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2003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版初中科学七年级期中复习常考知识专项练习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Word下载.docx

从丙中取出一半溶液.此时,甲、乙、丙三瓶溶液的KNO3质量分数的数值关系是( 

丙>乙>甲 

乙>甲=丙 

乙>甲>丙 

乙>丙>甲

6.下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50℃时,配制100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g固体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1℃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甲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不变

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8.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6.5% 

30% 

25%

9.t℃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乙物质的溶解度为15g,丙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g丙.当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时,含溶质的质量多少的顺序是(  )

丙>甲=乙 

甲>乙>丙 

甲=丙>乙

10.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加入6gNaNO3晶体

把溶剂蒸发掉30g 

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11.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爆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的半成醋,生产500g4%的优质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300g 

400g 

500g 

600g

二、多选题

12.t℃时,向x克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克KNO3或蒸发掉b克水恢复到t℃,溶液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若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则x=2b

在t℃时,KNO3的溶解度为

若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克水,恢复到原温度,能析出2a克KNO3

在t℃时所配得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

%

三、填空题

13.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____g.

(2)90℃时,100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

”或“<

”或“=”)________100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14.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134g氯化钾溶液。

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15.某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仔细观察下面实验的操作及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

(2)A(滴入浓硫酸之前)、B、C中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A、B、C和“>”、“<”、“=”表示)。

四、解答题

16.某温度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硝酸钾25g,现有该温度下500g硝酸钾溶液,加热蒸发掉300g水以后,冷却到原温度下,发现有50g硝酸钾晶体析出,请计算:

(1)蒸发并冷却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多少克硝酸钾?

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2)蒸发前的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7.在t℃时,把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A(不含结晶水)溶于水制得A溶液,现取A溶液M克,并将它分成两等份。

一份加原固体物质A,达饱和时,所加A的质量恰好为此份溶液质量的1/8。

另一份在t℃蒸发水份,达饱和时,溶液质量减少一半。

试求:

(1)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2)原A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实验探究题

18.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酒精

加入溶剂质量

2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食盐

加入固体质量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②加入溶剂种类③加入溶剂质量④加入固体种类⑤加入固体质量

(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⑤计算:

m1-m2=________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____(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80℃时的饱和溶液 

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六、综合题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是________.

(3)t2℃时,将6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4)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20.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________;

(2)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______法提纯B;

(3)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溶解度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21.食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重要原料.如图所示,20℃时在混合溶液中,随着氢氧化钠含量的变化,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已知曲线上A,B,C,D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

A(0,26.5)、B(14.0,15.0)、C(18.8,11.7)、D(38.0,2.0).

(1)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________,D点处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都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2)列式计算在20℃时曲线上B点处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现有20℃时满足曲线上B点指标的溶液,若要较大幅度地降低氯化钠的含量,除了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外,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A.在室温下,溶液①中加入5gA,部分溶解,可见溶液①不是饱和溶液。

A不符合题意。

B.在t℃时,加热到t摄氏度时,溶液②中的A物质全部溶解,但A的溶解度不一定为50克。

B不符合题意。

C.溶液②和溶液④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所以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符合题意。

D.溶液③和溶液④的温度不同,物质A的溶解度不同,溶液质量不相同。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解析】【分析】

(1)题中提供了不同温度下的硝酸钾溶解度的大小,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2)计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计算;

(3)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一、蒸发结晶;

二、冷却热饱和溶液(适合随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溶质);

(4)先计算出30℃时饱和时,50克水中硝酸钾的质量,再计算出10℃时饱和时,50克水中硝酸钾的质量。

【解答】A、在以上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属于易溶物质,且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变慢,由表格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变快,A错误;

B、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4%,由40℃时的硝酸钾溶解度为64克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

64克/(100克+64克)×

100%≈39%,B错误;

C、若要从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只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由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

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但也可以采用蒸发结晶,C错误;

D、若要将30℃含50克水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12.5g晶体,由表格中的溶解度可知,30℃时,50克水中有硝酸钾的质量为23克,10℃时,50克水中有硝酸钾的质量为10.5克,所以可析出的晶体为:

23克-10.5克=12.5克,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或溶质质量分数=

可判断确定选项。

【解答】A.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得到的溶液,A%=

,解得A%=5%,A错误;

B.100g水中溶解5g食盐得到的溶液,A%=

,解得A%=4.8%,不等于5%,B正确;

C.每100g食盐溶液中含有5g食盐,A%=

,解得A%=5%,C错误;

D.将食盐和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A%=

,解得A%=5%,D错误。

故答案为:

B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分析题意:

可以把乙同学的蒸发溶液的过程分为两部分:

