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340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8单元第3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1.常见动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激素的化学本质

(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

性激素。

视角 1考查激素的种类作用及化学本质等

1.(2015·

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A [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A错误;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B正确;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C正确;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传递信息,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正确。

2.(2015·

全国卷Ⅱ)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

影响神经系统的    。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由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2)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速率加快,从而使机体产热增多。

甲状腺激素还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

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因此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细胞。

(3)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包括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与靶细胞等。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2)细胞代谢 发育和功能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3)高效

辨析激素、酶与神经递质

激素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蛋白质类、脂质及其它类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

产生部位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机体内所有活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位

随体液运输作用靶细胞、靶器官

细胞内或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反应

作用于突触后膜(或肌肉、腺体)的信息分子

生理作用

调节作用

催化功能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联系

三者都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视角 2考查动物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

3.(2017·

江南十校摸底联考)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B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A正确;

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性激素分泌减少,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B错误;

延长光照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进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C正确;

垂体功能受损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产热能力降低,D正确。

4.(2017·

内蒙古质检)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给肉牛注射生长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早日出栏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A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A项正确;

促进动物生长的是生长激素,生长素是植物激素的一种,B项错误;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哺乳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耗氧量增加,C项错误;

长期服用性激素的运动员,体内性激素的水平较高,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低一些,D项错误。

考点二|激素分泌的调节

1.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

(2)反馈调节:

激素进入血液后,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

(3)典型实例:

注:

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2.激素分泌调节的常见类型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

(2)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

(3)神经调节:

丙类型。

下丘脑

(4)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子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胰岛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加速分泌胰高血糖素。

1.判断下列有关激素分泌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2)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3)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4)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提示】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5)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提示】 性腺切除后,由于负反馈调节,会促使动物垂体多分泌促性腺激素,使血液中该激素含量增加。

2.填充下图中有关激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有关内容。

(1)图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2)如果过量注射激素b,则激素a分泌减少,激素c分泌增加。

(3)如果切除垂体,则三种激素分泌量的改变分别是:

激素b减少,激素a增加,激素c减少。

视角综合考查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及作用特点

(2017·

石家庄市一模)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调节和    调节。

(2)其他条件不变,若给小鼠饲喂含②的食物,则③的量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若给小鼠饲喂含③的食物,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导致患者体内③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与    (填激素名称)相同的生理作用。

【解析】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体现了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2)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成分是蛋白质,口服后被消化酶分解失去活性,故对生命活动无影响;

③为甲状腺激素,成分是氨基酸衍生物,口服后能被消化道吸收,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细胞代谢,所以对缺氧敏感性提高。

(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答案】 

(1)分级 (负)反馈(顺序可颠倒) 

(2)不变 提高 (3)促甲状腺激素

考点三|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及水盐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相关内容。

①食物中的糖类;

②肝糖原;

③脂肪等非糖类物质;

④肝糖原、肌糖原。

2.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产热器官:

骨骼肌和肝脏;

主要的散热器官:

皮肤。

(3)体温调节三环节

3.水盐调节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2)参与的激素:

主要是抗利尿激素。

(3)调节途径

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尿量减少。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联系

①许多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1.判断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2)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3)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4)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提示】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2.判断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之一。

(3)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提示】 出汗使体内失水过多,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4)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3.判断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的正误。

(1)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提示】 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

(3)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提示】 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4)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激素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

【提示】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4.下图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模型,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b、c、d、e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2)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其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可促使c(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

(3)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1.血糖调节

(1)血糖较高时的调节

(2)血糖较低时的调节

(3)调节中枢:

(4)调节机制

①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内分泌腺(胰岛A、B细胞及肾上腺)分泌激素,再通过激素控制血糖浓度。

②激素调节是直接调节。

(1)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2)体温动态平衡:

产热量=散热量。

(3)调节过程

(2)调节激素:

抗利尿激素。

(3)激素靶细胞: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

(4)激素作用结果:

增强水分重吸收,“减尿”。

(5)调节过程

视角 1考查血糖平衡调节

1.(2016·

全国丙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

【解析】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此时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增加;

