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320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14章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真值表法2:

若1Qa(P—Q)为真,贝I」1Q,P—Q为真,所以Q为假,P为假,所以「P为真。

法3:

若「P为假,则P为真,再分二种情况:

①若Q为真,贝'

JiQU(P-Q)为假

②若Q为假,则P-Q为假,则1Qa(P-Q)为假根据①②,所以Qa(P—Q)蕴涵P。

5.利用基本等价式证明下列命题公式为恒真公式。

((PtQ)a(QtR))t(PtR)

((PvQ)A-!

(-.Pa(iQviR)))V(iPa-hQ)v(-.PaiR)(an:

1、证明:

=((「PvQ)a(->

QvR))->

(iPvR)

=-i((「PvQ)a(-,QvR))v(-,PvR)

=(Pa-iQ)v(Qa-iR)v-iPvR

=((Pa^Q)\z->

P)v((Qa^R)vR)

=(1a(「Qv-P))v((QvR)Al)

=—iQv—iPvQvR

=(-iQvQ)v-iPvR

=1v—iPvR

=1

((PvQ)A-.(-iPa(「QsR)))v(「P—Q)v(-.Pa-iR)

=((PvQ)A(Pv(QaR)))V(-,Pa(-.Qv^R))

=(Pv(QaQaR))v(-,Pa(「QgR))

=(Pv(QaR))v-.(Pv(QaR))

=1)

6.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蕴涵P—S

证明:

(1)

rPyQ

规则P

(2)

P—Q

规则Q

(3)

「QvR

(4)

QtR

(5)

PtR

(2)(4)

(6)

RtS

(7)

PtS

(5)(6))

7.用形式演绛法证明:

(A\/3)t(C/\D),(D\/F)t£

蕴涵AtE

(an:

、证明:

(改(AaB)为(AvB),(DaF)为(DvF))

⑵AVB

规则Q

(1)

(3)(AvB)^(CaD)

(4)Ca£

>

规则Q

(2)(3)

(5)D

规则Q(4)

(6)DvF

规则Q(5)

(7)(DvF)tE

⑻E

规则Q(6)(7)

(9)A^E

规则Q

(1)(8))

(PA-iQ),-iQVR,-iR

蕴涵IP

(1)A

规则D

8.1

(1)-|QVR

9.某案涉及甲、

R

(PA-iQ)

PVQ

P)

乙、

丙、丁四个,根据已有线索,已知:

若甲、乙均未作案,

若丙、丁均未作案,若甲与乙同时作案,若乙少内•同时作案,

则丙、丁也均氷作案;

则甲、乙也均未作案;

则丙与丁冇一人R只冇一人作案;

则甲与丁同吋作案或同未作案。

办案人员山此得出结论:

甲是作案者。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为什么?

对问题中的四个简单命题用Pl,P2,P3,P4分别表示甲,乙,内,

T■作案,则

 

办案人员的推理如下:

前提:

1)-nPlA-1P2^-.P3A-.P4

2)-.P3a->

P4->

-1P1a-.P2

3)P1aP2->

(-,P3aP4)v(P3a-«

P4)

4)P3aP4^(^Pla-,P2)v(PlaP2)

结论:

Pio

(^P1a^P2^P3a^P4)a(「P3人a(P1aP2^(^P3aP4)v(P3a^P4))a(P3aP4->

(^Pla-,P2)v(PlaP2))->

Pl

不是永真式,比如:

Pl取假,P2取真,P3取假,P4取真时,上式为假

所以P1不是前提的有效结论,

所以甲是作案者的结论是错误的)

课丿口习题:

p8:

1,5

pl9:

7

p23:

6,7,8

p39:

4

p47:

4,5

第二章谓词逻辑

1.设个体域D={1,2,5),F(x):

xW2,G(x,y):

xNy,消去

(Vx)(F(x)T(3y)G(y,x))中的量词,并讨论其真值。

2.所有的主持人都很有风度。

李明是个学生并且是个节口主持人。

因此有些学生是很有风度。

请用谓词逻辑中的推理理论证明上述推理。

(个体域:

所有人的集合)

3.设M(x):

x是数,L(x9y):

x小于y,将“不存在最小的数。

”符号化。

「(lc)(Vy)(M(x)/\M(y)TL(x,);

))))

