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92441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 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①《韩非子》 ②《抱朴子》 ③《武经总要》 ④《梦溪笔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B 《韩非子》提到战国时期的“司南”,《武经总要》提到指南鱼,《梦溪笔谈》提到指南针制作技术,故选择B。

4.明代人所撰的《军器图说》言:

“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下列属于世界领先的明代创造的“火器”有(  )

①火炮 ②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 ③水雷 ④定时炸弹

⑤火药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⑤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定时炸弹是明朝发明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火炮和火药箭出现于唐末宋初,①⑤错误,A、B、D三项排除。

故选C。

5.

如图为一件文物的局部图,该文物1900年被发现于敦煌,后来被英人斯坦因骗取,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仔细观察,图中圆圈处是该印刷品的问世时间,其最有可能是(  )

A.686年B.868年

C.1044年D.1450年

B 根据材料可知,此文物是唐咸通九年(即868年)的《金刚经》雕版印刷品,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选B。

6.公元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据此可知(  )

A.白居易的诗歌艰涩难懂

B.活字印刷普及

C.雕版印刷推动文学发展

D.市井开始出现

C 依据材料“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可知白居易的诗歌妇嬬皆知,绝不可能艰涩难懂,排除A项。

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在北宋,而元稹是唐朝人,故B项错误。

材料描写了市井之繁华景象,但不能说明市井由此时开始出现,且“市井”一词早在《管子》中就有相关记载,排除D项。

7.元代的王祯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各项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D D项是转轮排字盘,王祯为了使他的《农书》早日出版,在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8.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依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时间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C.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A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中最先外传的,是在公元8世纪,故排除C、D。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大约南宋时期传入欧洲的,火药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在蒙古军队远征时传入欧洲,故选A。

9.威廉·

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说:

“由于他们的书面文字基于字母系统,欧洲人能够比中国人更有效地开发这一技术。

他们书面文字中的字母很少,这使批量生产变得十分经济。

”材料中的“这一技术”(  )

A.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欧洲

B.成为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C.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

D.推动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D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印刷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D项;

在唐朝传入欧洲的是造纸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是火药,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指南针,故排除A、B、C三项。

10.如图为商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商代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B.其刻画符号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C.是研究商代社会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D.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命名甲骨文

B 甲骨文是商代进行占卜的记录,带有神的色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刻在龟腹甲上的符号称甲骨文,但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其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启功先生在评价某字体时说,“笔划的轨迹没有硬方折的,其笔划线条也极匀净”,“图画性减少,而图案的线条的符号性增强”,“已变成了匀净的线条组织”。

启功先生所评价的字体是(  )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B 根据五种主要字体的特征,“图画性减少”“图案的线条的符号性增强”等可知启功先生所评价的是小篆,其中的“减少”“增强”是相对于甲骨文而言的,故选B。

图画性强的是甲骨文,隶书字体整齐安定,行书飞洒活泼,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  )

A.王羲之B.怀素C.张旭D.欧阳询

D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名家,故A项错误;

怀素、张旭擅长草书,故B、C项错误;

欧阳询擅长楷书,其楷书独具特色被称为“欧体”,故D项正确。

13.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D 结合所学可知,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为小篆的特点,B项为楷书的特点,C项为草书的特点,排除A、B、C三项。

14.某中学书法艺术展有以下几副对联。

其中与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体最相似的是(  )

B 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体是楷书,而B属于楷书,所以B符合题意;

A属于小篆,不符合题意;

C属于行书,不符合题意;

D属于草书,不符合题意。

15.苏轼有诗云: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体现此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应属于(  )

A.《诗经》B.宋词C.山水画D.文人画

D 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讲究神趣意旨,集书法、绘画、文学等于一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体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D项正确。

16.文物会说话,带着特定时代印记的文物会叙说历史的发展脉络。

下列文物,按其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时期,②诏铭出现于秦朝,③雕刻本《论语》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④甘肃放马滩纸出土于西汉墓中,按各文物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④③。

故答案为B项。

17.下列著作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是(  )

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窦娥冤》

A 《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故本题选A项。

18.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

A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材料“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南方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离骚》。

19.有学者认为唐代的文学和艺术具有多元的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

下列名家能代表唐朝文学和艺术成就的是(  )

A.李白、柳永B.王羲之、杜甫

C.颜真卿、王维D.关汉卿、怀素

C 结合所学可知,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故C正确;

柳永是宋代词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

20.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

A.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说明是北宋时期,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属于该时期文学成就,故A项正确。

21.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下列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 ④沈括在《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B 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三省六部制,故①错误。

沈括的作品是《梦溪笔谈》,故④错误。

②③符合宋代史实,故选择B。

22.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

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以“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发展

D 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伴随儒学确定为统治思想,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宋元时期并未受到冲击,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念也未被打破,故A、B两项错误;

宋元时期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故C项错误;

宋元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

23.有人称:

北宋至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C 程朱理学是明清的官方正统思想,不属于市民文化;

①③④均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C项正确。

24.“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下列文学作品不是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的有(  )

①《水浒传》 ②《西游记》 ③《红楼梦》 ④《三国演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两部划时代作品,故①④正确,B为正确答案。

《西游记》是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作品,《红楼梦》为清代小说,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的作品,排除②③。

25.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误的是(  )

选项

作品

价值

A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B

《水浒传》

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

C

《西游记》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D

《红楼梦》

在民间故事和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说不尽”的奇书

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水浒传》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故其基础不是民间故事,D项错误,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

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

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分)

(1)问据材料一“青铜器……面积太小……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得出简牍的优势是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等。

(2)问据材料二“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印刷术蓬勃兴起……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得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汉字的传播,催生了多种书体,使字体变得规范。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得出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得出,原因主要是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答案:

(1)原因:

面积较大,写字较多;

制作工艺简单;

轻便实用;

成本低;

产量高。

(2)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

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

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

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

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原因:

汉字符号丰富多样;

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其学说要旨在于“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理”即在具体事物之中,先有了“理”,始能结聚为气,形成具体的万事万物。

事物之性,各有分别,但是所禀赋的“理”,都不外于统摄的大道。

朱子学说中的理,遵循儒家积极的立场,乃是实在的,所谓的道理迥异于佛教性空的思辨角度——这是儒、佛之间的根本的差别。

——许倬云《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地位,并概括指出其“理气论”哲学主张。

(5分)

(2)指出材料二作者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可知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作答。

(2)问第一小问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可知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有关,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与宋代社会的变迁有关,也与辛弃疾的个人情怀和个性有关。

(1)地位:

理学集大成者。

哲学主张:

“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

理先于气;

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地位:

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受宋朝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

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