现金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0—方案可行,净现值v0—方案不可行

=净现值

年金现值系数(P/A,i,n)

2、净现值:

剩余收益净现值二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投资额的现值评价标准—净现值》

3、年金净流量:

年金净流量(年金)评价标准—年金净流量》0—方案可行,年金净流量v0—方案不可行

4、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b投资额的现值

评价标准—现值指数》1—方案可行,现值指数v1—方案不可行多个方案可行—净现值、年金净流量、现值指数越大越优

(2)(营业期)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

1静态回收期=累计现金净流量等于零时的年限

=收回投资前一年M+第^/年尚未回收额

、第(M1)年现金净流量

2动态回收期=累计现金净流量现值等于零时的年限

=收回投资前一年MI+第M年尚未回收额现值

资第(M1)年现金净流量现值

评价标准—回收期W期望回收期—方案可行—越短越优

5、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二净现值等于零时所对应的折现率i

(1)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

净现值=年现金净流量现值-投资额的现值

=年现金净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P/A,i,n)—投资额的现值=0

年金现值系数(P/A,i,n)=投资额的现值

年现金净流量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用插值法计算i

(2)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

净现值=年现金净流量x复利现值系数(P/F,i,n)-投资额的现值=0假设折现率,求净现值:

净现值>0—折现率再提高净现值<0—折现率再下降

—用插值法求出净现值=0时的折现率i

评价标准—内含报酬率》预期报酬率—方案可行,内含报酬率v预期报酬率—方案不可行—越大越优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年金成本=净现金流出现值十年金现值系数

=(投资额现值+旧设备变现损失抵税额现值+税后营业成本现值-报废残值现值-残值损失抵税额现值-税法折旧抵税额现值-营运资金回收额现值)十年金现值系数

(1)旧设备投资额=重置成本=变现价值

(2)旧设备变现损失抵税额=(账面净值-重置成本)X所得税税率=(账面原值-税法累计折旧-变现价值)X所得税税率

税法累计折旧=(原值一税法残值)宁税法折旧年限

(3)残值损失抵税额=(税法残值-报废残值)X所得税税率

⑷税法折旧抵税额=税法年折旧额X所得税税率

独立投资方案之间比较时,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各种可行方案的投资顺序,即各独立方案之间的优先次序。

排序分析时,以各独立方案的获利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一般采用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比较决策。

从选定经济效益最大的要求出发,互斥决策以方案的获利数额作为评价标准。

因此,一般采用

净现值法和年金净流量法进行选优决策。

但由于净现值指标受投资项目寿命期的影响,因而年金净流量法是互斥方案最恰当的决策方法

年金净流量法属于净现值法的辅助方法,在各方案寿命期相同时,实质上就是净现值法;

现值指数法是属于净现值法的辅助方法,在各方案原始投资额现值相同时,实质上就是净现值法。

(二)债券价值:

按年付息,到期还本

债券价值=年利息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或售价)X复利现值系数债券价值8>市场价格5,可投资购入债券价值3V市场价格5,不能投资购入

(三)债券收益率一内含报酬率:

1、内插法(插值法):

债券价值=年利息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

=年利息X(P/A,R,n)+面值X(P/F,R,n)

2、简便算法(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五、股票投资:

2、估价模型:

(1)固定增长模式一股利按固定的增长率增长

(2)零增长模式一每年股利固定不变(永续年金)

股票价值(永续年金现值)=预期股利(年金)宁期望收益率(利率)

(3)阶段性增长模式一股利先快速增长,再固定不变或正常增长股票价值=股利快速增长阶段现值+股利固定不变或正常增长阶段现值

价格5一可投资购入

股票价值3V市场价格5-不能投资购入

(二)股票投资收益率:

(1)长期持有,不准备出售:

1零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二股利宁买价

一与股票价值互为逆运算一股票价值=预期股利宁期望收益率

2固定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股利收益率+股利增长率=预计第1年股利宁买价+股利增长率

3阶段性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一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一插值法

(2)有限期持有,未来准备出售:

内部收益率一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一插值法

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f最佳现金持有量

(二)存货模型:

1、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平均现金持有量X有价证券年利率+转换次数X每次转换成本

机会成本=交易成本一总成本最低一最佳现金持有量

3、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相关总成本最小

(三)随机模型:

现金回归线一目标现金余额一最佳现金持有量上限(最高现金持有量)=3X回归线一2X下限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存货平均余额宁每天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十每天销货收入应付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十每天购货成本

现金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三)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

总额分析法:

1、收益=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X变动成本率=销售收入x(1—变动成本率)