4.利用一阶逻辑的基木等价式,证明:

(Vx)(Vy)(F(x)->

G(y))=(3x)F(x)t(Vy)G(y)

VxVy(F(x)tG(y))=Vx(F(x)—>

VyG(y))

=Vx(-iF(x)vVyG(y))

=Vx(「F(x))vVyG(y)

=—i3xF(x)vVyG(y)

=3xF(x)—>

VyG(y))

5.(Vx)(F(x)f-|A(x)),(Vx)(A(x)VB(x),(3x)-]B(x)蕴涵(3x)-)F(x)(an:

(1)3x-]B(x)

(2)-iB(c)

(3)Vx(A(x)VB(x))

(4)A(c)VB(c)

(5)A(c)

(6)Vx(F(x)f-iA(x))

(7)F(c)1A(c)

(8)-iF(c)

(9)3x-|F(x))

6.符号化下列命题并推证其结论:

没有不守信用的人是可以信赖的,有些可以信赖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因此,有些受过教育的人是可守信用的。

令M(x):

x是守信用的;

J(x):

x是受过教冇的;

D(x):

x是可以信赖的

13x(-1M(x)AD(x)),(3xD(x)

AJ(x))有效结论:

3x(J(x)AM(x))

证明:

1)(3xD(x)AJ(x))

前提

2)3xD(x)AJ(y)

代替规则

3)3xD(x)

合取

4)D(c)

EI规则

5)J(y)

6)VzJ(z)

UG规则

7)J(c)

UI规则

8)-|3x(-|M(x)AD(x))

前提规则

9)Vx-i(-1M(x)AD(x))

等价

10)Vx(M(x)v-|D(x))

11)M(c)v-iD(c)

12)M(c)

13)M(c)AJ(c)

14)3x(J(x)AM(x))

EG规则)

7•在一阶逻辑中,构造下面的证明:

撐3TGW),巴)结论:

玉®

1)Vx(F(x)—>

G(x))

2)F(a)->

G(a)

3)F(a)

4)G(a)

5)3G(x))

8.设解释I为:

(1)定义域D={-2,3,6};

(2)F(x):

x<

3;

G(x):

x>

5o

在解释I下求公式(3x)(F(x)vG(x))的真值。

(3x)(F(x)vG(x))

=(F(-2)vG(-2))v(F(3)vG(3))v(F(6)vG(6))

=(1vO)7(1vO)v(Ovl)

9.不存在能表示成分数的无理数。

冇理数都能表示成分数。

因此,冇理数都不是无理数。

(an:

F(x):

x为无理数,G(x):

x为有理数,H(x):

x能表示成分数)

10.设个体域为集合{a,b,c},试消去下列公式中的量词。

(1)(Vx)P(x)A(Vx)Q(x)

(2)(Vx)(P(x)-Q(x))

课后习题:

p59:

1,2

p62:

3,6

p65:

2,3

p72:

1,4

p75:

1

p79:

第三章集合论

1.设〈A,<

)是偏序集,A={1,2,3,4,5,6,8},S是整除关系,请画出<

A,<

)的哈斯图。

写出A中的极大元,极小元和最大元,最小元。

2.设A={1,2,3},求A上所有等价关系。

3.设全集E=N,有下列子集A={1,2,8,10}B={nln2<

509neN}

C={{/?

I汕J以被3整除,且料<

2H],D={nI2,,iv6,且i,neN]

求1)^u(CnD)2)B-(4cC)3)(〜

Au(CnD)={1,2,8,10};

B-(AnC)=B;

(^4nB)uD={3,4,5,6,7,8,16,32})

4.设集合A={O,l},B={a"

c},试求:

1)AXB2)A2xB3)p(A)xA

AxB={(O,d),(OQ,(O,c),(l,a),(l,b),(l,c)};

A2xB={(0,0,a),(0,1,a),(1,0,q),(1,1,a),(0,0,b),(0,1,b)9(1,0,b),(1,1,b)

(0,0,c),(0,1,c),(1,0,c),(1,1,c)}

q(A)xA={(0,O),({O},O),({1},O),({O,1},O),(0,1),({O},1),({1},1),({O,1},1)})

5.一个年级170人■!