在进食后则相反。

(2)由题中信息可知,人在饥饿时,缺少糖类等能源物质,这时脂肪分解提供能量,脂肪会先分解成脂肪酸,脂肪酸再分解,此过程中会产生酮体,酮体的酸性较强,因此血浆中酮体增多时,会破坏血浆的酸碱平衡。

注射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分解提供能量,脂肪的分解减少,血浆中酮体的浓度不会持续升高,可避免内环境的pH下降。

【答案】 

(1)高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几个答题要点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表述为: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切忌笼统地表述为降血糖,降血糖只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

同理,牢记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为: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掌握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等。

3.作答有关升血糖的问题时,应明确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物质,不补充血糖。

即答题时不能出现“肌糖原分解”的错误表述。

视角 2考查体温调节

2.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C [激素①②③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这三种激素的含量都增加;

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分泌活动起到反馈抑制作用;

图中显示,体温调节中有激素的参与,这属于体液调节,也有下丘脑和有关神经的参与,这属于神经调节。

江西省九校联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中实线所示,C、W两条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放电频率即单位时间产生的兴奋次数

A.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左移,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

B.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

D.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D [人体感染流感病毒会出现发热现象,S点右移,干活出汗时机体体温略高于正常值,S点右移,A错误;

某人体温24小时处于S′点,说明其处于发热状态,但该段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大于37℃,高于正常值,C错误;

体温若持续偏高会导致代谢紊乱,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D正确。

有关体温调节的3个易错点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2.持续发烧时,并非产热大于散热,而仍然是产热等于散热。

3.寒战是因为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是因为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视角 3考查水盐调节

潍坊市高三期末)下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

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

请据图回答:

(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    (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    中合成,最终经过    加工、包装并转移到囊泡膜上。

(3)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    (填名称)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mL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

其调节过程是①→②→③。

请完善:

①                    ,②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③                    。

【解析】 

(1)据图分析,结构A将肾小管上皮细胞间的细胞间隙封闭了,这样使得肾小管壁外侧的组织液不能与管壁内的原尿混合,以此来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读图可知,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并与膜融合,由此推得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蛋白类似,即在核糖体合成,最终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并转移到囊泡膜上。

(3)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结合后,启动a过程,将囊泡内的水通道蛋白释放至膜上,增加了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4)一次饮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过程减弱,b过程增强,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尿量增加。

【答案】 

(1)组织液 

(2)核糖体 高尔基体 (3)(抗利尿激素)受体 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4)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体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 ③管腔侧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排尿量增加

有关水盐调节的2个核心点

1.水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调节途径为:

①神经调节途径: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以补充水分。

②体液调节途径: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2.引起水盐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

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视角 4考查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5.(2017·

临沂市一模)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能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

B.下丘脑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C.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D.下丘脑可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

D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内渗透压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将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A正确;

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通过垂体分别调节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B正确;

下丘脑与垂体、甲状腺(或性腺等)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

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然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D错误。

6.(2017·

唐山市一模)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排尿量增加B.细胞代谢速率变慢

C.体温维持恒定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

C [小鼠的下丘脑破坏,抗利尿激素不能合成,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所以机体排尿量增加,A错误;

小鼠的下丘脑破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合成,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细胞代谢速率变慢,B错误;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若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则小鼠不能维持机体体温恒定,C正确;

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后,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等,D错误。

下丘脑的作用

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1)感受:

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

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分泌:

如在水盐调节中分泌抗利尿激素,在体温调节中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调节: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2.建构网络,明确下丘脑在部分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考点四(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将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对比,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图示如下:

2.实验流程

准备:

将5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5条葡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

检测:

分别用滴管从5个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加2滴

记录:

将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分析: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思考探究]

1.取液过程中滴管可否混用?

【提示】 不可混用。

2.判断是否患糖尿病的根据只是尿糖检测结果吗?

【提示】 不是,还要结合病人的饮食综合判断。

[对点练习]

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当血糖代谢失去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