先蒸发掉20g水,再蒸发掉10g水,由于两同学所用溶液是同样的溶液,则先蒸发掉20g水时也应该析出2.4克晶体,溶液达到饱和,再蒸发掉10g水时即蒸发饱和溶液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2.4g,即2.4g溶质溶解在1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说明原溶液是多了10g水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若要从不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必须先蒸发掉多余的水形成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水才会按比例析出晶体,如果把先蒸发的20g水也分成两个过程,即先蒸发10g水,再蒸发10g水,则后蒸发的10g水应该析出2.4g的晶体,那么前10g水应该能析出2.4g-2.4g=0g晶体。

即该溶液蒸发了10克(剩余90克)即可达到饱和状态。

2.4g溶质溶解在1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形成12.4g溶液,则设原溶液中即9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x/90g=2.4g/12.4g 

x=90g×

2.4g/12.4g=17.4g

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4g

17.4g/100g×

100%=17.4%

故答案为B.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是无法计算的,但是可以根据溶液的状态进行分析其质量分数变化情况.过程中要考虑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和溶液的均一性.【解答】解:

20℃时,有甲、乙、丙三瓶质量相等的KNO3饱和溶液,由于温度相同,溶质相同,且状态都是饱和,所以三者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同,设为a%.

由于丙是取出一半,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则剩余一半或者取走的一半其质量分数均为a%.而乙蒸发掉10g水变成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此时没有晶体析出,相对变化前,为浓缩了,所以质量分数大于a%.而甲溶液是降温至1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降温会析出晶体,所以应该是质量分数变小,小于a%.所以此时三瓶溶液的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故选:

D.

6.【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

B、根据表中信息分析解答;

C、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即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

D、根据表中氯化铵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136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此温度下,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错误;

B、根据表中信息可知: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故错误;

C、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10~2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D、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氯化铵全部溶解,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7.2g,故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50g-37.2g=12.8g,故错误。

C

7.【答案】D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判断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等.

【解答】

甲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A、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变化明显,故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8.【答案】A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则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将不再溶解,据此确定溶液中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

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加入的氯化钠固体不能再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仍为26.5%.

故选A.

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求出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本题考查了溶液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

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5g,则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00%≈13%;

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5%,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溶质的质量多少的顺序是:

甲=丙>乙.所以D正确.

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分析】欲将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通过改变溶液的组成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的溶液;

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对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求出改变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做出判断.采取蒸发溶液质量一半的方法可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

采取使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一倍,由于溶液质量也随之增加,而不能使溶液质量分数增大一倍.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则溶液的质量=60g﹣60g×

(1﹣10%)×

=33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8.2%;

故A不正确;

B、加入6gNaNO3晶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B不正确;

C、把溶剂蒸发掉30g,则溶液的质量=60g﹣30g=3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0%;

即蒸发溶剂质量为原溶液质量一半时,由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一半,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

故C正确;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3.3%;

故D不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通过蒸发水分或捞出醋中的冰的方法可使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变成4%的醋酸,此过程中醋酸的质量不变,根据这一不变量可利用4%的优级醋的质量计算需要半成醋的质量,二者质量差即为捞出冰和蒸发水的质量.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若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利用该公式计算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设2%的半成醋的质量为x

2%=500g×

4%

x=1000g

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1000g﹣500g=500g

12.【答案】AD

【解析】【分析】A、由题意知ag硝酸钾与bg水正好配成饱和溶液,利用这一关系解决判断.B、利用原来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与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之间建立关系式进行求解即可.

C、由叙述知溶液蒸发掉ag水后溶液才饱和,如果再蒸发掉ag水后则溶液会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bg.

D、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一定温度下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或等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加入了ag溶质之后形成饱和溶液,可以列出式子:

%+a=(x+a)×

,此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用

g代替,可以解出x=2b,故选项正确.

B、是对的,可以这样考虑:

将原不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饱和溶液,剩下的那部分是纯水;

此时蒸发掉bg水之后可以达到饱和,说明剩下那部分水的质量即为bg,在原溶液中加入ag溶质也可以达到饱和,说明ag溶质溶于剩余那部分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这样即可求出溶解度为

g,故选项不正确;

C、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bg水,蒸发掉bg水的时候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继续蒸发掉bg水,析出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于bg水中的溶质的质量,为ag,故C选项不正确.

D、在t℃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配成的溶液质量分数应该小于等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选项正确.

故选AD.

13.【答案】

(1)45.5

(2)<

(3)28.6%;

不饱和

(1)根据表格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

(2)冷却热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100g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质量减小;

(3)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计算4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根据溶解度时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进行计算。

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