2、成本=机会成本+收账费用+坏账损失+现金折扣成本

(1)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X资本成本

=日赊销额X收账天数X变动成本率X资本成本

(2)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销售收入X坏账损失率

(3)应收账款现金折扣成本=销售收入X享受折扣比重X折扣率

3、税前损益=收益-成本f最大最优存货机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X资本成本

应付账款机会成本(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X资本成本

差量分析法:

增加的税前损益〉Of改变信用政策,vOf不改变信用政策三、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

(一)经济订货模型:

存货一次性入库f外购存货

(2)存货相关总成本二变动订货费用+变动储存成本

=年订货次数X每次变动订货费用+年平均储存量X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费用与变动储存成本f成反比

年变动订货费用=年变动储存成本f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f经济订货批量

(二)经济订货模型的扩展: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f自制存货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X日平均需用量在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情况下:

(2)存货相关总成本=变动订货费用+变动储存成本

(三)保险储备:

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交货期内的需求量+保险储备量

=平均交货时间X日平均需用量+保险储备量

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

=年订货次数X缺货数量X单位缺货成本+保险储备量X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f最低f最佳保险储备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5%>短期借款利率3%(或短期投资报酬率)

T应借款还债(或放弃投资,选择还款)T享受折扣T提早付款

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5沧短期借款利率8%(或短期投资报酬率)

f不去借款还债(或选择投资)f放弃折扣f推迟付款

第八章成本管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售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一固定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单位边际贡献=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售价X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售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

=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

利润=边际贡献总额一固定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二销售收入X(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售价X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X变动成本率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保本分析:

保本f利润=0f收入总额=成本总额f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三)保本点与安全边际的确定:

利润=(售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0

利润=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0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f即正常(经营)销售量

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保本销售额=安全边际量X售价

正常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

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利润=安全边际量X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X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贡献

销售利润率二安全边际率X边际贡献率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1、加权平均法:

2、联合单位法:

某种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X该产品联合数量

四、目标利润(息税前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售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目标利润销售额=目标利润销售量X售价

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f是税后目标利润

分析因素前面的f实际数f实际数量

分析因素后面的f标准数f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

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X实际价格

标准总成本=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

预算总成本=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一实际产量标准总成本

=实际总用量X实际价格一标准总用量X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X实际价格-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1、用量差异=(实际总用量一标准总用量)X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

2、价格差异二实际总用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实际总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工资率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工资率—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工资率=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1、效率差异=(实际总工时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工资率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工资率

2、工资率差异二实际总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耗费差异

1、效率差异=(实际总工时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

2、耗费差异二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一标准总成本

=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总差异分解方法:

1、二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1)耗费差异二实际总成本一预算总成本

=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预算产量预算总成本

=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

(2)能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法: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费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

(1)耗费差异f计算同上

(2)产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

1、成本中心:

(1)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预算可控成本-实际可控成本=实际产量X预算单位可控成本-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可控成本

(2)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

2、利润中心:

(1)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总额

(2)可控边际贡献(部门经理边际贡献)一考核管理者业绩

=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可控固定成本

(3)部门边际贡献(部门毛利)-考核部门业绩

=可控边际贡献-不可控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3、投资中心:

息税前利润—相对数指标

期初期末营业资产

2口、

(2)剩余收益=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X最低投资报酬率

=平均营业资产X投资报酬率-平均营业资产X最低投资报酬率

=平均营业资产X(投资报酬率-最低投资报酬率)一绝对数指标

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

算术平均法:

预测销售量=各期实际销售量之和宁期数

加权平均法:

预测销售量=各期实际销售量X各自权数

移动平均法:

预测销售量=最后一组样本期实际销售量之和十样本期数

修正移动平均法:

预测销售量=本期移动预测销售量+(本期移动预测销售量-上期移动预测销售量)

指数平滑法:

预测销售量=平滑指数X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X上期预测销售量

二、销售定价管理:

X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单价―税—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1成本利润率定价:

\QY

(2)保本点定价法:

利润=0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单价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

1税率

(4)变动成本定价法: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第十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计算公式(后除前)

一、偿债能力:

(一)短期偿债能力:

绝对数指标:

1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长期负债-长期资产

相对数指标:

2、流动比率(无百分号)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宁流动负债

4、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十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

还本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十资产总额(反指标)

2、产权比率(资本负债率)

负债总额十所有者权益总额(股东权益)(反指标)

3、权益乘数

资产总额十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

付息能力:

4、利息保障倍数〉1(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全部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表利息费用)宁全部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所得税)宁全部利息费用(报表+资本化)

二、营运能力:

平均=(期初+期末)十2

1、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

销售收入十平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2、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3、固定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宁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原值一累计折旧):

4、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宁平均总资产

5、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宁平均存货

6、周转期(周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