«

120名学生学英语,80名学牛学徳语,60名学生学H语,50名学生

既学英语又学徳语,25名学生既学英语又学日语,30名学生既学徳语又学tl语,还有10名学生同时学习三种语言。

试问:

有多少名学生这三种语言都没有学习?

设E为全集,A为学英语学生的集合,B为学徳语学生的集合,C为学日语学生的集合。

由公式,

IAuBuCI=IAI+IBI+ICI-IAnBI-IBnCI-IAnCI+IAnBnCI

可得:

IAuBl>

CI=120+80+60-50-30-25+10

=165

所以,这三种语言都没有学习的学生为170-165=5人。

6.A={a,b,c,d},R),R2是A上的关系,其中R|={(a,a),(a,b),(b,a),(b,b),(c,c),(c,d),(d,c),(d,d)},R2={(a,b),(b,a),(a,c),(c,a),(b,c),(c,b),(a,a),(b,b),(c,c)}。

(1)写出R|和R2的关系矩阵,并画出Ri和R2的关系图;

(2)判断它们是否为等价关系,是等价关系的求A中各元素的等价类。

)&

为等价关系

等价类Mi={a,b},M2={c,d}

R2不为等价关系

r(/?

),5(/?

),t(R),并分别画出它们的关系图。

厂(/?

)={(Q,d),9,b),(c,c),(a,b),(b,d),(b,c)};

$(/?

)={(a,b),(仇a),(b,c),(c,b)};

『(/?

)={(a,a),(a,b),@,a),(a,c),(Z?

b),(b,c)}・

它们的关系图:

8.设集合A={2,3,4,6,8,12,24},R为A上的整除关系,

(1)画出偏序集(A,R)的

哈斯图;

(2)写出集合A屮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

(3)写出A的子集

B={2,3,6,12}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1)半序集(A,R)的哈斯图如卜所示:

(2)集合A中的最大元是24,无最小元,极大元是24,极小元是2与3。

(3)集合B的上界是12与24,无下界,最小上界是12,无最人下界。

9・设集合A={a,b,c,d,e},R={(a,b),(a,c),(a,d),(a,e),(b,e),(c,e),(d,e)}U/人,试画出偏序集(A,R)的哈斯图,并写出A的授大元,授小元,极大元和极小元。

(A,<

)的哈斯图为:

a为A的极小元,也是最小元;

e为A的极大元,也是最大元。

11.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证叭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t(R)=RO

若R是传递的,又有RR,对于任何包含R的传递

关系,都冇,所以R满足传递闭包定义中

的全部条件,即t(R)=Ro

反Z,若t(R)=R,由传递闭包含定义中的条件1可得

R是传递的。

12.设集合A={0,123,4,5},A上的关系R={(0,0),(1,1),(1,2),(1,3),(2,1),(2,2),(2,3),(3,1)(3,2),(3,3),(4,4),(4,5),(5,4),(5,5)},则R在A上构成的等价类是?

13.设集合A={1,2,3},/?

为A上的二元关系,R={(1,2X3,1X23)}则心)是?

{(1,1),(1,2),(1,3),(2,1),(2,2),(2,3),(3,1),(3,2),(3,3)})

14.设R是一个二元关系,设S={<

a,b>

I存在某个C,使va,c>

GR且vc,b>

WR},证明R是一个等价关系,则S也是一个等价关系。

1、证明:

(1)・・・R是自反,

・••若有xWA就有<

x,x>

eR

<

GS

・・・s是自反的。

(2)因有Va,b>

es

月•存在c,使Va,C>

ER且Vc,b>

WR

•・・R是对称的

・・・Vc,a>

eR,<

b,c>

・・・Vb,a>

•'

•S是对称的

(3)设Va,b>

<

WS

则存在d,0使<

&

d>

d,b>

b,e>

e,c>

•・・R是传递的

・・・Va,b>

A<

a,c>

ES

即S是传递的

因此得证S是等价关系。

p85:

5,6

p95:

3,4

p99:

p!

04:

2,4

pl09:

2,5,7

pll3:

4,6

pll9:

1,6,8

pl27:

2,

7

p130:

1,

4

pl35:

3,

4,

39:

5

45:

6

-i

笫四章函数

1.设映射cr:

z■:

BtCq,了都是双射,求证(nr)

pl51:

1,3,4,6

pl56:

2,3,4

pl64: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